俞可平总结发言:搭建政治学高端学术共同体不容易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焦点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焦点新闻

Guest
俞可平总结发言:搭建政治学高端学术共同体不容易

编者注:2013年8月17-18日,“首届中国政治学30人圆桌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政治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中央党校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政治学者30人,以及杰出青年政治学者代表15人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凤凰网作为特邀媒体全程报道此次会议,现以凤凰网大学问特别版刊发部分学者发言。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会议结束时做总结发言,他首先表示召开此次圆桌会议非常不容易,主题、会议名称、会议方式以及赞助方都有所变化,搭建政治学的高端学术共同体不容易,所以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俞可平也对圆桌会议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单靠六个主办单位的热情肯定不行,需要探索机制化的运作。

以下为发言实录:

俞可平:我补充三句话,刚才张小劲教授向各位参加会议的代表表示感谢,除此我还要特别感谢六家合作伙伴,这样一个会议,一共两天,大家一天到晚都很紧张,很不容易。其实,这次会议的召开,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为什么准备这么长时间才召开?在筹备过程中,发生四个变化,通过变化可以看出此次会议的不容易。

第一个是主题变化,本来的主题更重要,但是也更敏感;第二是会议的名称变化,本来是中国政治学30人论坛或者说是中国政治学30人峰会,最后变成圆桌会议;第三是会议方式的变化,本来我们也有一致的意见,像其他峰会一样,出一个共识性的建议或宣言,最终也取消了;最后是赞助方退出,起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赞助方要赞助,后来他们说可以继续赞助,钱可以给,但名称不要挂了,可能有一定的担心,我们也就没要他们的钱。

搭建一个政治学的高端学术共同体并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这恰恰需要在座各位政治学者深思,也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善这样一种环境,所以,需要大家继续关心、爱护和支持这一学术共同体。

这次圆桌会议完全是尝试性的,各个环节都是带有试验性,希望通过这样一次尝试性的活动,看看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使我们中国的政治学者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和政治进步。

刚才各位提出的意见非常好,但是我更希望会议结束以后,大家能够继续提意见,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更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政治学发展的气氛。我特别希望这一机制能够持续,即使现在的六个主办单位很积极,但光靠我们肯定不行。我自身对此也有特别的体会,二十多年前,我曾经组织过一个中国中青年政治论坛,举办两届以后,有个领导找我,说你不要牵头办中青年政治学论坛了。我不牵头以后,这个论坛就没有了。政治学特别讲制度不能搞“人治”,论坛也一样,靠“人治”弄不好,要靠机制。

最后,我预祝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政治学30人会议能够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凤凰网独家稿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来源: 凤凰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