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焦点新闻
Guest
2012年12月28日,杨青莲身穿僧衣,手拿营业执照和机构代码证在会善寺前维权。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会善寺经常举办活动以吸引香客。 (雨同/图)
原标题:“出家”维权 女商人的古寺防卫战
一座一千五百多年的古寺,陷入承包女商人与文物部门的利益争夺战。为了夺回“生意”,她耗尽所有俗世能耐,最终不得不出家竞争“住持”曲线救寺。
杨青莲去找时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在楼下大喊,“任局长、任局长,我犯了啥法呀?”任局长亲自接待并询问案情,甚至“陪着流泪”。
杨青莲穿着僧袍与“假和尚”现场斗法,抗议“鸠占鹊巢”,但最后连僧衣都被对方扒了。
2012年12月28日,在河南登封北魏古刹会善寺开幕的“中国善文化节”被意外打断。一个身穿僧衣、头戴僧帽,法号“延会”的尼姑一手拿营业执照,一手拿机构代码证,大声抗议:“我才是法人。”
这位65岁俗名“杨青莲”的出家人还组织了十来位居士站到寺庙门口,拉起抗议横幅,在记者的簇拥下转战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
在这里,“延会”与主办方的人马乱作一团,“延会”称自己摔倒昏迷,僧衣被人脱走。
“佛家维权者”们控诉登封市文物局(以下简称“文物局”)与野和尚联手“鸠占鹊巢”。13年前,时为女商人的杨青莲从几乎发不起工资的市文物局手里包下了破败的会善寺;这段关系很快因钱的问题出现裂痕,当文物部门不再缺钱,合作演变为对寺庙控制权的争夺。
这场漫长的争夺战耗尽了女商人的俗世能耐,但杨青莲执意要争一口气。她痛快接受了相熟领导的建议,南下受戒,争夺古寺“住持”之位以重掌大局。但她很快发现,情况却因此变得更为复杂。
古寺“生意”
会善寺已经很老了。穿越一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它曾迎接北魏孝文帝来此消夏,也曾目睹武则天亲拜国师;鼎盛之时,天下僧尼悉来受戒,同处河南嵩山的少林寺无法望其项背。
然而民国以降,很少有人再念及它曾经的辉煌。到了上世纪末,古寺疲态尽显。乾隆爷题字的石碑躺倒在地,唐砖汉瓦四周可见,殿房屋顶处处漏水。地方文物主管部门无力修缮,正苦苦为其引资。
会善寺与濮阳人杨青莲结缘,始于1999年的一场车祸。车祸的地点正在寺门外,杨青莲的腿被压得血肉模糊,所幸骨头没断。为感恩,51岁的女商人伤愈后第一次走进了会善寺探访。
当时的杨青莲爱穿长大衣,洋溢着成功气息。上世纪80年代,这位农村妇女辞去乡妇联副主任的职位下海,依靠扶贫贷款开起涂料厂致富,闻名家乡,还当上了濮阳佛学研究会副会长。
意气风发的杨青莲8次考察后,于2000年4月与求“资”若渴的登封市文物局签订协议,为期39年,“联合保护、整修、开发”会善寺。
合作从一开始就埋藏矛盾。杨青莲臆想着找几个和尚来主持佛事,这番愿景却不为文物管理部门所认同——文物单位里不许组织宗教活动。
但杨青莲仍然坚持,县文物局很快采取行动,搬走院里的香炉,烧香的老太太们又买来一口新的;厢房的取暖炉也被用水扑灭,且杨请来的五台山尼姑、河北和尚都被一一撵走。
然而,时任登封市文物局局长的靳银东向南方周末记者道出实情——“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只是次要问题,杨青莲拒绝给钱才是双方反目的根本。
作为地方清水衙门,登封文物局向来经济困难。在出租会善寺的商业协议中,文物局将解决其职工2000年部分工资3万元写进去。杨青莲的理解是只管2000年这一年,但文物局却希望多多益善。
入主古寺的一年里,杨青莲拉起了电线、接通了水管,修补了所有漏水的屋顶,寺里香客渐多。这时,登封文物局又要她继续为2001年的薪资埋单,还提出5万元图纸设计费,“到位”20万等协议未言明的资金。
杨拒绝了。“局里研究后认为她这是不肯出资修缮。”时任局长靳银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01年末,登封文物局发出通知,单方面终止协议。杨青莲拉来的5车红砖被文物局截住了,理由是“不符合文物保护及修缮规定”。执行人员还撵走香客,锁上房门,连厨房里刚蒸好的馍都没来得及取出来。
事情闹到了分管副市长那儿,副市长建议通过法律解决。杨青莲称,文物局负责人用食指点着她挑衅,“就她?敢跟我见法律?”
杨青莲一拍桌,伸出根小指,“谁要是不敢,就是这个!”第二天才发现,用力太猛,把手掌都拍青了。
“任局长啊,我犯了啥法呀?”
2003年,市文物局将杨青莲告上登封市法院。在起诉杨青莲前,为增加胜算,文物局先把兄弟单位登封工商局“卖”了,通过行政诉讼要对方撤销给杨青莲颁发的营业执照,但次年即被郑州市中院驳回。
文物局与杨青莲的对峙,还惊动了后来广为人知的模范人物、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为全套印章被扣,杨青莲跑去公安局楼下大喊,“任局长、任局长,我犯了啥法呀?”任局长特意把她喊上去,亲自接待并询问案情,甚至陪着流泪。
虽然诉讼上有些吃亏,但随着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投入逐渐增多,文物部门的腰杆也硬了起来。2001年,会善寺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省领导关怀下,寺外的土路、农田逐渐升格为公路、停车场。
2003年,登封文物局终于“不缺钱”了——财政先后投资97.7万元和194万元,进行了会善寺一、二期维修工程。民营企业家杨青莲越来越像是个多余角色,她继续遭到驱赶,对方的理由是:2002年的新文物保护法明确,文物不能作为资产经营。
登封文物局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初签下协议,局方存在过失,新的法律环境下,不能将错就错。
杨青莲注意到,自己当初拉来的红砖最终被文物局砌进了会善寺的新墙。
握着郑州市中院的判决,杨青莲不愿放弃古寺。她提着两瓶西凤酒,想去请市委书记关照,却进不了市委招待所的大门。无奈之下,杨青莲退了酒,在登封市里的转盘边上坐了一宿,回到郑州,再病一场。
杨青莲很快打起了第二轮官司。这次,她赢了,法院裁定“继续履行协议”。但随即,执行却仍成了难题。2006年“五一”,文物局开始在会善寺卖起了门票,眼下已从25元涨至40元。
商人“访民”
为了夺回寺庙,杨青莲开始上访。在这条路上,女商人依旧显示了过人的意识与能力。2006年、2008年,她两次赶在省里开门接访、“大执行”的当口送去材料,案件被列入河南高院督办序列。
她也曾想出给省领导寄去100双绣花鞋的办法吸引媒体关注。老太太还耍了个小聪明,对媒体只字未提纠纷,鞋垫里却暗藏材料,竟真获得了领导批示,但案件依然没有丝毫进展。
在此期间,古寺的更新却未停步。随着嵩山8处11项历史建筑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位列其中的会善寺再次获得财政资助。2008年,总投资近600万元的维修、整治陆续展开。嵩山风景名胜区也在2009年被整体交给知名公司统一管理、运营。
尽管看起来只是把女商人换成了大企业,登封市文物局却强调模式有所不同。局长吕伟对南方周末记者坦陈,从实际情况出发,“再要履行协议已经没有空间了”。
郑州市中院也认可这一判断,将案件发回登封市法院重审,经过一场颇富争议的听证会,36人组成的评审团得出结论:“只有解除文物局与杨青莲签订的合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尊严,才能公平合理解决此事。”
杨青莲恼了。她拒绝出庭。2011年11月,结怨十载的杨青莲与文物局坐下来谈判。杨提出的近1700万补偿却使共识几成奢望。
但谁都想不到,杨青莲会下那样一步棋。
俗路不通走佛路
2012年9月,杨青莲到家楼下美发店理了个光头,用“染发过敏”阻挡伙计惊讶的目光。
当所有的道路走到尽头,杨青莲通过朋友找到了市里某领导,对方建议:一是按市里的方案赔钱,二是由正规僧人管理寺庙。
“我选第二条”,杨青莲一听就落了泪,但猛夸领导高明。她去网上查了查,河南没有“二僧”(即比丘尼)受戒的地方,恰好浙江奉化大慈禅寺传授三坛大戒,她决意前往。
提前落发是大慈禅寺的要求,好在她早就买好了假发,大波浪式的。揣上身份证、户口本、体检报告、三万元现金和从前的居士戒牒,杨青莲坐上往南的卧铺列车,声称哭了一路——用她的话说,“这都是绝路”。
入住大慈禅寺,对身陷纠葛十余年的杨居士而言,无疑是段短暂的解脱。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遇到了各式各样心灰意冷的女子——有的是真倾心佛经,有的遭丈夫抛弃,也有的本是女强人,碰上变故,一气之下欲断红尘——聊起来,有的哭,有的笑。
杨青莲总是自省,自己和这些向往极乐世界的人不同,“我要干,活一天干一天”。
她很少与人说起会善寺的是非,只有一次在众人面前流露了情绪。有企业家拉来一车钵,作为供养,一人发一个;抱着钵,忆起往事,又想到要以学习为由瞒着家人出来干这等从未设想过的事,不禁悲从中来,流起眼泪。看她流泪,一屋子二十来个老的少的都陪着哭,被问起时,杨青莲只推说,“想老母亲了,受戒就不能上坟了。”
求戒本身也并不简单。寺院下发的信戒必读、佛经,不少同届早已熟谙,杨青莲则必须加班加点地背诵。晚上10点熄灯,她就打开小手电再背两小时,而清晨4点又要统一起床,上殿念经。1个多月下来,老太太瘦了7斤。
三坛大戒的考核在一周内分三次进行。师父们立于两侧,求戒弟子三人一趟,跪在戒坛的垫子上,背诵经文。“笃”——木鱼一响,即为通过,居士方变作比丘尼,法号“延会”。
“延会”归来,起初仿若一场嵩山版基督山复仇记。潜心向佛数月后,穿僧衣的“延会”手握戒牒,强调按宗教规矩,戒牒只能看,不能摸,意味着没有人敢强力阻挡她,她感觉有了“占上风”的感觉。
真假“住持”
憧憬满怀的“延会”没想到,就在她苦抱佛脚时,“黄雀”却在后。
早在她还是杨青莲的时候,古寺就住进了个和尚“延武”。此人自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弟子、少林武僧队总教头,年租7万向文物局租下几间厢房,作为“中华少林禅武医发展公益基金”的办公场地。
少林寺方面多次辟谣,称寺中从无此人,“延武”系招摇撞骗。
杨青莲清楚“延武”的底细,但双方一直相安无事,甚至还期望他能兑现诺言,帮忙解决纠纷,直到朋友在12月27日拿来几份2011年的新闻稿。杨青莲这才发现,早在自己纠缠于与文物局的官司之中时,“延武”已以会善寺住持之名出席各色活动,屡获媒体报道。登封市文物局局长吕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当时就批评过“延武”,不应以住持面目示人;“延武”搪塞说,“不知道记者怎么会那么写。”
杨青莲想起前一晚,刚回到古寺,“延武”就跑来商量,“杨老师,后天我想主持个活动。”
想到自己辛苦受戒,后院却早已起火,杨青莲出离愤怒,她决定大闹对方主持的“中国善文化节”。
2012年12月28日上午10点,自称“中国第一武僧”的“延武”身披袈裟,踏着红地毯,在宝盖簇拥下徐步走上台子,向四面八方来宾致意,俨然一寺之首。
这俨然在嘲笑杨青莲过去几个月的努力,文初那一幕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她用自己的方式抗议一切,但最终发现自己在大殿边缘地带醒来,僧衣也被扒了。
比斗争失利更坏的消息是,省市文物部门均不同意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作宗教活动场所。
杨青莲拒绝穿回僧衣,除非“延武”当着领导的面为她穿上并郑重道歉。这一计划至今未能实现。她还四处印发自己被抬走的照片,组织人手在网上发帖,揭“延武”老底;一位市领导被迫安抚她说,2013年10月合同到期后,“延武”或许就会离开。
对古寺而言,最近的荒诞一幕发生在2013年春天。杨青莲订制了66套餐厅桌凳,要安置进会善寺,遭拒。
见白天运货受阻,这位折腾了十余载的女商人决定晚上偷运。然而,当夜幕降临,她惊讶地发现,文物局几个工作人员在那站岗,还特意开来几部公车。
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