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一品(下)

顶礼阿弥陀佛

新手上路
注册
2013-09-02
消息
78
荣誉分数
105
声望点数
18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庚二(分说愿行个别利益)分三:一、分类;二、利益差别;三、教理成立。
  辛一、分类: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简略地归纳,应知菩提心有两种:愿求菩提之愿心与行向菩提之行心。好比一般人都知道,心中想去某处与正在动身去某处的差别,同样有智慧的人也能了知,愿行二种菩提心的次第差别。

  辛二、利益差别: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
  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愿菩提心在尚未解脱的生死轮回间,虽可出生极大果报,但不能像行菩提心一样,相续不断地增长广大福德。何时为度尽无边的轮回有情,立下永不退转之誓愿受持行菩提心,即自此时起,这个人纵然在昏睡或放逸中,他的福德也会相续不断地滋长,广大得就如同无边虚空。

  辛三(教理成立)分二:一、以教成立;二、以理成立。
  壬一、以教成立:


  为信小乘者,妙臂问经中,
  如来自宣说,其益极应理。

  为了让小乘行者对大乘法门生起信心,在《妙臂请问经》中,如来亲口宣说:“大乘菩萨为饶益无量众生,披上发心铠甲饶益有情,于短时间中即可积聚无可计量之福德资粮,以发心之方便,即使于睡眠放逸时,功德也能相续增长。故依菩提心功德,得佛果也非为难。”所以,菩提心之利益无有限量,是极为应理、无误的。

  壬二(以理成立)分二:一、愿心利益以理成立;二、行心利益以理成立。
  癸一、愿心利益以理成立:


  若仅思疗愈,有情诸头疾,
  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
  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
  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

  就像过去世尊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仅仅想到:我要疗愈一切众生的头疾。因具此饶益众生之区区善心,他得到的福德便无穷无尽,更何况菩萨一心想解除一切有情的无量不安乐,而且进一步去成就其无量功德呢?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谁具有这样的菩提心呢?父亲有吗?或是母亲有吗?仙人或欲界天人有吗?难道梵天有吗?他们即使是为求得自我解脱等利益,尚且未曾在梦中想过发起菩提心愿,更何况是为利益他人,生起饶益愿心呢?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
  珍贵此愿心,能生诚稀有!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一般人哪怕是追求个人利益,尚且发不起这种饶益心,如果有人能为利益一切有情而生起珍贵的愿菩提心,那真是稀有啊!珍贵菩提心,是一切众生安乐之源,涤除痛苦的胜妙甘露,它的广大福德怎能度量呢?

  癸二、行心利益以理成立: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仅是想利益众生的一个心念,所得福德即超胜以无数宝物供养诸佛,那么菩萨以三门精进利乐一切有情,所得福德就更不用说了!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虽然众生都想解除自己的痛苦,但为恶习所迫反而去造诸恶业苦因招致更多的痛苦;虽然都想求得快乐,却因愚昧无知,将自己的乐因乐果当成怨仇一样消灭。

  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
  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
  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
  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

  对那些缺乏安乐、充满苦难之众生,行菩提心能给他们无量安乐满足,断除他们的一切痛苦,更能除尽他们的无明痴暗,哪有与这行心相等之善法呢?哪里还有善知识能像行菩提心一样帮助他们呢?哪里再有比此心(彻断众生多苦乏乐之根因——无明愚痴)更广大之福德呢?

  庚三、具发心之功德:

  若人酬恩施,尚且应称赞,
  何况未受托,菩萨自乐为。

  如果有人能知恩报恩酬答利益恩施者,世人尚且应去称赞,更何况不待劝请而自愿利益众生的菩萨呢!

  偶备微劣食,嗟施少众生,
  令得半日饱,人敬为善士。
  何况恒施与,无边有情众,
  善逝无上乐,满彼一切愿。

  有些人偶尔用数量很少而且品味低劣的食物,以轻蔑态度施给少数众生,使他们得到半天饱足,仅是这样,世人就会恭敬地称他为善士。何况菩萨尽轮回中以种种布施满足众生一切善愿,而且进一步施以妙法引导他们得到圆满正觉的无上安乐呢!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
  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广大布施利济众生的诸位菩萨,如果有人对他们生起嗔心,佛说这种人一定会堕在地狱中,他所生恶心有多少个刹那,在地狱中就要受多少个劫的恶报。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
  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

  如果有人对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所得善报之长久广大程度远胜前者,菩萨行善时虽会遭遇多种障难,但是不仅不生罪过,反而因此增长善行。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
  谁令怨敌乐,皈敬彼乐源。

  谁生起了这种菩提心,我就恭敬顶礼这位菩萨;谁能生起此心即能令仇害者都得到安乐,我愿皈依礼敬这众生安乐的源泉。
 
阿弥陀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