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书略释》六波罗蜜多(九)

顶礼阿弥陀佛

新手上路
注册
2013-09-02
消息
78
荣誉分数
105
声望点数
18
  恭敬录自《亲友书略释》 龙树菩萨 造颂 索达吉堪布 释讲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qysls/qysls.php

  庚二(宣说正道)分三:辛一、道的违品为三种结;辛二、道的正品顺缘为精进;辛三、道的本体为三学。
  辛一、道的违品为三种结:


  戒禁见身见,及毗织吉蹉,
  应知三种结,能缚木叉门。

  我们修道过程中有三种最大障碍法,即戒禁取见、萨迦耶见和犹豫三种结。为什么称为“结”呢?因为对三界轮回没有生起真实的厌离心,所作所为与佛所说离欲出离等法背道而驰,所以被束缚于三界轮回当中,一直不能出离,就像疙瘩无法解开,故名为结,亦有障碍之义。此三种结在凡夫相续中根深蒂固,很难断除,直到得到一地菩萨时,才能全部断除,如《入中论》云:“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下面详说三种结:(一)戒禁取见者,本来是想学习正确的见解,行持清净的戒律,但是由于错皈依了外道,而受持邪见解和邪戒律,如外道行持的火瑜伽或水瑜伽,这种修法得不到解脱。如同一人欲去某地,但在路途中迷失了方向,不能到达目的地;(二)萨迦耶见者,亦名身见,是由于无明习气把整个五蕴执著为我。如果不断除对五蕴的执著,就得不到解脱,所以身见是必须要断除的。如同一人不知道目的地的所在;(三)毗织吉蹉者,即犹豫,对佛法和圣果生起怀疑,暗思:我如此修持会不会得到佛果?因果是否真实……,这种人无法得到解脱果。就如同行者欲去某地,但又对目的地去与不去、有无意义等生起犹豫,那他是去不了的。戒禁取见、身见、犹豫是我们修行过程中三大违缘障碍,如果没有断除,则能将我们解脱之门关闭。故应励力断除三种结,敞开众生解脱的大门。

  辛二、道的正品顺缘为精进:

  解脱终依己,不由他伴成,
  勤修闻戒定,四真谛便生。

  此颂为我们开示了修持佛法当依精进之理。虽然本师释迦牟尼佛及诸大善知识,以无上的大慈悲心为我们转了甚深的法轮,传授了稀有的教言,但解脱还是需要自己精进努力去行持才能得到,若对修法不精勤,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整天放逸睡眠而希望得到解脱,是根本不可能的。虽然上师们很慈悲,但此“慈悲”乃是以悲心摄受,为弟子传深教授,辨取舍境,依如来教示解脱道,除此之外哪有其他悲心。所以解脱还是依自己努力精进,无法依靠他人帮助,如云:“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故应精勤闻思,修持戒定慧三学,对应了知的苦、应断的集、所希求的灭、所依靠的道等四种真谛认真修学,力求证悟其本性。

  辛三(道的本体为三学)分二:壬一、总说三学;壬二、别说慧学。
  壬一、总说三学:


  增上戒心慧,兹学可常修,
  百五十余戒,咸归此三摄。

  我们修行过程中,应清净戒律,恒常修习三摩地(心学),成熟辨别诸法实相之慧学,此戒定慧三学我们应该经常修习,使其增上。为什么呢?因为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所有佛法内容,全部可以归纳在三学当中,除三学外再没有其他的法,所以高僧大德对戒定慧三学极其重视。小乘出家比丘戒二百五十条,以及比丘尼戒、大乘菩萨戒等都为三学所摄,所以增上三学,对修持佛法极为重要。

  壬二(别说慧学)分二:癸一、生起出离心;癸二、趣入涅槃。
  癸一分二:子一、厌弃今世;子二、出离轮回。
  子一分二:丑一、略说;丑二、广说。
  丑一、略说:


  于身住身念,兹路善修常,
  如其亏正念,诸法尽沦亡。

  龙树菩萨告诫我们:护持正念很重要。对身体应该经常以正念观照,如常以智慧观察身体来源,身体结构,以及身的本性。首先观察身之来源,它是父母不净种子所生,故来源不净,《宝鬘论》云:“由精血混合,不净种子生。”又观察身结构,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所成,论云:“由彼不净聚,湿皮所缠裹。”继而观察身之本性也是不净,如《入行论》云:“宜人冰片等,米饭或菜蔬,食已复排出,大地亦染污。”身体暂时的本性是不净,究竟本性为无生的空性。这样观照身、口、意生起出离心的坦途,应该善于修持。恒常观照使正念不失。因为如果正念亏损了,那其他的善法也就全部灭亡了。

  丑二(广说)分二:寅一、寿命无常;寅二、人身难得。
  寅一分四:卯一、死期无定而观无常;卯二、决定死亡而观无常;卯三、依其他理而观无常;卯四、无常的结尾。
  卯一、死期无定而观无常:


  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若得瞬息停,卧起成希有。

  三界六道众生,有生必有死,一切皆是无常的本性。《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生已必定要死亡,生而未死者,这种事例不说见到,就是连听都从未听过。尤其南赡部洲人寿命无定,违缘灾难很多,以生病、战争、地、水、火、风四大等违缘,随时都有失去宝贵生命的可能,诚如《地藏经》中所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其他经中也讲过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诚为稀有之事。藏文《亲友书》中的此颂是:“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被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已经了知死期无定之理,宜当精勤修习。

  卯二、决定死亡而观无常:

  卒归灰燥烂,粪秽难久持,
  观身非实法,灭坏堕分离。

  众生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执著,时时刻刻中严加保护,又怕受热,又怕遭寒,稍有不适便心中忧虑,唯恐失去此身,为了此色身的延续,因此也不断地造了很多恶业,但这粪秽之身,最终会坏灭,其归属于何处呢?有的人死后,身体被火葬变成了灰尘;有些被制成干尸;有的扔在水中或埋在地下,慢慢地腐烂;有的扔到尸林中,成为老鹰等之食物;修行很好者不舍肉身飞往净土,或直接变成虹身……。总之,这个身体极难长久安住,一定会失坏,没一点儿可靠性。百年之后,我们肯定都已不复存在,所以对此身不应执为常有,不能认为此身如同金刚一样无能摧坏。应经常观察了知此身是无实法,是坏灭的本性,分离的本性,总有一天此骨肉等所组成的身体会与我们分开,支离破碎。所以对此身体不应生贪执,应借用它精进修持正法,利益我们的今生后世。

  卯三、依其他理而观无常:

  大地弥卢海,七日出烧燃,
  况此极微躯,那不成煨烬?

  以众生福德所感而成的四大洲,坚硬的金刚大地,妙高的须弥山(弥卢),以及深不可测的四大海等外器世间,当坏劫到来七个太阳齐出之时,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不是一刹那全皆烧毁了吗?在《地藏经》中说此世界坏时,地狱有情业报未尽,则以业力移向他方世界,待此世界又成时,再转移回来。既然如此坚固的器世间都会毁灭,更何况我们如蚊虻一样微不足道的身躯,难道会恒常不坏,不被无常所吞吗?绝对不可能,此身一定会坏灭。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亦如此说:所有在世间的人,一百年中全部都会死亡。还说:众生所依非常庄严的四大部洲等器世间亦是无常像水泡一样,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可靠的。所以应了知我们的躯体是没什么可靠的。

  卯四、无常的结尾:

  如是无常亦非久,无归无救无家室,
  生死胜人须厌背,并若芭蕉体无实。

  总而言之,三界内外器情世界诸法都是刹那刹那坏灭的无常法,不能成为长久的依靠处,很快的时间内就会毁灭。有些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很坚实的,但从其本体上观察,亦不离无常本性,佛经中亦说:“三界无常如秋云,有情无常如水月。”三界轮回无一点坚实,全部是无常的,犹如秋天的云一样,突然地生起,又马上消散了。有情众生犹如水中月影,平静时月现水中,微波稍起,则消失不现。
  最后无常到来之时,无有一法你可以依靠,也没有谁能救护你,亦没有什么房子可供躲藏,即使你钻入无缝铁箱中,外边成千上万勇士围绕,亦无法躲避此无常大鬼。无论以什么样的方法,多么大的悲心,也不能让你不死,即使药师佛亲自来到你面前,也救护不了你,这就是无常的本性啊!因此,胜人(乐行王)你要厌弃,远离如芭蕉树一样无实义的生死轮回。芭蕉树,从外面看倒也颇为庄严,但当你将其皮一层层剥开,到最后却得不到一点儿实质。同样,轮回诸法从外表上看也很有诱惑力,但当你通过智慧一观察,就会得到毫无意义、充满痛苦、急应出离等结论,也因此让修行人明白,从根本上舍弃轮回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