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文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811
- 荣誉分数
- 2
- 声望点数
- 148
核心提示:环球时报9月13日报道,美国《海事行政》杂志称,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世界投入军费预算最多的国家,此次中国重工的做法如能成功,将进一步拓宽军工融资渠道。为了争夺南海、东海主权和海洋资源,中国一直在锻造足以压倒挑战对手的海上力量。
中国海军夏威夷9月9日电 记者陈国全、特约记者张刚报道 当地时间9日9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10日凌晨4时30分),出访美澳新三国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结束对美国夏威夷访问后,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与美国海军举行了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双方共出动4艘舰艇、3架直升机,这是7年来中美首次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此次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共分4个阶段10个科目,1艘辅助船参加。参演兵力包括中国海军青岛舰、临沂舰和一架“海豚”直升机;
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伊利湖舰、一艘辅助船和“海鹰”直升机、“黑鹰”直升机各一架,参演官兵近1000名。中美海军共同实现了直升机首次编队飞行、首次成立联合损管队、空中兵力首次搜索同一海域等多项跨越。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北海舰队参谋长魏钢介绍说,此次演习意义非常重大,中美双方探索了联合搜救组织指挥和实施方法,锻炼了部队与外军联合遂行搜救任务能力,提高了中美海军联合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环球时报9月13日报道,中国重工10日晚发布公告,拟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2.08亿股,共募资84.8亿元,注入超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大型登陆舰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的生产设计及总装业务及相关资产。该公司称,本次发行相关事宜仍有待监管机构和股东批准。“此举将开创军工重大总装资产证券化的先河。”路透社评论称。香港《商报》12日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标志性事件”。
“谜题”揭晓后,“中国海军强力扩张”成了西方评论的主色调。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资本市场为战争筹款已有几百年历史。如今,解放军也寄望于股市帮助推进扩张计划。中国自主造出首艘航空母舰只是时间问题。报道说,对因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长放缓而深陷困境的造船业来说,更多军工项目的启动给其带来一些安慰。美国《海事行政》杂志称,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世界投入军费预算最多的国家,此次中国重工的做法如能成功,将进一步拓宽军工融资渠道。为了争夺南海、东海主权和海洋资源,中国一直在锻造足以压倒挑战对手的海上力量。
德国海军防务网12日以“中船为海军战备筹集14亿美元”为题说,北京首次开拓资本市场资助军事“扩张”和创建自己的军工复合体,而私营部门正扮演重要角色。这样既节省了中国军事支出,也利于中国武器出口创汇。文章说,随着中国军事投入的扩大,以改革见长的北京放手让市场来推进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航空等军事领域未来也会进一步开放。慕尼黑国际政治学者布尔格勒1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这种做法还将中国海洋军事战略同民间的爱国情绪结合了起来。
同样的渲染也来自借“中国威胁”强军的日本舆论。《产经新闻》称,中国、印度、日本的“航母”级战舰接连下水,意味着亚洲航母建造竞争已经开始。《读卖新闻》说,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海洋权益观念的增强,伴随着的是以实力为后盾的扩张行为。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陆国家,在中国的国防力量中,海军此前并非发展的重点,但现在在国防建设中海军舰船建造已经成为技术增长最快的领域。
不过,日本防卫省一名专家12日告诉《环球时报》,中国海军发展主要是要加强海上防卫和海上航道安全保护等,因此不能说中国此举直接与钓鱼岛有关,但从广义上来看,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保卫南海东海也是中国海军的当务之急。不过,中国一直在减少在领土纷争中的军事色彩。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中国海军夏威夷9月9日电 记者陈国全、特约记者张刚报道 当地时间9日9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10日凌晨4时30分),出访美澳新三国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结束对美国夏威夷访问后,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与美国海军举行了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双方共出动4艘舰艇、3架直升机,这是7年来中美首次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此次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共分4个阶段10个科目,1艘辅助船参加。参演兵力包括中国海军青岛舰、临沂舰和一架“海豚”直升机;
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伊利湖舰、一艘辅助船和“海鹰”直升机、“黑鹰”直升机各一架,参演官兵近1000名。中美海军共同实现了直升机首次编队飞行、首次成立联合损管队、空中兵力首次搜索同一海域等多项跨越。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指挥员、北海舰队参谋长魏钢介绍说,此次演习意义非常重大,中美双方探索了联合搜救组织指挥和实施方法,锻炼了部队与外军联合遂行搜救任务能力,提高了中美海军联合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环球时报9月13日报道,中国重工10日晚发布公告,拟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2.08亿股,共募资84.8亿元,注入超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大型登陆舰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的生产设计及总装业务及相关资产。该公司称,本次发行相关事宜仍有待监管机构和股东批准。“此举将开创军工重大总装资产证券化的先河。”路透社评论称。香港《商报》12日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标志性事件”。
“谜题”揭晓后,“中国海军强力扩张”成了西方评论的主色调。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资本市场为战争筹款已有几百年历史。如今,解放军也寄望于股市帮助推进扩张计划。中国自主造出首艘航空母舰只是时间问题。报道说,对因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长放缓而深陷困境的造船业来说,更多军工项目的启动给其带来一些安慰。美国《海事行政》杂志称,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世界投入军费预算最多的国家,此次中国重工的做法如能成功,将进一步拓宽军工融资渠道。为了争夺南海、东海主权和海洋资源,中国一直在锻造足以压倒挑战对手的海上力量。
德国海军防务网12日以“中船为海军战备筹集14亿美元”为题说,北京首次开拓资本市场资助军事“扩张”和创建自己的军工复合体,而私营部门正扮演重要角色。这样既节省了中国军事支出,也利于中国武器出口创汇。文章说,随着中国军事投入的扩大,以改革见长的北京放手让市场来推进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航空等军事领域未来也会进一步开放。慕尼黑国际政治学者布尔格勒1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这种做法还将中国海洋军事战略同民间的爱国情绪结合了起来。
同样的渲染也来自借“中国威胁”强军的日本舆论。《产经新闻》称,中国、印度、日本的“航母”级战舰接连下水,意味着亚洲航母建造竞争已经开始。《读卖新闻》说,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海洋权益观念的增强,伴随着的是以实力为后盾的扩张行为。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陆国家,在中国的国防力量中,海军此前并非发展的重点,但现在在国防建设中海军舰船建造已经成为技术增长最快的领域。
不过,日本防卫省一名专家12日告诉《环球时报》,中国海军发展主要是要加强海上防卫和海上航道安全保护等,因此不能说中国此举直接与钓鱼岛有关,但从广义上来看,也可以说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保卫南海东海也是中国海军的当务之急。不过,中国一直在减少在领土纷争中的军事色彩。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