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焦点新闻
Guest
【多维新闻】北京时间9月16日起,北京高院官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对大兴摔童案进行现场实时播报。据媒体报道,除北京外,目前全国31省份中至少已有17个省份出现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例。在半月前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被公审和微博直播后,这种微博直播形式逐渐由个例成为一种趋势和现象。有分析指出,虽然薄熙来尚未被最终判决,但是其落马和公审的政治意义,尤其是对于法治建设中的司法公开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然显现。
据媒体报道,北京高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自9月16日上午起,对不久前引起民间舆论轰动的“大兴摔童案”进行微博庭审直播。其直播形式与先前薄熙来案庭审直播较为类似。自9时32分至12时35分庭审结束,该官微共发微博11条,对“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播放证明案发经过的视听资料”、“宣读民事诉状”、“最后陈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实时播报。11条微博共有文字约500字,现场图片5张,另还包含了7条长微博,其文字量达1,500余字。
事实上,司法公开是现任最高法院长周强的施政重点。今年6月28日,周强在全国法院微博群建设推进会上要求,各级法院要把法院网站和官方微博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法院官方开通微博,并发布对案件庭审情况,也已成趋势。官方报道称,早在之前2012年底,全国法院系统开设官方微博的约有619家。据悉,目前全国31省份中,至少有17个省份出现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例,包括广东、广西、河北、湖南、陕西、浙江、湖北、云南、海南等地。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各地进行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件来看,主要有三类:一是大案要案,如薄熙来案最为典型。8月22日到26日,济南中院对该案进行了持续微博直播,引发全国对案件本身和微博直播形式的关注。二是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像iPad商标案、王老吉商标案、王书金案等。这类案件或者案情复杂,或者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第三类案件事情本身比较小,但往往具有普法和教育意义,而且无风险,成为一些基层法院微博直播的优选。这也是目前各地直播的案件中最为普遍的。
在社会舆论中,这种直播案件审理过程的现象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可。有观点表示,微博直播庭审打破了庭审的神秘面纱,可以把法官及双方当事人的相关诉讼行为展露于阳光之下,让群众直观地了解感受庭 最新专题 薄案庭审创30年记录
薄熙来案25日在济南中院审理。分析认为,薄案与陈希同、陈良宇案明显不同。 相关新闻
立院新会期 江王无互动
柯建铭:开议决战 你们等着看
江西高三学生将老师割喉杀害现场[图]
王撤行政诉讼 法界看法两极 审,提高社会整体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而且这种公开方式也对法官、律师等司法参与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减少其盲目随意性和行政力量对司法程序的干扰,进而可以最大限度追求案件处理的程序正义。
也有观点指出,“在一个理想的法治环境下,法官无需掌声也不惧嘘声”,甚至理想状态下法官只需要通过判决书来书写正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社会关注高的案件,如果公开不充分,法院被动卷入公众质疑的漩涡之中,这也是越来越多法院希望通过司法公开主动与公众交流沟通的直接动因。
(麦垛 编辑) 来源: 多维
据媒体报道,北京高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自9月16日上午起,对不久前引起民间舆论轰动的“大兴摔童案”进行微博庭审直播。其直播形式与先前薄熙来案庭审直播较为类似。自9时32分至12时35分庭审结束,该官微共发微博11条,对“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播放证明案发经过的视听资料”、“宣读民事诉状”、“最后陈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实时播报。11条微博共有文字约500字,现场图片5张,另还包含了7条长微博,其文字量达1,500余字。
事实上,司法公开是现任最高法院长周强的施政重点。今年6月28日,周强在全国法院微博群建设推进会上要求,各级法院要把法院网站和官方微博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法院官方开通微博,并发布对案件庭审情况,也已成趋势。官方报道称,早在之前2012年底,全国法院系统开设官方微博的约有619家。据悉,目前全国31省份中,至少有17个省份出现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例,包括广东、广西、河北、湖南、陕西、浙江、湖北、云南、海南等地。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各地进行微博直播庭审的案件来看,主要有三类:一是大案要案,如薄熙来案最为典型。8月22日到26日,济南中院对该案进行了持续微博直播,引发全国对案件本身和微博直播形式的关注。二是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像iPad商标案、王老吉商标案、王书金案等。这类案件或者案情复杂,或者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第三类案件事情本身比较小,但往往具有普法和教育意义,而且无风险,成为一些基层法院微博直播的优选。这也是目前各地直播的案件中最为普遍的。
在社会舆论中,这种直播案件审理过程的现象获得较为普遍的认可。有观点表示,微博直播庭审打破了庭审的神秘面纱,可以把法官及双方当事人的相关诉讼行为展露于阳光之下,让群众直观地了解感受庭 最新专题 薄案庭审创30年记录
也有观点指出,“在一个理想的法治环境下,法官无需掌声也不惧嘘声”,甚至理想状态下法官只需要通过判决书来书写正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社会关注高的案件,如果公开不充分,法院被动卷入公众质疑的漩涡之中,这也是越来越多法院希望通过司法公开主动与公众交流沟通的直接动因。
(麦垛 编辑) 来源: 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