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13-08-29
- 消息
- 182
- 荣誉分数
- 170
- 声望点数
- 43
恭敬录自 《慧灯之光》 堪布慈诚罗珠 开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6-23/773.shtml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作为一个佛教徒,究竟该怎么样生活,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制订了一个模式,作为佛陀的后学者,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遵循这个共同的生活模式。如果按照这套模式去生活,人生就会很有意义,此生也不会很痛苦,这就是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一、不堕两边
那是什么样的生活模式呢?释迦牟尼佛在律藏里面对出家人说:生活不能堕两边,也就是陷入两个极端。
中观也提到两个边,是指常见和断见。生活的两个边,是指太艰苦和不知满足的两种生活方式。
太艰苦的生活,就是故意过非常贫穷、非常困窘的生活。当然,这是对一般人而言的,像米拉日巴那样的少数修行人,贫穷对他们来说不但不是修行的逆缘,反而是修行的顺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一般的人,如果过得太贫困,经常为了生活考虑太多,操心太多,就没有时间考虑出离心、菩提心、解脱等等,虽然艰苦生活也许对有些人的出离心生起有一些帮助,但仅仅因为生活艰苦而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活在人间没有意义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这种人也不一定会去寻求解脱。真正的出离心,是要寻求解脱。日子过得苦也不一定有出离心,只有精通佛法,并将其融入自心的人,才有可能具备出离心,所以,普通佛教徒的生活不必过得太艰苦,不能故意去过很苦的日子。
很多去过印度的人知道,印度有些外道的生活很艰苦——不穿衣服、不吃饭、不洗澡等等,有各种各样的戒律,他们认为这样苦行就会获得解脱;有些外道非常崇尚五火——四周燃起熊熊大火,再加上空中的烈日。他们认为,修行人应该跳到五火中被焚烧,在肉体烧坏之后,就有可能得到解脱。
“因明”里面也讲过一个外道宗派的观点,认为精神和肉体都是轮回的因,其中任何一个受到破坏,都有可能解脱,可以摆脱轮回。
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佛教认为,众生流转轮回的因不是身体,而是业力,如果业力存在,即使肉体一再地消失、完结也没有用!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上留下了很多以前的习气,当这些习气成熟的时候,肉体随时都会产生。可以这么说,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到众生的肉体,都是阿赖耶识的产物,就像唯物主义所说的精神是大脑的产物一样,只要阿赖耶识上有业力,再怎么折磨肉体,也无济于事,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求佛教徒不要故意去过艰苦的日子。因为无论多么艰苦,也只是自己痛苦而已,不可能从中看到解脱的曙光。
不可否认,如果不是不想过好日子,而是因为福报不够,没有条件过好日子,那是另外一回事。释迦牟尼佛不是说学佛的人不能贫穷,必须富裕,不是说穷人不会解脱,或过苦日子的人不会解脱,只是说没有必要故意去做穷人,不要故意堕入一个边,故意过贫苦的日子。
假如有些人本来经济很宽裕,却误以为生活富裕就不会解脱,必须吃苦才会解脱。佛就不赞同这些观点,佛陀认为,哪怕一辈子不吃、不喝、不洗澡,也不能获得解脱。
顺便插一句,有的外道又认为,在恒河里面洗澡可以获得解脱。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身体上的污垢,不会使我们流转轮回。如果心里的我执、贪、嗔、痴的烦恼洗不掉,那外表洗得再干净,都跟解脱没有关系;如果真正要洗,也是洗精神上,也即阿赖耶识上面的污垢,只有洗掉这些污垢,我们才会解脱。
不少人看过米拉日巴的传记, 他在山洞里没有吃穿,更没有条件洗澡。还有很多以前藏地的修行人也像他一样,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得解脱的。很多人在知道他们的事迹后,就想当然地认为,想解脱就要过苦日子。
其实,真正的苦行,是要有耐心,有精进心,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畏艰险地认真修行,这才是苦行的意义。如果仅仅误以为不吃、不穿、不讲卫生就是苦行,就会解脱,那乞丐岂不是会率先成就了?
佛告诉我们,在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和不太在乎的前提下,也可以过很富裕或很优雅的生活。
第二个边,也即第二种极端,是通过付出很多的代价或依靠不正当的手段,不知满足地享受奢侈生活。
为什么这是一个边呢?因为,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多数人必须为奢侈的物质享受付出巨大的代价——时间、体力、脑力,所以佛认为不值得,修行人应该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这四个字,是佛给我们制定的一个生活法则和原则。这四个字的内容有很多的层次——对米拉日巴那样的修行人,对一般的出家人,对普通的在家人,都有不同的解释。
对一般人来说,少欲知足这四个字并不意味着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而是说不能太奢侈,应该过平常人的正常生活,该有的不能缺少,但不能欲望太强,以致超过一定的界线。
譬如,有些人认为,穿名牌衣服、开名车、住洋房等等是身份的象征,高层次的人物就应该如此,这样在社会上就会很有面子。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的,佛说的奢侈就是这些。作为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光是靠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会没有尽头、无休止、无止境地无限膨胀,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任何人都有被人超越的可能。如果因为不甘落后而去奋斗,就会没完没了,一辈子都在物质追求当中虚度年华,直至生命结束。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永远也不会幸福!
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找到很多事例,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观察其他人都一样,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6-23/773.shtml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作为一个佛教徒,究竟该怎么样生活,释迦牟尼佛早就给我们制订了一个模式,作为佛陀的后学者,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遵循这个共同的生活模式。如果按照这套模式去生活,人生就会很有意义,此生也不会很痛苦,这就是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一、不堕两边
那是什么样的生活模式呢?释迦牟尼佛在律藏里面对出家人说:生活不能堕两边,也就是陷入两个极端。
中观也提到两个边,是指常见和断见。生活的两个边,是指太艰苦和不知满足的两种生活方式。
太艰苦的生活,就是故意过非常贫穷、非常困窘的生活。当然,这是对一般人而言的,像米拉日巴那样的少数修行人,贫穷对他们来说不但不是修行的逆缘,反而是修行的顺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一般的人,如果过得太贫困,经常为了生活考虑太多,操心太多,就没有时间考虑出离心、菩提心、解脱等等,虽然艰苦生活也许对有些人的出离心生起有一些帮助,但仅仅因为生活艰苦而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活在人间没有意义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这种人也不一定会去寻求解脱。真正的出离心,是要寻求解脱。日子过得苦也不一定有出离心,只有精通佛法,并将其融入自心的人,才有可能具备出离心,所以,普通佛教徒的生活不必过得太艰苦,不能故意去过很苦的日子。
很多去过印度的人知道,印度有些外道的生活很艰苦——不穿衣服、不吃饭、不洗澡等等,有各种各样的戒律,他们认为这样苦行就会获得解脱;有些外道非常崇尚五火——四周燃起熊熊大火,再加上空中的烈日。他们认为,修行人应该跳到五火中被焚烧,在肉体烧坏之后,就有可能得到解脱。
“因明”里面也讲过一个外道宗派的观点,认为精神和肉体都是轮回的因,其中任何一个受到破坏,都有可能解脱,可以摆脱轮回。
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佛教认为,众生流转轮回的因不是身体,而是业力,如果业力存在,即使肉体一再地消失、完结也没有用!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上留下了很多以前的习气,当这些习气成熟的时候,肉体随时都会产生。可以这么说,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到众生的肉体,都是阿赖耶识的产物,就像唯物主义所说的精神是大脑的产物一样,只要阿赖耶识上有业力,再怎么折磨肉体,也无济于事,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求佛教徒不要故意去过艰苦的日子。因为无论多么艰苦,也只是自己痛苦而已,不可能从中看到解脱的曙光。
不可否认,如果不是不想过好日子,而是因为福报不够,没有条件过好日子,那是另外一回事。释迦牟尼佛不是说学佛的人不能贫穷,必须富裕,不是说穷人不会解脱,或过苦日子的人不会解脱,只是说没有必要故意去做穷人,不要故意堕入一个边,故意过贫苦的日子。
假如有些人本来经济很宽裕,却误以为生活富裕就不会解脱,必须吃苦才会解脱。佛就不赞同这些观点,佛陀认为,哪怕一辈子不吃、不喝、不洗澡,也不能获得解脱。
顺便插一句,有的外道又认为,在恒河里面洗澡可以获得解脱。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身体上的污垢,不会使我们流转轮回。如果心里的我执、贪、嗔、痴的烦恼洗不掉,那外表洗得再干净,都跟解脱没有关系;如果真正要洗,也是洗精神上,也即阿赖耶识上面的污垢,只有洗掉这些污垢,我们才会解脱。
不少人看过米拉日巴的传记, 他在山洞里没有吃穿,更没有条件洗澡。还有很多以前藏地的修行人也像他一样,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得解脱的。很多人在知道他们的事迹后,就想当然地认为,想解脱就要过苦日子。
其实,真正的苦行,是要有耐心,有精进心,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畏艰险地认真修行,这才是苦行的意义。如果仅仅误以为不吃、不穿、不讲卫生就是苦行,就会解脱,那乞丐岂不是会率先成就了?
佛告诉我们,在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和不太在乎的前提下,也可以过很富裕或很优雅的生活。
第二个边,也即第二种极端,是通过付出很多的代价或依靠不正当的手段,不知满足地享受奢侈生活。
为什么这是一个边呢?因为,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多数人必须为奢侈的物质享受付出巨大的代价——时间、体力、脑力,所以佛认为不值得,修行人应该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这四个字,是佛给我们制定的一个生活法则和原则。这四个字的内容有很多的层次——对米拉日巴那样的修行人,对一般的出家人,对普通的在家人,都有不同的解释。
对一般人来说,少欲知足这四个字并不意味着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而是说不能太奢侈,应该过平常人的正常生活,该有的不能缺少,但不能欲望太强,以致超过一定的界线。
譬如,有些人认为,穿名牌衣服、开名车、住洋房等等是身份的象征,高层次的人物就应该如此,这样在社会上就会很有面子。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的,佛说的奢侈就是这些。作为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光是靠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会没有尽头、无休止、无止境地无限膨胀,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任何人都有被人超越的可能。如果因为不甘落后而去奋斗,就会没完没了,一辈子都在物质追求当中虚度年华,直至生命结束。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永远也不会幸福!
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找到很多事例,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观察其他人都一样,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