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88
Administrator
- 注册
- 2004-05-08
- 消息
- 18,274
- 荣誉分数
- 284
- 声望点数
- 263
Lam Yik Fei for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郑田生在位于旺角附近的隔间公寓的房间里。22个人住在这个450平方英尺大的公寓里,每人每月的租金为1440港元——约合185美元。
香港——这是一座粗陋的住宅大楼,大楼一层那条昏暗走廊的尽头有一扇狭窄的门,打开那扇门,你就看到了香港经济的阴暗一面。
22个人住在旺角附近这间450平方英尺(约合41.8平方米)的公寓中,每个人的隔间勉强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两条狭窄的通道旁边排满了这样的隔间,通道的尽头是一个潮湿的厕所和浴室。
每个宛如橱柜的隔间都有一个滑动门,一台小电视机,一些架子和一个薄床垫。大多数人都在这里住了几个月,有些人住了几年。
“幸亏这里有空调,要不然根本睡不着。”55岁的吴季雄( Ng Chi-hung,音译)说。“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必须适应任何事情。”吴志雄是一名无业人员,住在下铺。
睡在他上铺的是59岁的郑田生(Cheng Tin-sang,音译),上铺要通过一个短金属梯才能爬上去。由于心脏疾病,郑田生无法工作,整天都在大街上闲逛。
“我总是坐在麦当劳(McDonald’s)之类的地方,”他说,“有空调的地方都行。”
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香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意大利,稍低于英国和法国。然而,香港中文大学专门研究城市贫困与就业情况的副教授黄洪表示,对于像吴季雄等没有技能或技能不足的人来说,香港是一个艰苦的地方。
香港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重大变革。当时,大部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使香港成名的制造业活动都移至中国内地。黄洪表示,取而代 之的是银行业、保险业、物流及房地产业,这些服务行业目前雇佣了将近90%的劳动力,但无法为许多教育水平较低的工人提供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香港的生活成本居于世界最高之列,对处于收入底层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且日益增加的负担。
例如,吴季雄曾在建筑工地工作,还当过送货员。他的上一份工作是服务员,月薪为7000至8000港元(约合900至1000美元)。他在旺角租的那个15平方英尺铺位月租为1440港元。
据政府指派评估居住状况的研究机构——政策二十一(Policy 21)——透露,在香港,至少有17万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在香港,随处都能找到这样的住所,这些住所曾经由一家人居住,如今则被石膏板或笼子式的金属丝 网隔成了多个房间。只要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这种分隔私有公寓的举动就属于合法行为。
“很难知道香港有多少隔间公寓,”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工作人员施丽珊(Sze Lai Shan)说。“我们从与我们合作的人那里得知相关情况,他们会告知我们新近分隔的公寓或关闭的旧隔间公寓的情况。”该协会是倡导社会公平的非政府组织。
多年来,香港一直都有这种小房子;近年来,由于房价飙升,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被迫撤离普通住房市场,这种房屋的数量随之增加。施丽珊的组织 本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四年中,这种房子的租金上涨了近20%,如今的租价约占住户收入的三分之一。按每平方英尺的租金来计算,这种房子的租金至少比没 有分隔的普通公寓的租金高三分之一,后者的均价为每月每平方英尺22.7港币,合2.93美元。
“住在这里非常贵,所以我必须更加节俭,减少食物开支,”49岁的阮莲玉(Yuen Luen-yuk,音译)说。她八年前从中国南部沿海城市湛江搬到香港,靠照顾退休老人获取微薄收入。
她的住所在观塘附近,也是公寓的一个隔间。隔间的天花板很低,成人根本无法站立。还有另外九人住在那里,他们共用一个灯光昏暗的厨房、一个简单的浴室和一条狭窄的走廊,降温设备只是一台嗡嗡作响的电扇。
“我没想过去租更好的地方,”阮莲玉说,“因为这意味着你得把所有工资交给房东。”
如今,去年成为香港行政长官的梁振英的政府之所以非常不受欢迎,香港的住房条件就是其中一个原因。香港目前已有大量为低收入者准备的公益住房,但梁振英仍然承诺,每年要给香港增加2万套这样的住房。
本月,一个负责监管住房政策的委员会就香港住房问题提出了大量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立隔间执照体系,以便对安全和卫生进行更好的管理。
然而,住房专家担心这些政策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承认,新的政府补贴住房——这些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比郑田生和其他人居住的狭窄空间舒服许多——还需很多年才能建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被高房价挤出普通住房市场,公共住房的等候名单逐渐变长。根据政府数据,名单上的等候者已经从两年前的16.5万人上升到了目前的大约23万人。
政府住房会优先考虑一家人或年老者,吴季雄、郑田生和阮莲玉之类单身者的等待似乎看不到尽头,他们搬出狭窄铺位的希望也越来越小。
“如果年轻一些,我就会努力工作,争取攒下首付”买一套公寓,阮莲玉说。她说,实际情况是,“我对将来不抱太多期望,只是过一天算一天。”
作者白天娜(Bettina Wassener)是《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驻香港记者。 翻译:陈柳、许欣
来源: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