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88
Administrator
- 注册
- 2004-05-08
- 消息
- 18,274
- 荣誉分数
- 284
- 声望点数
- 263
9月,加拿大各大学陆续开始秋季课程。加统计局官网上有篇关于加拿大大学校园里男女性别比例的分析文章,从生长发育、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用功程度、劳动力市场、大学入学率等几方面,揭示了为何现在加国大学校园中女生比例越来越多。
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的时间内,加拿大大学校园里,从1971年时68%的毕业生为男性,渐变成近期女大学毕业生占了60%(200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男女性别比例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男女大学生比例从踏进大学校门开始,就存在着数字差距。那么加国高学历的女士,在婚恋上,如果想找和自己学识相当的男士共结连理、谈婚论嫁,是不是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拥有理工科大学毕业文凭的孩子在职场上会比在高中毕业生就加入到劳动市场的就业者收入多一些,比如加拿大大学工程类毕业生平均薪资较高中文凭者高出117%,数学、电脑及物理等理科生则高出86%。
环球邮报和加拿大商业杂志的专栏作家,在UBC教经济学的Marina Adshade博士,写了本畅销书《经济是如何影响性和爱》(Dollars and Sex: How Economics Influences Sex and Love)。在接受加美各媒体采访时(CBC、CTV、路透社、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阐述了她关于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婚恋的想法及研究。
她认为,当身边缺乏学历高的男子可以婚配时,高学历的女士可以调整期望值,找比自己年轻、学历较低的男子结婚;另一方面由于学历低的男士赚钱能力下 降,他们也会调整计划,希望找一些赚钱比自己多的女士结婚。而学历较低的女子若错过了特定的年龄阶段,抢先一步提早进入婚恋期或离婚几年后再次进场寻找, 和一些学历高、收入比自己好的女子竞争时就缺乏了优势。
Adshade博士理论是若大学校园里男女生人数比率差距愈大,低学历女性结婚的选择局限会进一步放大。因为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子可以找上下二端,有更多的选择回旋余地。她在书中鼓励女子在任何时候都要经济独立,自尊自爱,不断提升自己。
在某些文化传统的婚配价值观中,是不能接受女人“下嫁”的。谁一旦打破了潜规则,男人会被嘲笑为吃软饭,女人被讥讽为没眼光。于是在一些国家的大城 市里,高收入、高学历、高智商的女性,在寻找物质条件、精神交流方面都能与之匹配的婚恋对象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为了“剩斗士”。其实大都市里的女性,也不 是喜欢攀比或太过挑剔,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大,组织家庭及生儿育女的负担愈来愈沉重,希望男方有房有车有钱、体格健壮外加聪明睿智才肯嫁,是女性为繁衍下 一代着想,希望能找到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有较强适应力和竞争性的男性。
然而加国百年前的传统婚恋习惯是女方负责婚礼中的大部分费用,甚至有些富有的女性家族还会负担男方的教育费用、补贴小家庭生活费;随着女性经济能力 的增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国男女婚恋时不再介意女子是否“下嫁”、男人是否吃“软饭”;而女性的独立性也使得她们能更容易摆脱一桩不满意的婚姻,走出 思维的束缚。
再有,加国男女耆英的比例和男女对性欲要求随着年龄变化的数据也支持着加国女性“下嫁”。先来看加国男女耆英的比例:几位在本地老人院从事护理工作的员工告诉笔者,她们工作的养老院中女性比例大大超出男性,有些男女耆英比例夸张到1:4,因为女性往往活得比男性寿命长。
来自加拿大统计局的预测也表明,到2031年,有960万加人将年满65岁以上,其中女性约510万,占53%;截至到2010年7月1日,80岁 及以上130万人中有63%是女性;6,500名百岁老人中五分之四是女性。2011年,加拿大人平均寿命为80.93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国女寿星的 比例越来越高。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耄耋之年,陪伴成了人生相互支撑、相互搀扶、相互照顾的生活习惯。没有伴侣的生活会是漫长而孤独的,而老年人 最怕孤独。
另外,男女生理、心理结构也造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两性对性欲会有不同的要求:20-29岁的男性会迫不及待地想“跃跃欲试”,随着岁月的流逝,性 欲一点点在减退;而女性到50~59岁时,性欲反而变得更强烈了。或许是因为激素的变化,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可能会体验到更多、更强烈的性高潮。姐弟恋或 许更符合两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需要。
有位作家说,“不要高估男人的强干,也不要低估女人的能力”,爱情与婚姻,永远不适宜与“账目”及斤斤计较太紧密地挂起钩来。走进婚姻时,一切精心 计算地太清楚了,人脑再厉害,也厉害不过上天安排的命及运。往往女性的自信、自强、自立,是任何时候左右逢源的利器。在生存竞争中,“上嫁、下嫁、不嫁、 门当户对”, 只要自个感到过得舒服、快乐了,无任何种选择,都不要被太多的思维框框所束缚。华裔女性移民到加拿大,多了解点不同的文化差异,或许对自身的定位会有些帮 助。
来源:加西周末
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的时间内,加拿大大学校园里,从1971年时68%的毕业生为男性,渐变成近期女大学毕业生占了60%(200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男女性别比例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男女大学生比例从踏进大学校门开始,就存在着数字差距。那么加国高学历的女士,在婚恋上,如果想找和自己学识相当的男士共结连理、谈婚论嫁,是不是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拥有理工科大学毕业文凭的孩子在职场上会比在高中毕业生就加入到劳动市场的就业者收入多一些,比如加拿大大学工程类毕业生平均薪资较高中文凭者高出117%,数学、电脑及物理等理科生则高出86%。
环球邮报和加拿大商业杂志的专栏作家,在UBC教经济学的Marina Adshade博士,写了本畅销书《经济是如何影响性和爱》(Dollars and Sex: How Economics Influences Sex and Love)。在接受加美各媒体采访时(CBC、CTV、路透社、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阐述了她关于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婚恋的想法及研究。
她认为,当身边缺乏学历高的男子可以婚配时,高学历的女士可以调整期望值,找比自己年轻、学历较低的男子结婚;另一方面由于学历低的男士赚钱能力下 降,他们也会调整计划,希望找一些赚钱比自己多的女士结婚。而学历较低的女子若错过了特定的年龄阶段,抢先一步提早进入婚恋期或离婚几年后再次进场寻找, 和一些学历高、收入比自己好的女子竞争时就缺乏了优势。
Adshade博士理论是若大学校园里男女生人数比率差距愈大,低学历女性结婚的选择局限会进一步放大。因为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子可以找上下二端,有更多的选择回旋余地。她在书中鼓励女子在任何时候都要经济独立,自尊自爱,不断提升自己。
在某些文化传统的婚配价值观中,是不能接受女人“下嫁”的。谁一旦打破了潜规则,男人会被嘲笑为吃软饭,女人被讥讽为没眼光。于是在一些国家的大城 市里,高收入、高学历、高智商的女性,在寻找物质条件、精神交流方面都能与之匹配的婚恋对象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为了“剩斗士”。其实大都市里的女性,也不 是喜欢攀比或太过挑剔,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大,组织家庭及生儿育女的负担愈来愈沉重,希望男方有房有车有钱、体格健壮外加聪明睿智才肯嫁,是女性为繁衍下 一代着想,希望能找到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有较强适应力和竞争性的男性。
然而加国百年前的传统婚恋习惯是女方负责婚礼中的大部分费用,甚至有些富有的女性家族还会负担男方的教育费用、补贴小家庭生活费;随着女性经济能力 的增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国男女婚恋时不再介意女子是否“下嫁”、男人是否吃“软饭”;而女性的独立性也使得她们能更容易摆脱一桩不满意的婚姻,走出 思维的束缚。
再有,加国男女耆英的比例和男女对性欲要求随着年龄变化的数据也支持着加国女性“下嫁”。先来看加国男女耆英的比例:几位在本地老人院从事护理工作的员工告诉笔者,她们工作的养老院中女性比例大大超出男性,有些男女耆英比例夸张到1:4,因为女性往往活得比男性寿命长。
来自加拿大统计局的预测也表明,到2031年,有960万加人将年满65岁以上,其中女性约510万,占53%;截至到2010年7月1日,80岁 及以上130万人中有63%是女性;6,500名百岁老人中五分之四是女性。2011年,加拿大人平均寿命为80.93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国女寿星的 比例越来越高。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耄耋之年,陪伴成了人生相互支撑、相互搀扶、相互照顾的生活习惯。没有伴侣的生活会是漫长而孤独的,而老年人 最怕孤独。
另外,男女生理、心理结构也造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两性对性欲会有不同的要求:20-29岁的男性会迫不及待地想“跃跃欲试”,随着岁月的流逝,性 欲一点点在减退;而女性到50~59岁时,性欲反而变得更强烈了。或许是因为激素的变化,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可能会体验到更多、更强烈的性高潮。姐弟恋或 许更符合两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需要。
有位作家说,“不要高估男人的强干,也不要低估女人的能力”,爱情与婚姻,永远不适宜与“账目”及斤斤计较太紧密地挂起钩来。走进婚姻时,一切精心 计算地太清楚了,人脑再厉害,也厉害不过上天安排的命及运。往往女性的自信、自强、自立,是任何时候左右逢源的利器。在生存竞争中,“上嫁、下嫁、不嫁、 门当户对”, 只要自个感到过得舒服、快乐了,无任何种选择,都不要被太多的思维框框所束缚。华裔女性移民到加拿大,多了解点不同的文化差异,或许对自身的定位会有些帮 助。
来源:加西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