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88
Administrator
- 注册
- 2004-05-08
- 消息
- 18,274
- 荣誉分数
- 284
- 声望点数
- 263
民以食为天 移民为加拿大添商机
移民不但给加拿大带来多元文化,也带来了对不同食物的需求。10月7日,农业部公布一份行业报告称,能满足移民对食物需求的商业将会获利,并获得发展。
加拿大农业信贷(Farm Credit Canada)这份报告称,加拿大统计局预计,从2013年至2020年的7年内,移民将使加拿大增加220万人口,占加拿大人口增长的三分之二,随之带来270亿次食物购买的商机。
“随着移民模式的变化,给加拿大农业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提供相当多的机会。”农业信贷首席农业经济师哲维斯(J.P. Gervais)表示,“本地人口增加将主要由移民推动,食物品种及购买量将受到影响。能迅速适应这些变化,并迅速提供新食物产品的公司将获得最大利 益。”
亚洲移民迅增 改变食物结构
加拿大农业信贷报告称,移民来源地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2001年,42%的加拿大移民来自欧洲,37%来自亚洲;到2011年,来自亚洲的移民增加 到45%,欧洲移民下降到32%。加拿大统计局估计,到2031年,来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比例将分别变成55%和21%。
加拿大农业部2010年一份报告称,2007年加拿大每人消耗38.2公斤水果,部分原因是异国风味的水果数量增加,比如番石榴及芒果比10年前增加 88%;在20年里,加拿大人多吃了10.9%的蔬菜,尤其是大蒜、芦笋、黄瓜、木薯、茄子、苤蓝菜和秋葵,反映出人口族群的多元化;每人平均消耗红肉 24.5公斤,比前1年增加0.7公斤;谷物方面,麦片消耗减少到每人56.9公斤,而大米则上升到5.2公斤。
哲维斯对记者表示,因为市场主要增加的消费者是移民,所以也带来了食物品种需求的变化。比如白肉消费在增加,因为移民一般更喜欢白肉,而不是红肉,这对肉类消费结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他说,传统上,加拿大人或西方人更喜欢红肉,但他们为了健康的原因也在减少吃红肉。亚洲人多喜欢吃家禽(白肉),家禽消费增加主要由新加拿大人推动。
位于大多伦多地区的鸿升馆业主Simon 赵(赵先生)20多年前从香港来加拿大。他说,那时候华人移民不多,对华人食物需求小,西人不知道猪脚、鸡脚及内脏等东西对华人来说是值钱的食物。
他说,当时的农业,不管是农场还是种植场,大部分是西人经营。后来一些华裔移民成了他们的雇员,有些成了大型西人食物公司的高级雇员,他们能看到移民 的需求,以前他们认为不值钱的,以很低价钱出售的东西,现在有了相当的市场需求。“比如中国人喜欢吃凤爪,吃内脏,或者喜欢吃某些蔬菜。这些就会影响公司 的决策。”
商家迎合移民需求
哲维斯说,移民对于食物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拿大食品行业在因应移民的需求作出改变。比如奶酪,有很多品种加拿大以前是从来不生产的,因为移民的需求增加,奶酪品种形状都增加了很多。
“当发现某种食物有利可图时,加拿大的公司自然想办法生产,包括蔬菜和谷物。”他说,在卑诗省,有很多移民加入了农业,这是一个很大市场;还会有更多移民加入,移民还在不断在改变加拿大食物结构。“我以前不怎么吃少数族裔的食物,现在这些食物已经成为家常食物了。”
赵先生说,多伦多有一家挺出名的鸭子供货商,以前只是在西人媒体做广告,最近几年开始大量在华人媒体做广告。“因为他们认为华人市场有消费能力。”
“有些西人鸡场,逐渐被华人接管,因为华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他说,更多华人开始在食品行业投资,直接向华人市场供货。比如10多年前没有“陈太菜”,现在很多超市有陈太专柜,陈太蔬菜成了一个品牌。
移民使多伦多成为美食天堂
大多伦多族裔社区可谓餐馆林立,除了中式的粤菜、川菜、沪菜等菜系外,还有韩国菜、日本菜、越南菜等东南亚菜系、印度菜等南亚菜系,多伦多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鸿升馆赵老板表示,很多年前,多伦多的中国菜被称为“杂碎”。现在的中国菜“已经不能以杂碎形式生存下去”。从香港移民潮后的20年间,这里粤菜变化,“可以说,在整个北美洲,多伦多的粤菜已经变得又便宜又靓。”
18年前从中国广东移民加拿大的张先生说,当时在多伦多餐馆喝茶,跟广州比是天壤之别,但现在很多餐馆的茶市点心都相当好。
赵老板说,20年前他刚来时,烧卖个头很大,叉烧包是一个大包,“是旧式的以量取胜”;“现在的粤菜需要精益求精,要变化,要正宗,要味道。”
“最近10年,各种地方菜不断涌现,川菜、京菜、沪菜、日本菜等。”他说,“是因为移民带来的大量消费能力,使各式各样的菜种有生存空间。”
“老实讲,在多伦多可以品尝的各式菜谱,与在香港或大陆不会差太远。” 赵老板说,“与东南亚很多地方比较,在品尝各国美食上,我们认为多伦多的水准很高。”
他说,因为政府对食物卫生要求及管制比较严,“我个人觉得,在这里吃东西比较放心。”
来源:加拿大家园网
移民不但给加拿大带来多元文化,也带来了对不同食物的需求。10月7日,农业部公布一份行业报告称,能满足移民对食物需求的商业将会获利,并获得发展。
加拿大农业信贷(Farm Credit Canada)这份报告称,加拿大统计局预计,从2013年至2020年的7年内,移民将使加拿大增加220万人口,占加拿大人口增长的三分之二,随之带来270亿次食物购买的商机。
“随着移民模式的变化,给加拿大农业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提供相当多的机会。”农业信贷首席农业经济师哲维斯(J.P. Gervais)表示,“本地人口增加将主要由移民推动,食物品种及购买量将受到影响。能迅速适应这些变化,并迅速提供新食物产品的公司将获得最大利 益。”
亚洲移民迅增 改变食物结构
加拿大农业信贷报告称,移民来源地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2001年,42%的加拿大移民来自欧洲,37%来自亚洲;到2011年,来自亚洲的移民增加 到45%,欧洲移民下降到32%。加拿大统计局估计,到2031年,来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比例将分别变成55%和21%。
加拿大农业部2010年一份报告称,2007年加拿大每人消耗38.2公斤水果,部分原因是异国风味的水果数量增加,比如番石榴及芒果比10年前增加 88%;在20年里,加拿大人多吃了10.9%的蔬菜,尤其是大蒜、芦笋、黄瓜、木薯、茄子、苤蓝菜和秋葵,反映出人口族群的多元化;每人平均消耗红肉 24.5公斤,比前1年增加0.7公斤;谷物方面,麦片消耗减少到每人56.9公斤,而大米则上升到5.2公斤。
哲维斯对记者表示,因为市场主要增加的消费者是移民,所以也带来了食物品种需求的变化。比如白肉消费在增加,因为移民一般更喜欢白肉,而不是红肉,这对肉类消费结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他说,传统上,加拿大人或西方人更喜欢红肉,但他们为了健康的原因也在减少吃红肉。亚洲人多喜欢吃家禽(白肉),家禽消费增加主要由新加拿大人推动。
位于大多伦多地区的鸿升馆业主Simon 赵(赵先生)20多年前从香港来加拿大。他说,那时候华人移民不多,对华人食物需求小,西人不知道猪脚、鸡脚及内脏等东西对华人来说是值钱的食物。
他说,当时的农业,不管是农场还是种植场,大部分是西人经营。后来一些华裔移民成了他们的雇员,有些成了大型西人食物公司的高级雇员,他们能看到移民 的需求,以前他们认为不值钱的,以很低价钱出售的东西,现在有了相当的市场需求。“比如中国人喜欢吃凤爪,吃内脏,或者喜欢吃某些蔬菜。这些就会影响公司 的决策。”
商家迎合移民需求
哲维斯说,移民对于食物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拿大食品行业在因应移民的需求作出改变。比如奶酪,有很多品种加拿大以前是从来不生产的,因为移民的需求增加,奶酪品种形状都增加了很多。
“当发现某种食物有利可图时,加拿大的公司自然想办法生产,包括蔬菜和谷物。”他说,在卑诗省,有很多移民加入了农业,这是一个很大市场;还会有更多移民加入,移民还在不断在改变加拿大食物结构。“我以前不怎么吃少数族裔的食物,现在这些食物已经成为家常食物了。”
赵先生说,多伦多有一家挺出名的鸭子供货商,以前只是在西人媒体做广告,最近几年开始大量在华人媒体做广告。“因为他们认为华人市场有消费能力。”
“有些西人鸡场,逐渐被华人接管,因为华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他说,更多华人开始在食品行业投资,直接向华人市场供货。比如10多年前没有“陈太菜”,现在很多超市有陈太专柜,陈太蔬菜成了一个品牌。
移民使多伦多成为美食天堂
大多伦多族裔社区可谓餐馆林立,除了中式的粤菜、川菜、沪菜等菜系外,还有韩国菜、日本菜、越南菜等东南亚菜系、印度菜等南亚菜系,多伦多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鸿升馆赵老板表示,很多年前,多伦多的中国菜被称为“杂碎”。现在的中国菜“已经不能以杂碎形式生存下去”。从香港移民潮后的20年间,这里粤菜变化,“可以说,在整个北美洲,多伦多的粤菜已经变得又便宜又靓。”
18年前从中国广东移民加拿大的张先生说,当时在多伦多餐馆喝茶,跟广州比是天壤之别,但现在很多餐馆的茶市点心都相当好。
赵老板说,20年前他刚来时,烧卖个头很大,叉烧包是一个大包,“是旧式的以量取胜”;“现在的粤菜需要精益求精,要变化,要正宗,要味道。”
“最近10年,各种地方菜不断涌现,川菜、京菜、沪菜、日本菜等。”他说,“是因为移民带来的大量消费能力,使各式各样的菜种有生存空间。”
“老实讲,在多伦多可以品尝的各式菜谱,与在香港或大陆不会差太远。” 赵老板说,“与东南亚很多地方比较,在品尝各国美食上,我们认为多伦多的水准很高。”
他说,因为政府对食物卫生要求及管制比较严,“我个人觉得,在这里吃东西比较放心。”
来源:加拿大家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