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家庭影院是看,还是听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junio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16
消息
1,20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文章简介】
家庭影院是看,还是听?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吗?答案还是看过本文再定吧。 (5439 字)
--------------------------------------------------------------------------------

走进电影院首先给你留下印象的是正面硕大的银幕。高档影院看不到音箱,正面的三路或五路音箱放在透声银幕的后面,一周环绕声音箱镶在后墙和侧墙后面的适当位置里,也不希望观众能看得到它们。这样当电影放映时,观众听到的声音就像从画面的发生体和周围的环境中发出的,形象和声音合一。家庭影院不管作“家庭中建的影院”还是“影院搬回家中”来理解都是小一点的电影院,那么家庭影院应该用来看,还是用来听?



谁都知道电影是看的看电影是老百姓习惯的说法,欣赏电影艺术就有点学究的味道。



两家电影院放同样的片子,卖同样的票价。一家是宽银幕大画面,另一家是普通画幅,那么谁都不会犹豫肯定先考虑第一家。没人会打听哪家的伴音制式更先进、声道更多、功放喇叭档次高。大家心里很明白影院首先投资的是画面、环境,然后才是声音。视觉形象是电影艺术的灵魂。声音作为伴音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用以更好地加强视觉形象给观众的感受。



戏剧有哑剧,电影有默片,没有声音有形象,仍能有票房价值。广播电台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很受听众欢迎,但即使弄成高保真多声道要人买票来听,行得通吗?



不言而喻,电影是看的,画面会给你更大的感染力。“轰隆、轰隆”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但到声音最响时,电视画面上只有小猫那么大小的恐龙画面,你会吓得向椅子后背上靠吗?天边传来滚滚的浪涛声,而画面上的水花不过像饭锅里溢出来的泡沫那样,你会感到惊慌和恐惧,感受到人类在自然力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吗?如果画面占据了整个墙面,那感受就完全不同了。恐龙巨大的身体,简直可以把观众压垮;滚滚而来的水浪,眼看着会把满屋家具连人一起冲垮。观众沉浸到剧情之中,声音的感受不再孤零零让人去辨东南西北,而与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融为一体,让观众身临其境。



现代电影声场的贡献是在于多声道能更好地实现了电影的声画合一,更真实,更具临场感。单声道电影由于声音的发源地都在正前方,当与画面暗示的声源位置不同时,观众马上会产生声音和画面不一致的感受。让人立刻感到自己在看电影,因而从剧情中分离出来,影响到电影艺术的效果。所以,电影的声音是为了让观众看得更好而设计的。



家庭影院怎么变成听了那么家庭影院呢?几乎百分之九十几的家庭影院配套指南都在音响系统上做文章。画面设备,一开始是25英寸电视,现在是29、34英寸电视,一句带过。资金分配几千元,除了国产、进口有些较大差别外,其它就没什么花样了。



而音响系统从制式分有双声道、模拟杜比、数字杜比AC-3和DTS.还有各种双音箱的虚拟环绕声制式、SRS 、4-2-2 和各门各派的DSP ,设备又有AV控制放大器,多声道功放和各种影音解码器和DSP 处理器。接着一大群各式各样的音箱更令人目不暇接。



从档次分尊宝一套有源音箱家庭影音系统卖到二、三十万(不知道会有多少个人市场);一、二万,三、五万的中、高档套餐更是介绍得热热闹闹,好像买卖很兴旺;可卖得最火的,却是那些不断受到媒体攻击的一、二千元的家庭影院系统。家庭影院真叫人弄不懂。



至今男女老少进商店,看到一堆音箱围着个电视机都晓得是到了家庭影院展示区。



而把VCD 或DVD 直接接到电视机上,就是看影碟,看录象,不算家庭影院。



似乎有了模拟杜比或数字杜比的四、五只音箱就算家庭影院了。用3D技术弄出点伪多声道或环绕声也可挤进家庭影院行列。总之你能看到音箱,让声音不从电视机里出来就是家庭影院。



家庭影院变成用声音来界定,让电视画面声画分离来界定,怎样搞成这个样子?



也许这是音响厂商和早期家庭影院爱好者的出身使然吧!



中国没有玩家庭胶片电影的,少有玩幻灯的,而改革开放后玩音响的朋友遇上了好时机。日本、欧美的各种音响先后被介绍进国内,一批消闲类音响杂志也应运而生,大大小小的功放机和音箱厂商不断生产出适合国人消费能力的音响器材,着实为普及音响立了一功。



但音响特别是发烧音响爱好者在一个音乐并没有很高地位的国度里毕竟人数很少。



而音响器材的相对价格(占工薪的比例)又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少有人能一、二年就换一套玩玩。几年过去,当想有的都有了,想升级又升不起,音响市场的不景气就是可以预料的。



电影伴音的数字化和多声道让人们看到了成倍的希望。而且电影又比音乐更大众化,男女老少雅俗共赏,能够接受的人群更大。一个双重扩大的市场前景必然会使能沾上边的厂商都向家庭影院领域侵占份额。现时中国的音响厂商少有大企业,没有实力向家庭影院的画面设备发起进攻。仍只能生产音箱和功放,或买来芯片和机芯,装配VCD 或DVD. 中、高价位的设备要让国人了解,就必须在音响类媒体上做广告,广告上的话是厂家自己说的,说多了读者就将信未信,又需要有第三者来介绍。



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技术的实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各种音响媒体必然要介绍各种多声道声场的格式和设备特点。加之,国内外影音产品太多太散,没有像彩电空调那样形成几大集团,各自的知名度都不高,用户选择的随意性很大。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就是声音的高下要比画质优劣难于判断,这又为商人和玄吹的哥们留下回旋的空间。演释出一套套搭配方案,尽管这些配套实践起来意义并不大,但很受新读者欢迎。笔者有位朋友,买了好几本杂志专找配套文章研究,终于找出了一套价位和评价都很合意的套餐。可别想在一家店里能买全,就在全市也未必能配全。当然也不敢东家买一件,西家买另一件,最后只能放弃了事。



广告上、商店里和媒体中见到的都是家庭影院音响系统的介绍和陈列,让人感到音响搭配就成了家庭影院。是发烧友和发烧音响厂商把家庭影院介绍给了普通百姓,也是发烧友和发烧厂商仅把老百姓领在影音圈中打转。转来转去把大象的耳朵当成了大象。



家庭影院好像就是听的。大彩电中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不用,另加一套廉价的功放和音箱,甚至挂一对有源音箱。做广告的优质器材没销出多少,搭便船廉价唬人的“家庭影院”



却卖得红火。你弄不懂也只能干瞪眼。



你真能听到些什么硬件合格只是具备了条件,再好的设备也只能重放碟片上制作进去的声音。



不少好莱坞的西片音效制作确实精采,但不管是一、二区还是三区的正版DVD ,多语种功能都没被软件商采用,对白全是洋话,最多有中文字幕。中置声道的高标准是冲着前方三路音色一致,人物对白定位与画面位置合拍而设计的。但大多数人听不懂洋话,甚至谁在说话都分不清,全神贯注忙着看字幕上的小字,哪有功夫去辨语言艺术的魅力。



《义海雄风》中法庭上唇枪舌剑的声效精心制作形同虚设。不少上点年纪的人,看字幕看得连画面都顾不上哪有心思欣赏音效。笔者大学圈内的朋友,尚有不少懒得看打字幕洋片的,更何况其它人。



再看国产正版碟片。国产电影本身质量就每况愈下。走红的多半是大做广告,大耍贫嘴的片子,偷工减料的偷拍、同期录音和起用非专业演员的手段,还沾沾自喜当经验介绍。资金都被广告和大款分走,还能出什么连音效都重视的大制作。



广告打过,电影放过,微词即起,想来出碟片也没大市场。至今未见到过有口皆碑的国产精品电影碟片。



一批出版的老电影碟片SVCD,单声道、画面粒子粗粗的,不少还是黑白片。



用于怀旧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错。但实在没有一点现代影音艺术可言,用立体声设备放音已经是不兼容了,用多声道音响系统绝对是金盘子放萝卜干。



一大批电视剧和小品节目VCD 当然是单声道的。专门为卡拉OK娱乐用的碟片也是单声道的,一边有歌声,另一边无歌声罢了。



还有一些引进版本的碟片,为了好销这些VCD 和SVCD都制成了双语伴音,可惜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双语伴音。电影院中分账大片的译制,是在无对白的影片样本上重新把中文对白制作到中置声道和分配到其它各声道,保持了原来的多声道格式。而这些碟片却像卡拉OK片的操作那样,两个单声道左路是汉语右路为母语或粤语,最后听到的声场连立体声都不是了。加上配音阵容太小,一人拟几个角色的情况都有,实在刹风景。这种片子只宜供欣赏情节和画面,语言和音效艺术不如免谈。



要实话实说不少人用的都是盗版片,盗得好至多保持上述几种碟片的水平。



盗不好,时不时只有一只音箱出声或环绕声道不出声(前文指的单声道是前方三只音箱出同样的声音)。



实际上从LD原版来制作VCD 碟片,模拟杜比的音效已不够正宗,但还算是像模像样的杜比四声道。而从录象带或从电影院盗录来的VCD 那只是带宽很窄的单声道,用电视机伴音部分放放,信噪比,频响都绰绰有余,要什么影音系统。



盗版的DVD 花样将会更多,现代电影不管采用哪种数字伴音制式,胶片上都还有模拟杜比声迹,以便使一般立体声或单声道影院兼容。DVD 碟片用AC-3伴音时,也还有模拟杜比声迹,输出时哪种声音具有优先权与DVD 播放机有关。初始设置不对就可能只出模拟杜比。要命的是AC-3与模拟杜比的差别也就后方两只音箱的信息差别较为容易区别, AC-3有时是不同的,模拟杜比永远相同。其它如声道的分离度,声压和频响的差别都与周边设备的质量,设置正确与否有关。



即使让你在商店里实测试听,也未必分得清AC-3与模拟杜比。



不讲成本都难觅AC-3,难欣赏AC-3,再加上性价的考虑,就更难获得了。



另外,电影的效果声、环境声很多都是想象出来和制作出来的,并非现实声音的录音。谁听到过恐龙和哥斯拉的叫声?谁能在近距离录下海啸和导弹发射的声音?家庭用高保真的音响去还原得一丝不差是否必要?



媒体上介绍制式要求和标准是一回事,而掏钱去购置又是另一回事,实用应成为你最优先的考虑因素。



把主要资金投到画面上十年前国内开始了模拟杜比影院的改造。笔者为电影电子大专班编写《电影立体声还音技术》教材,开始全面调研电影多声道系统的各种制式、标准和设备,从音响领域进入了电影还音领域。此后一直对音视和电影领域中的新技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最早见到国外家庭影院(Home Theat re )概念是1992年,文中提出了三个笼统的条件:一、艺术状态的画面。二、超级的声音还原。三、舒适的观赏环境。



由于声音的要求大家都已熟悉,环境当然因家居而定很难详述。这里只想强调一下画面要求。国外家用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并不罕见,生活照片也常拍成正片,用幻灯机来放映欣赏。在这样的背景下,把35英寸以下的电视画面系统称为家庭影院是不可能的。



所以,家庭影院的画面必然是投影电视。



其它设备方面,国内被称为能够成顶级家庭影院解码功放,如马兰士SR-880,雅马哈DSP-A1、A2和建伍VR-2090 等等,正式的名称还是AV控制中心,即AV系统的控制设备。



还有一台飞利浦DVX-8000被称为家庭影院控制器。这台可用遥控器和键盘操作的机子,实质上是一台完整的电脑并内置了DVD-ROM 和逐行扫描倍增器。能把隔行扫描的电视格式转变为逐行并且扫1250行的格式送到投影机。让人看不出扫描线,画质好,图象稳定,接近电影画面的效果(当然清晰度不及胶片画面)。可见家庭影院是个很高的标准。



几年前投影电视不是中国人消费得起的,经济上负担不了,安装和使用技术也无基础。所以,只能用直视电视机作画面设备,所谓家庭影院主要是图个嘴上快活而已。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夏普和索尼的几款液晶投影机以不到万元的价格上市,液晶投影机桌置式,小巧轻便,操作调整比三枪投影机容易掌握得多。今年两万元以内的大连东芝梦剧场,北京松下、苏州飞利浦、上海索尼以及国内的兆维、金星、熊猫等等一大批CRT 背投电视也纷纷亮相。背投电视43英寸以上的画面,十几平米的家庭居室看起来蛮大了。操作又与开普通电视一样,老少皆宜。正面投影机黑暗中,正面墙上的大画面确有影院的感觉。背投电视那豪华的气派,比一堆喇叭的整体形象好多了。



另一种亮度色彩更好的PDP 壁挂式电视,不到十来公分厚,更适合作家庭影院的画面。不过目前价格高达八、九万令人咂舌,据开发商称,在三、五年内可降到现价的1/3. 由于PDP 板是采用一种类似于印刷技术的方法制造,在平板玻璃上一次次印出来。故这样的降幅也不是不可能,当技术成熟、批量上市后,你我都有指望获得一台。背投电视二、三年前也是现在的两倍价格。



这些大画面设备进入家庭后,由于视角的增大,扫描线倍增器的采用就有了空间,这种数字化设备也能在民用市场上施展风采了。



所以当你准备向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投资一万元以上时,该换一个思路想想。把彩电的钱加上,向投影机要大画面。有1.5 万元就可以买一台八、九千元的液晶投影机和三千元的DVD 播放机,还有三、四千去配一套立体声音响。投影机上的一路功放可以去放环绕声道。有两万元以上就可以买到一台国产背投电视机和一台DVD.前方主声道用背投电视的两路功放去还音,余钱买一对有源音箱还原环绕声道。这时AC-3的声场动态都还原出来了。



这样的配置一定比以29英寸彩电为中心,但加上了更高价格的高档次影音设备的家庭影院系统更能令人感到“家庭影院”的味道。何必把巨资投到实用意义次一位的声音上。




【作者:钱志远 北京】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