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传说中的靖王爷
- 注册
- 2002-03-30
- 消息
- 7,100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婚姻的经济学指南
2001年08月09日13:28:25 <新周刊>
__“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经济学家看来,这话昏头昏脑,什么信息也没有。请问,世上真的有“生死相许”的人吗?当然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可怜。更主要的是,对于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来说,爱情与婚姻也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主要目的不是疯疯癫癫、寻寻觅觅,更不是什么“生死相许”,它带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同样要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的理性分析。
__那么,人们谈情说爱,喜结连理,究竟图的是哪门子收益呢?马克思作过一番分析,认为爱情迷人的面纱后掩盖的是“生育后代”的目的。其实在现代社会,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过婚姻来完成,弄个玻璃管子就行,花钱也不一定多,何必一定要借助于婚姻,绕那么大一个弯!有人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婚姻的“四大收益”,或许更为确切。婚姻的作用:一是可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递增报酬,比如女主内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要高。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人工作供养另一人读书,最后共享荣华富贵。三是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调女弄子的天伦之乐。此外还有彼此的知识和智慧,也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们常发现,妻子教育程度上升,有助于提高丈夫工资。四是防灾保险,如生病不至于无人照顾。若问在印度和中国农村,女儿一般远嫁外地,为的是什么?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农业歉收的风险。婚姻有这么多收益,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结婚”而不是“独身”。
__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解释,早已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利・贝克尔开拓在前,读者可径自找来他的《家庭经济学》一读,无需我辈再饶舌。不过,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朋友提出的17个问题在此,在加利・贝克尔教授那里恐怕找不到现成答案。笔者不妨就这些中国“土生土长”的话题试作一回答,和大家一起分享经济学的智慧,同时就教于方家。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心目中,中国当前存在着一个大致称得上是有效率的婚姻市场,人们在市场上自愿、平等地达成婚约。笔者的全部分析将以此为前提。这一前提有没有依据?不久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作了一项有关“中国婚姻质量”的调查(下面的讨论还要多次引用这一调查,但不再注明),目前中国父母包办的婚姻约占14.4%,自己认识或介绍认识的占85.6%,同时有75%的婚姻达到中等水平,3%的夫妻关系为高质量和完美型,只有22%为低质量。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确存在着婚姻市场,而且颇为有效。(文―赵晓)
__茅于轼: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研究所所长。其著作《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影响了很多非经济学读者。
__小宝:上海季风书店老板,专栏作家。
__赵晓:青年经济学者,万科论坛《经济人俱乐部》版主,在《财经时报》等不止一家报纸上开有专栏。
__新周刊:谁是婚姻的最大受益者,男人还是女人?
__茅于轼: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如果不结婚,是男人还是女人损失更大?以前,除非有相当的谋生能力,否则女人的生活来源就要受到影响。在经济不独立的时代,女人不结婚的损失更大。
__结婚是一个双赢方案,因为出于自愿,并且双方受益。至于谁结婚受益更大,应该是经济不独立的一方受益更大。
__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女人也有不结婚更好的,结了婚姻可能更受罪。
__赵晓:对于一个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富于效率的婚姻市场来说,结婚意味着双方签订下合约,“交易”达成,“交易”对双方均有预期收益。至于男女双方谁从婚姻中获得的收益最大,从理论上说恐怕是一半对一半,具体则不可一概而论。
__我们可以把离婚看作一个“信号”指示器。如果男方提出离婚,那么意味着女方从婚姻中获得的收益大于男方;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则意味着男方从婚姻中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至于量化的分析,可从离婚的补偿费用大致推断。
__小宝:现代婚姻制度是人类的设计,并不是天经地义。从人性的角度讲,男人和女人都是婚姻的受害者。可惜的是,人类还没有发明出比现在的婚姻更不坏的制度。
__新周刊: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哪种更合理?
__茅于轼:从自然法则来看,女的因为活得时间长,如果男大女小,那么妇女最后会失去丈夫,对妇女不太公平。
__男大女小跟经济地位有关系,因为男的一般经济地位强。女大男小还是占少数,大众比较接受的还是男大女小。
__男大女小取决于一系列条件,比如健康情况。拿我来说,太太小我6岁,但她的健康还不如我,我一个月出两三次差,有时还跑到国外去,而她就不能习惯变动的生活。至于男小女大,我儿子就是小他爱人一岁,这是出于他们的自愿选择。
__女大男小,也有的是出于女同志特别强,所以找一个比较小的男朋友。
__赵晓:经济学相信,自愿、平等基础上的交易均为合理交易,因此无从抽象比较在具体生活中,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何种为更合理。
__不过,从经验和概率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男大女小的婚姻要优于女大男小的婚姻。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各国的初婚年龄总体上都是男比女大。相差最小的是爱尔兰,只有1岁左右;最大的是马里,高达11岁。西欧平均相差2.5岁,东欧和南欧3.5岁,北美相差2岁,南美差2-3岁,日本差3.7岁,印度近5岁,中东约为4岁,非洲一般在5-10岁。我国的差距较低,80年代只有2.7岁,近年来差距有扩大趋势。据最新调查,妻子年龄大于丈夫3岁的只有1.8%,大1-3岁的约12.2%,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大于妻子1-3岁的最多,达56.8%,丈夫大妻子6岁以上的也已经达到8.4%。所以,在咱们中国,可以说男大于女的婚姻,其胜出的概率更大。
__小宝:现在的婚姻伦理是一夫一妻一生制,本身就相当不合理: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生理,所以在婚姻里很难谈什么叫合理,能谈的是谁更有利。女大男小或者男大女小的婚姻里一般是谁年轻谁有利。
__新周刊:有钱人的婚姻风险更大?
__茅于轼:有钱人的婚姻风险更大。有钱人选择的机会多,变化更大些。漂亮的人也是如此。男男女女如果有财或者有貌都面临更大的婚姻风险。
__最近我看了《香港商报》上关于世界冠军N君的报道,那是非常典型的失败的婚姻。他后来的太太追求他,我猜想是因为他曾是世界冠军,有名也有利。N君于是离了婚再结婚,后来又离了,想再回头跟第一个妻子复合,但已很难了。
__“二奶”现象也是有钱人婚姻风险的另一个证明。
__赵晓:这句话问得不是特别清楚。我想问者的意思是女孩子嫁给有钱人的风险是不是更大。我的答案很简单,“Yes”。原因也很简单,假设其它条件相同,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原理,你嫁的人越有钱意味着投资的收益越高,必然要相应承担更高的风险。
__小宝:中国的老话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__新周刊:如果婚姻是个市场,谁是抢手货?
__茅于轼:婚姻的目的一是性的需要,二是生产的需要。现在很多人结婚时未有生产打算,生育倒成了副产品。主要是性的需要,婚姻作为一种制度,满足性的需要的成本低。
__从经济上讲,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成本低,抗风险能力更强。由于这些原因,也就可以把婚姻看成是一个市场,谁更能满足这些需要,谁就是抢手货。
__赵晓:选择婚姻涉及到财富、地位、健康、教育、相貌、年龄等因素。综合得分高的人就是婚姻市场上的抢手货。比如,香港的李泽楷就因此被捧为“至尊王老五”。
__小宝:这个问题有点似是而非,在一般市场上,消费者就是消费者,商品就是商品,两者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如果把婚姻比作市场,消费者和商品就会混为一谈。这样说吧,如果婚姻是个市场,谁是选择权较大的消费者,谁就是抢手的商品。
__新周刊:美貌与年龄的优势(男女都看)
__茅于轼:视具体人而定。有的人很有钱,他(她)不在乎对方是否有钱,就把别的如年龄等优势当成第一重要的衡量因素。有的人很缺钱,就把钱看得很重。
__赵晓:男人年龄不是越小越好,反而是成熟一些较好,但年老后优势衰退,因此其得分分布类似一条抛物线。至于女人的美貌,则是越漂亮得分越多,因此基本上近似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射线。
__小宝:美貌和年轻的保鲜期都不长,不抓紧时间善加利用就无优势可言。
__新周刊:中国的“怕老婆现象”
__茅于轼:全世界都有“怕老婆现象”,不独中国如此。中国的家庭目前多数还是男人占主导,男方更有发言权,尤其在农村。其因,一般是男的赚钱比女的多,经济上占优势地位。
__男的怕老婆比女的怕丈夫更好些。如果男方的经济地位更强,而让女方起家庭主导作用的话,说明家庭更平等些。当然,最好是互相尊重,有一句古话叫“相敬如宾”,这句话非常正确。西方社会的夫妻关系,一般而言比中国的更平等些,尤其和中国的农村比。
__赵晓:大肆喧染、举世闻名的所谓中国人“怕老婆现象”,其实是子虚乌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谁拥有家庭实权”一项上,中国的家庭中31.3%的家庭实权在丈夫手中,52.6%的家庭是“差不多”,只有16.1%由妻子做主。可见,中国仍然是个“男权社会”。中国的男子们大喊大叫“妻管严”,怕是别有用心!
__小宝:中国好像只有怕老婆的民间文学,你能在周围的熟人中找出三个以上怕老婆的男人吗?
__新周刊:坏的婚姻可以导致……
__茅于轼:就像卖西瓜的人总是挑好的先卖掉,而最后所有的西瓜都会卖完一样,男人和女人最后都得结婚。婚姻的好坏不取决于结婚和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而是取决于结婚之后。大部分的婚姻悲剧都是缘于双方处理不当,以牙还牙,没有爱心和容忍。在此,性格不合不是一种合适的解释。年轻人结婚之后非常需要教育,以提高婚姻质量。
__赵晓:不均衡,夫妻双方精神、健康等福利状况的下降,第三者插足,小孩、双方亲属福利状况连带下降以及社会总体福利的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解除契约――离婚。在离婚的情况下,大量的“沉没成本”将无法收回……
__小宝:可以导致一个人的成功。因为所有功成婚变的男女都说自己的婚姻一塌糊涂,所以在中国很多成功者的身后,有着一段坏掉的婚姻。
2001年08月09日13:28:25 <新周刊>
__“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经济学家看来,这话昏头昏脑,什么信息也没有。请问,世上真的有“生死相许”的人吗?当然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可怜。更主要的是,对于社会上大部分的人来说,爱情与婚姻也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主要目的不是疯疯癫癫、寻寻觅觅,更不是什么“生死相许”,它带给人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同样要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的理性分析。
__那么,人们谈情说爱,喜结连理,究竟图的是哪门子收益呢?马克思作过一番分析,认为爱情迷人的面纱后掩盖的是“生育后代”的目的。其实在现代社会,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过婚姻来完成,弄个玻璃管子就行,花钱也不一定多,何必一定要借助于婚姻,绕那么大一个弯!有人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婚姻的“四大收益”,或许更为确切。婚姻的作用:一是可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和递增报酬,比如女主内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要高。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人工作供养另一人读书,最后共享荣华富贵。三是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调女弄子的天伦之乐。此外还有彼此的知识和智慧,也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们常发现,妻子教育程度上升,有助于提高丈夫工资。四是防灾保险,如生病不至于无人照顾。若问在印度和中国农村,女儿一般远嫁外地,为的是什么?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农业歉收的风险。婚姻有这么多收益,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结婚”而不是“独身”。
__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解释,早已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利・贝克尔开拓在前,读者可径自找来他的《家庭经济学》一读,无需我辈再饶舌。不过,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朋友提出的17个问题在此,在加利・贝克尔教授那里恐怕找不到现成答案。笔者不妨就这些中国“土生土长”的话题试作一回答,和大家一起分享经济学的智慧,同时就教于方家。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心目中,中国当前存在着一个大致称得上是有效率的婚姻市场,人们在市场上自愿、平等地达成婚约。笔者的全部分析将以此为前提。这一前提有没有依据?不久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作了一项有关“中国婚姻质量”的调查(下面的讨论还要多次引用这一调查,但不再注明),目前中国父母包办的婚姻约占14.4%,自己认识或介绍认识的占85.6%,同时有75%的婚姻达到中等水平,3%的夫妻关系为高质量和完美型,只有22%为低质量。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确存在着婚姻市场,而且颇为有效。(文―赵晓)
__茅于轼: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研究所所长。其著作《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影响了很多非经济学读者。
__小宝:上海季风书店老板,专栏作家。
__赵晓:青年经济学者,万科论坛《经济人俱乐部》版主,在《财经时报》等不止一家报纸上开有专栏。
__新周刊:谁是婚姻的最大受益者,男人还是女人?
__茅于轼: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如果不结婚,是男人还是女人损失更大?以前,除非有相当的谋生能力,否则女人的生活来源就要受到影响。在经济不独立的时代,女人不结婚的损失更大。
__结婚是一个双赢方案,因为出于自愿,并且双方受益。至于谁结婚受益更大,应该是经济不独立的一方受益更大。
__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女人也有不结婚更好的,结了婚姻可能更受罪。
__赵晓:对于一个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富于效率的婚姻市场来说,结婚意味着双方签订下合约,“交易”达成,“交易”对双方均有预期收益。至于男女双方谁从婚姻中获得的收益最大,从理论上说恐怕是一半对一半,具体则不可一概而论。
__我们可以把离婚看作一个“信号”指示器。如果男方提出离婚,那么意味着女方从婚姻中获得的收益大于男方;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则意味着男方从婚姻中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至于量化的分析,可从离婚的补偿费用大致推断。
__小宝:现代婚姻制度是人类的设计,并不是天经地义。从人性的角度讲,男人和女人都是婚姻的受害者。可惜的是,人类还没有发明出比现在的婚姻更不坏的制度。
__新周刊: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哪种更合理?
__茅于轼:从自然法则来看,女的因为活得时间长,如果男大女小,那么妇女最后会失去丈夫,对妇女不太公平。
__男大女小跟经济地位有关系,因为男的一般经济地位强。女大男小还是占少数,大众比较接受的还是男大女小。
__男大女小取决于一系列条件,比如健康情况。拿我来说,太太小我6岁,但她的健康还不如我,我一个月出两三次差,有时还跑到国外去,而她就不能习惯变动的生活。至于男小女大,我儿子就是小他爱人一岁,这是出于他们的自愿选择。
__女大男小,也有的是出于女同志特别强,所以找一个比较小的男朋友。
__赵晓:经济学相信,自愿、平等基础上的交易均为合理交易,因此无从抽象比较在具体生活中,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何种为更合理。
__不过,从经验和概率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男大女小的婚姻要优于女大男小的婚姻。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各国的初婚年龄总体上都是男比女大。相差最小的是爱尔兰,只有1岁左右;最大的是马里,高达11岁。西欧平均相差2.5岁,东欧和南欧3.5岁,北美相差2岁,南美差2-3岁,日本差3.7岁,印度近5岁,中东约为4岁,非洲一般在5-10岁。我国的差距较低,80年代只有2.7岁,近年来差距有扩大趋势。据最新调查,妻子年龄大于丈夫3岁的只有1.8%,大1-3岁的约12.2%,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大于妻子1-3岁的最多,达56.8%,丈夫大妻子6岁以上的也已经达到8.4%。所以,在咱们中国,可以说男大于女的婚姻,其胜出的概率更大。
__小宝:现在的婚姻伦理是一夫一妻一生制,本身就相当不合理: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生理,所以在婚姻里很难谈什么叫合理,能谈的是谁更有利。女大男小或者男大女小的婚姻里一般是谁年轻谁有利。
__新周刊:有钱人的婚姻风险更大?
__茅于轼:有钱人的婚姻风险更大。有钱人选择的机会多,变化更大些。漂亮的人也是如此。男男女女如果有财或者有貌都面临更大的婚姻风险。
__最近我看了《香港商报》上关于世界冠军N君的报道,那是非常典型的失败的婚姻。他后来的太太追求他,我猜想是因为他曾是世界冠军,有名也有利。N君于是离了婚再结婚,后来又离了,想再回头跟第一个妻子复合,但已很难了。
__“二奶”现象也是有钱人婚姻风险的另一个证明。
__赵晓:这句话问得不是特别清楚。我想问者的意思是女孩子嫁给有钱人的风险是不是更大。我的答案很简单,“Yes”。原因也很简单,假设其它条件相同,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原理,你嫁的人越有钱意味着投资的收益越高,必然要相应承担更高的风险。
__小宝:中国的老话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__新周刊:如果婚姻是个市场,谁是抢手货?
__茅于轼:婚姻的目的一是性的需要,二是生产的需要。现在很多人结婚时未有生产打算,生育倒成了副产品。主要是性的需要,婚姻作为一种制度,满足性的需要的成本低。
__从经济上讲,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成本低,抗风险能力更强。由于这些原因,也就可以把婚姻看成是一个市场,谁更能满足这些需要,谁就是抢手货。
__赵晓:选择婚姻涉及到财富、地位、健康、教育、相貌、年龄等因素。综合得分高的人就是婚姻市场上的抢手货。比如,香港的李泽楷就因此被捧为“至尊王老五”。
__小宝:这个问题有点似是而非,在一般市场上,消费者就是消费者,商品就是商品,两者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如果把婚姻比作市场,消费者和商品就会混为一谈。这样说吧,如果婚姻是个市场,谁是选择权较大的消费者,谁就是抢手的商品。
__新周刊:美貌与年龄的优势(男女都看)
__茅于轼:视具体人而定。有的人很有钱,他(她)不在乎对方是否有钱,就把别的如年龄等优势当成第一重要的衡量因素。有的人很缺钱,就把钱看得很重。
__赵晓:男人年龄不是越小越好,反而是成熟一些较好,但年老后优势衰退,因此其得分分布类似一条抛物线。至于女人的美貌,则是越漂亮得分越多,因此基本上近似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射线。
__小宝:美貌和年轻的保鲜期都不长,不抓紧时间善加利用就无优势可言。
__新周刊:中国的“怕老婆现象”
__茅于轼:全世界都有“怕老婆现象”,不独中国如此。中国的家庭目前多数还是男人占主导,男方更有发言权,尤其在农村。其因,一般是男的赚钱比女的多,经济上占优势地位。
__男的怕老婆比女的怕丈夫更好些。如果男方的经济地位更强,而让女方起家庭主导作用的话,说明家庭更平等些。当然,最好是互相尊重,有一句古话叫“相敬如宾”,这句话非常正确。西方社会的夫妻关系,一般而言比中国的更平等些,尤其和中国的农村比。
__赵晓:大肆喧染、举世闻名的所谓中国人“怕老婆现象”,其实是子虚乌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谁拥有家庭实权”一项上,中国的家庭中31.3%的家庭实权在丈夫手中,52.6%的家庭是“差不多”,只有16.1%由妻子做主。可见,中国仍然是个“男权社会”。中国的男子们大喊大叫“妻管严”,怕是别有用心!
__小宝:中国好像只有怕老婆的民间文学,你能在周围的熟人中找出三个以上怕老婆的男人吗?
__新周刊:坏的婚姻可以导致……
__茅于轼:就像卖西瓜的人总是挑好的先卖掉,而最后所有的西瓜都会卖完一样,男人和女人最后都得结婚。婚姻的好坏不取决于结婚和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而是取决于结婚之后。大部分的婚姻悲剧都是缘于双方处理不当,以牙还牙,没有爱心和容忍。在此,性格不合不是一种合适的解释。年轻人结婚之后非常需要教育,以提高婚姻质量。
__赵晓:不均衡,夫妻双方精神、健康等福利状况的下降,第三者插足,小孩、双方亲属福利状况连带下降以及社会总体福利的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解除契约――离婚。在离婚的情况下,大量的“沉没成本”将无法收回……
__小宝:可以导致一个人的成功。因为所有功成婚变的男女都说自己的婚姻一塌糊涂,所以在中国很多成功者的身后,有着一段坏掉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