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8-29
- 消息
- 3,704
- 荣誉分数
- 334
- 声望点数
- 93
中国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后,连日引起日、美、韩、澳等国不满。美国在48小时后派遣两架B-52战略轰炸机在未通报中国下,飞越识别区后返航,美日舰队27日并在识别区军事演习,南韩战机也进入识别区,挑战中国。但中方除了言词,迄无反制动作。事件让人联想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核飞弹,最后却被美国硬逼收场的失败屈辱。识别区是否属中国新成立的国安会运作下的产物,尚难证实,但习近平宜步步为营,避免重蹈苏联领导人赫鲁雪(晓)夫覆辙。
从23日北京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迄今,西方国家和媒体几乎一面倒批评中国,指责「挑衅」、破坏现状、有霸权心态,与「和平崛起」基调不合。这些批评或许带著西方传统反中共或反中国信念,未全然公允,但北京做法亦有值商榷之处。譬如事件源于中日对钓岛主权争执,是日本先宣布将钓岛「国有化」,企图转变行政管辖权为主权,破坏现状的祸首是日本,不应是中国。套句大陆用语,北京是被「倒逼」,建立防空识别区纳入钓岛,想寻求主权相互抗诘,为将来谈判奠定法制化基础;也倒逼美国,测试其意向是否中立。但北京的片面手法,对外说服力不足,仍予外人「霸权」的议论。
再说,美、日早在1969年即设防空识别区,全球20国有各自的防空识别区,日本防空识别区且扩大至距中国海岸不远处,如今中国国力崛起,学样画定防空识别区,就被指「破坏现状」,中国当然不接受。但从决策思虑和后果看,北京出人意料的宣布,或许时机仓促,过程粗糙,以致宣布四天来,国际舆论负面反应居多,可能让中国得不偿失。
首先,中国有无执行全面识别和反制能力,对所有「违反规定」进入识别区的外国飞机,解放军战机都能全面升空警戒、辨识、拦截甚至驱离吗?这个贯彻规定的「执法」能力,恐有未殆。如外国全面杯葛,解放军将疲于奔命,如难以贯彻,最后将不了了之吗?美军B-52战略轰炸机飞入识别区一小时,声称是早定的计画,其实是存心测试中国反应,这也是美国霸权的抗拒心态,却未见中国战机飞来查探、拦截和跟踪,中方事后只能说「全程监视,识别类型」。对B-52是否飞越钓岛上空,中美各说各话,正面看是中方隐忍克制;反面看则是该海域属公海,除非有意挑衅,否则监视即妨碍自由飞行权,何况美日联手军事实力凌驾中国,北京眼前很难挑战,更不敢挑起无谓战火,则宣布识别区反让自己陷入进退为难的尴尬处境,国际间面子上未必好看。
其次,中方要求进入识别区飞机,须通报飞行计画、身分识别、无线电频率和标识,但港澳军事专家认为,或许决策仓促,且缺乏国际法知识。依国际惯例,民航机飞经识别区一般不需通报,除非准备进入领空,中方将民航机纳入通报范围,显未与大陆民航部门协商,而是草率决策,有可能是军方鹰派轻敌冒进,以致招来国际群起反对,中国反而陷入被动不利处境。
最后,北京似未经完整充分评估即宣布识别区范围,被指是「含蓄的威胁」。如今后各国杯葛规定,识别区即难真正执行,宣布变空文徒具形式,对「大国威信」恐属莫大伤害。西方媒体已在北京外交部记者会询问谁是「纸老虎」,中共对内、对外处境都将很尴尬。甚么因素造成如此唐突决策,只有待日后揭晓。
当然,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不是禁飞区,更不是军事冲突交战区,象徵意义大于实质。或许北京想建立与日本对等的法制基础,为将来钓岛主权谈判铺垫,是针对日本而非美国,只是也藉识别区试探美国底线和真正意向。但美国回应十分冷酷,B-52和美日联合军演有如回敬两记冷耳光。耐人寻味的是美军B-52轰炸机飞进识别区,北京迄今未提抗议,态度克制或有其他考量。毕竟美国仍是遏制日本冒进的最有力推手,北京须借重,不能与美国过度对立。中国亟欲成为世界领袖大国,当然有权维护自身利益,但宣布识别区举措太突兀,忽略现实上可能遭遇的挑战和执行难度,都成伤害中国形象的因素。
事实上,美国已藉立即而强硬军事行动,宣示维护东亚稳定的决心,也再次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岛海域。从外交角度看,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尚未达成,反而坚定美国「偏袒」日本决心,美国证明自己是东亚和平维护者和仲裁者,中国无法「去美国化」取代之。反而北京须努力寻求说服美方,承认钓岛主权的「争议现状」,再藉外交谈判解决,才是治本之道。
1962年赫鲁雪夫想挑战美国,在古巴部署核飞弹,但在甘迺迪总统强硬反制下,最终逼使赫鲁雪夫撤走飞弹。防空识别区属防守性举措,目的在争取中国权益,自难和部署飞弹威胁美国的用意和攻击性相类比,但两者手法和过程却有部分雷同。习近平宜记取前车之鑑,避免重蹈赫鲁雪夫无功而返、颜面全失的覆辙。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93303&id=1319438
从23日北京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迄今,西方国家和媒体几乎一面倒批评中国,指责「挑衅」、破坏现状、有霸权心态,与「和平崛起」基调不合。这些批评或许带著西方传统反中共或反中国信念,未全然公允,但北京做法亦有值商榷之处。譬如事件源于中日对钓岛主权争执,是日本先宣布将钓岛「国有化」,企图转变行政管辖权为主权,破坏现状的祸首是日本,不应是中国。套句大陆用语,北京是被「倒逼」,建立防空识别区纳入钓岛,想寻求主权相互抗诘,为将来谈判奠定法制化基础;也倒逼美国,测试其意向是否中立。但北京的片面手法,对外说服力不足,仍予外人「霸权」的议论。
再说,美、日早在1969年即设防空识别区,全球20国有各自的防空识别区,日本防空识别区且扩大至距中国海岸不远处,如今中国国力崛起,学样画定防空识别区,就被指「破坏现状」,中国当然不接受。但从决策思虑和后果看,北京出人意料的宣布,或许时机仓促,过程粗糙,以致宣布四天来,国际舆论负面反应居多,可能让中国得不偿失。
首先,中国有无执行全面识别和反制能力,对所有「违反规定」进入识别区的外国飞机,解放军战机都能全面升空警戒、辨识、拦截甚至驱离吗?这个贯彻规定的「执法」能力,恐有未殆。如外国全面杯葛,解放军将疲于奔命,如难以贯彻,最后将不了了之吗?美军B-52战略轰炸机飞入识别区一小时,声称是早定的计画,其实是存心测试中国反应,这也是美国霸权的抗拒心态,却未见中国战机飞来查探、拦截和跟踪,中方事后只能说「全程监视,识别类型」。对B-52是否飞越钓岛上空,中美各说各话,正面看是中方隐忍克制;反面看则是该海域属公海,除非有意挑衅,否则监视即妨碍自由飞行权,何况美日联手军事实力凌驾中国,北京眼前很难挑战,更不敢挑起无谓战火,则宣布识别区反让自己陷入进退为难的尴尬处境,国际间面子上未必好看。
其次,中方要求进入识别区飞机,须通报飞行计画、身分识别、无线电频率和标识,但港澳军事专家认为,或许决策仓促,且缺乏国际法知识。依国际惯例,民航机飞经识别区一般不需通报,除非准备进入领空,中方将民航机纳入通报范围,显未与大陆民航部门协商,而是草率决策,有可能是军方鹰派轻敌冒进,以致招来国际群起反对,中国反而陷入被动不利处境。
最后,北京似未经完整充分评估即宣布识别区范围,被指是「含蓄的威胁」。如今后各国杯葛规定,识别区即难真正执行,宣布变空文徒具形式,对「大国威信」恐属莫大伤害。西方媒体已在北京外交部记者会询问谁是「纸老虎」,中共对内、对外处境都将很尴尬。甚么因素造成如此唐突决策,只有待日后揭晓。
当然,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不是禁飞区,更不是军事冲突交战区,象徵意义大于实质。或许北京想建立与日本对等的法制基础,为将来钓岛主权谈判铺垫,是针对日本而非美国,只是也藉识别区试探美国底线和真正意向。但美国回应十分冷酷,B-52和美日联合军演有如回敬两记冷耳光。耐人寻味的是美军B-52轰炸机飞进识别区,北京迄今未提抗议,态度克制或有其他考量。毕竟美国仍是遏制日本冒进的最有力推手,北京须借重,不能与美国过度对立。中国亟欲成为世界领袖大国,当然有权维护自身利益,但宣布识别区举措太突兀,忽略现实上可能遭遇的挑战和执行难度,都成伤害中国形象的因素。
事实上,美国已藉立即而强硬军事行动,宣示维护东亚稳定的决心,也再次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岛海域。从外交角度看,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尚未达成,反而坚定美国「偏袒」日本决心,美国证明自己是东亚和平维护者和仲裁者,中国无法「去美国化」取代之。反而北京须努力寻求说服美方,承认钓岛主权的「争议现状」,再藉外交谈判解决,才是治本之道。
1962年赫鲁雪夫想挑战美国,在古巴部署核飞弹,但在甘迺迪总统强硬反制下,最终逼使赫鲁雪夫撤走飞弹。防空识别区属防守性举措,目的在争取中国权益,自难和部署飞弹威胁美国的用意和攻击性相类比,但两者手法和过程却有部分雷同。习近平宜记取前车之鑑,避免重蹈赫鲁雪夫无功而返、颜面全失的覆辙。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93303&id=131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