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子女考医学院的乡亲们值得借鉴:女儿的教育,成长之路(zt)

大伯刘

新手上路
注册
2013-05-28
消息
401
荣誉分数
91
声望点数
38
先介绍一下我女儿的一些情况吧,我们从2002年底登陆多伦多,女儿当时已完成国内5年小学教育,上6年级的阶段,刚到时在士家堡上小学,6年级没有ESL班,上课一点不懂,但之后慢慢赶了上来,随后上了附近的初中,没啥特别的一直到毕业。刚上高中时,因为家搬到了多伦多东的湖边小镇,因此转到我们家附近的中学,以上的几个学校没有一个是名校或所说的好学校,在这里的高中阶段,因为学习没有什么压力,学生普遍地去校外做点part time 工作,挣些零花钱,我女儿也不例外从送报纸到咖啡店和汉堡包店打工,到高中毕业时为止干了大约有3000多小时,挣了约2万加元,两次回家基本上是自己的费用,最后高中两年,每周打工25小时,有时30多个,学校压力不大,业余时间看韩剧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在中学毕业时,因为中国人小孩不多,竞争小,拿到了总督奖及其他7个奖,除英语外,所有主课都是全校最高,因为有一门营养学成绩不好,最后总平均大概95分不到一点。报考大学时,本来希望女儿学精算,财会类的,但女儿想去学工科,我是工科的出身,感觉这一行比较累,将来还要不停地充电来跟上专业的需要,因此反对,最后双方折综,学生命科学,希望以后当医生。

总共报了3个学校,多大和皇后的生命科学,麦大的健康科学,因为麦大的专业要求一份额外的申请表格,我女儿没当回事,三句话就把人家打发了我当时也不知道,结果可想而知,人家也不买账,后来接到了拒绝信。剩下两个,多大录取了,也有不错的奖学金,但小姐到了学校的开放日去看了,没找到感觉,反而对皇后的印象不错,最后决定去皇后大学。

四年大学学习,除了第三年,每年都能进年级的前百分之三的Dean’s List, GPA从第一到第四年分别为3.99, 3.89, 3.88, 3.97,最后的CGPA为3.93多点,四年下来保持了全A的成绩。因为学习的压力没想象的那么大,业余时间没有打工,就去做义工,四年下来做了1400多小时,估计在她们学校排第一位,得到了United Way 给的一个大奖。考医学院要考MCAT,但第一次考试女儿没当回事,另外英语比本地土生土长的学生吃亏,准备不充分,只考了26分,只好复习重考,这一次虽然语文发挥不好,但考了36分(物理14,生物12,语文10,写作Q)总算可以申请了,报考了安省的5所医学院,西安大略要求语文11以上,没戏,麦大可能是CASPER成绩不理想或别的原因,也被拒,多大和渥大本来认为很有希望,但也歇菜,只有皇后一个学校有面试,4400个申请,面试450个,最后录取100个,因为女儿的和人的交往能力很强,面试可以马上进入角色,所有面试部分都发挥的很好,在今年5月12号晚上顺利拿到录取通知,毕业后继续在皇后大学读医学院,她住的宿舍总计有6人,其中3人上了医学院,还有一个有两个面试,可惜发挥不好,没能录取,明年应该没啥问题,总算下来,考上的比例是不小的。

以上是大概情况,总结下来有两点看法。

第一个是上什么样的学习学校,相当多的华人小孩想方设法去名校,IB,AP,天才班这些地方,我并不理解,因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潜力并没有发挥出来,他们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没有用于学习上,当他们上大学后有压力时自然会把潜力发挥出来,对付那些学生虽然不至于象砍瓜切菜一样容易,但占上风是没有问题的。比如上大学后,我女儿要学物理课,才发现其他同学都在中学学过,只有她在中学选课错误,没有学过物理,但学下来照样可以打败那些学过的名校学生,最后在平均70分左右的情况下拿到95分。这说明在大学阶段,基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潜力,对于有志于上医学院的学生来讲,真正的竞争是从大学开始的,原来的基础不起太大的作用,考医学院或法学院是马拉松长跑,中学阶段只要跟住第一梯队就可以了,没必要去玩命冲刺。至于所说的天才班全是智商最高的百分之二,IB, AP名校有多重要,听听那些利益相关的人忽悠当玩玩可以,但当真就不必了。

第二点,中学我不认为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有多重要,我女儿没上过任何补习班,或学过钢琴,小提琴等这些本领,只是没事去打工,看韩剧或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通过打工,可以多了解社会,知道父母的辛苦,挣钱养家的不容易,将来职业定位更现实,这也锻炼了小孩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还能挣不少钱,将来上大学时可以补贴学习费用。打工之外,小孩有充分的玩的时间,女儿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基本上没上过任何补习班,但有充分的时间玩,当她长大成人时会回忆小时的快乐时光,没压力。小孩这个年龄段就是玩的年龄,因此中学业余时间打工,多玩的好处远大于上各种辅导班的好处。但要去做,对许多家长并不容易,这需要父母淡定不去跟风,小孩才能淡定。如果父母爱孩子就应该叫小孩多在中小学锻炼,多吃点苦将来收益,不去拔苗助长,将来小孩上大学后,爆发力强,不怕跟不上,精英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是吃苦教育。

以上林林总总的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自己的小孩多出类拔萃,只是想说明普通中学出来的学生并不大家想的那样白给,出类拔萃的学生确实有,对于那些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在大学阶段自身的优秀,与那些天才班,AP, IB,名校的速成班没什么关系。
 
最后编辑:
我感觉你对你女儿的了解好详细啊。 说来说去,人天生的,能读书不能读书没有办法
 
我感觉你对你女儿的了解好详细啊。 说来说去,人天生的,能读书不能读书没有办法

说来说去,会不会读书都是基因。这个家长讲话就比一般家长讲话有条理,数据一大把。
 
最后编辑:
说来说去,会不会读书都是基因。这个家长讲话就比一般家长讲话有条理。
我感觉他的小孩压力挺大的,他走的就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而且父母全身心地投入,不然不会知道的那么详细。
他之所以不认为自己是精英教育,是因为她女儿没有考上那些精英大学。
 
我感觉他的小孩压力挺大的,他走的就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而且父母全身心地投入,不然不会知道的那么详细。
他之所以不认为自己是精英教育,是因为她女儿没有考上那些精英大学。
有道理,如果上了其它学校,可能就是另一种说法了
其实一个小孩的成长历程,能说明多少东西呢?以后真做了医生,又如何呢?难道就自动成为成功者俱乐部的一员?
整篇文章,没看到作者提到哪怕是一处,孩子是不是高兴?还有孩子是不是真想做医生?至少我读了后还是不知道答案
 
二苯,孩子还小吧。
这里大学刚结束直接拿到医学院offer 的,那是相当牛的学生了。
 
我感觉他的小孩压力挺大的,他走的就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而且父母全身心地投入,不然不会知道的那么详细。
他之所以不认为自己是精英教育,是因为她女儿没有考上那些精英大学。

还是笨妈笨爸厉害!犬子要是本科拿到多大和皇后大学的奖学金,大学一毕业能进皇后大学医学院,我和老伴做梦都笑醒了。

4400人申请,录取100,什么概念?而且申请医学院的4400人和申请一般grad school的4400人根本不是一个水平上的。
 
二苯,孩子还小吧。
这里大学刚结束直接拿到医学院offer 的,那是相当牛的学生了。
还是笨妈笨爸厉害!犬子要是本科拿到多大和皇后大学的奖学金,大学一毕业能进皇后大学医学院,我和老伴做梦都笑醒了。

4400人申请,录取100,什么概念?
当然这个孩子挺不错的。我说的是他的父母所谓的精英教育。皇后的医学不错,但是和McGill和Harvard比就差了,这个就是他父母所谓的不是精英教育的原因。我只是不同意这个人观点,没有说那个孩子。
他走的就是精英教育的道路,只不过他在学业上,不是在体育和艺术上。
 
每个星期打工超过20小时, 耽误了。
否则凭这个小孩的聪明, 上McGill或者Harvard医学院可能的。
打工赚了2万,很得意, 其实是因小失大。
 
当然这个孩子挺不错的。我说的是他的父母所谓的精英教育。皇后的医学不错,但是和McGill和Harvard比就差了,这个就是他父母所谓的不是精英教育的原因。

她的父母在结尾提了一句哈佛医学院,可全文看得出他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很骄傲的。

她的父母不反对精英,而是反对通过追求各种班来制造精英。
 
最后编辑:
不管其他怎样,他说得要教育孩子 吃苦,这点太对了, 现在的孩子条件优越,加上父母的宠爱,懂事的少啊。如果 懂事,凭他们的大脑,学习是小菜一碟!
 
每个星期打工超过20小时, 耽误了。
否则凭这个小孩的聪明, 上McGill或者Harvard医学院可能的。
打工赚了2万,很得意, 其实是因小失大。
如果就是在加拿大做个医生,上哪里不都是上嘛
 
在中学毕业时,因为中国人小孩不多,竞争小,拿到了总督奖及其他7个奖,除英语外,所有主课都是全校最高,因为有一门营养学成绩不好,最后总平均大概95分不到一点。

在普通学校更容易得到好成绩, 可以这么说么?

我从来不相信中国人比白人聪明这种扯淡说法的。
 
上了Harvard医学院, 干嘛回加拿大做医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