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的轻松学佛法 <一> <31-如果人没有贪嗔痴>

沿水流芳

初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消息
189
荣誉分数
147
声望点数
53
31-如果人没有贪嗔痴

1 南北极的冰,现在是加速度地在融化。前几年,联合国发布一个讯息,说2100年的时候,全世界再也看不到冰了。这是什么意思?地球变暖和,冰没有了。冰要没有了,大自然的生态会有严重的变化。

2 高山上没有冰了,诸位要晓得,高山的冰雪多半都是江河的源头,水源要是断掉,将来变成什么?江河枯干,缺水。另外一个现象,海水里面的冰融化,海水上升,估计上升七十米。

3 换句话说,全世界沿海的都市全被淹没,陆地的面积大幅度地缩小,海洋扩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人仔细研究,这是物理的现象,从来没有人想到心理的现象,没人想到,佛法讲到了。

4 水从哪里来的?贪心。《楞严经》上讲的,贪心是水,嗔恚是火,愚痴是风,你愤恨不平就是地震。佛所说的这四种灾难,人心所感。但是今天我们这样说,没人相信,说你这是神话,你这是迷信,说真的没人相信。

5 我们今天这样提出来了,深入《楞严》的人,他点头,他相信。所以世界上人没有贪心,水就结成冰;没有嗔恚,这个地球不会有火山爆发,不会有火烧森林;人不愚痴了,各个都有智慧,什么台风、飓风都没有了;每个人都心安理得,地球上地震就没有了。

6 所谓自然灾害,科学的方法没有办法能化解,无法制止。你看中国在五千年前古圣先贤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一切事情行不通了,回过头来反省,决定就能解决。所以问题不在外面,在内心。

7 中国古圣先贤讲的话含蓄,佛就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只要我们断贪嗔痴慢,天下就太平,天灾没有了,人祸也就没有了。

8 如果人没有贪嗔痴,绝对不会有战争,绝对不会有冲突,天灾人祸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十善妙行”。十善称为妙行,“妙”能够消弭天灾人祸,这妙在这里!

32-佛救了我

1 在中国传统里面,无上胜宝是五伦八德。中国人几千年来虽然改朝换代,当中,蒙古人统治过中国,满清统治过中国,但是都没有废弃伦理道德,所以满清在中国统治三百年,也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的盛世。

2 前面的二百年好,国泰民安,大清国的盛世,末后就衰了。衰了的原因,佛门的大德常说,轻视了伦理道德。清朝开国,那个时候宫廷里面讲学,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礼请儒释道的大德到宫廷里面讲学。帝王带着这些大臣听课,提倡的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

3 我 在年轻的时候,生长在农村,十岁离开农村住到城市里面来,农村里面所受的教育是传统的教学,扎下了根。所以中国谚语讲的“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我懂 得,我能体会到,为什么?亲身经历的。就是从小在乡村里面所学的这些东西,就能保住这一生在现在这种社会里头不受污染。

4 现在医学里面讲免疫力,我有这种精神的免疫力,不受这些名闻利养的感染,我体会得很深。可是到都市就被感染了,好在还不深。我到二十几岁的时候,这就是在都市里有十年了,认为宗教是迷信,不像小时候对宗教相信,佛、道都相信。

5 母亲学佛,常常带着我们到庙里烧香,受到了感染,特别是城隍庙的阎王殿,印象最深刻。小时候,五六岁、六七岁,那时很懂事,母亲带到城隍庙烧香,看到阎王殿就告诉我们:“你看,不能说假话,说假话的下拔舌地狱。”看到那样很可怕,印象深刻;以后认为这是迷信,淡薄了。

6 二十六岁,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这才豁然大悟,才晓得我之前这十几年,被外面境界误导了,还好回头很快。尤其是有几位老居士,心地善良慈悲,常常用因果的教育来教导我,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位是朱镜宙老居士。

7 他跟李老师同年,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常常给我讲故事,那些故事不是他编的,是他一生当中亲身所遇到的。

8 因果报应一点都不假,非常感动人。这才恢复,跟从前小时候又接上了。如果脱离了,我也没有今天这个寿命,恐怕早就不在人间了,一定要造很多罪孽。佛救了我!

33-感情是烦恼的根源

1 所谓智慧,是理智的感情;感情,是愚痴的智慧。我们往往感情用事,迷了智慧。

2 我们现在讲理智、感情,你与理智相应就不迷,与感情相应就迷,就这么回事情。

3 佛法教给我们,要把感情转变成智慧。佛法叫你要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觉,要以理智作主。

4 感情是烦恼的根源,不执着感情,就生智慧。

5 为什么佛不讲爱而讲慈悲?出发点不一样,从理性里面生的爱叫慈悲,从感情里面生的就叫做爱。

6 诸位要晓得,爱跟慈悲是一桩事情。爱是五欲六尘里面的,那是染污的;慈悲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不染污。

7 所谓做佛事,就是修清净心。凡夫见解错误,总是拿凡情来做佛事,拿凡夫交际应酬感情这种心理来修清净心,怎么能修得成功?

8 学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依感情,生死一边的事,是轮回!依理智才能超越,所以时时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要重感情!

34-至诚感通

1 所谓“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要用什么条件去感?古德常常教给我们“至诚感通”。 2 我们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恭敬心去念佛菩萨的名号、礼敬佛菩萨、想念佛菩萨,这就是感。有感,佛菩萨一定就有应。 3 一般人求佛、求菩萨没效,就是他心不诚。怎么晓得他心不诚?他要求许许多多佛菩萨,他心就不诚。心要是真诚,只求一尊佛菩萨,你平常专念他,到时候一定有灵验。 4 真干、真用功、真正是一向专念,佛菩萨加持,决定有感应。如果说没有感应,是我们自己心不够真诚;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决定有感应,这是我们决定不可以怀疑。 5 我学佛,这是年轻的时候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 6 我这一生得力于李老师两句话,终身奉行,决定没有改变。老师的两句话,第一句“至诚感通”,第二句教我“一门深入”,我一生当中自行化他,是以这两句话做基础。 7 李老师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教导我们用至诚感通,求感应。所以十年之后,初得小自在;二十年之后,那就相当自在;三十年之后,跟诸位说,得大自在! 8 如今六十二年了,愈来愈欢喜、愈来愈自在、愈来愈快乐!真干,一定有感应、一定得受用——佛不欺骗我们。

33-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

1 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他出家没多久,就去参访在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高僧,遍融禅师。

2 大师三步一拜,非常地虔诚,拜到老和尚座下。老和尚给他说什么法,使他开悟?传记上记载得很清楚,老和尚说的法是老生常谈,一点也不稀奇。

3 老和尚告诉他:“年轻人,千万要记住,这一生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

4 当时在场的人听了之后都笑笑,这个年轻人这么虔诚,老远地三步一拜磕到老和尚面前,他们都以为老和尚一定给他说妙法,哪里晓得是老生常谈。

5 “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大师就在这一句话上悟入。那些人同样在听,却得不到受用,为什么?他们没有诚敬心、没有恭敬心,虽然听了,不得受用。

6 那么多人同时听都得不到受用,只有莲池大师得受用,这正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7 莲池大师说:“老和尚是真正善知识,他跟我讲的话非常平实,他不谈玄说妙、不故意抬高自己身份。他老老实实的教训,我一生一定要把它做到!”

8 “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莲池大师一生得力,得力在老和尚这句话。

34-我们的空间不一样

1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讲的。我们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底下打坐,一动也没动,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华严经》,热闹非凡!你看《华严经》多热闹,我们凡夫看都看不见。

2 我们今天的《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取得的。我们讲龙宫,现在人说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潜水艇几乎连南北极底下都去过,没有发现龙宫。

3 月亮里面有月宫、有宫殿、有嫦娥,现在登陆月球也没看到。到底有没有?给诸位说,是真有,我们凡夫见不到。你不是佛菩萨境界,你见不到。

4 现在有许许多多人相信鬼,连外国人都相信这世界上有鬼,因为他们亲眼见到。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一点都不稀奇,你跟鬼有缘,你就能见到。我们中国人讲鬼,讲得更多。

5 其实,凡是有人住的地方,就有鬼住——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人不妨碍鬼,鬼也不妨碍人。可能我们人的房子跟鬼的房子就在一起,这两个房子重叠。我们的墙挡不住鬼,鬼的墙挡不住人;我们看鬼穿墙而过,鬼也看到我们人穿墙而过。

6 这要用现代话来解释,我们的空间不一样。空间是无限的度数,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他们可能是五度、六度,所以就见不到了。

7 我们见不到佛,佛能见到我们。高层次的人有能力接触下面,下面没有能力接触高层次的。佛见到我们,但是佛要跟我们往来,佛一定要变成人,降生在我们这个世间。

8 就像释迦牟尼佛,他示现人身,才能跟人在一起;示现畜生身,才能跟畜生在一起;示现饿鬼身,才能跟饿鬼在一起,这叫“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

35-鬼有五通

1 我们这个世间判案子有法律做根据,阴曹地府没有法律,但是阎罗王、判官所判的决定正确,一点都不会冤枉人。没有法律,为什么判断这么正确?鬼有五通,他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所以对于世间人一生所造作的了如指掌。

2 你造的善,他可以一桩一桩说出来,你自己忘记了,他一说出来,提醒你;你造作的罪业,一桩一桩也能说得出来,一桩事情都不漏。鬼神有这个能力,天神的能力比鬼神更强;换句话说,他看得更深,看得更广。

3 天神跟鬼神五通的能力是报得的,因为这些鬼神、这些天神他们是化生。我们为什么记不得前生的事情?我们是胎生。胎生、卵生都很苦,受罪!受这极大苦难的时候,过去的事情都忘掉了。

4 这个说法我们能够理解,我们曾经见过,这世间有一些很聪明的人,很活泼的人,害了一场大病之后,记忆力没有了,人就变成痴痴呆呆的,一场病能够造成这个现象。佛说生死之苦,比病苦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

5 人投胎在母亲子宫里面,佛说那十个月叫胎狱——这十个月的感受,跟堕落在地狱里头没有两样。母亲喝一杯温水,胎儿的感受就像在八热地狱;喝一杯凉水,感觉就像在寒冰地狱。我们不晓得这情形,佛知道。我们受这么大的苦难,所以把前世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

6 现在也有方法能够叫你记忆,可是虽记忆,自己并不知道。现在用的是催眠术,催眠状况之中,前生、前一世、再前一世,甚至于五、六世以前的事情,你都能说得出来。

7 现在西方人很喜欢搞这个,例子非常之多,我在美国的时候,听说就有几万件这种例子。所以他们承认,人真的有轮回,真的有过去世。

8 他们根据催眠说出来的去调查,他的前世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做哪个行业,这个地方他从来没去过,甚至于语言他根本就不懂,催眠之中都能说出来。找老档案调查,确有其事,确有这个记载,所以现在佛家讲的因果轮回,西方人逐渐接受并证明了。

36-学佛从哪里学起

1 人在一世当中,能够过得最幸福、最美满是什么人?知足的人!

2 一生过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大富大贵,不一定有财富,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

3 像祖师大德所示现,我们社会一般人看的是贫贱,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这叫贱,贱是没有地位,贫是没有财富,但是他过得最幸福。

4 世间大富大贵的人,有地位、有财富,没有他幸福,没有他自在,没有他快乐。所以你要想成就究竟圆满、幸福自在,首先要懂得知足。

5 知足是大富,知足是大贵,世间人不晓得!何以说知足是大富大贵?知足的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种善因;既种善因,后面必定有善果,这是一定的道理。

6 知足之人决定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样样都在做,热心在做,他舍己为人地在做,所以他的果报就无比的殊胜。

7 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吝啬!贪吝是一切众生根本烦恼,所以佛教菩萨断烦恼,头一个就对准这个根本烦恼,教菩萨学布施。

8 六度,布施在第一个;四摄法,布施也是在第一个。知足的人能施,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所以把布施摆在第一。我们要细心去观察,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那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自己就晓得了,从知足学起!

37-魔天天在折磨你

1 所谓“魔”,就是叫我们心不安,叫我们这个心定不下来,天天跟着他走,这叫魔。现在讲求要跟上时代,“魔”在领导时代,这很苦!

2 早年我在台湾,有一天出门坐计程车,司机告诉我日子不好过,每个月收入都不够支出。我就问他,才知道他喜欢追求时髦,那他当然就不够用了。

3 我告诉他:“如果你不追求时髦,能够节俭,能够爱惜物力,你家里面所有用的东西,不必跟着人家常常去换新的、换时髦的,你日子很好过。”

4 他一想:“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工作一年可以休息两年。”一点也没错,那就叫会享受。工作一年所赚的钱足够过三年生活,你何必这么辛苦?问题就是你要想通,想通你就会过日子,想通你就幸福快乐;想不通,你天天烦恼。

5 尤其现在科技是日新月异,像现在家里面电视设备,过几个月新的产品出来了,旧的慢慢就淘汰了。你家里摆的这个,朋友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寒酸,觉得自己没有面子,错了!一样地收看,并不丢人,而且提倡节俭,你一家过得多幸福,过得多么快乐,这是他们做不到的。

6 他们虽然住的是豪华的住宅,住宅也是一样,房子住上几年,又有新房子出来,看了动心,又想把房子卖掉,去搬到新房子,又要加好多钱,他们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真的想通了,日子很好过,不要去跟人争。

7 反正天天搞新花样的、搞新产品的,我在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都讲了,那是什么?那是魔。魔手,那手很巧,天天搞新花样,你出不了魔掌,你受他的控制,天天为他辛辛苦苦去劳碌,赚的钱全去供养他了。

8 你为什么不跟佛学?为什么跟着魔走?你跟着佛走多快乐,你跟着魔走多辛苦。魔在哪里?魔就在我们周边,我们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所接触的全是魔!魔,他天天在折磨你!

38-我们拜佛也拜祖先

1 有不少同修家里供祖先牌位,这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

2 我们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两旁,我们拜佛也拜祖先,我们敬佛也敬祖先。

3 我们拜佛,跟拜祖先的意思完全相同——第一个意思是不忘本、报恩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最重要的,比前面这个还要重要,是“见贤思齐”。

4 其实,佛不要你拜,我们也无须拜。世间人孝敬都没有了,我们天天拜祖先,教人家“孝”;拜佛菩萨,佛菩萨是老师,教人家“敬”。

5 我们天天在那里恭恭敬敬地礼拜,无非是教化众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我们在干这个事情。

6 你家里面有佛像,也供祖先牌位,这对于世道人心、风俗道德,会有很大的影响。

7 你家里小孩看到你天天拜佛、拜祖先,他将来就是孝子贤孙,知道尊师重道。

8 敬佛是师道,敬祖先是孝道。中国人是以孝道为基础,不要祖先,这个人就忘本!我们中国人讲慎终追远,人要忘本,做人的人格就丧失了!

39-住在鬼屋不搬家

1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佛教给我们什么,我们要知道。

2 总结佛陀的教诲,可以说只教了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教我们怎么样与人相处;第二个是教我们如何与自然环境和睦相处;第三个是教我们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要处好。

3 佛在大经上常说:“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我们心地清净、心行善良,如理如法地修行,能得到诸天善神的保佑,鬼不敢欺负你。现代的年轻人,受了科学的洗礼,他不相信这个话,他说:哪里会有什么鬼神?

4 往年我们在美国住了很多年,美国的这些鬼故事就很多,许多大城市里面都有鬼屋,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5 我们有一位同修甘贵穗居士,修持的功夫不错,她过去在旧金山上班就住在一个鬼屋。她告诉我,每天晚上大概将近十二点的时候,这个鬼就出现。她说鬼在没有出现之前几分钟,是其臭无比,气味很难闻。先闻到味道,然后鬼就出现了。

6 那个鬼青面獠牙,非常难看,是她的冤家债主,来要她的命。看到鬼接近,她拼命念阿弥陀佛,鬼就站在那里不动,大概只有三、四尺这样的距离。她一直念到天亮,鬼就走了。她说不念,鬼就靠近;一念“阿弥陀佛”,鬼就止住在那个地方。天天晚上这样子,不是一天。

7 她真有胆量!我们就问她:“你为什么不搬家?”她说:“这样也好,逼着我用功念佛;要不是鬼在我面前,大概我把念佛也忘掉了。”这决定不是假话,决定不是造谣来骗人的,类似这些事情,我们在美国见得很多。

8 抗战期间,我在中国大陆也见了很多,你要问鬼神、妖魔鬼怪有没有?我答复你:是肯定有。为什么?我见过。你为什么不相信?你还没有见过。

40-北朝鲜的山神

1 过去在中国东北,有一位法师告诉我,他曾经遇到北朝鲜的山神,山神很多,都在修行。

2 据他所知道的,有三百多位山神在那里修净土——他们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难得的一个讯息,而这个讯息有相当的可信度,说明许许多多的鬼神在现今,都非常急着皈依三宝念佛往生。

3 这个法师还向他们请教:“你们作山神多久了?”他们说:“有三千多年了。”

4 法师就问:“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们为什么不跟释迦牟尼佛学?”“那个时候我们不相信。” “现在为什么想学佛?”他们说:“现在世间太乱了,灾难太多了。”

5 这些山神也到天上去看过,天上也不好,社会秩序也不祥和,想来想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现在,他们都在念佛求生净土。

6 山神如此,树神也不例外,还有很多鬼神,都在听经闻法,都在认真念佛。这给我们的启示很大:鬼神都非常认真地修行,如果我们不修行,换句话说,连鬼神都不如!

7 说实在的话,现在人修行不如鬼精进,人比不上这些树神、山神。他们现在是真精进,为什么?他们知道灾难。

8 我们人迷惑颠倒、胆大妄为、敢造罪业,对于佛菩萨、圣贤跟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真相,敢怀疑、敢不信,将来果报,还要自受!

41-常常想佛就像佛

1 《大势至圆通章》里头明白地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什么?心里面想,口里面念。

2 大概学佛时间久一点的同修都知道,佛法里面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个话我相信诸位听了很多。《华严》里面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就是忆念,忆佛念佛就是识在起作用。

3 所以,你想佛的时候,想久了你就很像一个佛,想久了就像了。想什么就像什么,看相的人不也常说,“相随心转”,心里面常常想什么,这个相会变。

4 我们一个人,这一生来投胎;投胎,你当然跟你的父母有缘分。遇到,很喜欢他;很喜欢他,就想看他那个相貌变成自己的相貌。所以,儿女很像父母,原因在此地。

5 你投胎的时候,那一念心想,你想哪个人,相貌就像哪个人。所以说,自己的相貌不是什么遗传,而是你投胎的时候心想变现的相。当然在你幼年的时候,你非常喜爱父母,常常想父母,所以相貌就像父母。

6 成年踏入社会了,渐渐跟父母疏远,不再去想了。不再去想,相貌就会变,小时候像父母,到中年以后就不像了。所以,四十岁以后的相貌要自己负责。

7 你心善,非常慈悲,就是个善良的相;心胸险恶,那个相叫人一看就害怕,就是个恶相。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想久了,不知不觉,相貌就变成阿弥陀佛,所谓“相随心转”!

8 阿弥陀佛的相貌最好,所以我们要想自己的相貌好,要天天想他。想他,相貌就漂亮、就好了;常常想阿弥陀佛,你就不老了,虽然是老,老得很慢,不会老得很快。你看,念佛、想佛的好处太多太多了!

42-念佛不夹杂就灵 / 十念法

1 古人笔记里头,有一段记载明朝大将戚继光的故事。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生受持《金刚经》,《金刚经》念得很熟。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的属下,是一个小兵,死了求他超度,怎么超度法?念《金刚经》回向给他,戚继光答应了。 2 第二天他起来,确确实实就烧香礼佛,恭恭敬敬地给他的属下念《金刚经》回向。念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侍从端了一杯茶汤来给他,他看到之后没有说话,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侍从退下去。他继续念他的经,经念完之后,给属下回向。 3 当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梦,这个属下来跟他说:“元帅,我非常感谢你,但我只得到半部《金刚经》。因为你当中夹了一个‘不用’,所以这个经没有效果。” “不用”没有念出来,只是示意,那个念经里头已经夹杂“不用”两字,所以戚继光第二天重新再念。 4 你就晓得难,《金刚经》五千字,愈是长的经就愈难受持,念经一夹杂就没效!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阿弥陀佛”四个字,四个字里头不夹杂妄念容易做到。念佛号,不夹杂妄念就灵,夹杂妄念就不灵。 5 古德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二十万声佛号,里面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不灵,所以我传授给大家“十念法”。 6 “十念法”不是十句佛号,是尽一口气叫一念。一口气不论多少声佛号,长短不拘,念十口气,里头不夹杂一个妄念,就产生效果。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标准你做到了。 7 “十念法”,一天做九次,九次怎么个订法?早晨起来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这有两次,这早晚课;每天三餐吃饭的时候念,这就三次;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四次,一共九次。九次不能少,愈多愈好! 8 你照我这个方法做,做上三个月,做上半年,决定有效果,人人做得到。我这个方法传出去之后,有不少人做,有人写信给我,有人打电话给我,确实有效!

43-假的我们统统不要

1 每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念佛,都是以清净心去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胎生苦、没有爱别离苦,那里的人是七宝莲池莲花化生。

2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动这一念心——我想求生西方世界,七宝池中就长一朵莲花,而且这个莲花上有他的名字,决定不会错的。将来临终往生,阿弥陀佛就是拿这朵莲花来接引。这个事情,跟诸位说,是真的,不是假的!

3 美国旧金山有一位甘贵穗居士,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修念佛法门,她念佛念了不少年。她在念佛静坐的时候,有好几次看到莲花,莲花上有她自己的名字,莲花之美不可思议,从来没有见过——不但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

4 我到旧金山讲经,她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安慰她:“你好好儿念佛,决定往生。”

5 像她这种境界,我们过去在传记里面看到,许多古人在没有往生之前,也曾经有这个境界,这是念佛真正有感应、有成就,所以,“莲蕊标名”是真的,不是假的。

6 你佛念得愈多,心愈清净,你的莲花愈大,光色就愈好!所以诸位要知道,这是真的,这是你真正可以得到的,永远不会失掉。这个世间所有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宝都是假的,为什么?死了之后,一样都带不去。

7 所以你要是聪明,世间的一切物不要去争,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我们要争什么?争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莲花。

8 你每天佛念得多,这莲花愈大,光色愈好,这个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能够争取这个,那真是个聪明人!你要只看眼前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宝,你就错了,大错特错!假的,我们统统不要;真的,我们要记取!

44-做人的大根大本

1 有一年,我在美国旧金山讲经。甘贵穗居士告诉我,听众当中,百分之七十是博士。她问:“你在旧金山开博士班,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为什么还那么迷信?为什么还走入那些邪教?”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他们没有接受过根本的教育,他们所接受的是现代科学知识。

2 知 识,不是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智慧破愚痴,一个人有智慧,这就回过头来。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学,它的教学内容,完全是现实的生活。首先,教 你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的关系,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 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学,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关系,你应该要尽什么样的义务,这是教育。

4 人事关系明白之后,再进一步,教给你人与环境的关系、与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山河大地的关系。再进一步,这才讲到所谓玄学,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他懂得做人了。

5 人有价值、有意义,这是因为人有接受教育。人跟禽兽,人是动物之一,分别在哪里?人懂得宇宙人生的道理。人接受过教育,这种教育,在古时候叫“小学教育”。

6 今天社会这么乱,大家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于是变成什么呢?只有利害。大家都沉迷在利害当中,当然就会发生冲突,你想社会安定,那怎么可能呢?

7 孟子讲得很好,那真是现代社会的现象,“上下交争利,其国危矣”,这个国家社会是一个乱象,决定不是一个安定的现象。

8 中国传统的教育,维系社会的安定和睦、共存共荣,是“道、德、仁、义、礼”。如果不讲求这个,要想得到安定的社会秩序,决定不可能!

45-修行的标准是戒律

1 佛讲经说法,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条——身、语、意。你这三业的行为有过失,你把它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修行的标准是戒律,戒律教导我们一举一动要合乎规矩、要合乎礼节。这个标准有永恒不变的标准,有随着时间地区改变的标准,这我们都要懂得。

2 佛在经上所讲的,多半是原理原则,这是永恒不变的。譬如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业,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讲原则。杀生的范围、偷盗的范围、邪淫的范围,每一个时代道德观念不相同,法律、条规不相同,那是什么?那是在事相上。

3 佛讲的是原则,原则要懂,事相要随着现代。现代人的道德、法律条文,我们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道德观念要遵守,你才能够让身体一举一动,都能符合规矩。我们依这个标准,来修正我们身业的行为。

4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古时候风俗习惯里面,“男女授受不亲”,那是那个时代,你必须要遵守,见到要回避。现在男女见面也握手,现在要用古礼,你就错了,怎么可以?现代人要学现代的礼貌,你是作现代人,你不是作古人。

5 中国有中国的礼节,外国有外国的礼节。外国人很热忱,他对我们很尊敬的时候,他说“法师,可不可以抱一抱”,他是尊敬、恭敬,并没有恶意。所以到那个地方,要懂那个地方的礼节,你才会受到人家的欢迎,这个不可以不晓得!

6 语业这一条尤其重要,所以“入门问讳”,这是中国的古礼。哪一个地区有哪些忌讳的,我们要懂得。在说话当中要格外小心,以免在言语当中得罪了人,给人结了冤仇,自己都不晓得。所以到一个地区,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要知道它哪些地方忌讳,哪些话我们不能说。

7 “意”里面,决定断贪嗔痴慢这才行。所以说真正要修行,要依照佛经里面讲的理论、原则、规矩,认真地去做。最重要的是断贪嗔痴慢、断是非人我,能够更进一步破我执,再破法执,那你就成就了!

8 我们认真地修行,就能够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得三宝三业的加持。不学佛的人,或者对佛法没有深入的人,他不了解;学佛的,对佛法能够契入几分的人明了:我们能说、能听、能解、能行,没有一样不是三宝三业加持!

46-中国人注重家庭教育

1 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文化的基础非常适合于佛教的生长。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就如同我们讲孔教,是孔老夫子、孟夫子的教育。佛教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教育里面讲孝道,这是核心。从前读书人都知道,“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2 为什么我们谈到教育就讲尧舜?中国的历史接近五千年,尧舜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大概四千年,政府才正式设立主管教学的官员,就像现在我们讲的教育部。政府有这么一个机构专门管教育,这是尧舜时代才有的。以前的教育都是家教,政府没有设立主管官来负这个责任。

3 外国人讲,世界四大古文明,其他三个都没落了,中国还存在,什么原因?他说可能是中国人注重家庭教育,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一点都没错。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家教,没有人不重视家庭教育,人人都懂得,家家都知道。

4 所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不是从尧舜才开始,但是尧舜设立司徒,那是官的名字,主管教育。教的是什么?教的是伦理道德。一直到清朝末年,四千多年,中国传统的教学没有中断过。

5 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国,清朝满洲人入主中国,都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在清朝,清朝开国的几个帝王,把伦理道德的教育发扬光大,所以清朝能够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年,不是没有道理。末代这些帝王疏忽这个教育,国势就衰了,最后国家就亡了。

6 这些历史的教训,我们冷眼观察,就知道传统教育非常重要。政权给别人拿去没有关系,只要传统教育在,中国这个国家民族就存在。如果我们传统教育没有了,那就真的四大古文明最后一个也没有了——在这个地球上也消失了,变成历史,这就非常地可惜!

7 在海外,我细细观察,英国、德国这些国家他们汉学的学者不简单。我去访问的时候,他们跟我见面,普通话讲得很好,不需要翻译,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对于中国汉学的典籍,确实他们能够深入,他们真正认识,真正懂得!

8 这也难怪,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他居然说得出来: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人家真的是通达明了!

47-什么叫圣人

1 我学佛,最初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六十五岁。他老人家教我看的书,《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种书《大藏经》里面都有。在从前,没有单行本流通,所以我们到寺庙借《藏经》回来抄。

2 这两本书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时候人写的。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我们觉得非常非常地合乎逻辑,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认识,对他有了解,那种尊敬的心、向往的心,才能生得起来。

3 读了这两本传记,我们才晓得这个人实在是了不起!他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是继承王位。我们世间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贵,人家功名富贵已经到了顶头,他舍弃掉,不要了。他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吃尽了苦头,三十而立。

4 我们想到中国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成就;释迦牟尼佛是十九岁外出参学,寻师访道十一年,到三十岁成就。中国夫子成就之后,实在是常常想着能够有个一官半职,把他所学的东西为社会大众服务,有这个意思。

5 释迦牟尼佛成就之后,他从事于教育,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什么叫多元文化?他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管你信什么教,只要你肯跟他学,他都非常热心地来教你。

6 从三十岁起,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教了四十九年,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所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以他教学的时间最长,成果也最殊胜,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的!

7 夫子是周游列国之后没人用他,才回家去教学。夫子七十三岁过世,他回家那年是六十八岁,所以中国孔夫子教学只有五年,时间不长,但是很有效果。为什么他教学有那么好的效果?没有别的,他做到了。圣人,什么叫圣人?他统统做到。做到才教人,那个感召的力量强!

8 圣人是真正脚踏实地去做到!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合乎伦理道德,决定找不到丝毫破绽的,这是圣人。圣人所说的,全部都做到。做到然后说到是圣人;说到能够做到是贤人;说到做不到叫骗人。现在骗人的人很多,这就是一般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比不上他们的道理!

48-人生的目的在哪里

1 我从接触佛法到今天,快五十六年了。我在讲台上讲经、教学,今年是第四十九年,常年如是,从来没有休息,愈学愈欢喜、愈教愈欢喜。

2 学佛一定要有人指导,要有方法、次第,不能够躐(liè)等。章嘉大师教我从《释迦方志》、《释迦谱》下手。他告诉我:“你发心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要是不认识他,你怎么学他?”所以,我是从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学起的。

3 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王位他舍掉,权力、财富、家庭,样样都舍掉,他选择出家做苦行僧,过这样的生活。他大彻大悟之后,从事于社会教学的工作,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我们读了这一段历史之后,感到很惊讶,感到很不可思议!

4 我们深入思惟、观察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教化众生,让我们在这里面得到了启示,然后我们才有学习的门道。他老人家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也就是所谓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5 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看破”是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也就是明了《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明了之后,你才能够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嗔痴慢。

6 这是第一个阶段,你这个阶段真能做到的话,你才能够入佛法之门,才能真正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他的生活是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的,那真正是离苦得乐的生活。

7 人生的目的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灵性。我们知道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所以身的生灭,我们不必看得很重。你要是真正懂得向圣贤人学习,你的灵性肯定往上提升;你要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嗔痴慢,你的灵性就会往下堕落。

8 你能够看破,自然就能够放下;放下之后,你就得大自在。真正得自在、得快乐,你法喜充满;法喜充满,你才能随缘。随缘,是随顺自己的法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随顺大自然的法则、随顺大自然的秩序,这是最健康、最幸福、最完美的!

49-安定徐为

1 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动作瞻视,安定徐为”,这实实在在是讲修养。“徐”是缓慢,就是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不要急躁,要学着稳重、要学着安详。

2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古人对于这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风度、仪表很重视;现在人对这个不讲求了,现代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心浮气躁,这个不是好现象!

3 真正是一个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举止一定端庄大方、稳重安详,绝对不会心浮气躁。

4 凡是急躁的人,成就都很有限。自古以来,建大功、立大业的人,态度都是很端庄的,“心安、身安、心定”这几个字,他真的做到了。

5 “徐”是慢慢的,非常地稳重、非常地安详,一点急躁的这种现象都没有。“动作瞻视,安定徐为”,这是佛的教导,我们一定要学!

6 过去我们在曾国藩的家书、家训里面,看到他教导他的子侄,他的晚辈,曾先生对于“安定徐为”四个字,他是非常重视。

7 说话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准你急躁。做事也要求你慢慢做,样样要做得踏实,他要求这个。

8 最忌讳的是“心浮气躁”,这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成大功、立大业,一定是“安定徐为”!

50-不忍不能成就

1 《金刚经》上,诸位还记不记得,有一位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忍辱仙人?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成佛以前的一段故事。

2 释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萨道,在山洞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暴君歌利王遇到了他,把他凌迟处死。

3 “好,你忍辱!我拿刀一块一块把你的肉割下来,看你能不能忍?”割了之后,歌利王还问他:“你生不生气?”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嗔恚心。”

4 忍辱仙人他能忍受,不但没有报复的念头,一念怨恨的意念都没有,这是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现象!

5 忍辱仙人没有嗔恚心,一直到肉被割完,他都没有嗔恚心。最后,忍辱仙人还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

6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就是憍陈如。歌利王就是憍陈如的前世,释迦牟尼佛就是从前的忍辱仙人。释迦牟尼佛讲话算话,决定不打妄语,成佛后果然第一个度他!

7 忍辱波罗蜜不好修,但是非修不可,不修不能成就。《金刚经》上一再强调“一切法得成于忍”,这很重要!

8 一定要修忍辱!对人要忍、对事要忍、对修行也要忍,不忍不能成就!

51-他的名字就叫做阿弥陀佛

1 诸佛菩萨他们跟我们不相同的,就是他完全用第一念,他没有第二念。这个第一念就叫一心。我们这个法门修一心不乱,直接修一心。这个法门殊胜之处就在此地,它没有拐弯抹角。

2 如果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时时刻刻能保持第一念,那你不久就作佛,就成佛了。正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第一念保不住,一接触,第二念快速生起来,立刻就迷了,就起分别执着、就起贪嗔痴慢。

3 分别执着、贪嗔痴慢,这都不是真的,妄的。妄的想不生,它偏偏要生,我们怎样止也止不住它,烦恼就在此地,病根也就在这个地方。

4 佛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对治这个病根。念头起来了,不管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总而言之,善恶都不是正念,都是无明里面的东西,都用一句佛号把它代替。

5 正念是无念。无念,外头境界清清楚楚,又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寂的。有念都是妄念,我们做不到无念,那么,用什么方法?就用一句佛号把它代替。

6 这句佛号是什么念?还是个妄念。清净心里头哪里有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一念还是个妄念。我们的修行方法,就是用一个妄念,代替一切妄念。以一念,止一切妄念!

7 这句阿弥陀佛,除了代替一切妄念之外,它还有两种功德:一种功德是提醒自己的正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无量觉;换句话说,常常提醒自己:要觉不要迷。

8 觉心是不动的,觉心是清净的,迷才妄动。所以念这句佛号能提醒自己,我的心怎么又动了。第二种功德是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这一尊佛,他的名字就叫做阿弥陀佛!

52-人不能忘本

1 我学佛,我实在是念念不忘恩师。我这个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他要不介绍给我,我不能相信。法师给我讲经说法,我会辩。

2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的知见不正,但是我有辩才。法师虽然有个道理,我要是从反面去驳,驳得他都不能回答我,所以他不能说服我,我就不能相信。

3 我的辩才辩不过方东美先生,输给他,所以我对他就相信了。他讲的我相信,别人讲的我都不相信,他接引我入佛门。

4 入佛门之后,我只有两个老师。第一个是章嘉大师,教我三年。他老人家圆寂,往生了。过了一年,我才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跟李老师十年。

5 我不是到处学,不是每个庙都跑,不是的!两个老师,学佛前后两个老师,十三年。

6 我学了佛,真正得到“快乐无比,法喜充满”!所以,我对老师是念念不忘!

7 我的小佛堂,供西方三圣佛像;再供的,就是三位老师!

8 人不能忘本!现在三位老师都过世,都不在世,但我对于老师那种感激、感恩之心,念念不忘。我这个好处从哪里得来的?饮水思源。

53-勤修戒定慧

1 在印度,所有这一些修行人都叫沙门。沙门,翻作中国的意思叫做勤息,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2 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个“沙门”是专门指佛门出家人。沙门的意义,在家跟出家统统可以具足。你在家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是在家的沙门。

3 在家居士认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那就是出家的心,就是作沙门,所谓“身在家,心出家”。

4 假如一个出家人,把戒定慧三学丢在一边,每天增长贪嗔痴,那就完了!他将来也往生,往生阿鼻地狱,往生去处不一样。

5 所以,佛在经里面教导我们的,哪些地方应该要放下,我们就统统放下;哪些应当要学习,我们就认真努力修学。

6 诸位要知道,遇上净土法门的机缘,可说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里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勉我们求生净土,真正是苦口婆心!

7 我们生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秽恶之土,我们想舍弃娑婆,求生西方净土,就一定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8 佛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此,唯有真正“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的人,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54-一定是从定开慧

1 学佛的人,用思惟、用想象、用分别去研究经教,这经教里面的意思他能明了吗?他自以为明了,不行!他确实愈研究愈糟糕,愈研究是他的心愈动愈大——本来是小浪,变成大浪,所以把经典变成世间的学术,把佛在经上讲的意思全部错解了。

2 为什么错解?因为用心意识。怎样才能真正明了?不用心意识,照见,才能真正明了。这个心水是平的,平的能照见,一接触就明了;这一研究是起波浪,起波浪怎能照见?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特别是现代人。

3 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古人,不但是禅宗,教下都不例外,都是从定当中入进去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开了智慧这才读经,一定是从定开慧!

4 宗门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以后才读经,他读经是印证。教下,不必要那么高的定功,有小小的定功就能听经;一点定功都没有,不准听经。

5 《沙弥律仪》里头就有,这一出家,五年要学戒,这五年当中不准听经,寺庙在从前就是学校,有禅堂、有讲堂、有念佛堂,你没有资格去念佛、没有资格参禅,也没有资格听经,做什么事情?给常住服务,照顾大众。

6 五年以后才有资格去禅堂坐禅、讲堂听经,五年心定下来了。这个五年是训练定心、收心。心定了就开智慧,有了智慧,你听经就有悟处,就能领悟;心不定,没有领悟。有领悟,就有受用;换句话说,不但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会更圆融、更美满。

7 而且还有一桩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它能调理我们的身心,就是现代人所讲的改变体质,这是真的!纵然身上得癌症、肿瘤,不必要用医药,自然就调整,他就好了。

8 诸位要晓得,定是清净心,定能调整身心的健康。生理受心理的影响,心清净,不适当细胞的组织都会恢复到正常。所以,定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利益!

55-发菩提心

1 佛在大经《无量寿经》里面,为我们提出了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信愿,“一向专念”就是执持名号,这两句就是小本《弥陀经》所说的“信愿行”三资粮——这三条缺一不可。

2 “发菩提心”,非常重要!“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我们的真心本性不但是觉悟,而且是圆满的觉悟。所以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确实是佛,那一点都不假,可是我们凡夫自己不承认自己是佛,这就没有法子!

3 这个说法实在不太好懂,我们还是用古大德的比喻来说,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我们的自性真心比喻作黄金,那我们是黄金做的器皿。为什么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看在质上。无论哪一种器皿,它的体性都是黄金做的,那金就是如来,金就是诸佛。凡夫把体性忘掉,着了相。

4 譬如,我们这个是用黄金做的佛像,那边放的黄金做了个人像,这边放的黄金做了个畜生像,做一个小狗、小猫,分量完全相等。黄金的分量相等、价值相等,只是做的形象不一样,会看的人说,他看的是黄金,没有两样,再多的现相都没有两样。

5 诸 佛菩萨看九法界众生,是看他的性。性是法性,这相是法界相。相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从性上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众生把体性忘掉,完全着相,“这 是佛,那是人,那是畜生”,这着了相,着相就不见性。迷失了自性,这一迷,一切都迷!迷里面才生是非人我、才生贪嗔痴慢,真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

6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自性里头本来无一物。我们迷失自性,这才堕落在虚妄之中。我执法执、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嗔痴慢,都是妄想里面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这些东西。

7 佛看众生的自性,统统是佛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自性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情识改变,永远不变,不生不灭。会变的是相,相会变,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8 我们修行要着重在心性,悟明心性,这样子才能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还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能帮助十法界苦难众生。帮助他们什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56-《弟子规》是佛教的根

1 《弟子规》是佛教的根。我们净宗修学,不仅是净宗,只要是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建立在“净业三福”的基础上。 2 佛说得很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行证到如来果位,都是依这个为基础,可见“净业三福”多重要! 3 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两句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问你怎么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几个人能说得上来?几个人知道怎么做? 4 诸位要晓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那它怎么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 5 弟子是学生,做弟子有规矩!你看看,我们自己称三宝弟子,做弟子的规矩你都不懂,你这个三宝弟子不是真的——愧对三宝弟子。所以要知道,《弟子规》落实了净业三福第一条前面两句。 6 《十善业道》落实第一福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这两门功课,我们无论是学世法还是佛法,根本、基础在这个地方。 7 你不在这个地方扎根,无论你怎么样精进、你怎么样努力,到最后你还是落空。这是至少我学佛六十多年,我看得很清楚! 8 凡是有成就的,都在这上扎了根;没有这个根基,没有一个有成就,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56-一心不乱

1 《弥陀经》讲“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执持名号有事持、理持,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蕅益大师说,无论是事持还是理持,念到见思烦恼断了,都叫做“事一心”。

2 由此可知,事持跟理持是方法上的不同,效果是一样的。念到“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就叫做“理一心不乱”。

3 什么叫做事持?依照经上讲的方法,二六时中执持名号,这句佛号不间断,这就叫事持。什么叫做理持?理持是真正通达实相了,像《观经》所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这一句佛号,与般若空慧相应,这个念法,叫做理持。

4 理持就能得理一心吗?不见得。绝对不是说事持就得“事一心不乱”,理持就得“理一心不乱”,这个地方不能误会!“一心不乱”,完全是持名功夫浅深的问题。念这句佛号即使与空慧相应,有的时候,他还得不到一心。

5 如果自己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还有分别执着,就没有得一心;不但没有得一心,连功夫成片都没有得到。换句话说,这样念佛是无法往生的,真正要往生,最低限度,要念到功夫成片。

6 是非人我、分别执着、贪嗔痴慢确实没有断;虽没有断,这句佛号起作用,能把烦恼压住。妄想才一起来,马上就换成佛号,二六时中只有佛号,没有妄想,这叫功夫成片。一面念佛,一面还在打妄想,这不行,这是很大的忌讳!那是古大德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

7 在平常,我们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念佛功夫从哪里做?从起心动念上做。这个念头才起来,不管它是善是恶、不管它是正是邪,一律都换成阿弥陀佛。换句话说,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

8 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除了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不攀缘,一切都放下。

57-我亲眼看到杀生的果报

1 我年轻的时候无知,喜欢打猎,所以造的杀业很重。抗战期间,跟日本人打仗,我父亲是个军官,而且他是个军械官,他所管的就是这些武器弹药,所以枪枝使用就非常方便。

2 我记得在那个时候,我们家里头长枪、短枪总共好像有八支,子弹很多,所以我父亲天天出去打猎。他起得很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把我们也叫起来,跟他一起去打猎,每一天都有猎物带回来。

3 那一段日子生活很辛苦,但我们家里天天有肉吃。我们打鸟、射杀野兽,我们也用黄色炸药去炸鱼。我那个时候跟父亲打了三年猎,不出去打猎也练射击,所以我年轻的时候枪法非常好。这个三年,我杀害的众生很多!

4 打猎,结的冤仇就多了,所以这一生,生活非常之苦!我跟家人不能团聚,我相信是业报——我杀生,叫鸟兽一家不能团圆,我应当受这个果报。学佛之后,才真正知道忏悔。所以我一接触佛法,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就吃素食、放生、布施医药,赎我过去的罪过。

5 我父亲四十五岁过世,过世那个样子,那种杀业的果报,跟《地藏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他为人很善良,待人很好,但是杀生,待动物就不好。我亲眼看到杀生的果报,那个非常痛苦!

6 他生病,那个病就是我们中国人讲“发疯”,外国人叫“神经病”。他疯狂,看到水,就往水里面跳——杀鱼杀得多;看到山,就往山上跑——杀野兽杀得多。受了将近半年的折磨,他走了,这给我很深很深的印象!

7 从此之后,我再不去碰枪枝,我明白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父亲给我示现的,是杀生的果报,叫现世报,果报在三途!

8 非常可惜!我们接触佛法的时间太晚,我是二十六岁才接触,如果能够提前十年,这些罪业就不会造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