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179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HTML>
有人说,美国硅谷天天有百万富翁诞生。被北美称为“北方硅谷”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似乎还极少有这种传闻,虽然这里聚集了最多的在加拿大的高科技公司。
但是今天,发生在美国硅谷的白手起家致富纪录却在渥太华被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性打破。她叫杨丹,来自中国,四年中净赚四千万美金,相当于人民币三亿多。
杨丹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声学专业。一九八七年她进入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光学和纤维光学,四年之内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一九九一年二十六岁的杨丹成为巴黎国家工艺学院最年轻的教师。
一天,杨丹偶尔走进魁北克巴黎办事处的展览馆,深为加拿大的风光所吸引。一位加拿大官员得知她的学历后就建议她移民到枫叶之国来。
一九九三年初她和身为电脑工程师的丈夫到魁北克度假。两周的旅游使他们得出了加拿大有前途的结论。同年夏天夫妻双双到蒙特利尔定居,并找到了本行工作。
杨丹应聘进入MPB技术公司光学部,并很快熟悉了公司的工作。她提出了不少新建议,但没人理会。她饶有风趣地说:“因为我是新手,是女人,是中国移民,谁都不想听听我的意见。”
公司要研究光信号海底传输技术和设备,杨丹认为原来的设计太复杂,大有简化余地,但还是没人理她。她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试验她的设计,并获得成功。老板和同仁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她笑笑说:“我终于受到尊重了”。
一九九五年魁北克公民投票吓走了不少MPB公司的高科技人员,杨丹在公司挑起了大梁。不过她想发展自己的事业,想要研制一种叫光导纤维放大器的东西,有了它光导纤维网络的功能就可以大大加强,否则光信号传输几百里后就会失去力量。
恰好杨丹的丈夫要到渥太华原子能管理委员会工作,她随丈夫一起来到渥太华。她不想当雇员,她要自己当老板。她向渥太华一个高科技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支助她建立一个小公司来研制光导纤维放大器。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反应冷谈。她穿过渥太华河对岸的赫尔市游说,那里的反应比较热情,拨给她一间二百平方英尺的工作室,让她去唱独角戏。
杨丹的工作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实验室和车间,自己既是公司的总裁、工程师、技术员,又是装配工、包装工和搬运工,还要兼干秘书、接待和会计。
“有志者,事竟成”,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杨丹不久就研制出了两个光导放大器的样品。
一九九七年杨丹带了这两个样品到美国去参加一个展销会,一家网络公司立即出价一万五千美元买了其中一个。杨丹回到渥太华就凭着这点资本,办起了自己的技术公司AFC,雇了几个人,开始批量生产。此后两年内公司的业务日益发展,营业收入从开办第一年的一百万美元上升到一九九九年的一千万美元。她又推出放大器新产品,这项技术比同行领先两年。头脑敏锐的杨丹知道,新产品一旦受欢迎,大量客户就会登门,如果供应不及时,很快就丧失时机。然而她的资本不足以大规模地扩大再生产。在她准备集资时,有投资银行向她建议,扩大生产的最快办法是把她的公司卖给一家有雄厚财力的大公司,杨丹深知高科技市场的行情,于是接受建议,一九九九年八月她把公司卖给了JDS,成为JDS Uniphase下面的一家公司,她自己则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
相信“生活就是竞赛”的杨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她加入了加拿大高科技人才流往美国的队伍。她要到美国硅谷去再创一家公司。她在这支队伍中不同的是,她不仅带着自己的才气,还带着四千万美元的财权。今年九月她终于与JDS Uniphase公司脱离关系,与丈夫和五岁的女儿一起到加尼福尼亚州去了。
杨丹打算一面在斯坦福大学进修企业管理,打下管理大公司的理论基础,一面继续从事她的高科技本行。不过她不打算再搞光导纤维放大器了。
她说:“我开车时尽量避免走老路。放大器是老路,我要走新路子。”她甚至连新公司的名字都想好了,叫道斯湖(Dows Lake)因为。因为她对渥太华有感情,她在渥太华的住宅就在道斯湖畔。她经常坐在家中面对美丽宁静的湖面思考。
</HTML>
有人说,美国硅谷天天有百万富翁诞生。被北美称为“北方硅谷”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似乎还极少有这种传闻,虽然这里聚集了最多的在加拿大的高科技公司。
但是今天,发生在美国硅谷的白手起家致富纪录却在渥太华被一位三十五岁的女性打破。她叫杨丹,来自中国,四年中净赚四千万美金,相当于人民币三亿多。
杨丹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声学专业。一九八七年她进入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光学和纤维光学,四年之内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一九九一年二十六岁的杨丹成为巴黎国家工艺学院最年轻的教师。
一天,杨丹偶尔走进魁北克巴黎办事处的展览馆,深为加拿大的风光所吸引。一位加拿大官员得知她的学历后就建议她移民到枫叶之国来。
一九九三年初她和身为电脑工程师的丈夫到魁北克度假。两周的旅游使他们得出了加拿大有前途的结论。同年夏天夫妻双双到蒙特利尔定居,并找到了本行工作。
杨丹应聘进入MPB技术公司光学部,并很快熟悉了公司的工作。她提出了不少新建议,但没人理会。她饶有风趣地说:“因为我是新手,是女人,是中国移民,谁都不想听听我的意见。”
公司要研究光信号海底传输技术和设备,杨丹认为原来的设计太复杂,大有简化余地,但还是没人理她。她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试验她的设计,并获得成功。老板和同仁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她笑笑说:“我终于受到尊重了”。
一九九五年魁北克公民投票吓走了不少MPB公司的高科技人员,杨丹在公司挑起了大梁。不过她想发展自己的事业,想要研制一种叫光导纤维放大器的东西,有了它光导纤维网络的功能就可以大大加强,否则光信号传输几百里后就会失去力量。
恰好杨丹的丈夫要到渥太华原子能管理委员会工作,她随丈夫一起来到渥太华。她不想当雇员,她要自己当老板。她向渥太华一个高科技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支助她建立一个小公司来研制光导纤维放大器。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反应冷谈。她穿过渥太华河对岸的赫尔市游说,那里的反应比较热情,拨给她一间二百平方英尺的工作室,让她去唱独角戏。
杨丹的工作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实验室和车间,自己既是公司的总裁、工程师、技术员,又是装配工、包装工和搬运工,还要兼干秘书、接待和会计。
“有志者,事竟成”,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杨丹不久就研制出了两个光导放大器的样品。
一九九七年杨丹带了这两个样品到美国去参加一个展销会,一家网络公司立即出价一万五千美元买了其中一个。杨丹回到渥太华就凭着这点资本,办起了自己的技术公司AFC,雇了几个人,开始批量生产。此后两年内公司的业务日益发展,营业收入从开办第一年的一百万美元上升到一九九九年的一千万美元。她又推出放大器新产品,这项技术比同行领先两年。头脑敏锐的杨丹知道,新产品一旦受欢迎,大量客户就会登门,如果供应不及时,很快就丧失时机。然而她的资本不足以大规模地扩大再生产。在她准备集资时,有投资银行向她建议,扩大生产的最快办法是把她的公司卖给一家有雄厚财力的大公司,杨丹深知高科技市场的行情,于是接受建议,一九九九年八月她把公司卖给了JDS,成为JDS Uniphase下面的一家公司,她自己则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
相信“生活就是竞赛”的杨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她加入了加拿大高科技人才流往美国的队伍。她要到美国硅谷去再创一家公司。她在这支队伍中不同的是,她不仅带着自己的才气,还带着四千万美元的财权。今年九月她终于与JDS Uniphase公司脱离关系,与丈夫和五岁的女儿一起到加尼福尼亚州去了。
杨丹打算一面在斯坦福大学进修企业管理,打下管理大公司的理论基础,一面继续从事她的高科技本行。不过她不打算再搞光导纤维放大器了。
她说:“我开车时尽量避免走老路。放大器是老路,我要走新路子。”她甚至连新公司的名字都想好了,叫道斯湖(Dows Lake)因为。因为她对渥太华有感情,她在渥太华的住宅就在道斯湖畔。她经常坐在家中面对美丽宁静的湖面思考。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