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印象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18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HTML>

老赵: 七月十七日,我从多伦多到了渥太华。这是一座得天然之胜,复经人工巧妙处理,精采如画的城市;他那现代与传统和谐交汇的文明风貌,尤其使人难以忘怀。 作为加拿大首都的渥太华,系因倚渥太华河而得名,亦因渥太华河而兴盛。这渥太华河曲曲折折,自西向东流入在加拿大人中有“母亲河”之称的圣劳伦斯河,渥太华河正位于自西向北转折的一段河道的东南侧;对岸也有个较小的城市,叫做赫尔,属于加拿大各省中惟一说法语的魁北克省,风土人情与南边的安大略省甚有差异。两省以河为界,过了河就过了省,但在这渥太华与赫尔之间,五桥飞渡,特别是在河流转折端上,河道突然窄了许多,步行过桥只要十几分钟。在这一地段,两岸均着意建设,已形成统一的景区。当然,主体还在渥太华这边,国会、最高法院、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国家美术馆、国家艺术中心、政府会议中心等重要政治文化设施,都分布在南岸以国会为中心,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它们不仅性质重要,建筑也很有特点,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国会是带有英国色彩的哥特式建筑,包括三座用石头建成的三层大楼、附在中央主楼后面的图书馆及矗立在中央主楼前面的高达八十九米的钟楼(具有纪念战争死亡者的意义,被称为和平塔),外貌古朴庄重。三座楼在1866年就建成了,1916年中央主楼失火被焚,随即重建,仍保持了原来的风貌,紧靠国会东边,有一座常为议员及政界一样要人租用的劳雷尔宾馆,是按法庄园别墅的式样建造起来的。国会东边稍远处,1969年建成的艺术中心,特别是六年前才建成的美术馆,使用了新型材料,特殊结构,好似一组排列整齐的巨大水晶体伸向蔚蓝的天空,是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对岸的赫尔也在急起直追,八十年代后期建设,1989年才正式开放的加拿大文明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陈列有印第安人到外来移民的多种文化如何铸造出今日加拿大文明的内容,建筑也是现代风格,与古老的国会建筑隔河相望,别有情趣,引人遐思;这一带的其他搂堂馆舍,也各有特色。在这些建筑物之间纵有很宽大的空地,也不建民居,不建商厦,而是种花养草,安排公园绿地,间有纪念性碑碣在此树立。 [当你在此漫步绿荫,临河远跳,既能领略自然之美也能看到现代城市的壮观,南边不远就是以银行、旅馆、商店为主体的商业区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厦林立,在阳光照射下,它们的外形轮廓表现为无数面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明快生动而厚重有序;这也反映着它们内部构造的特点,科学时代的产物。] 按照地质学的原理,河流拐弯时河流凹进去的一方会因水流湍急,侵蚀强烈而变得陡峭高峻;相反的一方则会因水流校缓,泥沙易于堆积而形成低平的滩头。渥太华河也不例外,在这国会大楼与文明博物馆之间就是这种形势。 渥太华本为丘陵起伏之地,国会选址于一最高之处,此处也就有了国会山之名,国会山后面的河岸陡峭壁立,高出水面数十米,在此凭栏俯视,颇有如临深渊之感,所以从文明博物馆外看国会大楼,格外显得巍峨。 国会山东侧,还有一条从南边流来的不大的运河,它从国会山与劳雷尔宾馆之间穿过,注入渥太华河,从而使国会山三面环水,更加突出了国会大楼雄踞高丘的形势。 国会的三座大楼,成品字形排列,中央留有二百余亩面积的草坪,入口处的一个水池中,燃点着长明之火,四周清泉汩汩流涌出,围绕着火炬的是加拿大各省的徽记。 这一切当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1867年,加拿大以自治领的名义成为一个国家实体之初,中西部尚未开发,仅有安大略、魁北克和东海岸两个小省参加,说法语的人希望把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作为新国家的首都,而说英语的人则希望把首都摆在安大略省的第一大城多伦多。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这位于两省边界上的渥太华;当时渥太华仅有居民万人左右,其中约半数为说英语的确爱尔兰人,说法语的人也约占一半。渥太华成为首都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协调与平衡,而以後的城市建设,显然也是按照这个目的在规划。 因此今天我们见到的渥太华,街道井然有序,整洁宁静,各种设施配置合理,交通便利,文化气息浓厚更是它的特色,不仅有国会山附近那种精采纷陈之区,分散市区各处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影剧院数以百计,科技、自然、航空、农业乃至货币都有专馆;学校也很多,两万人左右的大学就有两所,这里也是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中心,如设置在市区边沿占地七千多万亩的中央实验农场,就对全国的农业科学研究起着示范与指导作用。 渥太华[市区人口,至今不过三十万多一点,其中工业人口不足十分之一,有一点…]的工业规模不大,有一点也偏重在信息传播和印刷业方面,都是首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所特别需要的。而城市也充分利用在这方面的优势,发展旅游事业,每年要接待游客两百万人以上。 七月十八日上午,国会大楼前的广场上,照例举行卫兵换岗仪式,我也赶去观看,估计围观者总在两千人以上。据熟悉情况者告知,其中大多是从外地来的加拿大人。这个城市已经在发挥它得凝聚作用。 渥太华在加拿大的华文报纸上被称为渥京;这完全是中国式的。查这“京”用作首都的称谓时,其字义是“大”;“天子之居,必以众大言之”这是孔夫子一派编著的春秋公羊传的解释。中国古代的开国之君,多是靠武力统一天下的,这天子之居不众大到足以君临全国,也就确有可能出现尾大不掉之势,因此儒生们的主张自有他的道理;但对平等加盟而成为一个国家的加拿大人来说,自然考虑的也不同了,所以渥太华并不以大取胜,至今市区人口不过三十万多一点,按人口多少排队,在全国各城市中得排到第二十位去。 究竟是加拿大人的考虑正确,还是孔夫子一派的见解高明,当时能被广泛接受,各有自己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对此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呢?这是我此行留下地最难丢开的思绪,不知你读后的感觉如何。 这次就写到这里,祝

编安

石工 1993年8月16日
</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