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小镇 (挺有意思的一篇小文)

咸吃萝卜淡操心

新手上路
注册
2014-03-31
消息
11
荣誉分数
11
声望点数
18
高楼大厦不见了,商业点居民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野和点缀其中的片片树林。
  11年前,我从多伦多搬到安大略西南部的一座小镇。小镇坐落在伊利湖边,与美国隔湖相望,说是相望,其实除了水,什么也看不见。
  搬家的那天,由于温度高,气压低,多伦多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当然没有中国的雾霾那样厚重,但也很令人不舒服,头顶象压着一座小山。开车行 驶在QEW上,我庆幸终于逃离大城市的喧闹和污染了。多伦多在倒车镜里越来越远,CN Tower渐渐消失在白蒙蒙的,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气体之中。过了Hamilton,高楼大厦不见了,商业点居民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野 和点缀其中的片片树林。
  当天傍晚,我在镇子里散步,呼吸着清凉的空气,看着天上更多更亮的星星,倾听着虫鸣交响乐和湖水拍岸小夜曲,心中那份宁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加拿大,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可以安家的地方了!
12291I448-1.jpg

  小镇真小。Downtown只有一个block,而且是短短的那种Block。开车路过,如果你恰巧打了一个喷嚏,Downtown就错过了。镇子人口有300多人,加上外围的农村人口,共有600 多人。我从来不相信这个数字,在我看来,满打满算也就300 多人。
  小镇人不打扮自己,尤其是18到100岁之间的人。很多男人穿得很脏,整日里都是油渍渍的工作服。我以为那是一群在工厂打工的工人,后来才 发现,这些人根本没有工作,穿工作服是为了方便。小镇人没文化,手却很巧,什么都能修。每家的Garage里都挂满大大小小的工具,基本上都是二手货。如 有人去世(经常有人去世), 后人便要搞Yard Sale,草坪上摆的最多的就是工具,前来的人最感兴趣的也是工具。他们自己修车,修除草机,洗衣机,电动脚踏车。自己修房子,换房盖,修这修那,忙个不 停。
  小镇人喜欢唠家常,喜欢传播谣言,添油加醋是每个人的拿手好戏。他们不是故意歪曲事实,只是信息从他们的大脑一进一出,就无形中变样了。再加上300多人的复述,转播,复述10次,10个版本,转播100次,100个新样。
  小镇人两性关系很随便,300多人中,只有三,四对原配夫妻。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几次同居,分居,结婚,离婚的变故。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姓 氏不同的孩子。不仅有前妻前夫的孩子,还有前妻与别的男人生的孩子,前夫与别的女人生的孩子;前女友与别的男友生的孩子,前男友与别的女友生的孩子。好不 热闹!
  小镇人简单善良。善良的人往往简单,简单的人大多善良。镇子里没有几个人银行卡上月底还有钱,但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们会在卡上还有钱时,拿出20,40,60,乃至100元来。
  小镇人血统纯。一眼望去全是Blond,仔细一瞧,全是蓝眼睛,绿眼睛。只可惜,长得漂亮的不多,能上大学的极少。
  小镇里老人居多,不是一般的老人,而是非常老的老人。80的很多,90的不少,100的也有。老是老,但很健康。年轻时简单,老了后顽童,活得有滋有味。
  小镇人不太聪明。我在我的”Kathyrine的两个男人“中这样写过:人的智慧来自遗传基因,人的聪明来自遗传加上外界环境的磨练。城里 人聪明,因为住在城里的人都很聪明,聪明人与聪明人交往过招,其聪明程度不进化就无法生存,久而久之,聪明就变成了基因;小镇人不聪明,因为聪明一点儿的 人都进城了,剩下的都是不太聪明的,不聪明的人与不聪明的人在一起,往往变得越来越不聪明,久而久之,不聪明也变成了基因。”
  但是,上帝总是眷顾不太聪明的人。
  小镇人……
  要讲述的太多了。我正在着手把我的所见所闻写成小说或杂文,给大城市情结严重的同胞们介绍一下北美农村的风土人情。看了我写的东西,或许有人也跑到乡下来住,我不是就有了说中国话的伴儿了吗?
 
嗯,很有意思,还有吗?
 

玩儿个接龙(转)

小镇人不太聪明。我在我的”Kathyrine的两个男人“中这样写过:人的智慧来自遗传基因,人的聪明来自遗传加上外界环境的磨练。城里 人聪明,因为住在城里的人都很聪明,聪明人与聪明人交往过招,其聪明程度不进化就无法生存,久而久之,聪明就变成了基因;小镇人不聪明,因为聪明一点儿的 人都进城了,剩下的都是不太聪明的,不聪明的人与不聪明的人在一起,往往变得越来越不聪明,久而久之,不聪明也变成了基因。”
  但是,上帝总是眷顾不太聪明的人。

聪明程度与快乐指数的关系---傻,才能快乐

老公扛不住诱惑,在华人超市买了一包熏制好的猪蹄。回到家,他坐在饭桌前,津津有味地啃起来。吃着,吃着,他抬起头,说,“这头猪洗不洗脚?” 然后又自问自答,“就是洗,肯定也不用肥皂。它有没有脚气?” 我推波助澜地说,“它在猪圈里的猪粪上走来走去,一直到死。” 老公放下猪蹄,不吃了。我接着说,“白人不吃这些东西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他们虽然傻,上帝却赋予他们智慧。” 说完,我叫道,“‘傻,却又智慧’, 多好的博客题目!” 老公说我入了魔。


小镇白人大都很傻,但当我们也渐渐变傻时,我们却发现他们很有智慧。他们懂得怎样生活,或者说,他们不懂,只是知道该怎样生活,或者说他们不知道,他们就是那样生活,他们之所以那样生活,就是因为上帝没给他们聪明,却赋予他们智慧,不用思,也不用想,就能快乐地活着。


他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从来没见过成打的现钞,从来没开过新车,从来没坐过飞机,从来没进过大饭店,从来没去过100公里以外的地方。但有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满足的快乐。快乐难道不是人生的最高的追求吗?


聪明程度与快乐指数有很大联系。我简单地分成4类。


1. Not 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

2. Just 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

3. 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

4. Wise enough to be happy.


小镇人不聪明,属于第一类,not 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 Unhappy是聪明人的特权,只有聪明人才会unhappy。正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他们不知道什么是unhappy。“Everything is perfectly fine.” 他们会说。 Food on the table, roof above the head, 再挤出点儿钱买酒喝, “why anybody unhappy? Are they stupid or something?” 他们太容易满足了。


最可悲的是那种just 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的人。有那么一点点儿小聪明,知道了不满足,感到了unhappy, 却不知道怎样看待unhappy,怎样缓解不满足,怎样减轻unhappy, 怎样handle这种自寻烦恼的心理疾病。他们有感知痛苦的弦儿,却没长分析处理问题的脑袋。


我们中国人都属于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那一类。 我们忧患意识极强,活在今天,想着明天,活在这一辈,惦记着下一辈。Clever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却是无穷无尽的忧愁与烦恼。我们绞尽脑汁地算计着,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只求高人一等。房子比别人的大,车子比别人的好,孩子上的大学比别人孩子的大学有名气。到头来,我们还是不快乐。


小镇人很傻。钓鱼的季节,他们宁肯失去收入,也要休假去钓鱼。钱是没赚着,可他们一身鱼腥味,高兴的很。我们会说,赚钱要紧,等赚足了钱,再去钓鱼。可钱总是赚不足,人却已经老得钓不了鱼了。


第4类。你见过第4类的人吗?我是没见过。Jesus,他很wise,但他happy吗?释迦摩尼很wise,但他快乐吗?


第4类是不是第一类的延伸,可能是,我不知道。我不wise。


我们中国人clever enough, 我们有分析unhappiness, 缓解unhappiness, 甚至消除unhappiness的能力。我们应该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我这是杞人忧天,其实大陆的中国人早就这样做了。微博微信上传来传去的大都是告诉别人怎样使自己快乐的段子。看了几条之后,我大有感慨:中国人都是积极心理学的专家呀!可说归说,做归做,他们是否真的因此而快乐了,我就不知道了。


看过一个美国电视连续剧。其中一段对话让我大笑,也令我沉思。三个人失踪了,其中一个是加拿大人。侦探调查此案时,找知情人问话。侦探找到一个人,他曾见过那三个人,尤其对那个加拿大人印象深刻。侦探问他,为什么加拿大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答道,”you know, he had that Canadian thing.” “What Canadian thing?” 侦探问他。”you know, the thing, happy for no reason.”


Happy for no Reason! h还有比这更高的境界吗?


如果我们都有那么一点儿Canadian thing, 都能像小镇人那样满足快乐,我们就完成了从clever向wise的跨越,成仙了!


当然我们谁都不愿意成为not clever enough to be unhappy的人,但仔细想想,在快乐这个人生最高追求的领域里,小镇人比我们少了什么,我们又比他们多了什么。


只要快乐,聪明,不聪明,有钱,没有钱,实际上没有多大区别。
 
  小镇人喜欢唠家常,喜欢传播谣言,添油加醋是每个人的拿手好戏。他们不是故意歪曲事实,只是信息从他们的大脑一进一出,就无形中变样了。再加上300多人的复述,转播,复述10次,10个版本,转播100次,100个新样。

小镇人爱扯老婆舌

小镇人喜欢围在一起唠嗑,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扯老婆舌。这儿老年人很多,在路上,你会经常看见走路走得砰砰响的老者,你走过去,跟他聊几句,你会惊讶地发现他已经80好几了,甚至90多岁了。老年人居多的地方,唠嗑就成了十分丰富多彩的业余,不对,是全职活动。他们家里聊,院子里聊,隔着栅栏与邻居聊,去邮局聊,去五金店聊,去饭店聊,见人就聊。有些老人的人生乐趣就是找人唠嗑,看见人,他们昏花的老眼顿放光芒,一成不变的话题冉冉升起。我不怕唠嗑,但我怕听祥林嫂狼吃孩子那种反反复复的讲述。遇到那样的老人,我能躲就躲,不能躲,只好耳根子再被折磨一次。小镇人没有紧迫感,因此也不担心聊天会不会耽误别人正经事。正在修房盖的汉子会与走过来的人聊得热火朝天,全然忘记快下雨了,房盖只修补了一半。Pizza店的老板会与顾客聊得不亦乐乎,无视未闻烤炉里飘出的焦烟。人们会放下手头的一切活计,紧要的,不紧要的,聊! 聊得上天入地,聊得人心欢灿。最叫我称绝的是,两车相遇,车里的司机会摇下车窗,清风拂面,笑语欢声地聊起来,全然无视交通规则,全然无视他们的车已堵住只有一条车道的交通。奇怪的是,前后左右开过来的车,不气不恼,不按喇叭,贴边蹭过去就行了。
清晨的咖啡馆是最热闹的地方,也是谣言聚散中心。这儿的人习惯起早,4、5点钟就爬起来找人唠嗑。他们可以一杯咖啡捧在手,从5点唠到10点,亲戚家发生的事,邻居家发生的事,镇政府发生的事,真的,假的,发生的,想像的,听说的,杜撰的,有机可循的,无影无踪的,一一道来,添油加醋,添枝加叶,锦上添花,无限暄演,不亦乐乎。为了证实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他们会说是在某某报纸上看到的,甚至能说出报纸的发行日期。没人费心去考证,大家心知肚知,接着传,接着谣。一条消息经三人描述后已面目全非,经一屯子之口后,那就是一篇点击率上万的51论坛好文章。他们你议论我,我议论你,没有恶意,只是为了磨嘴皮子。说轻了,哈哈一笑,说重了,无人计较,顶多摇摇头,叹一口气,You know, small town is good for rumours.
老公的大学同学来我家做客,由于有事,不能久留。我和老公有效地安排时间表,既让同学好好吃一顿自烹自饪的美餐,又让他看看我们选择的生活:自然、湖泊、树、鸟,还有宁静。老公比我会做饭,他负责厨房;我比老公更热爱自然,我负责导游。我开车带他的同学在镇子里转了转,给他介绍百年老镇的今昔。镇子里的人认识我的车,有人看见我的旁边坐着一位不是我老公的男人。我又带他去湖边,沙滩上,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一番,又有人看见了。几分钟后,谣言四起,中国女人有情人了。第二天的咖啡馆,这个消息肯定是稳居榜首的热议焦点。小镇人纯朴简单,不掖不藏,没过多久就有人跟我核实这个传言。我哈哈大笑,给他们讲了事情的原委,不知道他们是信我的,还是信他们的自己的,希望我有情人,还是不希望我有情人。
我经常想起年轻时去中国东北农村所看到的情景:一大群汉子,老的、少的,或立或蹲地倚在墙头,张家长,李家短地唠大嗑,看见有生人过来,那个兴奋哟。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



转自文学城
 
'

哦,是转的。 小镇! 嗯,加拿大小镇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农村木有区别。 快乐? 小镇人的快乐来i源于宗教 。 我怎么眼前都是星星啊,,,
 
最后编辑:
有个东西绕着走,都甩不掉呀,某东西的思维,哎,不说了,慢慢笑吧,别笑死哦
 
最后编辑:
十万元的湖景洋房

20年前,Cathy一家住在安大略很北的一个小镇Sturgeon Falls。那是一个only for vacation, not for living的地方。冬天温度能降到零下50多度,夏天的蚊虫,尤其是black flies能把你咬得满脸流血。一年里,能户外活动的日子只有6个星期。Cathy一家决定往南挪一挪。


如果你手头没有多少钱,又想住在加拿大最南部,我的小镇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由于她离大城市远,离高速公路远,离什么都远,她的房产价格一直很低,低得让你想一口气买几套。


Cathy一家找到了一幢理想的房子,一座比理想还要理想的房子。她坐落在小镇的外面,紧挨着伊利湖,占地面积5 acres,前后左右都没有邻居。湖景洋房,波光水影,没有严寒,没有酷暑,卖价才10万加元。Cathy一家满心欢喜,像是捡到了一块大金宝。


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新居。Cathy的丈夫在半小时车程外的小镇开了一家修车行,收入可以维持小镇的生活方式。Cathy喜欢花草,种了满院子各色玫瑰花,还有一片一片的蔬菜,herbs。


一天,Cathy开车进城,在城里转了一小天,回来时,太阳已经偏西。她慢慢驶进她的长长的driveway,欣赏着夕阳下的湖景,心里美美的。她的driveway不是柏油的,而是自然的,开着花,长着草。绿草坪上两道车辙印,油画里常看到的,那种让你产生无限遐想的车辙印。突然,她发现她的driveway似乎窄了一条,离伊利湖更近了。她停下车,下来察看,不看则已,一看,她的头就大了。


我前面说过,她的房子紧挨着伊利湖,但我没说他们有私人湖滩。实际上,他们有私人湖滩,很大一片,只是他们无法走到湖滩上去。这座房子坐落在不高不低的悬崖上,没有可以走上走下的通道。加拿大的水源占世界水源的10%, 小镇周边的水源大概占加拿大的10%。除了湖水,河水,还有极丰富的地下水。所有的地下水都流向伊利湖,这就形成了伊利湖边特有的奇景,也注定了这块土地的命运。沙土地经不住涓涓细流永不停歇的流动,再加上伊利湖风大浪大,湖边的悬崖每年都要向下坍塌,有时一大片一大片地溜走了。


Cathy一家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房产面积逐年变小,房子离悬崖越来越近,Driveway往里一挪再挪。他们开始担心房子会不会在某天夜里,携着他们全家,掉进漆黑的湖里。他们四处奔走,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他们的房子在镇子外面,不属于township的管辖范围,靠政府帮忙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房子挪到路边,离悬崖远一点儿,费用大概要10万加元。他们核计来核计去,觉得不划算。10万+10万的房子能在路边呆上10年吗?几年以后,她会不会又屹立在悬崖边上了? 他们决定卖房。卖这样的房子麻烦得很,要经过很多部门的同意。


对于大城市人来说,这样的房子,这样的价格,这样的location, 简直是天方夜谭。10万元买一幢房子,还有不到5 acre的院子,还有伊利湖,还有远近没邻居!房子很快就卖掉了。


Cathy一家搬到离伊利湖很远的一个小镇,再也不用害怕半夜掉进湖里了。


新搬来的人把房子挪到路边。两年后,房子的原地基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沟壑,一条你可以拍到照片上,看上去很有粗犷美的沟壑。


靠湖的那棵树已经倒在沙丘下了。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222/201404/718.html




IMG_4978.png
 
是我进错楼了吗?有些东西绕着走,都甩不掉呀
很多事物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你的思维,哎,不说了,你慢慢笑,别笑死


哦,别太敏感呀。 你不是转发的吗。 我没说你呀,你要觉得不舒服,我给你道歉了。 那个写文章的人有点言过其实。 比如,您喝茶,身边多换几个人,连中国人都不会有想法,洋人更不会了,不是吗? 不过,你怎么想都是对的!

内什么,我除了交友征婚的栏目不去,其他地界哪儿都逛, 对不住您了,就是笑不死呀,只能让您烦了,,,,,,
 
最后编辑:
那也要尊重作者,我相信这是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你去她的博客看看,为什么美好的东西在你眼里都变了味道呢?
 
住惯了喧闹的城市,也曾向往找寻一方净土,远离喧嚣,过那种淡淡如水,古朴安逸,简简单单的生活,这也是作者的文章打动我的地方。乍一看到伊利湖畔,也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我也在一些古朴的小镇驻留过,感受得到哪里人的质朴,善良和热情;当然,作为游客,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有生活在那里,融入生活中,才能写出作者这种真实的感受。

在小镇散散步,呼吸清新的空气,夜晚看繁星闪烁,这是在我们生活的都市里很少能体会到的宁静;或者静静坐在伊利湖边发发呆,透过清晨的薄雾远远的眺望伊利湖水静静的流动;或者盯着阳光在水面撒下细碎的光点,清风拂面,想着心事,读本书,挺清新自然的生活。

原本打算夜深人静时续一篇 小文,被打扰后已没有那份心境,罢罢罢。
 
最后编辑:
挺好的转帖文章,行文静谧悠闲,很有北美的风情。
希望大家能和平交流,不要吵架。
 
挺好的转帖文章,行文静谧悠闲,很有北美的风情。
希望大家能和平交流,不要吵架。


OK,今天我兴致好,不吵架,我走了。 她怎么这么火大呀,让她找我来喝酒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