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与恐怖分子谈判原则 彻底破灭

Fisher2004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4-07-25
消息
33,823
荣誉分数
374
声望点数
243
美国不与恐怖分子谈判原则 彻底破灭
2014-06-01 21:53 来源: 多维 作者:


美国政府5月31日与塔利班组织进行囚徒交换的做法遭到了美国国内议员的质疑。当时就有议员指责奥巴马政府破坏一贯以来“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原则,并指出此例一开,后续将有更多类似的事件发生。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6月1日证实了美议员担忧的必要性。哈格尔1日指出,有可能与塔利班进行新的谈判。这标志着美国政府“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原则已彻底毁灭。


美国士兵获释后,哈格尔1日突然访问了阿富汗。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25日也曾秘密到阿富汗。哈格尔1日对着同行的记者说:“(囚徒交换)是否可以让美国与塔利班之间取得突破,我不知道。希望(囚徒交换)可以促成突破。”


当被问及美国政府与恐怖分子进行囚徒交换是否会导致更多美国士兵被绑架的时候,哈格尔说:“这是一个战俘交换……我们的焦点在于贝里达尔(Bowe Bergdahl)中士的回归,或许这件事可以为新的谈判带来某种新的桥梁。”


1日较早时间,哈格尔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曾坚决表示,美国没有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哈格尔说:“我们没有与恐怖分子谈判。正如我此前所解释的,贝里达尔是一名战俘,这是一个让夺回我们战俘的正常流程。”


自2001年起美军就与塔利班游击队战斗,其中美军与塔利班之间的“新仇旧恨”多不胜数。而不与恐怖分子谈判是美国人凸显自己的超级强权,不妥协敌人的代名词,也是贝里达尔此前一直未能获释的其中一个原因。美国政府31日用5名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囚犯交换被塔利班组织俘虏5年之久的一名士兵,显示出美国已在这个问题上改变态度。而哈格尔1日的言论更显示出,美国将彻底抛弃这一固守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此次主导的人质交换不但没有事前通知阿富汗总统也没有提前知会国会。美议员麦克恩(Howard Mckeon,R-CA)和英赫夫(James Inhofe,R-OK)5月31日指出,按照法律要求,奥巴马本应该提前30天通知国会,还必须解释这些恐怖分子的威胁是怎样被大幅消除的。但哈格尔1日在回答记者有关“不提前通知国会是否违宪”时指出,总统是美军统帅,完全有权根据宪法第二条作出决定。


事实上,无论是哈格尔1日访问阿富汗还是奥巴马此前突然访问阿富汗都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而人质交换事件则直接点燃不少美国议员的怒火。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5月31日直言,这对全世界恐怖分子而言是美国政策基本原则的改变,将使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绑架美国人质。


美国政府与塔利班组织进行囚徒交换前几天,奥巴马刚刚在西点军校阐述其剩余任期内的外交政策。虽然有美官员公开表示,看不到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与人质交换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但结合此前奥巴马宣布的美军在阿富汗的撤离计划来看,美国的影响力正日渐衰退,而原则也随之改变。


事实上,奥巴马此前已明示将改变反恐战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讲话时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内外最直接的威胁依然是恐怖主义。美国必须改变反恐战略,吸取过去10年在伊拉克与阿富汗反恐战场上的经验与教训,与那些恐怖主义寻求立足的国家展开更多有效的合作。但我们不禁要问,美国没有财力、实力、影响力,就推翻固有原则,与恐怖分子谈判妥协吗?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如果自己不跟恐怖分子谈条件的原则都没有把持,那以后美国面对的反恐形势将会更加严峻。而且,奥巴马此举再次被指责“外交软弱”。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认为,交换囚犯的行为是示弱的表现,还会给美国的部队和所有美国人带来严重后果,与美国为敌的恐怖分子现在有强烈的诱因俘虏美国人,因而美国在阿富汗乃至全球的军队人员处境更加危险。


此外,奥巴马放弃“不与恐怖分子谈判”原则也将带来一连串问题。在奥巴马逐渐收窄海外开战可能性的时候,反恐已成为美国或美军展示其国际影响力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此番奥巴马向恐怖分子示弱必然招致更多恐怖分子向美军叫嚣。事实上,绑架少女的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已经向美国提出换人要求,不知道下一步美国如何“救”这些人质。  (BH)
 
幸災樂禍既沒格調,又搞不清狀況;要認清楚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與勢力 (包括中國) 友善與不友善的意識形態。
認為美國必須強硬的,對中國的威脅會採取談判的態度嗎?幫他說話就是害了自己。
 
美媒曝换囚大兵被俘后归顺塔利班 自称圣战者
2014-06-06 01:31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



资料图:美军士兵鲍·贝里达尔


最近,美国媒体和民众对于美国获释大兵鲍·伯格达尔在何种情况下被塔利班抓捕,以及他在被捕期间的问题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福克斯新闻网6月5日爆料称,根据接近伯格达尔的目击者描述的秘密报告,伯格达尔在被俘期间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公开与绑架者“称兄道弟”,还自称是一名“伊斯兰圣战战士”。

报告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伯格达尔与绑架他的极端组织“哈卡尼网络”的关系悄然变化:起初他是人质,后来逐渐“被大家(绑架者)认可和接受”。有报道称,伯格达尔甚至被允许携枪。

文件还显示,伯格达尔曾一度逃离5天,后来又被抓捕,像动物一样被关在金属笼子里。此外,报告中还详细叙述了美方与塔利班谈判互换囚犯的过程,谈判自2009年就已经开始。自称接近过伯格达尔的“哈卡尼网络”组织成员说,2012年8月,伯格达尔就已经宣布自己是一名“圣战战士”。


2009年,美国大兵伯格达尔和一名阿富汗士兵一起离开驻地后遭到伏击,同行的阿富汗士兵被杀,伯格达尔被俘。当时伯格达尔到达阿富汗仅仅两个月时间。2010年6月下旬,伯格达尔成功逃跑,但随后又被捕获,“哈卡尼网络”指挥官建了一个特殊的金属笼,把他关到里面。然而之后,伯格达尔被称却又“愉快地”与武装分子踢足球,还接受AK-47射击训练,并被允许携带枪支,经常笑说阿拉伯语“萨拉姆”(原意为“和平”)。

福克斯新闻网此前曾报道称,事实上,伯格达尔被俘事件是美国情报机构研究的“重要文件主题”,有担心认为,许多类似伯格达尔这样长期被囚禁的人员,可能会选择与敌人合作。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这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即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由劫持者决定,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今年5月31日,美国用5名塔利班指挥官将伯格达尔换回,打破了美国此前的“拒绝与恐怖分子谈判”的原则。美国媒体之后却爆料称,一些跟伯格达尔一道服役的美国军人说,伯格达尔是在对美国的战争幻想破灭后,自愿从他的岗位上走开,向阿富汗塔利班投诚。2009年与伯格达尔同排的士兵指出,伯格达尔在战时当了逃兵,至少6名同胞在搜索他时丢失性命。对此,美国军方高级官员3日表示将调查此事,并称伯格达尔有可能面临处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