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台湾空难,两女念观音圣号奇迹生还

沧海一笑

深信因果
VIP
注册
2012-09-20
消息
2,504
荣誉分数
2,906
声望点数
223
所在地
无地无涯
7.23台湾空难,两女念观音圣号奇迹生还 解读观音救难
2014-08-01 光明佛坛

ImageUploadedByCFC 21406839042.837054.jpg
 
7月23日台湾空难事件中,搭上复航澎湖空难班机的两位女性幸存者表示,飞机降落时机身剧烈晃动,她们深感害怕,因此不断称念观音圣号,最后奇迹生还,佛光山澎湖海天佛刹法师日前至医院慰问她们时,二人深感菩萨威神不可思议。


永昭法师表示,这两位女乘客搭上复航,原以为会安全降落马公机场,飞机却在上空盘旋许久,后来感觉一阵晃动,因为害怕紧闭双眼,口中不停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祈求菩萨保佑,虽然飞机坠毁,但两人奇迹生还,且伤势较轻微,事发隔日已经从医院返家休养。
(内容来源自台湾媒体《人间福报》)
 
为什么观音菩萨在危机中能够紧急救苦救难?



观音菩萨是三世一切诸佛圆满慈悲的象征。我们修观音菩萨,最好和观音菩萨相应。观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我们也要发大慈大悲心,不能为自己,要为众生,要利益众生。我们能发一个无伪的、无分别的慈悲心,才能与观音菩萨相应,才能成就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是无分别的慈悲。真心地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叫慈心;真心地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叫悲心。这两个加在一起叫慈悲心,有了这些,必然与观音菩萨有感应,观音菩萨会随叫随到救苦救难。
 
求得观音菩萨的感应,必须与观音菩萨相应,益西彭措堪布《呼唤观世音》写的非常好:
感应的道理非常微妙。“感”是因,就像声音;“应”是果,就像谷响。对着山谷喊,叫做感;山谷中有声音回应,叫做应。

感应的方式用比喻来讲,就是“水清月现,水浊月隐”,这是讲我们心清净祈求,观世音菩萨自然就现在我们心里做加持。如果我们心不清净,也现不出加持。感应又像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有多强的诚心、多大的善心,感应就有多强、多大。
具体:(1)能感三心;(2)感应六相。
 
(1)能感三心

就是三种心:至诚心、改过迁善心、利他心。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要得到菩萨护佑,这三心一定要修好。

①至诚心
念修的要诀只有两个字--至诚。古人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小到世间一才一艺,都要有诚敬心,才能成就、才能精微入神。古代有个象棋大师叫奕秋,他教人下棋专心致志才能取胜。世间小技艺都要这样,何况我们要感通佛菩萨,怎么能不至诚恭敬?心至诚才灵验,不真诚就不能感通(三心二意、半信半疑、随随便便,都是不真诚)。

要获得观音菩萨加持,不能有任何怀疑。怀疑是最大的障碍,有怀疑就不灵验。《大悲陀罗尼经》中说:“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只排除一种情况,就是对于咒语怀疑,比如心理怀疑有没有这样灵验呢?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心里这样不信,那下至小小轻罪也灭除不了,何况重罪。)古德说:“唯有狐疑是弃才。(只有狐疑不信排除在外。)”《大悲陀罗尼经》中又说:“唯除不善,除不至诚。”哪种人持大悲咒不灵验呢?就是不诚心和不善良的人。
 
我们细心看《观音感应录》,很容易发现,得感应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虔诚。比如,他们深深信仰菩萨,几十年如一日,在危难中全身心皈命菩萨,平常诵经念咒态度恭敬,在菩萨面前许愿不杂半点虚假,这一类都是内心诚恳的相,诚恳就是和菩萨相通的关键。
 
再看海外杂志上刊登的一件事:
有位阔人家的少奶奶有个女佣人,听到少奶奶天天念佛,女佣人很羡慕。她想:少奶奶已经这样有福,还继续修福,还在念佛,我也应该念。她就请少奶奶教她念。

少奶奶正在吃荔枝,瞧不起她,就说:“你还配念佛?念什么?荔枝核!”

她信以为真,就成天念荔枝核。不久她的儿子掉在海里,后来回来告诉母亲:“好危险!船翻了,我掉在海水里,有一个东西把我漂起来,一直漂到海滩上,我上岸回头一看,好厚一层都是荔枝核。”
 
女佣人为什么能得到真实的感应?因为她念的很真、很诚恳,虽然念的是荔枝核,但她心里认为自己是在念佛。她念念都真实,当然得感应。大家想想,连念“荔枝核”都能得感应,可见众生的心和佛的心是相通的,自己诚心祈求,佛当然是回应的。所以,能诚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得加持。关键要相信自己正念这一句时,菩萨决定就在心中,一心专注、诚恳,就能感通。
 
我们来看一则感应事迹:

宋代遵式大师,也就是著名的慈云忏主,曾经很刻苦地修般舟三昧,以九十天为一期。他平时苦学而吐血,身体十分虚弱,在道场当中,两脚皮肤又开裂,但他用尽诚心来修法,自己发誓就是死了也不管。

有一天,他忽然觉得像在梦中,见到白衣观音用手指着他的口,引出恶虫,又从指端流出甘露注入他的口中,遵式大师当下就感觉身心清凉,病也一下子消除了。他修忏圆满出关的那一天,顶相隆起有一寸多高,声音大如洪钟。大众都惊叹敬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