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关系要降低期望值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对中美关系要降低期望值


送交者: 李翌鹏 2002年4月25日14:50:59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不稳定性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不稳定在布什政府上台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能抱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要以平常心来面对风风雨雨。

  中美都是世界大国,决定了摩擦与合作是双边关系中的常态。中美虽然有很广阔的合作领域,但结构性矛盾同样深刻,自始至终都存在。在冷战期间,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被抗苏的共同战略利益所掩盖,对中美关系的冲击有限。冷战结束后,社会制度的矛盾依然存在,另一个结构性矛盾又日益显现:美国出于维护霸权地位的考虑,开始防范和遏制中国。


一边摩擦一边合作


  这两个结构性矛盾都涉及两国的核心利益,无法被现存的任何共同利益所掩盖和超越。“建设性合作”和“求同存异”强调的都是搁置和忽略分歧,它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国间的分歧。

  的确,中美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但是这种共同的利益基础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政府是否有意愿和动力将它们转化为实际合作。中国一直都比较强调共同利益,合作意愿也比较强烈。相比之下,美国的态度就要暧昧和消极得多。

  美国自恃是超级大国,认为中国对它的需求远远大于它对中国的需求,因此在合作上缺乏主动性,甚至有意无意地忽视共同利益,往往要等到在一些重大事件直接威胁到美国利益时,才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经历1996年的台海危机、2001年的撞机事件和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华政策都逐渐走向缓和。美国永远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中国不能指望美国不做损害两国关系的事。对美国而言,如果中美关系直接威胁到其霸权地位,美国会毫不犹豫地牺牲中美关系。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不会轻易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各种动作,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长期存在,甚至还有有激化的可能性。布什上台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出现增加趋势,一方面,这是因为布什政府认为“台湾牌”是有效的遏制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的其他遏制手段已逐渐失效。在人权领域,美国年度人权报告遭到中国政府每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状况》报告的反制,效果大减;其在@@@@@@问题上的攻击也没有得中国国内民众的认同;加上去年美国失去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无法提出反华提案,所以利用人权对中国进行遏制走上了黔驴技穷的道路。

  在经贸领域,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无法每年利用最惠国待遇做文章,贸易摩擦将在世贸架构内解决,而且美国对中国入世后巨大经济利益的期待也使经贸手段逐渐退出政治纷争。在西藏、军控等领域,美国对华遏制的效果也都差强人意。


要有决心,也要灵活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美国才觉得它是最有效。“一个中国”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构成了美国对海峡两岸政策的基本框架,美国是否坚守“一个中国”政策已经成为考验中美关系的最后一块阵地。美国并非不了解“一个中国”政策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目前也不敢贸然放弃这一政策,但是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挑战“一个中国”的试探性举动。这些举动一方面可以试探中国维护“一中”底线的决心,伺机寻找可以得寸进尺的空间,另一方面也通过不断的骚扰,使中国疲于应付,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安定局面。

  在目前态势下,中国首先应该抛弃幻想,不要指望中美关系能够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的好转,也不能认为仅仅依靠领导人的互访和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就能够使美国一些人改变其根深蒂固的思维。

  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中美关系的每一次进展都是在经过斗争后取得的,特别是在原则性问题上,中国一定要有斗争的决心和意志。如果中国没有让中美关系倒退的心理准备,那就没有《八一七公报》;没有1996年的台海导弹演习就没有中美“致力于发展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没有中美撞机事件就没有“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最终确立。

  但是,中国没有必要对美国的每一个举动都做出大的反应,在非原则性问题上的过激反应会产生一些反效果。美国一些人正在努力寻找将中国作为敌人的依据,如果对美国的任何举动都做出激烈的反应,中国就正好落入圈套。

  美国并非没有弱点,中美关系的全面破裂同样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就能够掌握一定的主导权,该斗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斗和善于斗,该避的时候一定要巧妙地避。“斗而不破,避而不让”,是中国处理与美国关系的最佳方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