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13-08-30
- 消息
- 4,516
- 荣誉分数
- 1,090
- 声望点数
- 223
這輩子,無論我們得到什麼,遲早都會失去。據說凱撒大帝在每次凱旋歸來時,會受到全城人的歡呼迎接,此時,他總會讓一個奴隸在身邊不斷地提醒:“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丁五、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
總體來思維劫的增減,也同樣是無常遷變的性質。
在往昔初劫時,空中本無日月,所有的人都是憑藉自身的光芒照明,依靠神變行走空中,身體高達數由旬,以甘露為食,幸福美滿可與天人相媲美。然而由於眾生的煩惱和不善業所致,使得人們各種福報日趨直下,以致於變成了如今這種狀況。現今的人們煩惱越來越粗重,由此勢必導致福德越來越減弱,壽命越來越短暫,最後到了人壽十歲時,各種疾疫劫、戰爭劫、飢饉劫盛極一時,南贍部洲的眾生幾乎瀕臨滅絕。到那時,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化身將為剩下的人們傳揚斷除殺生的妙法。此時人類的身高到了一肘左右,人壽增長到二十歲,爾後逐漸遞增,到了人壽八萬歲時,怙主彌勒出世,示現成佛轉大法輪。這樣往返增減滿十八次以後,人類的壽命達到無量歲時,勝解佛(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佛)出世,此佛住世壽量是前面賢劫千佛壽量的總數,饒益眾生的事業也等同於千佛事業的總和。到了最後,這一賢劫也杳無蹤影。所以觀察劫之增減也不離無常的本性。
分別觀察四季變遷也是無常的:夏季,所有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猶如甘露般普降,人們也盡情享受舒心悅意的美景,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豔、絢麗多彩,真好似天境一般;秋季,瑟瑟的冷風將綠野變成黃色,所有的花草也漸漸枯萎凋零;到了冬季,地凍如石,滴水成冰,寒風凜冽,就算是經過許多馬路(一匹馬一天所走的路程。許多馬路即一匹馬許多天所經過的路程)尋覓也找不到夏季生長的一朵鮮花。如此春去秋來,寒來暑往、秋季、冬季、春季等依次出現,前前季節的一切顯現都會變成另一番情形,這些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無常實例。同樣,如果思量昨天和今天、今天早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時時刻刻都在遷變之中。所以說,無論何事何物都沒有恒常、可信、穩固的。
特別是我們在自己所住的城市、村落、寺廟等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前財產豐厚、興旺發達之人,現今也有淪落衰敗甚至家破人亡的現象;昔日窮困潦倒、勢單力薄之人,如今變得財運亨通、勢力雄厚……這些現象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的人也是如此,歷代宗親祖輩父輩全部相繼過世,現在只剩下他們的名字而已,自己同輩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許多已經離開人世,時過境遷,此時此刻我們全然不知他們轉生在何處。
許多人前些年財勢圓滿猶如人間之莊嚴(即人間具有名望,德勢之人),可是今年卻只有名字留在人世。現在有錢有勢、眾人羨慕的富豪,明年的此時或下個月還在不在世誰也不知道。乃至觀察觀察自家牲口圈裡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現在又剩下多少,這一切最終又變成了什麼樣,都不超出無常本性。百年以前在世的人們如今沒有一個未死而遺留下來的,現今南贍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內也會一個不剩地全部死亡。
所以,內外器情所攝的萬法當中,恒常堅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為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此外,親怨、苦樂、賢劣及一切分別念也都是無常的。
生際必死:無論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厲如霹靂、富如龍王、美如天仙、豔如彩虹,可是當死亡突然到來之時,他也沒有剎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體、赤手空拳地離開人間,只能在對財產、飲食、親友、部屬、弟子、僕從等眷屬所有受用依依不捨之中拋下一切,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而去。縱然是數以千計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數以萬計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奴一僕,哪怕是擁有南贍部洲一切財產的主人也無法帶走一針一線,就連自己最為珍愛、精心保護的身體也必然要捨棄。
有些人在活著的時候,身著綢緞、口飲茶酒、地處高位、美如天仙,但他們的身體死後也只是一具屍體,東倒西歪地放在那裡,令人見而生畏。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為現在之身體。”人死以後,他的屍體被繩子捆綁,用布幔遮蓋,以土石墊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邊(這種將死者生前用的碗扣在他的枕邊是藏族民俗),無論活著時是多麼端嚴可愛,到那時都將成為悲慘至極、令人發嘔之處。以前在世時躺在層疊舒適的床上,身穿溫暖羔皮,頭枕柔軟皮毛,甚至睡覺醒後稍有不適,也要翻來覆去。但死後,只是在身下墊上一塊石頭或者草坯,頭上布滿灰塵。
當今,有些一家之主認為:如果我有個三長兩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餓受凍而死,或者被怨敵所毀,或者為大水溺死,因為現在他們所擁有的財產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們絕不能沒有我。可是,這些人死後,他們的親人將其屍體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丟到尸陀林,之後便心安理得了。人在死亡的時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獨無助地漂泊在中陰界,當時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因此從現在起就必須一心一意、盡心盡力地勤修正法。
對以上道理要反反覆覆思維。
積際必盡:同樣,一切積聚終將散盡,這是自然規律。即使是統治南贍部洲的國王,也有淪落為乞丐的時候。許多人上半生受用圓滿,下半生卻因彈盡糧絕而餓死;有些人去年擁有數百頭犛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災難,今年淪為一貧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顯赫、腰纏萬貫的富翁,也有被仇敵毀得一無所剩,今天成為乞丐的……許許多多我們親眼目睹的事實足可說明,財產受用不可能恒常擁有,一定要慷慨布施。
對以上道理,我們要再三深思熟慮。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終將分離,某地的大市場或大法會雖然集聚了來自四面八方、成千上萬的人,最終也都會各奔東西。儘管現在我們中的師徒、主僕、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愛,和睦相處,但最終無論如何也無法不分離。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惡緣,那麼當下就會分道揚鑣,這些都是沒有固定性的。現在朝夕相處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將來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間千萬不要怒氣沖沖、惡語中傷、爭吵不休,甚至發生大打出手等現象。應當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夠長期相處,很快就會分離,因此在極為短暫的歲月中理當互敬互愛,和平共處。如帕單巴尊者這樣說道:“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語爭吵當熱瓦(音譯,指當熱地區的人)。”
堆際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築都將土崩瓦解。從前,繁榮昌盛的村落及寺廟都有賢德之士管理和主持,可是如今卻只剩下一片廢墟,而且已經變成了鳥窩雀巢。比如說,天子赤松德贊時期,由幻化工人(赤松德贊由印度迎請來的工人)修建、鄔金第二佛(蓮華生大士)開光的桑耶(山南札囊縣一地名)三層寶頂宮殿也因遭受火災而毀於一旦。法王松贊干布時,如尊勝宮(帝釋天所居宮殿名,在善見城中央)般的紅山(布達拉宮所在的山)宮殿,如今已片瓦不存,連基石也無影無蹤了。我們對現在如同蟲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廟等如此珍愛耽著又有什麼用呢?而要追循噶舉派諸前輩大德的足跡:背井離鄉,奔赴異地,居住岩洞,與野獸朝夕相伴,將衣食、名譽拋之腦後,最後徹底依止噶當四依處,也就是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
對於以上道理,我們應當誠心誠意思索、觀想。
高際必墮: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無比的軍隊也都不會常存。舉個例子來說,我乳輪王是統治四大部洲的金輪王,同時又主宰了三十三天,與帝釋天王平起平坐,在與阿修羅交戰的沙場上無往不勝,但最終他也是一落千丈,而在貪得無厭之中死去。如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發現,一國之君、宗派教主及地方官員等凡是有權有勢、擁有高官厚祿的人,也沒有一個能始終如一地穩坐其位。去年為他人判刑的法官,也有今年鋃鐺入獄而成為階下囚的,這種現象可謂屢見不鮮。無常的地位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必須修成無衰無退、人天應供、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對於以上道理,我們必須認真觀想、深入思維。
親與怨也同樣是無常的。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前去化緣,看到一位施主懷裡抱著兒子,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用石頭擊打正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原本是施主父親的轉世,那條母狗正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轉生為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如此洞曉之後,尊者說了這樣的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迴之法誠稀有。”今生今世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們,也有後來變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親,情投意合非同尋常,這種現象不在少數。相反,就算親生父母、骨肉同胞,也有為微薄財產受用而懷恨在心進而互相殘害的。即使是夫妻或親屬,也有因為暫時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殘殺。由此可見,無論是親友還是怨敵都是無常遷變的。所以,我們應當懷著慈悲的心腸愛護所有的眾生。
苦與樂也是無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樂,下半生窮困潦倒;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而下半生幸福美滿;還有些人上半生身為乞丐而下半生變成國王等等。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為兒子)迎娶新娘而大擺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悲慘的情形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然而不同的是,為了求法,儘管暫時歷盡苦行、飽經滄桑,但終會苦盡甘來,最後將獲得無上安樂,就像往昔出世的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輩那樣。
有些人通過造罪而積累受用,雖然暫時獲得了快樂,但終究會感受漫無邊際的痛苦。例如,從前尼洪國家,最初七日天降糧食雨,接著降了七天的衣服雨,之後又在七天中降下珍寶雨,最後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後轉生到惡趣。因此,對於無常的苦樂,我們不要患得患失,而應當將此生塵世的一切幸福受用棄如唾液,為了正法甘心情願地承受身體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難,追隨佛陀及前輩大德們的足跡。
對上述道理,我們要真心真意地思維、觀修。
好與壞同樣是無常的。從世間法方面來說,能言善辯、知識淵博、機智勇敢的人們,也有一敗塗地的時候。此時往昔積累的福德已經耗盡,思維顛倒,萬事不順,受人挖苦而暗自神傷,常常遭到別人欺侮,以前僅有的少分功德似乎全部蕩盡,已是一無所有。與之相反,也有許多人以前無有智慧,見識淺薄,往往被人貶為騙子、虛偽者,後來當他們獲得了財富、受用時,便贏得別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幹、見多識廣之人。正如俗話所說的:“狡者年老成主人。”
從出世間法方面而言,有這樣的俗話:“具證年老求學問,舍士年老積財物,法師年老成家長。”許多人雖然上半生是拋棄一切世間瑣事的捨事者,下半生卻努力積聚財物;也有上半生是為人傳法的阿闍黎,下半生卻成了獵人、竊賊或強盜;還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淨的戒師,下半生卻子嗣成群。反之,有些人上半生唯造惡業,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獲得成就,或者即使沒有獲得成就但也已經皈入佛門,死後往生清淨剎土。
所以,現今的賢劣顯現可以說瞬息萬變,沒有任何現象是始終不渝、牢不可破的。可是,有些人偶爾生起一點點出離心和厭世心,只是裝模作樣地修行似是而非的法,世間人也將他看作是了不起的人物,後來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頂禮,這時他們本人沒有詳細觀察自相續,反而真的認為“我已如何如何了”,以傲慢蒙蔽相續,內心飛揚浮躁,一反常態,而認為“我什麼事都可以做了”,這種人真正是鬼迷心竅、著了魔。
在尚未斷除我執,沒有生起無我之智慧獲得聖者果位之前,賢劣的表象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應當恒時修習死亡無常,審察自相續的過失,常常身居低位,生起厭世心與出離心,三門寂靜調柔、謹小慎微,觀修一切有為法皆為無常,思維輪迴的痛苦,恒時處於強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厭離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親言:“無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離厭世心,上師乃為三世佛,強烈堅信永不離。”我們也務必要依此而實地修行。否則,由於暫時的分別念是無常的,根本無法確定將來會變成怎樣。從前有一人,由於密友成仇、眾叛親離而步入佛門,經過一番修行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比丘,風心獲得自在,可以在虛空中飛行。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時,集來了許多鴿子。此人心想:如果我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就足能消滅那些敵人。由於當時的惡念沒有轉為道用,導致他後來還俗成了軍隊首領。
同樣,暫時依靠良師益友的助緣,使我們擁有了修法的時機,但是,凡夫的想法沒有恆常可信的,所以應當夜以繼日勤奮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對於以上道理,一定要認真觀想,深深思索。
經過這般思維各種喻義,我們應該深信,上至三有之頂下至無間地獄,無有絲毫恒常穩固的,都是遷變增減的本性。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丁五、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
總體來思維劫的增減,也同樣是無常遷變的性質。
在往昔初劫時,空中本無日月,所有的人都是憑藉自身的光芒照明,依靠神變行走空中,身體高達數由旬,以甘露為食,幸福美滿可與天人相媲美。然而由於眾生的煩惱和不善業所致,使得人們各種福報日趨直下,以致於變成了如今這種狀況。現今的人們煩惱越來越粗重,由此勢必導致福德越來越減弱,壽命越來越短暫,最後到了人壽十歲時,各種疾疫劫、戰爭劫、飢饉劫盛極一時,南贍部洲的眾生幾乎瀕臨滅絕。到那時,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化身將為剩下的人們傳揚斷除殺生的妙法。此時人類的身高到了一肘左右,人壽增長到二十歲,爾後逐漸遞增,到了人壽八萬歲時,怙主彌勒出世,示現成佛轉大法輪。這樣往返增減滿十八次以後,人類的壽命達到無量歲時,勝解佛(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佛)出世,此佛住世壽量是前面賢劫千佛壽量的總數,饒益眾生的事業也等同於千佛事業的總和。到了最後,這一賢劫也杳無蹤影。所以觀察劫之增減也不離無常的本性。
分別觀察四季變遷也是無常的:夏季,所有草地一片青翠,雨水猶如甘露般普降,人們也盡情享受舒心悅意的美景,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豔、絢麗多彩,真好似天境一般;秋季,瑟瑟的冷風將綠野變成黃色,所有的花草也漸漸枯萎凋零;到了冬季,地凍如石,滴水成冰,寒風凜冽,就算是經過許多馬路(一匹馬一天所走的路程。許多馬路即一匹馬許多天所經過的路程)尋覓也找不到夏季生長的一朵鮮花。如此春去秋來,寒來暑往、秋季、冬季、春季等依次出現,前前季節的一切顯現都會變成另一番情形,這些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無常實例。同樣,如果思量昨天和今天、今天早晨和今天晚上、今年和明年……,時時刻刻都在遷變之中。所以說,無論何事何物都沒有恒常、可信、穩固的。
特別是我們在自己所住的城市、村落、寺廟等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前財產豐厚、興旺發達之人,現今也有淪落衰敗甚至家破人亡的現象;昔日窮困潦倒、勢單力薄之人,如今變得財運亨通、勢力雄厚……這些現象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的人也是如此,歷代宗親祖輩父輩全部相繼過世,現在只剩下他們的名字而已,自己同輩的兄弟姊妹等也有許多已經離開人世,時過境遷,此時此刻我們全然不知他們轉生在何處。
許多人前些年財勢圓滿猶如人間之莊嚴(即人間具有名望,德勢之人),可是今年卻只有名字留在人世。現在有錢有勢、眾人羨慕的富豪,明年的此時或下個月還在不在世誰也不知道。乃至觀察觀察自家牲口圈裡的牛羊狗等,以前已死去多少,現在又剩下多少,這一切最終又變成了什麼樣,都不超出無常本性。百年以前在世的人們如今沒有一個未死而遺留下來的,現今南贍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內也會一個不剩地全部死亡。
所以,內外器情所攝的萬法當中,恒常堅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可以概括為生際必死、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高際必墮。此外,親怨、苦樂、賢劣及一切分別念也都是無常的。
生際必死:無論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厲如霹靂、富如龍王、美如天仙、豔如彩虹,可是當死亡突然到來之時,他也沒有剎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體、赤手空拳地離開人間,只能在對財產、飲食、親友、部屬、弟子、僕從等眷屬所有受用依依不捨之中拋下一切,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而去。縱然是數以千計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數以萬計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奴一僕,哪怕是擁有南贍部洲一切財產的主人也無法帶走一針一線,就連自己最為珍愛、精心保護的身體也必然要捨棄。
有些人在活著的時候,身著綢緞、口飲茶酒、地處高位、美如天仙,但他們的身體死後也只是一具屍體,東倒西歪地放在那裡,令人見而生畏。如米拉日巴尊者言:“見而生畏之屍體,本為現在之身體。”人死以後,他的屍體被繩子捆綁,用布幔遮蓋,以土石墊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他的枕邊(這種將死者生前用的碗扣在他的枕邊是藏族民俗),無論活著時是多麼端嚴可愛,到那時都將成為悲慘至極、令人發嘔之處。以前在世時躺在層疊舒適的床上,身穿溫暖羔皮,頭枕柔軟皮毛,甚至睡覺醒後稍有不適,也要翻來覆去。但死後,只是在身下墊上一塊石頭或者草坯,頭上布滿灰塵。
當今,有些一家之主認為:如果我有個三長兩短,那我的家人或者挨餓受凍而死,或者被怨敵所毀,或者為大水溺死,因為現在他們所擁有的財產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們絕不能沒有我。可是,這些人死後,他們的親人將其屍體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丟到尸陀林,之後便心安理得了。人在死亡的時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獨無助地漂泊在中陰界,當時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因此從現在起就必須一心一意、盡心盡力地勤修正法。
對以上道理要反反覆覆思維。
積際必盡:同樣,一切積聚終將散盡,這是自然規律。即使是統治南贍部洲的國王,也有淪落為乞丐的時候。許多人上半生受用圓滿,下半生卻因彈盡糧絕而餓死;有些人去年擁有數百頭犛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災難,今年淪為一貧如洗的乞丐;昨日是地位顯赫、腰纏萬貫的富翁,也有被仇敵毀得一無所剩,今天成為乞丐的……許許多多我們親眼目睹的事實足可說明,財產受用不可能恒常擁有,一定要慷慨布施。
對以上道理,我們要再三深思熟慮。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終將分離,某地的大市場或大法會雖然集聚了來自四面八方、成千上萬的人,最終也都會各奔東西。儘管現在我們中的師徒、主僕、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愛,和睦相處,但最終無論如何也無法不分離。如果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惡緣,那麼當下就會分道揚鑣,這些都是沒有固定性的。現在朝夕相處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將來必定各奔前程,所以彼此之間千萬不要怒氣沖沖、惡語中傷、爭吵不休,甚至發生大打出手等現象。應當想到大家不一定能夠長期相處,很快就會分離,因此在極為短暫的歲月中理當互敬互愛,和平共處。如帕單巴尊者這樣說道:“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語爭吵當熱瓦(音譯,指當熱地區的人)。”
堆際必倒:一切修砌成的建築都將土崩瓦解。從前,繁榮昌盛的村落及寺廟都有賢德之士管理和主持,可是如今卻只剩下一片廢墟,而且已經變成了鳥窩雀巢。比如說,天子赤松德贊時期,由幻化工人(赤松德贊由印度迎請來的工人)修建、鄔金第二佛(蓮華生大士)開光的桑耶(山南札囊縣一地名)三層寶頂宮殿也因遭受火災而毀於一旦。法王松贊干布時,如尊勝宮(帝釋天所居宮殿名,在善見城中央)般的紅山(布達拉宮所在的山)宮殿,如今已片瓦不存,連基石也無影無蹤了。我們對現在如同蟲穴般的城市、住宅、寺廟等如此珍愛耽著又有什麼用呢?而要追循噶舉派諸前輩大德的足跡:背井離鄉,奔赴異地,居住岩洞,與野獸朝夕相伴,將衣食、名譽拋之腦後,最後徹底依止噶當四依處,也就是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乾涸之壑。
對於以上道理,我們應當誠心誠意思索、觀想。
高際必墮: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無比的軍隊也都不會常存。舉個例子來說,我乳輪王是統治四大部洲的金輪王,同時又主宰了三十三天,與帝釋天王平起平坐,在與阿修羅交戰的沙場上無往不勝,但最終他也是一落千丈,而在貪得無厭之中死去。如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發現,一國之君、宗派教主及地方官員等凡是有權有勢、擁有高官厚祿的人,也沒有一個能始終如一地穩坐其位。去年為他人判刑的法官,也有今年鋃鐺入獄而成為階下囚的,這種現象可謂屢見不鮮。無常的地位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必須修成無衰無退、人天應供、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對於以上道理,我們必須認真觀想、深入思維。
親與怨也同樣是無常的。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前去化緣,看到一位施主懷裡抱著兒子,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用石頭擊打正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原本是施主父親的轉世,那條母狗正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轉生為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如此洞曉之後,尊者說了這樣的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迴之法誠稀有。”今生今世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們,也有後來變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親,情投意合非同尋常,這種現象不在少數。相反,就算親生父母、骨肉同胞,也有為微薄財產受用而懷恨在心進而互相殘害的。即使是夫妻或親屬,也有因為暫時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殘殺。由此可見,無論是親友還是怨敵都是無常遷變的。所以,我們應當懷著慈悲的心腸愛護所有的眾生。
苦與樂也是無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樂,下半生窮困潦倒;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而下半生幸福美滿;還有些人上半生身為乞丐而下半生變成國王等等。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伯父,上午(為兒子)迎娶新娘而大擺喜宴,下午房屋倒塌而痛苦哀嚎,悲慘的情形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然而不同的是,為了求法,儘管暫時歷盡苦行、飽經滄桑,但終會苦盡甘來,最後將獲得無上安樂,就像往昔出世的諸佛以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輩那樣。
有些人通過造罪而積累受用,雖然暫時獲得了快樂,但終究會感受漫無邊際的痛苦。例如,從前尼洪國家,最初七日天降糧食雨,接著降了七天的衣服雨,之後又在七天中降下珍寶雨,最後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後轉生到惡趣。因此,對於無常的苦樂,我們不要患得患失,而應當將此生塵世的一切幸福受用棄如唾液,為了正法甘心情願地承受身體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難,追隨佛陀及前輩大德們的足跡。
對上述道理,我們要真心真意地思維、觀修。
好與壞同樣是無常的。從世間法方面來說,能言善辯、知識淵博、機智勇敢的人們,也有一敗塗地的時候。此時往昔積累的福德已經耗盡,思維顛倒,萬事不順,受人挖苦而暗自神傷,常常遭到別人欺侮,以前僅有的少分功德似乎全部蕩盡,已是一無所有。與之相反,也有許多人以前無有智慧,見識淺薄,往往被人貶為騙子、虛偽者,後來當他們獲得了財富、受用時,便贏得別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幹、見多識廣之人。正如俗話所說的:“狡者年老成主人。”
從出世間法方面而言,有這樣的俗話:“具證年老求學問,舍士年老積財物,法師年老成家長。”許多人雖然上半生是拋棄一切世間瑣事的捨事者,下半生卻努力積聚財物;也有上半生是為人傳法的阿闍黎,下半生卻成了獵人、竊賊或強盜;還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淨的戒師,下半生卻子嗣成群。反之,有些人上半生唯造惡業,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獲得成就,或者即使沒有獲得成就但也已經皈入佛門,死後往生清淨剎土。
所以,現今的賢劣顯現可以說瞬息萬變,沒有任何現象是始終不渝、牢不可破的。可是,有些人偶爾生起一點點出離心和厭世心,只是裝模作樣地修行似是而非的法,世間人也將他看作是了不起的人物,後來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頂禮,這時他們本人沒有詳細觀察自相續,反而真的認為“我已如何如何了”,以傲慢蒙蔽相續,內心飛揚浮躁,一反常態,而認為“我什麼事都可以做了”,這種人真正是鬼迷心竅、著了魔。
在尚未斷除我執,沒有生起無我之智慧獲得聖者果位之前,賢劣的表象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應當恒時修習死亡無常,審察自相續的過失,常常身居低位,生起厭世心與出離心,三門寂靜調柔、謹小慎微,觀修一切有為法皆為無常,思維輪迴的痛苦,恒時處於強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厭離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親言:“無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離厭世心,上師乃為三世佛,強烈堅信永不離。”我們也務必要依此而實地修行。否則,由於暫時的分別念是無常的,根本無法確定將來會變成怎樣。從前有一人,由於密友成仇、眾叛親離而步入佛門,經過一番修行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比丘,風心獲得自在,可以在虛空中飛行。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時,集來了許多鴿子。此人心想:如果我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就足能消滅那些敵人。由於當時的惡念沒有轉為道用,導致他後來還俗成了軍隊首領。
同樣,暫時依靠良師益友的助緣,使我們擁有了修法的時機,但是,凡夫的想法沒有恆常可信的,所以應當夜以繼日勤奮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對於以上道理,一定要認真觀想,深深思索。
經過這般思維各種喻義,我們應該深信,上至三有之頂下至無間地獄,無有絲毫恒常穩固的,都是遷變增減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