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喜讯频传化学奖也没有颁发给中国人,方肘子可以不用XMJDH了

reine02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12-02-27
消息
9,440
荣誉分数
2,120
声望点数
273
特大喜讯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中国人没获得,方肘子可以不用XMJDH了

方舟子诋毁吴国盛教授、诋毁莫言先生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类为什么迷路

2014-10-06 观察者网

d34e98834caaa3f5b3b7a6259750028d.jpg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梅-布莱特点莫泽(May Britt Moser,女,或译作迈·布里特)和爱德华·莫泽(Edvand Moser,或译作爱德华·莫索尔)因发现“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678万人民币)奖金。
1b901b40cd8c08212f736d34ae4d7f52.jpg

挪威英国3名科学家获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

之前由著名数据提供商汤森路透预测的包括华人钱泽南在内的三大热门团队皆未入选。汤森路透此次还预测有另三位华人科学家有望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央视引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颁奖词说:这三位科学家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和哲学家几个世纪的问题———大脑如何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一个地图并为我们导航,也就是控制方向感的细胞群。

约翰·奥基夫是英国神经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解剖学系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教授。奥基夫在纽约长大,于纽约市立大学获学士学位,在麦吉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他以发现海马体中的位置细胞而闻名,它们可以以8相移的方式显示临时编码。

另外两位是挪威的科学家夫妇。爱德华·莫泽是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Kavli Institute for Systems Neuroscience )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莫泽和他的妻子梅·布莱特迈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

2013年6月,莫泽夫妻二人与约翰·奥基夫共同获得霍维茨奖。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奖是一年一度的奖项,由哥伦比亚大学颁给一位研究员或一组研究人员,以表彰其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做出的卓越的贡献。该奖项于1967年首次颁发。近一半的获奖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据悉,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泽也成为第五对被授予诺贝尔奖的夫妇科学家。

诺贝尔奖官网上的颁奖词写到: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何当我们在下次重复同样的路线时能够迅速查找到这些信息,我们在大脑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的?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行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

1971年,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发现了构成这一体系的第一个组成部分。他在大脑一个名叫“海马体”的区域发现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当实验小鼠在房间内的某一特定位置时其中一部分这样的细胞总是显示激活状态。而当小鼠在房间内的其他位置时,另外一些细胞则显示激活状态。奥基夫认为这些是“位置细胞”,它们构成了小鼠对所在房间的地图。

30多年后,在2005年,梅-布莱特和爱德华·莫泽夫妇发现大脑定位机制的另外一项关键组成部分。他们识别出另外一种神经细胞,他们将其称之为“网格细胞”,这些细胞产生一种坐标体系,从而让精确定位与路径搜寻成为可能。他们随后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位置细胞以及网格细胞是如何让定位与导航成为可能的。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答了一个困扰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达数个世纪的谜团——大脑究竟如何创建一个有关自身周围空间位置的地图?我们又究竟如何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方向?

对位置的感知以及判断方向的能力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对位置的感知构成我们在环境中对自身所处地点的知觉。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将基于运动状态给出的距离判断与有关先前位置的信息结合了起来。

有关位置与路径寻找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哲学家和科学家们。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我们拥有一些所谓“先验知识”,它们独立于人的经验而存在。他将空间的概念视为思维的内在属性之一,这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唯一的方式。随着20世纪中叶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试验方法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当Edward Tolman观察小鼠在迷宫中的前行方式时,他发现小鼠可以学会如何判断路径,并据此提出了“认知地图”的概念,这种认知地图形成于大脑中,让它们得以找到前行的路径。但问题依然存在——这种地图究竟如何在大脑内形成?

另据观察者网查询,去年4月的《科学》杂志上,挪威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观察到老鼠体内一种特殊的脑细胞网络点亮后,构建了它们所处位置的一张“心理地图”,莫泽夫妻都在作者名单当中。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观察了当老鼠在迷宫中穿梭时,像照明开关一样打开和关闭的大脑细胞。这项研究能够让我们了解大脑如何创建位置感。研究发现海马回参与到创建心理地图的工作,但是不太确定的是心理地图究竟如何形成或者为什么我们迷路。

过去的研究表明,当动物处于一个新场所时,海马回中特定的位置细胞会点亮,但是了解哪种脑细胞向位置细胞发送信息被证实是非常困难的。那是因为追踪大量的未知脑细胞或者说神经元如何连接是极为复杂的,甚至在老鼠等相对简单的动物中也非常复杂。

研究人员表示,老鼠的大脑只有葡萄大小,内部大约有5000万神经元连接在一起。为了观察老鼠了解新地点的整个过程,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病毒,能够将微型生物光开关插入到老鼠的神经元中。接下来,他们将光导纤维连接到老鼠大脑内,来连接被开关增强的大脑细胞,这样就使研究人员能够打开生物光开关并且任意的刺激神经元。最终,他们插入电极来记录穿梭于不同脑细胞间的电信号。

当老鼠在迷宫内寻找美味食物的时候,研究团队控制那些生物光开关大约1万次,这就使科学家们能够确定不同的神经元。与此同时,他们测量了在这些脑细胞之间传递的电信号。通过两种信息的组合,研究团队能够重建老鼠在了解所处位置时点亮的神经网络。研究结果发现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参与到创建位置感的工作中。这些发现也带来了之前与位置感无关的细胞的一些问题。

例如,研究人员表示,一个难以理解的事情是不属于方向感的细胞所扮演的角色。它们将信号发送给位置细胞,但是它们真正的工作是什么呢?

201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者简介:

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

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他在1967年,他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获得了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在这之后,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读博士后。1987年,他留校担任认知神经科学教授。目前,约翰•奥基夫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回路与行为中心主任。

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

1963年出生于挪威福斯纳沃格,挪威国籍。她在奥斯陆大学与她后来的丈夫、共同获奖者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一共学习心理学。1995年,她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她是爱丁堡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随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做访问学者,然后在1996年到位于特隆赫姆的挪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00年,梅-布里特•莫泽被任命为神经科学教授,目前是特隆赫姆神经计算中心的主任。

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

1962年出生于挪威奥勒松,挪威国籍。1995年,他在奥斯陆大学获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 他与他的妻子、共同获奖者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一起读博士后,起初是在爱丁堡大学,后来在伦敦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的实验室中做一名访问学者。1996年,他们回到挪威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1998年他升为教授。他目前是特隆赫姆系统神经科学科维理研究所(the Kavli Institute for Systems Neuroscience)的主任。
 
最后编辑:
特大喜讯 :rolleyes:
 
国人的研究抄的太多, 这很正常
 
三名日本科学家获2014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4年10月07日 17:50 新浪科技

U8693P2DT20141007175106.jpg

U2727P2DT20141007184305.jpg

左上为发光二极管的原理,以及蓝色LED示例
U2727P2DT20141007185042.jpg
  
相比于其他光源,LED灯所需功率更低。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消耗是用于照明用途,因此高效节能的LED灯将具有助于节约地球资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方面的贡献,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授予那些对全人类的福祉作出重大贡献的成就,通过蓝色LED技术的应用,人类可以使用一种全新的手段产生白色光源。相比旧式的灯具,LED灯具有更加持久且高效的优点。

  红色与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伴随我们超过半个世纪,但我们还需要蓝光的到来才能彻底革新整个照明技术领域,因为只有完整的采用红,绿,蓝三原色之后,我们才能产生照亮我们世界的白色光源。但尽管工业界和学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产生蓝色光源的技术挑战仍然持续了超过30年之久。

  当时,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作,而中村修二当时则在位于四国岛上的德岛市内一家名为“日亚化学”(Nichia Chemicals)的小公司工作。当他们通过半导体产生出蓝色光源时,照明技术革命的大门打开了。白炽灯照亮了整个20世纪,而21世纪将是LED灯的时代。

  在日光灯管中(此前这种灯泡曾经被称为低耗能灯泡,但随着LED灯技术的出现,这一名称失去了意义),气体进行放电,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热并发光。

  节能环保

  一个发光二极管由数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在LED灯中,电能被直接转换为光子,这大大提升了发光的效能,因为在其他灯具技术中,电能首先是被转化为热,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化成了光。白炽灯和卤钨灯一样,电流被用于加热一根灯丝,从而实现发光。 在日光灯管中(此前这种灯泡曾经被称为低耗能灯泡,但随着LED灯技术的出现,这一名称失去了意义),气体进行放电,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热并发光。

  因此,新型的LED灯相比旧式的灯具,实现相同发光效率所消耗的能源就要低得多。另外,LED技术目前仍在不断被改进,其发光效率还在不断提升。最新的记录已经突破了300流明/瓦,而一般的灯泡这一指标是16,日光灯则是70。考虑到目前全球有大约1/4的电力用于照明目的,高效节能的LED灯技术对于全球的节能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半导体发光

  LED技术与手机,电脑,以及所有其他基于量子现象原理的现代技术一样,源于同样的工程技术手段。一根发光二极管内包括几个分层:n层带有多余负电荷,p层则电子数不足,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这里存在多余的带有正电的空洞,或“正电穴”。

  在它们之间是一层活动层,当向半导体施加一个电压,就会驱动带负电的电子层与正电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电子与正电穴相遇,两者就会结合并产生光线。这一过程产生光线的波长完全取决于半导体的性质。蓝光波长很短,只有某些特定材料可以产生这一波长的光线。

  历史上最早使用半导体实现发光的报道见于1907年,由190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线电与电报发明者马可尼的同事亨利·罗德(Henry J. Round)实现。随后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苏联的奥列格·罗塞夫(Oleg V. Losev)对发光原理进行了详尽考察。然而不管是罗德还是罗塞夫,他们都缺乏能真正理解这一现象所需的知识。人们还需要等待数十年的时间,直到电致发光原理提出之后,事情才有了真正的进展。

  1950年代末,红色发光二极管被研制出来。它们被应用在了电子手表以及计算器等设备之中,或是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开关提示器。在这一技术的发展初期,人们便已经清楚的意识到需要研制一种具有更短波长,因此也具有更高光子能量的二极管,以便实现白色光源。很多实验室为此进行了努力,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直面挑战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们决定挑战这一难题,他们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并承担巨大的风险。他们自己建造了所需要的设备,学习有关技术并进行了数千次的实验。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失败了,但这并没有让他们丧失信心,这是一个实验室最宝贵的品质。

  氮化镓是赤崎勇,天野浩与中村修二不约而同选定的材料,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尽管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失败了。这种材料被认为适合用来产生蓝光,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

  从来没有人能够从氮化镓晶体中获得足够高质量的光源,因此使用这种材料开展实验简直就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努力。另外,几乎没有办法在这种材料中布置所需要的p层结构。

  然而,基于先前所做实验的结果,赤崎勇坚信他们对于材料的选择是没有错的,并继续与天野浩一同努力工作,后者当时还只是名古屋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而此时在四国岛的中村修二同样在氮化镓和硒化锌两种备选材料中选择了前者,尽管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后者更有希望取得成功。

  要有光!

  1986年,赤崎勇和天野浩首次制成高质量的氮化镓晶体,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蓝宝石衬底上涂上一层氮化铝材料,并在上面生长氮化镓晶体。几年后,到了1980年代末,他们在创设p层的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当赤崎勇和天野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培养出的氮化镓晶体时,他们无意间注意到在用电镜观察时晶体的发光强度似乎增强了,这说明扫描电镜产生的电子流能够提升p层的效率。到了1992年,他们终于制成第一个发蓝光的二极管。

  中村修二从1988年开始研制他的蓝光LED。两年之后,他同样成功制成了高质量的氮化镓晶体。他找到了一套聪明的办法来制作高质量晶体——先在低温下生长薄薄一层氮化镓晶体,随后在稍高的温度下继续进行晶体培养。

  中村修二甚至还知道为何赤崎勇和天野浩的p层能够成功:那是因为电子流去除了阻碍p层形成的氢原子。中村修二采用了一种更简单,更聪明也更便宜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热。通过这种方式他在1992年成功的制成了具有完善功能的p层。因此,可以看到中村修二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赤崎勇和天野浩的方案是不同的。

  在1990年代,两个研究组都在对LED技术的持续改进工作中取得很大进展,使该技术更趋完善。他们研制了不同的氮化镓合金,掺入了铝和铟,而LED的结构也变得愈发复杂精细。 赤崎勇,天野浩以及中村修二还发明了一种蓝色激光器,其中的核心部件正是一个沙粒大小的蓝光LED组件。但与一般的LED发出发散的光不同,蓝光激光器发出锐利的聚焦光束。由于蓝光的波长很短,其可以被压缩到更高的密度,相比红外光,蓝光可以存储多出4倍的信息。这一技术很快衍生出了存储能力更强的蓝光光盘以及更高质量的激光打印机设备。 很多家用电器中同样采用了LED技术。比如电视机,计算机以及手机的LED屏幕,还有无数的灯具和相机闪光灯。

  照明技术的革命

  今年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明导致了照明技术领域的革命。由于他们开发的技术,大量更加高效,更便宜,更智能的照明设备正在被开发出来。白光LED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制作。一种方式是采用蓝光来激发荧光体,导致后者发出红色与绿色光源。当所有色彩光源具备之后便可以得到白色光。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采用红绿蓝三种LED光源同时发光,让我们的眼睛自己将它们合成为白色光。

  可见,LED灯是可以非常灵活运用的光源技术,从中已经衍生出数百万种不同色彩的光源,根据需要的不同,你可以合成各式各样的色彩和亮度。面积达数百平米的屏幕,闪烁,变换色彩与图形,而且这一切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对光线色彩的控制还意味着LED灯可以模仿自然光源,让我们的生物钟能够更好的适应。而在人工温室内使用人工照明的方法也已经成功进行了实践。

  LED照明技术的出现还将有望为全球多达15亿的人口送去光明。由于贫困和缺乏电网设施,这些人口无法享受照明设备带来的便利,但借助LED灯的低能耗,这些人口未来将有望使用小型太阳能电站产生的电力实现照明。另外,污染的水体可以使用紫外光LED灯进行消毒,它同样是蓝光LED技术的衍生品。蓝光LED技术的出现只是短短20年前的事情,但它带来了白光照明,为整个人类社会创造福祉。(晨风)

  诺奖得主简历:

U2727P2DT20141007181917.jpg

赤崎勇(Isamu Akasaki)
  赤崎勇(Isamu Akasaki),日本国籍,1929年出生在日本知览町(Chiran, Japan),1964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名城大学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

U2727P2DT20141007182331.jpg

天野浩(Hiroshi Amano)
  天野浩(Hiroshi Amano),日本国籍,1960年出生于日本滨松。1989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

U2727P2DT20141007182909.jpg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美国国籍,1954年出生于日本伊方町(Ikata, Japan)。1994年与日本德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美德3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2014-10-08 03:36 观察者网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化学奖于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William E. Moerner),斯特凡·W·赫尔(Stefan W. Hell),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据法新社报道,3名获奖者中,埃里克·白兹格和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为美国人,斯特凡·W·赫尔为德国人。

此前外界预测的热门人选之一、美国华裔化学家邓青云未获奖项。

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美国科学家,曾在贝尔实验室任职。

斯特凡·W·赫尔(英语/德语:Stefan W. Hell,1962年12月23日生于罗马尼亚阿拉德),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之一。

W·E·莫尔纳尔(英语:W. E. Moerner;全名:William Esco Moerner;全名翻译: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1953年-),化学家,单分子光谱和荧光光谱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哈利·S·莫什讲座教授(Harry S. Mosher Professor)。
8158b289db35b5e7f98c84f5b55a57e9.jpg

09bf2f226f6d0299402623fbcb432972.jpg

颁奖时间被推迟了几分钟
6b7c2ceb65c21656a5dfdb5161f7a18f.jpg

官推愉快地自黑了一下,说已经有38个物理化学领域的获奖啦

显微镜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加之近年来物理学界接二连三出现的重大科研进展,2006年,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研究行业翻开了新的篇章。Eric Betzig、Harald Hess以及Lippincott-Schwartz小组、Samuel Hess小组以及庄晓威(音译)科研小组几乎同时报道了他们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科研成果。

4a6a15b7bf8feeab1c7f06cbe4bbf7be.jpg

庄晓威,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

在2008年,显微镜发展史上的新成果——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为科学家所研制出。人们预言,它定会成为生物学家的好帮手。
 
中国应该申请化学奖 毒奶粉 地沟油都很创新实用和经济
 
中国应该申请化学奖 毒奶粉 地沟油都很创新实用和经济
设立孔子奖对抗,孔子和平奖发给习大大。。。。
孔子医学奖发给老中医
中国人民集体也得个奖,啥奖呢?
 
最后编辑:
听说这些也是日本人先发明的,所以化学奖也没戏
日本人的可是没有中国人的有创造性,有实用性,有广泛的群众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