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印度历史,有点意思。
http://www.arteduinfo.com/veiw.asp?ID=48
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 ??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印度向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以及众多的民族和宗教享名于世。古月今风,印度自独立以来在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日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目前在印度,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印度也同时存在着先进与落后、富有与贫穷、现代科技与宗教迷信以及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与尖锐的社会民族矛盾之间的严重反差与对立问题。外人看印度会因此产生云遮雾绕的感觉,这是一个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为拨云见月,我们将就印度文化分专节作些粗浅的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书所探讨的是文化版图意义上的印度次大陆文明,但仍落脚于国家地理意义上的印度,这样像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蓝毗尼,由于现在尼泊尔境内,就不属于陈述的范围之内了。(此处可配上幅印度地图缩影)
很早的时候,欧洲有一个传说,说地球上存在着一条地下长廊--阿加尔塔,里面储有大量黄金。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起事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读了英国作家李顿写的《未来民族》一书,书中说犹太民族很聪明,是很前途的民族,阿加尔塔秘密很可能掌握在犹太人手中。这种说法使希特勒大为震怒,他上台后,网罗地理、地质、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广泛搜集全世界有关阿加尔塔的一切信息,企图从犹太人手中夺去阿加尔塔的秘密,用雅利安人压倒犹太人。当时希特勒向世界各地派出考察队进行搜寻、探测,前往印度的考察队在考察中找到了一本用梵文写的书,书中有关于阿加尔塔的记载,并提到了上古印度有一种叫"众神之车"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地下长廊中悬空穿行。希特勒知道后异常高兴,如果有了"众神之车",在地下长廊中探宝岂不更加方便了吗?于是,他组织了一批人,参照上古印度梵文书中的描绘,仿制起"众神之车"来。后来,他们竟在"众神之车"基础上研制出Ⅵ、Ⅶ火箭来。玄奘《大唐西域记》卷第二:"若夫邑里闾净,方城广峙;街衢巷陌,曲径盘迂,当涂,旗亭夹路。"说到印度人民:"夫其俗也,性虽狷急,志甚贞质,于财业,诡谲不行,盟誓为信,政教尚质,风俗犹和。"古国沧桑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出现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亦称哈拉帕文化。它一直持续了约600年。这一时期该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城市,农业、铜器加工业、制陶业以及交通都相当发达,并出现了纺织业和造业。而当时世界其它许多民族的文化还仍处在萌芽状态。
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开始从西北大规模移入,并逐渐向印东部扩张,在恒河的河套等地建立起城市,印度由此进入吠陀时代。此时代晚期(约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度萌芽,并出现了按阶段等级划分的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此后,印度分裂成许多小国,彼此之间况相征伐,印度又进入16国争雄的列国时代。经过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摩揭陀国日趋强大,成为逐渐统一恒河流域以至北印度的中心。但当时印度西北部地区却仍分为许多小公国、君主国以及部族酋长国,政治上的分崩离析,使这一地区成为外国侵略者的掠夺对象。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波斯人和希腊人先后入侵统治该地,并形成了与印内地政权相互对峙的局面。约公元前324年,出身于孔雀族的旃陀罗芨多率大军驱逐了入侵者,后来又征服了印度其它部分,使北印度大部地区成为孔雀王朝的一统天下。从此,印度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不久,旃陀罗芨多的孙子阿育王用武力统一了除德干高原南部以外的印度全境。这一时期,印度的经济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因感于征服羯陵伽战争中的流血惨景,皈依了佛教,同时将这一地方教派定为国教,并不断派人到境内外四处宣扬佛法。然而,其和平主义的理想,带来的却是孔雀王朝的衰落。在阿育王死前的25年间,内部开始分裂,王朝明显衰败。公元前187年前后,孔雀王朝的末代王布里哈陀罗陀被其将军普士亚密多罗所刺杀,至此,统一印度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孔雀王朝走向最后的覆亡。在此之后,印度大陆便陷入长期的战乱。
公元320年,芨多王朝兴起,印度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逐渐萌生。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奴隶制时代所确立的种姓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婆罗门地位大大提高,各种姓之间开始出现很深的隔阂与对立。公元4至7世纪,是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时期。此时,印度社会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城市经济也开始兴起。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普西亚布蒂王朝的戒日王在位时期,我国唐朝的玄奘曾赴印度取经学义。他遍访印度各省,对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名胜古迹和宗教寺庙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记载。玄奘仅在戒日王的领土上就度过了8年,差不多和戒日王交上了朋友。不过,此时也正是佛教开始衰落和印度教兴起的时期,加上戒日王本人一直是印度教湿婆神的皈依者并未改信佛教,婆罗门的印度教最终占据了统治地位。公元8世纪初,南亚次大陆又成为阿拉伯伊斯兰入侵者的"狩猎场"。印度再一次陷入长达500年的异族统治和内部战乱之中。1206年,苏丹穆斯林政权在德里建立,印度再度统一。这个帝国存在了200余年后,于1413年解体,印度重又陷入分崩离析的战乱之中。1525年,莫卧儿人贴木尔(从母系方面讲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的后裔巴布尔率领军队由阿富汗攻入印度,并于次年占领德里,稍后又征服了北印度大部分地区。从此,印度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
在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内修朝政,外事征服,其疆域面积扩大到西起俾路支、信德,东至阿萨姆和孟加拉的广大地区。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70年代的100年间,莫卧儿帝国达至极盛。在查罕杰和沙・贾汉统治时期,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次大陆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均出现了更大的发展。如规模宏大的著名建筑泰姬陵,即为沙・贾汉时期所建造。物换星移,随着伊斯兰封建主剥削的加重,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和水旱灾害,人民的反抗起义不断发生,从内部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18世纪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走向衰败。1739年和1761年,波斯和阿富汗军队又先后入侵次大陆,德里遭受浩劫。此后,侵入印度的西方殖民势力不断扩张,最终,莫卧儿帝国沦为英国的附庸。1857年,帝国正式消亡。
http://www.arteduinfo.com/veiw.asp?ID=48
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 ??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牛颅之国"。
印度向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以及众多的民族和宗教享名于世。古月今风,印度自独立以来在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日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目前在印度,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印度也同时存在着先进与落后、富有与贫穷、现代科技与宗教迷信以及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与尖锐的社会民族矛盾之间的严重反差与对立问题。外人看印度会因此产生云遮雾绕的感觉,这是一个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为拨云见月,我们将就印度文化分专节作些粗浅的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书所探讨的是文化版图意义上的印度次大陆文明,但仍落脚于国家地理意义上的印度,这样像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蓝毗尼,由于现在尼泊尔境内,就不属于陈述的范围之内了。(此处可配上幅印度地图缩影)
很早的时候,欧洲有一个传说,说地球上存在着一条地下长廊--阿加尔塔,里面储有大量黄金。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起事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读了英国作家李顿写的《未来民族》一书,书中说犹太民族很聪明,是很前途的民族,阿加尔塔秘密很可能掌握在犹太人手中。这种说法使希特勒大为震怒,他上台后,网罗地理、地质、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广泛搜集全世界有关阿加尔塔的一切信息,企图从犹太人手中夺去阿加尔塔的秘密,用雅利安人压倒犹太人。当时希特勒向世界各地派出考察队进行搜寻、探测,前往印度的考察队在考察中找到了一本用梵文写的书,书中有关于阿加尔塔的记载,并提到了上古印度有一种叫"众神之车"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地下长廊中悬空穿行。希特勒知道后异常高兴,如果有了"众神之车",在地下长廊中探宝岂不更加方便了吗?于是,他组织了一批人,参照上古印度梵文书中的描绘,仿制起"众神之车"来。后来,他们竟在"众神之车"基础上研制出Ⅵ、Ⅶ火箭来。玄奘《大唐西域记》卷第二:"若夫邑里闾净,方城广峙;街衢巷陌,曲径盘迂,当涂,旗亭夹路。"说到印度人民:"夫其俗也,性虽狷急,志甚贞质,于财业,诡谲不行,盟誓为信,政教尚质,风俗犹和。"古国沧桑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出现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亦称哈拉帕文化。它一直持续了约600年。这一时期该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城市,农业、铜器加工业、制陶业以及交通都相当发达,并出现了纺织业和造业。而当时世界其它许多民族的文化还仍处在萌芽状态。
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开始从西北大规模移入,并逐渐向印东部扩张,在恒河的河套等地建立起城市,印度由此进入吠陀时代。此时代晚期(约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度萌芽,并出现了按阶段等级划分的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此后,印度分裂成许多小国,彼此之间况相征伐,印度又进入16国争雄的列国时代。经过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摩揭陀国日趋强大,成为逐渐统一恒河流域以至北印度的中心。但当时印度西北部地区却仍分为许多小公国、君主国以及部族酋长国,政治上的分崩离析,使这一地区成为外国侵略者的掠夺对象。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波斯人和希腊人先后入侵统治该地,并形成了与印内地政权相互对峙的局面。约公元前324年,出身于孔雀族的旃陀罗芨多率大军驱逐了入侵者,后来又征服了印度其它部分,使北印度大部地区成为孔雀王朝的一统天下。从此,印度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不久,旃陀罗芨多的孙子阿育王用武力统一了除德干高原南部以外的印度全境。这一时期,印度的经济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因感于征服羯陵伽战争中的流血惨景,皈依了佛教,同时将这一地方教派定为国教,并不断派人到境内外四处宣扬佛法。然而,其和平主义的理想,带来的却是孔雀王朝的衰落。在阿育王死前的25年间,内部开始分裂,王朝明显衰败。公元前187年前后,孔雀王朝的末代王布里哈陀罗陀被其将军普士亚密多罗所刺杀,至此,统一印度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孔雀王朝走向最后的覆亡。在此之后,印度大陆便陷入长期的战乱。
公元320年,芨多王朝兴起,印度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逐渐萌生。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奴隶制时代所确立的种姓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婆罗门地位大大提高,各种姓之间开始出现很深的隔阂与对立。公元4至7世纪,是印度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时期。此时,印度社会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城市经济也开始兴起。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普西亚布蒂王朝的戒日王在位时期,我国唐朝的玄奘曾赴印度取经学义。他遍访印度各省,对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名胜古迹和宗教寺庙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记载。玄奘仅在戒日王的领土上就度过了8年,差不多和戒日王交上了朋友。不过,此时也正是佛教开始衰落和印度教兴起的时期,加上戒日王本人一直是印度教湿婆神的皈依者并未改信佛教,婆罗门的印度教最终占据了统治地位。公元8世纪初,南亚次大陆又成为阿拉伯伊斯兰入侵者的"狩猎场"。印度再一次陷入长达500年的异族统治和内部战乱之中。1206年,苏丹穆斯林政权在德里建立,印度再度统一。这个帝国存在了200余年后,于1413年解体,印度重又陷入分崩离析的战乱之中。1525年,莫卧儿人贴木尔(从母系方面讲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的后裔巴布尔率领军队由阿富汗攻入印度,并于次年占领德里,稍后又征服了北印度大部分地区。从此,印度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
在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内修朝政,外事征服,其疆域面积扩大到西起俾路支、信德,东至阿萨姆和孟加拉的广大地区。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70年代的100年间,莫卧儿帝国达至极盛。在查罕杰和沙・贾汉统治时期,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次大陆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均出现了更大的发展。如规模宏大的著名建筑泰姬陵,即为沙・贾汉时期所建造。物换星移,随着伊斯兰封建主剥削的加重,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和水旱灾害,人民的反抗起义不断发生,从内部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18世纪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走向衰败。1739年和1761年,波斯和阿富汗军队又先后入侵次大陆,德里遭受浩劫。此后,侵入印度的西方殖民势力不断扩张,最终,莫卧儿帝国沦为英国的附庸。1857年,帝国正式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