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美國醫師的訓練

故乡明月

资深人士
注册
2013-10-21
消息
2,294
荣誉分数
689
声望点数
223
来自:http://bbs.wenxuecity.com/zinvzeou/2580353.html

前幾天在萬維網上讀了一位女士寫的文章關于孩子考上醫學院的體會。她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也為她高興。因為我有相同的體會。我的兒子大約比她的兒子大十歲。美國醫學院畢業,做了三年的駐院醫師後,一年的留院內科醫師 ( hospital doc), 然後再三年的胃腸道專科訓練 (G.I. fellow). 一路走來, 磕磕踫踫, 還算順利。 現在在西海岸做胃腸道專科醫師。 沒有得諾貝爾獎的雄心壯志, 但也小日子過得遂順,像個美國上層專業人士。
影響醫師前途的倒不主要取決于醫學院的排名。更重要的是他接受訓練的教學醫院。 最好的當然是哈佛, 耶魯, Johns Hopkins 等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好的教學醫院美國各個州都有。有名的教學醫院擠破頭。他們挑選駐院醫師的標準大致象醫學院錄取新生。學習成績以及教授推薦。
三年的駐院醫師日子不好過,第一年尤其吃力。 一周七天平均每周工作120 小時。有時還要多。想想自己一周工作四十小時, 回家後還覺得累。 據說外科駐院醫師工作時間更長。 直到有一年, 大約是 2002-03 年,在紐約一家醫院,一個肝髒移植手術的供者,應該是術前身體情況很好的人在手術後監護病房里死了。 追查責任,當夜值班的是個第一年的駐院醫師。在搶救此病人之前已經連續值班24小時,腦子反應已經不很靈敏了。 遂後國會立法,醫師訓練每周工作不能超過120 小時。 當然,駐院醫師空下來可以睡覺。 但是機會不多, BB機一直在叫。 護士把小醫師當作差遣的對象。 有事就讓小醫師跑前面。第三年的駐院醫師比第二年的好過。第二年的比第一年的好過。因為他們下面有第一年的駐院醫師墊底。在美國每個醫師都是這麼熬過來的。有很多中國來的醫生,經過幾年苦讀,通過 board examination,也爭取到了駐院醫師的位子,但就是過不了這第一年。 大多數是因為英語過不了關,其次是因為年記太大,體力跟不上。我有一個朋友,在美國拿了個Ph D,大學里做研究做不出什麼名堂,就下定決心考醫生執照。 他的底子不錯,一些關鍵科目,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遺傳學, 分子生物學,等, 念Ph D 時,搞得很深。 考了一次就通過了。 (用功三五年,考三五次通過的不在少數。通不過的也不少)。 他找到一個駐院醫師的位置時已經過了四十五歲。但是本來就沒有做過幾年臨床,又離開了近十年,美國的醫院和中國國內很不相同。天天在醫院里奔上奔下十幾個小時,沒有一點空。 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睡到床上就是不能入睡。到後來,吃藥也睡不著。 兩個月下來,只能打道回家。實在做不下去了。

在十年前,第一年的駐院醫師每年掙三萬五。第二年四萬。 第三年四萬五。 按每小時平均工資算,低于法定最低工資, $7.25一小時。現在大概會多一點吧。 我那孩子,身體壯,頭腦簡單, 沒心事,吃得下,睡得著,多跑幾個樓梯也無所謂,有個十分鐘也能打個盹。三年的駐院醫師就這樣做出來了。
熬過三年的駐院醫師訓練,下一步就要決定專業(specialty)。美國醫學院教育學生從社會需求出發。 鼓勵學生選擇家庭醫生 (family care), 或者普內科, 小兒科,婦科, 而不鼓勵專科。最熱門的是放射科,耳鼻喉科。因為後者可以兼做整形外科。要進熱門專業不容易。不要把美國社會太理想化,走後門的事多得是。
美國長大的年輕華人多半富于理想,帶粉紅色的眼鏡看美國社會 with pink spectacles. 我那孩子駐院醫師做出後,開始一心要當家庭醫生,一方面也因為家庭醫生訓練只有一年,出來就能掙大錢!我和他媽苦口婆心做他的思想工作。 他頂不住我們的?@戮蛻昵肓宋賦Φ賴ellowship。但是這一年的位置已經給別人了。他就在醫院里做了一年的留院內科醫師 ( hospital doc), 主要工作是在病房里值班。有時幫別的醫生做點小事,半天也可以掙 $200-300 的外快,稱之為 Moonlighting, 意思是晚上月亮光下打零工。醫院里做一年的收入大約是$200K, 比起那駐院醫師掙的吃飯錢來是闊氣多了。

次年他就開始做 G.I. fellowship。 要上課,要坐門診看病人, 要值班,要做研究出文章。但還是要比駐院醫師好過得多。 第一年的stipend 是 五萬,第二年五萬五,第三年大約是六萬吧。有空時,他還可以掙外快 -- moonlighting。 G. I. Fellowship 的要求也簡單,做滿 3000 個結腸鏡,爭取考出胃腸道專科醫生的執照 就行。一般說來都能通過。通不過就多考一次,甚至兩次。但是考試費用很高。 好像考一次要一二千元。
不同專業醫生的收入相差幾倍到十幾倍。家庭醫生和小兒科醫生相對較低。現在起薪大約十多萬一年。外科有三,四十萬。胃腸道專科也有二,三十萬。 地區差別也很大。沿海和都市地區大家都願意去,收入也就上不去。 窮鄉僻壤,缺醫少藥,醫生的收入加倍的高。照我兒子說,在窮鄉僻壤,有錢也沒有地方用,不但房子便宜,好的飯館也沒有。他找工作時,我也在網上看,內華達州的沙漠地區,胃腸道專科醫生起薪高達六十萬。但是紐約, 波士頓,洛杉磯附近只有二十萬出頭。最後在西海岸的大都市找到一個位置,三十萬起薪,加上養老金四萬。簽合同後馬上付給紅包bonus 兩萬大洋。一年後,再加薪三萬五。我做爹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好事。他那個胃腸道科里,除了他,其他沒有一個人做全班的 (full time)。五十歲以上的做一周,休一周。比他大幾歲的,一星期有做三天的,也有做四天的, 也有做兩周停一周的。理由不外是錢掙夠了,人活著除了掙錢還應該有其他的追求。這樣的瀟灑在其他的行當里大概是不多的吧。倒是在醫學院里做教授的收入不高,似乎社會地位也不及臨床醫生。听我兒子說,如果這些教授真的有兩把刷子就不在醫學院里教書,而去看病人去了。倒是臨床醫生想出名,到醫學院里兼職做教授,圖個名利雙收。
這樣看來,是否我們華人的後代都應當做醫生呢? 我在兒子進醫學院以後,我不擔心他功課跟不上。 一直擔心的是病房里要求他弄屎弄尿,還有難聞的嘔吐物,又是血又是膿,臭哄哄的長期臥床病人,是否情緒上過得去。教學醫院很多地處貧民區,收的病人很多是窮人,不少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艾滋病人也不少。因為美國長大的孩子從來看不到這些東西。除了自己的大小便,從來不踫也不看別人的。好在我的孩子對此不甚敏感。現在每天做十五,二十個結腸鏡手術。手里的器具在病人的肛門里進進出出,稀糞橫流,臭屁連連。 原因是手術中,要打空氣到里邊去擴張腸道。他倒不感到??腄C每天回家吃飯不影響胃口。我懷疑每個想做醫生的中學畢業生是否都能過這一關。訓練不一定對此有效。

另一個職業要求是熬夜。年輕時熬夜無所謂,有了家庭,到了中年,這就成了很大的負擔。尤其做麻醉師,產科,心髒科,創傷外科,急診科,無論白天黑夜,有病人來,醫生就得去。病人沒處理完,醫生不能走。
還有一個問題是訓練的時間太長。大學畢業以後還要將近十年的時間。 四年醫學院畢業,出來就是M. D.。 但是不能看病人。三年的駐院醫師是一定要做的。專科訓練有長有短。家庭醫生訓練一年最短。胸外科,特別是心髒外科要求七年。後果是孩子成家就可能很晚。 是女孩的話更麻煩。筆者目睹好幾個女同事,事業有成。但是想到找丈夫的時候,發現有問題了。原因不說也知道。各個行當都一樣。女醫生更麻煩。到後來,一個哥倫比亞醫學院畢業的,四十歲時嫁了個離了婚的老頭。婚後生了一對雙胞胎,好像只有幾個月,一頭黑發白了一小半。 另一個布朗大學醫學院畢業的,三十八歲時嫁了個做計算機的猶太人,沒有讀過研究生,去年被解雇了,一直找不到工作。女同事常私下對筆者說,一家開銷全靠她,心理不平衡,負擔覺得太重。 結婚後生了個男孩,現在她丈夫在家全職帶孩子。
男孩子好一點。幾年前,公共電視台播放一則記錄片,跟蹤十二個哈佛醫學院的新生二十年。記錄他們的職業生涯和私生活。有一個內容我記得特別深刻。 幾個結了婚的,到後來都離了婚。 甚至結婚離婚好幾次。女醫生們都結婚得很晚,和前妻的子女生活在一起。未婚的男駐院醫師是醫院里女護士的獵物。這些洋人女護士人長得健美,工資高,十萬左右不在少數,又會打扮,又肯投資在你兒子身上,性經驗豐富,毫無顧忌。她們特別清楚這些小醫生的價值。抓到一個,一生的飯票都搞定了。萬一不合,鬧離婚也能斬一大塊。再加上你兒子還可能在病房里有求于她們。 如果你不想有個這樣的洋媳婦,就得早作準備。筆者在兒子醫學院四年級時,得知他和一個華人女孩拍拖,馬上叫他帶回家來看看。一看之下, 聰明伶俐,是第一代的移民,又是老媽的同鄉,有共同語言。 還沒有畢業就逼著他們結婚。女孩子求之不得。男孩子糊里糊涂。費用老媽全包了。現在孫子已經七歲多了。夫妻感情良好,婆媳關系和煦。一句話,孩子結婚要早,特別是女孩子絕對不能超過三十歲。最好在二十五歲以前。 這樣的結合,功利的考慮比較少。 如果你有一個女兒進了醫學院,一定要她把成家看得比立業重要。為辦喜事休學兩年也是值得的。我們做父母的應當是旁觀者清,女兒當了醫生增加了成家的難度,減少了選擇的範圍。去年筆者一位好友喜得外孫子,郵寄來一盒巧克力,還打電話來連連道謝。說是多虧我妻開導,女兒法學院畢業,通過律師考試後,馬上結婚,時年二十五歲。新郎是UCLA的同學,東南亞一個王族的子弟。畢業後同在紐約上班。養了孫子出來,爺爺奶奶出錢在曼哈頓買了一套公寓給小夫妻。“他們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下面再簡單說說錢的事,學費,貸款,訓練期間的“工資“,還債,不同專業的年收入等等。公立醫學院對比私立的來說學費要低很多。 十多年前兒子上的州立醫學院,學費,書費(不是小頭),生活費加起來一年大約兩萬五。如果同意以後在本州服務三年,學費可以降至七千元一年。另一個私立醫學院也錄取了他,一年的開銷預算是四萬六。我的老板是哈佛醫學院的畢業生,建議說,如果是哈佛, 耶魯, Johns Hopkins,Stanford,那麼高學費也就認了。看的就是他們的名氣。別的學校學費越低越好。實際上各個學校都差不多。原因是學生要學的內容太多,課程很緊,不管什麼學校,四年里都沒有多少回旋余地。要把基本知識學好就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行醫的水平和技術主要在教學醫院里培養。兒子畢業後到外州做駐院醫師去了,我和他媽去給他打掃房間,收拾東西,房間退掉。他不要的書,筆記,講義, 留下的疊起來有一人多高。他說要丟掉,我們舍不得,統統搬回家。
筆者認為,醫學院學生貸款如果有可能,盡可能多借。兒子貸款每年兩萬元。 在校期間不但不用還錢,利息也不加上去。換句話說,利息要從孩子做駐院醫師才開始計算。不過不是每一項貸款都是如此優惠,家長學生必須看清條件。 孩子訓練期間收入低,貸款開始要還。此時經濟十分窘迫。筆者夫妻不但幫他還貸款,還提供兩輛新汽車,甚至付保險費。相對于行醫後的收入,這些錢只是小數目。 如果家長不想此時無條件付出,不妨作為私人貸款。 要孩子簽字畫押,保證歸還。 做父母的,歸根結底巴望子女順利完成學業。將來的事可以將來再說。
前文已經提到,醫生的收入取決于其專業及其所在地區。一般來說,專業訓練長的高于短的。心髒外科醫生訓練七年,其收入遠高于訓練一年的家庭醫生。動手操作多的,高于動口不動手的。產科醫生收入高于婦科醫生。心髒內科醫生收入高于腫瘤科醫生,因為前者做很多的導管手術。胃腸道醫生做很多的結腸鏡,胃鏡手術,其收入也比較高。 私人開業收入遠高于受雇于醫院或者診所的醫生。如果自己開診所,其收入就沒有上限了。

如果經濟確實緊張,孩子可以考慮畢業後為軍隊或者國家服務。三軍及聯邦政府都都有名額。孩子考上了醫學院就可以申請。條件是接受政府經濟支持四年,包括生活費和學校一切開銷,接受者必須為國服務四年。接受三年則服務三年。以此類推。接受軍隊資助者,一般到軍隊服務。也有到印第安人保護地,或者聯邦缺醫少藥地區服務的。當然工資低于一般水準。
 
美国医生五种人
作者:山石 http://bbs.wenxuecity.com/medschool/2627318.html


美国医生的人员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说有五种.

美国医生收入、社会地位高,因此传统上医生是个诱人的职位,要当美国医生很难的。美国自己的医生培养制度很奇特,本科毕业再上医学院,毕业是医学博士。地球上基本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使用这样的制度,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都和中国类似,高中毕业上医学院,5年或者6年毕业,得到学士学位。

第一种人就是美国加拿大本土培养的医生,学历是医学博士(Doctor of Medicine, MD),拿到学位后做住院医生若干年(各科不一样)然后行医。在医学院学习期间他们就开始考资格考试,这个东西叫 USMLE,分为三步四次考试,第二步一笔试一面试。第一第三都是笔试,除了面试全部是选择题。一般在毕业前考第一二步(很多学校不考完这两步不让毕业),第三步可以在住院医第一年考。

传统上美国医学院规模受严格限制,而且也不允许开新的医学院。这么做的原因有官方版和民间版,我都说给你听你自己判断哪个靠谱。美国医学协会的官方说法是30多年前做了估算认为美国医生数量够了,扩大招生规模会造成医生过剩找不到工作。民间版的说法是医学协会是个垄断集团,故意限制人数造成医生短缺抬高医生收入。民间版成立的一个有利条件是明明最近30年到处在说医生短缺,事实也短缺(不然下面的四种人就不会大量存在),偏偏就你医疗协会说要过剩?而且就算你最初估算失误,你还能一失误30年,当地球人全是白痴?

口水仗爱打多久都可以,很明显医生不够,怎么办?

第二种人:这种人咱们可以很不准确的称为美国”中医“,算了,它和中医没有什么联系,称为”美医“吧,哈哈。也是本科毕业才能上,学位也是博士,但是 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DO)。它和MD的最大区别是医疗理念的不同,它认为治病应该注重于骨头和关节调控调节,称为整骨疗法,而传统医学称为对抗疗法。最初DO和MD是很对立的,DO的产生正是因为其创始人认为对抗疗法副作用太大、有时还弊大于利才创建的。但现在这两种医学院其实学习的东西非常接近,整骨疗法很是名存实亡。DO学校有自己的认证管理机构不归美国医疗协会管辖,因此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当然这些人最后也还是只能拿到DO学位。有DO学位可以考USMLE然后做住院医生然后行医,理论上和MD没啥区别。但事实上MD普遍歧视DO,DO更多是做内科、家庭科、儿科等相对穷社会地位也相对低的科(相对其他科的医生,不是相对普通人)。

很明显第二种算是曲线救国,但救得不完美,这个学位比人家差一截。没本事在美加上MD学校又想弄个MD头衔怎办?

第三种人:到其他国家上医学院(主要是加勒比海国家):这个得益于某些聪明的美国人,美国有大量的人想上医学院却上不了。他们一想,不就美国医学协会不扩大规模么?我到加勒比海开新的医学院,谁怕谁?这些医学院授予MD学位,想鄙视学位也没门了,你我都是MD。这些医学院大部分是速成班,师资力量办学质量是不敢恭维的。好在其实学生大部分在那里只学基础知识,见习实习基本是在美国本土医院做的。当然说实话,别以为你有MD头衔就很了不起,第一类人照样看不起第三类人。

大问题了大问题了,外国学位怎么可以在美国使用?因为美国医疗协会承认世界上任何一个经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医学院的学历,有了这样的学历再考USNLE三步考试然后在美国完成住院医生培训就有可能拿美国行医的资格。这也是上面所说的加勒比海医学院办学质量不敢恭维的原因,这些医学院是不需要通过美国机构认证的,它们只需要通过所在国认证然后WHO的认证基本是程序性的。

要注意的是,第二三类人是无法和第一类人相比的,因此上面提到的民间说法依然有效,第一类人更容易抢占好的科拿更高的收入是统治者。

第四种人:中国的医学院也是WHO认证的,毕业生可不可以在美国行医?可以啊,这就是第四类人了。且慢,中国医学生高中毕业读五年、学制差别很大的。没关系的,在这方面美国医学协会很看得开,答案还是可以,考你的USMLE找到住院医生的位置,剩下的顺理成章了。2007年的统计数字,美国接近5000名中国医学院毕业的医生,这个数字根本排不上号、排在第11位,最多的是印度47581,连埃及韩国意大利都比中国多的。最近些年中国毕业医生人数增加了不少,但是印度等国也一样,现在比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是印裔收入比华裔高很多原因之一。

有很多人是不是蠢蠢欲动赶快跑美国当医生去?不算不可行,你的前辈很多人成功了。但是USMLE不是很好考的,每道题满满一屏的阅读量就可以吓死很多人了,何况住院医生位置更难找。一切事在人为事在人为,呵呵。其实我听说现在国内有部分医学生也是在学期间就开始考的。

理论上,第四类人是没有博士学位的,不允许挂MD头衔(这个事情最近些年中国美国都有些口水),至少美国有部分官方机构已经明确说你读完医学院拿到什么学位就是什么,不是MD就不允许假冒MD,当医生的可以,升级学位的不要,是本科还是本科。不过在医院里第四种人基本挂MD头衔,不挂也没办法,会把病人吓跑的。美国人现在头脑一根筋,医生就得是博士,说其他什么都不灵光的。因此第四类人在美国医院称MD我完全理解,但回中国还这样我就要鄙视了哈。

第一种人自然也会高高在上的看第四种人的,不过第四种人水平毅力要比第二三种人强,外国人身份又外国医学院毕业的想在美国当医生那几道关真的不是谁都闯得过的,很多医术又比第一种人更高明,因此反鄙视也是有的。

第五种人:这种有趣,因为它的官方名字就是第五途径。非美加医学院学生在美国完成实习见习可由美国医学院授予MD学位,然后还是考认证考试做住院医生。不过这个途径在2009年已经关闭,老的依然有效新的不会再有啦。

就考USMLE来说,第四种人绝对不比第一种人差,但是找住院医生的难度就是最大的啦,要远比第三种人大,虽然考分医术多半高很多。这也很好理解不是?毕竟第三种人基本是美国公民啊。因此,第四种人能在美国当上医生真的不容易,可喜可贺的。

那么谁的医术高?第三类人最低,很好理解。第四种人比第一种人还高些,很多第四种人在本国已经行医多年有丰富经验再到美国和那些一年见不到几个病人的菜鸟相比结果自明。当然这仅是总体上的,就最好的医生来说,美国好医学院好住院医生培训部毕业的医生也是非常出色的。

美国医疗协会被骂了几十年,什么难听的语言都有人用了,比如有人骂它为卖国机构(从第三和第四种人的存在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你会怎么想?),终于承认美国医生不够了,现在招生已经放开,也允许办新的医学院了。最近几年要成为第四种人已经变难了很多,也许不久的将来这大门会和第五种人一样永久的关上。因此想当美国医生的要赶早了。

附记:不是医生的医生第六种人和第七种人。现在美国有很多医生助理(PA)和护士执业者(NP),他们理论上不是医生,PA现在也没有处分权(过些日子会有很有限处分权),NP只有有限的处分权。PA因此现在不能独立行医需要医生监督,但是很多地方只有名义上的监督,因此这两类也算是美国的另类医生。人数其实很多,有的人在计算美国医生人口比例时说美国的数据并不比中国高很多,理论上正确,但是如果考虑到PA和NP的实际情况那就不一样了。PA目前是硕士学位(老PA可能是本科),NP马上要改为博士学位。最近的一大口水就是既然NP也是博士了,可以称他们为Dr.么?医院里叫Dr.的在美国可神乎其神,人家医生才叫Dr.,你一护士、哪怕是好听多了的NP凭什么也叫Dr.啊,……颇有点阿Q你也配姓赵的味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