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03-05
- 消息
- 1,936
- 荣誉分数
- 811
- 声望点数
- 223
引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105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05
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弟子之前写过一篇报告「摄耳谛听」,表达得不够充分,今天这篇做为补充,题目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甲、理论
(一)大势至菩萨所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圆通章》最后,大势至菩萨总结性的回答:「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印祖解释说,这是大势至菩萨用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的方法,实在是三根普被,有利无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净念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印祖曾经作过一首《大势至菩萨像赞》:「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著。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这首赞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二)印光大师所传:十念记数,摄耳谛听
一、印光大师原话
《文钞》中有五段话,这五段话不是一起出现,但是把它们摆在一起连贯起来看,有内在的关联。
第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於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第二,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第三,光(自称)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指十念记数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以此为前方便。
第四,《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耳。
第五,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弟子之前写过一篇报告「摄耳谛听」,表达得不够充分,今天这篇做为补充,题目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甲、理论
(一)大势至菩萨所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圆通章》最后,大势至菩萨总结性的回答:「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印祖解释说,这是大势至菩萨用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的方法,实在是三根普被,有利无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净念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印祖曾经作过一首《大势至菩萨像赞》:「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著。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这首赞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二)印光大师所传:十念记数,摄耳谛听
一、印光大师原话
《文钞》中有五段话,这五段话不是一起出现,但是把它们摆在一起连贯起来看,有内在的关联。
第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於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第二,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第三,光(自称)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指十念记数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以此为前方便。
第四,《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耳。
第五,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