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渥太华一瞥

Saint88

Administrator
注册
2004-05-08
消息
18,274
荣誉分数
284
声望点数
263
  • 渥太华
  • 渥太华一瞥-漫步Byward Market与Dows LakeByward Market- 国会山-Dows Lake
  • 渥太华一瞥-战争博物馆战争博物馆
  • 渥太华一瞥-游荡街头
  • 渥太华一瞥-渥太华在舌尖
渥太华一瞥-寻找郁金香
渥太华
1楼
记忆越来越淡薄,趁渥太华春天的色彩尚未在脑中褪去,赶紧记录。

5月8日天气晴朗,坐了六小时左右的车。期间在一家加油站吃午饭。由于时间短暂,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观玩而不是拍照上,因此只用卡片机和手机。

upload_2015-1-8_18-25-52.png


下午三点左右抵达,入住酒店后就出了门。等电梯时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整座城市,行人极少,高楼不多——加拿大很少高楼,是不是因为地广人稀,可恣意铺展呢?
upload_2015-1-8_18-26-7.png


5月,正是郁金香节。

渥太华的郁金香节据称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郁金香节(咦,你把荷兰放哪了)。自1953年举办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郁金香是渥太华的市花,是荷兰皇室送给加拿大人民的礼物,象征着加拿大人民如春天般的温暖和深厚的友情。

1940年5月,纳粹侵占荷兰,流亡在外的荷兰公主Juliana带着两个女儿从英国乘船到加拿大渥太华避难。在此期间,怀孕了的公主面临着一个难题:根据加拿大法律,出生加国境内的人是加拿大公民;荷兰王室继承法规定必须生于荷兰才能成为皇族成员。于是加拿大把医院一间产房的主权划归荷兰政府所有,保证了孩子在荷兰国土出生。

1945年春,加拿大军队转战荷兰,五千多名士兵光荣牺牲,取得荷兰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代表盟军在荷兰接受了德军投降。回到荷兰的公主为感谢加拿大的接待与帮助,赠送了10万颗郁金香球茎,第二年又送了2万颗。1948年之后每年渥太华都会收到荷兰皇室的1万颗郁金香球茎。1953年渥太华举办了第一届郁金香节,1995年和2002年,当年在那间具有荷兰主权的产房出生的玛格丽特公主重返渥太华主持郁金香节。

根据郁金香节官网提供了四个主要景点,决定去离酒店近的两个景点。首先沿着KingEdwardAve往南走到LaurierAveEast,接着往西直走,途经漂亮的渥太华大学,经过Rideau运河来到CityHall.

沿途随手拍了些照片,这是经过的一个教堂。

upload_2015-1-8_18-26-24.png


经过世界遗产——Rideau运河,这条运河连接Kingston与Ottawa,全长202公里。开通初衷是替代St.LawrenceRiver成为商业及战略之重要通道。如今它在冬季是世界上最长的滑冰场。

天光云影共徘徊。

upload_2015-1-8_18-26-36.png


广场被围起,里面扎着不少白色帐篷。透过围栏没有看见郁金香的影子。以为未到目的地,直到看见前方立着一铁门,旁边写着确切的地址110LaurierAvenueWest.走进广场,只见右边立着一个绿苔铺就的女性雕塑,头戴红色檐帽,身上鲜花环绕,四周摆着几方盆无精打采的郁金香。

upload_2015-1-8_18-26-48.png


广场上散落着几个半人高的郁金香雕塑。帐篷里有各种美食和各种小玩意儿,游人稀少,在强烈的日光下,一切都了无生气。很是失望,不过想想加国本来人就不多,也许是工作日的缘故,周末应该会热闹的吧——就像平时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可商场里人声鼎沸——可惜等不到周末了。

继续下一个景点,沿着LaurierAveWest走到ElginStreet,拐角处有一组艺术品。

upload_2015-1-8_18-27-0.png


人权纪念碑上刻有73种加拿大土著的语言。

upload_2015-1-8_18-27-13.png


upload_2015-1-8_18-27-24.png


人权纪念碑背后的建筑,忘了是什么。

upload_2015-1-8_18-27-35.png

ElginStreet商铺林立,每隔一段距离摆一个大约1米见方的花盆,插着盛开的郁金香。可惜气势仍不够。这就是传说中的世界闻名的郁金香节吗?规模连北京中山公园都不如。失望之余只好安慰自己:就当散步看城市街景好了。

upload_2015-1-8_18-27-57.png


沿路返回,顺便逛了下ConfederationPark,渥太华的春天来得比Guelph早。我家阳台前的树还没发芽,而这里已是春意盎然,树上繁花绚烂,游人稀朗。

upload_2015-1-8_18-28-24.png


公园里有一座狗雕像,纪念在战争中具有突出贡献的狗狗们。

upload_2015-1-8_18-28-38.png


从公园北边出去,便是MackenzieKingBridge,站在桥上往北眺望具有最佳的拍照视野:Rideau运河,国会山建筑群,Fairmont城堡酒店,国家艺术中心,加拿大政府会议中心等建筑标志尽收眼底。可惜我站在桥南,只拍了桥以南的景色。

upload_2015-1-8_18-28-58.png


来时经过的无名桥。

upload_2015-1-8_18-29-16.png


国会大厦

upload_2015-1-8_18-29-29.png


返回时路过渥太华大学,郁金香正在怒放。

upload_2015-1-8_18-29-43.png

回酒店休息片刻后去了附近的ByWardMarket,沿着RideauStreet往西走到WilliamStreet便是。过马路等白灯时看见远处高楼的云彩折射出五彩光芒。

upload_2015-1-8_18-30-2.png


WilliamStreet被GeorgeStreet一分为二,南段以餐馆为主,北段则是小商店。

upload_2015-1-8_18-30-16.png


一家意大利冰淇林店前立着可爱招牌。

upload_2015-1-8_18-30-29.png


与GeorgeStreet交界的十字路口有家BeaverTails连锁店。我向来把旅游美食单独做个专题,这里就不多讲了。

upload_2015-1-8_18-30-47.png


GeorgeStreet路边立着一支图腾柱。

upload_2015-1-8_18-31-34.png


从GeorgeStreet出来,沿SussexDrive往北走。看见加拿大公共工程与政府服务部的办公大楼——ConnaughtBuilding,这座都铎哥特式建筑建于1913年,距今正好100周年。

upload_2015-1-8_18-33-36.png


路灯控随手拍路灯。

upload_2015-1-8_18-33-51.png


路边时不时有雕像,后来懒得拍了,也不知道典故。

upload_2015-1-8_18-34-5.png


Connaught大楼北面是美国使馆。附近还有Major&#39sHillPark和国家艺术馆。渥太华有不少非常好的博物馆,比如国家艺术馆,文明博物馆,战争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每个馆规模都不小,都须花一整天时间,这次只能错过了。

国家艺术馆,非常喜欢那只大蜘蛛。

upload_2015-1-8_18-34-21.png


艺术馆旁的一组奔驰的骏马作品。

upload_2015-1-8_18-34-37.png


位于艺术馆对面的Baslica圣母大教堂,basilic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渥太华的教堂大多是绿顶,而这座教堂却是镀锡顶,锡顶间竖立着一尊镀金的圣母怀抱少年耶稣像。最早教堂是一座小型的木结构教堂,1841年遭毁后重建。此教堂下半部分是简约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而上半部分是哥特风格。这是因为建造期间主教更换,而他们对建筑风格的喜好不同导致的。

upload_2015-1-8_18-34-51.png


教堂旁这座雕像是渥太华第一位主教JosephEugene-BrunoGuigues.

upload_2015-1-8_18-35-6.png


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劲,问了两位老太太。她们告诉我该往回走,Major&#39sHillPark里有郁金香,另外过AlexandraBridge在对岸的文明博物馆也有郁金香可供观赏。于是原路返回,过马路来到了公园里。果然看见一片盛开的郁金香。此时已近傍晚,花儿都收拢了。
 

附件

  • upload_2015-1-8_18-31-0.png
    upload_2015-1-8_18-31-0.png
    235.1 KB · 查看: 75
最后编辑:
upload_2015-1-8_18-36-44.png


upload_2015-1-8_18-37-2.png


公园最北端是NepeanPoint,在这里东可眺望前方的Alexandra大桥、对岸的魁北克省Gatineau和文明博物馆,西可眺望壮丽的国会山和Rideau运河,南北可观滔滔渥太华河水。

著名的Alexandra跨省大桥建于1899年,全长563.27米,宽18.89米。照片中庞大复杂的钢筋架内的水泥路是机动车道,一条条木板拼铺而成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则在桥的南侧。车辆和风呼啸而过,河水在脚下奔流呼号,走在上面不免有些胆怯,担心木板不够结实。

1.jpg


2.jpg


对面的文明博物馆(CanadaMuseumofCivilization)

3.jpg


雄伟壮观的国会山

4.jpg


宽阔的渥太华河。
5.jpg


远处的VicotiraIsland

6.jpg


7.jpg


穿过大桥来到魁北克省,就当作到魁北克一游啦。渥太华河西岸的城市是Gatineau.法语区与英语区的区别在于,法语区的标识是上法语下英语或左法右英,英语区相反。不过话说回来,渥太华大学门口的牌子可是左法右英的……

8.jpg


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建筑群,可惜这次要错过了。一向热爱博物馆的我这次居然放弃参观博物馆。

9.jpg


10.jpg


傍晚,Gatineau安静的街道偶尔有车驶过。不过再往北有国家公园,Leamy湖边的赌场是热闹非凡的。

11.jpg


从文明博物馆眺望对面的国会大厦。枫叶旗高高飘扬。

12.jpg


兴尽而返,想从桥北返回,却发现桥北没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此时此刻夕阳西沉,国会大厦在余晖的笼罩下变成了一座梦幻浪漫的城堡。你期待里面有位美丽的公主还是英俊的王子呢?

13.jpg


这一对夫妇紧挽着手在桥上来回散步。

14.jpg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5.jpg


在具有油画质感的画面里,河流仿佛静止了。如果它是一段视频,你能听到大风与流水的嘶吼。

16.jpg
17.jpg
18.jpg






回到Nepean Point,不少人带着齐全设备在拍落日下的大桥。脑海里忽然飘过一句歌词:Die Schatten werden länger(阴影渐长)。
19.jpg
20.jpg


快九点了,晚安,暮色下的国会山与巴西利卡圣母教堂。明天见。
21.jpg
22.jpg
 
渥太华一瞥-漫步Byward Market与Dows Lake

天气预报显示5月9日有雨,但一整天都不见降水。早上碧天白云,阳光明媚,比前一天好多了。9点出门,等电梯时依旧拍了几张俯瞰图。我喜欢加国夏季蓝天下的白云,一朵连着一朵,底下是平坦的,仿佛被上帝用餐刀抹平,色彩与形状都像极了动画片里的云。

King Edward Ave,沿着这条街往北直走,便是渥太华河。

1.jpg


2.jpg


3.jpg


正在维修的Rideau Street. 加国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道路维修季。

4.jpg


楼房掩映在葱葱郁郁的树木中,不禁令我想起在北京钟鼓楼眺望周边民居的情景。

5.jpg


到ByWard Market的Beaver Tails吃早点。Beaver Tails十点开门,我来得早,便在市场里四处溜达。载着成箱啤酒或蔬果的货车正停在餐馆门口卸货,小贩们正忙着摆摊,街头艺人们早已开场,人们坐在餐厅里悠闲地吃早餐,成群的中学生在街上晃荡。

位于York Street和Byward Market Square交界的法国糕饼店Le Moulin De Provence(普罗旺斯的磨坊)早已营业,不少人正在里面吃早餐。2009年奥巴马访问渥太华时曾来到这家店买饼干。于是店家专门打出了“奥巴马饼干”的招牌。

6.jpg


这些枫叶形状的饼干就是传说中的奥巴马饼干,方形小盒子里垫有奥巴马同志的照片。一个小盒子也就只能放一块饼干。想象一下,端着小盒子拿起饼干露出奥巴马的笑脸的情景。。。

7.jpg


漂亮的饼干们。除了饼干,这家店还出售各种面包。但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看奥巴马饼干,拍完照就走。

8.jpg


从糕饼店出来,看见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店门前的饰品摊上忙着把饰品摆出来。慈祥美丽的老太太见我对耳环很感兴趣,用双语和我打招呼,我用英语问好后,她转身不确定地用法语问丈夫我说的是英语还是法语。耳环们都很漂亮,价格不低,纠结许久,最后挑了一对低调百搭款。

Byward Market Square上的花市也开张了,花团锦簇,芬芳扑鼻。一盆罗勒比前段时间我在metro买的还贵。

9.jpg


路过一家奶酪店。我特别喜欢这种食品专卖店,店面虽小,品种丰富。本想看看橱窗就离开,却被上面标的优惠价诱惑进去兜了一圈。我最爱的triple-cream cheese特价,比metro卖的便宜,买了一块,结账时收银员报的价格却比标签的价格更低,更加欢喜了。

10.jpg


正当我流连忘返于街头小摊时,耳边传来熟悉的Do-re-mi,循声望去,一位戴着白色爵士帽的老先生坐在一家书店门口拉手风琴。拉完do-re-mi,他又奏起了Edelweise. 您是要把Sound of music里的曲子都演奏一遍吗?

11.jpg


Beaver Tails门口有一位艺人,脸上涂着白色油彩,举着两个网球拍一动不动,每隔几分钟换一个姿势。

12.jpg


这位街头艺术家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男孩子。大家纷纷往盒子里放硬币。他热情地教一位男孩耍球拍。

13.jpg




一边啃着beaver tails,一边看他们表演。

男孩学得很好,第一次转拍就没失手,引来同伴们的掌声。

14.jpg


吃完早点,继续前行。重走昨天的路来到Major&#39s Hill Park, 穿过Sussex Drive拾级而上,眼前顿时出现几片盛开的郁金香在草地上蜿蜒。

15.jpg


色泽鲜纯的红色郁金香,娇嫩欲滴。其实渥太华郁金香不少,只是过于分散。

16.jpg
17.jpg
18.jpg




公园靠近Rideau运河处立着中校John By的雕像。1854年之前渥太华名为Bytown(拜城),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运河建造者。

19.jpg


当我在公园里望着运河对面的国会山和运河上的小桥思考着如何下去和过去时,旁边一位首都志愿者热情地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我把计划告诉她之后,她拿出一张地图,掏出笔在上面画路线,告诉我没有捷径,只能绕道而行。我接过地图跟她道谢,沿着运河往东走到Rideau Street. 运河里的水被层层闸门截了起来,工作人员不知在忙碌什么。



20.jpg




从著名的费尔蒙城堡酒店眺望国会山一角。

21.jpg


国会山南边靠近Rideau Street处正在维修,我从西南角的小门进入。见路灯必拍症又犯了。

22.jpg


这尊逆光下看不清任何细节的雕像是Wilfrid Laurier,加国第一位法裔总理,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理。他的任期长达15年,并在众议院任职了45年。

23.jpg


路灯与建筑相得益彰。
24.jpg
25.jpg


拱门上的细节

26.jpg


到达广场时正好是十点半,钟声悠扬。

国会大厦始建于1859年,正是维多利亚女王选拜城为加拿大省会城市之后。1916年毁于火,之后照原样在原地重建,国会大厦分为中、东、西三部分,均为哥特复兴式建筑,是目前加国政府及参议院所在地。正中央的Peace Tower高达90米,具有世界上最精致的哥特式建筑之称。

27.jpg


每年夏季广场上每天举行卫兵换岗仪式。首次仪式始于1959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视察加拿大,之后沿袭至今。仪式完全遵照加拿大皇家骑警仪式,持续半小时,吸引了大批游客。可惜眼下是春天,没能赶上。除此之外,夏季夜晚还有光声秀,这些楼们将开口说话,用浅显易懂的英法双语讲解加国的建国史。

台阶上有乐队在调音试唱。在国内,哪支乐队能在天安门广场演出呢?

28.jpg


西边的大楼。

29.jpg


东边的大楼,都在维修中。

30.jpg
 
来张中区大楼的正面照。

31.jpg


不少游客围在喷泉旁,我见人多就没凑上去。后来才知道这是fire fountain(焰火喷泉),水面中央跳跃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1967年7月1日纪念联邦100周年时点燃至今。它令我想起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也是水火相融,与悉尼的地理环境和奥运圣火相呼应。没想到这个创意早就被加国用过了啊。奇怪的是我当时没有看到,否则一定会好奇地多拍几张。而且照片里也没有火燃烧的迹象。

32.jpg


喷泉旁坐着一个男子,面前摆着许多牌子。

33.jpg


这时后批人马终于出发了。在广场前等他们时,身后传来乐队的歌声。

这是从Rideau Street通往广场的正门,目前由于施工,周围都用围栏封了起来。

34.jpg


随手拍对面的枢密院大楼。

35.jpg


据说Dows Lake有比较多的郁金香,于是驱车前往。还在车上就见到一条条郁金香花带。由于前一天下午的出行太失望,大家对眼前这一片比较满意。花圃里五颜六色的郁金香争相怒放,土壤里插着品种说明牌。

喜欢这种娇而不媚的颜色。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北边有一个帅哥摄影师蹲在花圃前给一个可爱的小娃娃拍照。趁他没发现,我也偷偷拍了几张。
40.jpg
41.jpg


随处可见携带长枪大炮的游人。



42.jpg
43.jpg


温馨的一家。后面两个小女孩是双胞胎吧。

44.jpg


住在这里的人真幸福,家门口便是大片的郁金香,再往前是一片宁静的湖,跟自家花园似的。邀上三五个好友坐在前院喝茶/咖啡赏花,多惬意呀!

45.jpg


不远处的Dows Lake
46.jpg
47.jpg



突然怀念起未名湖。

48.jpg


春江水暖鸭先知。

49.jpg


依依不舍地离开Dows Lake,吃过午饭,按计划前往Victoria Island. 结果车不小心开到了对岸魁北克,本打算顺便在文明博物馆停下来赏赏郁金香。于是又不小心开到了一家公司的停车场里,大象下车问门岗。我心想,千万别说法语,千万别说法语……不过想想交界处的人一般都会双语,应该还好。剩下的人坐在车里等。我说,咱虽听不见,光看门卫的手势就知道怎么走了。。。于是大家兴趣盎然地看着门卫一边说一边打手势,猜测着路线与方向。问完路之后,返回渥太华,决定先去看附近的战争博物馆(War Museum)。
 
渥太华一瞥-战争博物馆

加拿大战争博物馆(Canadian War Museum)在原计划之中,算是出行前制定的攻略中唯一决定去的博物馆。因为在攻略中,它正好处于沿着Rideau Street往西一连串景点的路线上。

误入Gatineau之前就在车上看见了这座独特的建筑。建筑上标着奇怪的符号,大家猜测那是土著文字还是什么,我仔细瞄了一眼短线和圆点说这好像是莫尔斯码。后来发现它是战争博物馆,就更加确认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回来查了一下是Lest we forget和N&#39oublions jamais(永远不忘记的记忆)。透过车窗拍的照片不清楚,从网上找一张好了。
00e93901213fb80ea240f02837d12f2eb83894b8.jpg

只买了两小时的停车票,因此偌大一个馆只能走马观花。我看得囫囵吞枣,也许军事爱好者会很感兴趣。话说回来,看到枪弹大炮和坦克战机我也蛮激动的,只是不想像儿童那样停留在表面的兴奋,更希望能深入了解些。

战争博物馆成立于1942年,目前的博物馆于2005年开放,是加国最大的一个收藏战争物品及资料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战争收藏馆之一。展厅分为四个部分:Battleground(古战场),For Crown and Country(皇权和国家),Forged in Fire(战争中成长),A Violent Peace(暴力中的和平)。除此之外还有军事技术收藏展厅、加拿大皇家军团荣誉展厅、再生展厅和纪念堂四个展厅。

由于知识有限,以下照片几乎不做解释。在博物馆内,我一般只用手机拍摄。

这张显然来自第一展厅,主要介绍1885年之前发生在今加拿大境内土著人与欧洲人之间的冲突。
2.jpg
3.jpg
4.jpg




左上角是用中国钱币做成的铠甲,上面可见“**通宝”字样,右上角的头盔颇有艺术特色。

5.jpg


世界上第一挺格特林机枪,加拿大士兵1885年使用。这种机枪因噪音很大而获得了rababou(噪音制造者)的外号。

6.jpg


进入第二展厅“皇权和国家”

7.jpg
8.jpg
9.jpg


英国和法国炮兵常用的18-Pounder,设计于1916年,射击速度30转/分钟。

10.jpg
10.jpg


其弹重18.5磅,在网上找了爆炸动画。

11.jpg


图片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hrapnel_shell.gif
12.jpg
13.jpg


展柜上写着:你选择使用哪种武器呢?

14.jpg


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Maschinengewehr 08),由Hiram Stevens Maxim爵士于1884年开发的马克沁机枪发展而来,是德军在一战中使用最广泛的重机枪。其射速400-500发/分钟,最大有效射程4400米。它在中国(1911-1960s)的服役时间比在德国(1908-1945)要长,参与过辛亥革命、一战、国民革命军北伐、啤酒馆政变、芬兰内战、德苏战争、冬季战争、国共内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战。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国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了二四式重机枪。

凭着这挺机枪,德军在一战期间重创协约国。仅仅在1916年7月1日这天,共计5.7万人倒在了MG08重机枪的阵地前,2万人当场死亡。以至于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明确规定战败的德军不得装备重机枪。
15.jpg


榴弹炮Howitzer 8-inch MK V,大炮这种家伙,就是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大而精细。
16.jpg
17.jpg


漂亮的头盔,看上去装饰性大于实用性。

18.jpg


吉普

18.jpg


装甲车

19.jpg


高射炮

20.jpg


展厅中一部分讲了女性的贡献,包括前线作战和后方生产。

21.jpg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我喜欢这幅漫画。

22.jpg
23.jpg


前方有互动展示,方向盘下方的红色圆盘上写着各种问题,通过右手拉杆来回答问题,右上角相应的答案亮灯。

24.jpg


正当我犹豫要不要试穿衣柜里的军装外套和军帽时,一群小学生涌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戴上了。

25.jpg


三个帅小伙,也许就是未来的军人。

26.jpg


军舰模型

27.jpg
28.jpg


邪恶的象征。这辆黑色奔驰豪车是希特勒检阅军队的座驾。纪录片Triumph des Willens(意志的胜利)里希特勒的座驾就是它。前方的玻璃已被打出散射状裂痕。二战结束后,这辆车运到了加拿大。

29.jpg


这天我正巧戴着军绿色帽子,穿着军绿色背心和外套,迷彩裤。一看到这辆没有围栏的装甲车,与它合影再合适不过了。

30.jpg
 
31.jpg


威武的坦克

32.jpg


看到后面越来越快,虽然不记得内容,但从上面飘扬的联合国旗帜来看,很可能是讲加国军队在维和行动中的贡献。
33.jpg
34.jpg


时间紧迫,匆匆参观完四个主展厅,赶往LeBreton Gallery(军事技术收藏展厅)。该展厅在下面一层,展厅前摆着许多雕塑,来不及一一细看。
35.jpg
36.jpg


这个展厅才是我想参观的重点,可惜没能细看。爱死这间大展厅了,不同时期大大小小的坦克大炮装甲车汇聚一堂,十分震撼。若是我来写《博物馆奇妙夜》,一定会让它们在半夜复活成变形金刚,开狂欢party,子弹与炮火齐飞。在沿海城市的话加上军舰就海陆空齐全了。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意犹未尽地从博物馆出来,后来得知其他人都不知道有军事技术收藏展厅——而在车上时我就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窗看到了庞大的坦克车炮群。

之后步行至附近的Victoria Island. 岛上的土著村落尚未开放,敲门问了一个身着土著服饰的女子,才知道夏季才对外开放。

46.jpg


渥太华河水奔流向前,逝者如斯夫。

47.jpg


远处的Alexandra Bridge

48.jpg


岛上还有一个废弃的磨坊遗址。

49.jpg


Victoria Island被桥一分为二,从桥洞下穿过来到小岛另一边,一条小道穿过茂密的树林延伸到马路上。春归不问来时路。

50.jpg


岛上一个废弃的报刊亭。也许是拴牲口的棚子。

51.jpg


沿路返回,参观了两小时的博物馆,大家身心疲惫,遂坐在路边开满蒲公英的草坡上休息看风景。

52.jpg


远处有不少人在河里划单人艇。还有人牵着爱犬上下来回跑步。

53.jpg


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坐着看风景,也是极好的享受。
54.jpg
55.jpg
56.jpg


在热闹的ByWard Market晚餐,意外发现一家意大利食品店。终于找到了寻觅已久的pecorino romano和asiago mezzano两种奶酪,买了下来。

57.jpg
 
渥太华一瞥-游荡街头
这是Ottawa游记系列中最短的一篇。原计划前一天上午参观国会大厦,结果不开放,门卫说10日开放。于是照例在BeaverTails吃过早饭,好不容易排到队,却被导游告知必须等中午十二点或下午两点场。可我们中午就得离开,只好作罢。几乎每天都有些许遗憾来干扰心情,也许应该夏季来。

之前多次提到费尔蒙城堡酒店却没有拍照,这次特地补拍一张。这个酒店距今已有101年的历史,与泰坦尼克号同岁。当年酒店经理去英国采购,乘坐泰坦尼克号返回不幸遇难,酒店开业时间因此推迟至6月。据说这一百多年来,经理的幽灵时不时回来看看,但不会随便吓唬人,顶多对客人点头微笑。这座酒店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许多装饰都是当年的原件,具有百年历史。

1.jpg


费尔蒙城堡酒店旁的路灯。


2.jpg


站在Rideau Street上眺望,文明博物馆、Alexandra跨省大桥、国家艺术馆、渥太华河、运河尽收眼底。看来身后的Mackenzie Bridge确实是观景和拍摄最佳点,除了前面所提,还能看见两边的国会大厦和费尔蒙城堡酒店。

3.jpg


今天的Rideau运河储水明显比前一天多。昨天这段河域还是几乎见底,今天能载游船了。

4.jpg
5.jpg




回头见Rideau Street南边站着几座雕塑

6.jpg
7.jpg


这次看到焰火喷泉燃烧了。看来前一天确实没有火。周围停了一辆骑警车和警车。两个警察在一旁聊天,骑警比普通警察的制服帅多了。

8.jpg
9.jpg


国会大厦门内的灯。

10.jpg


大厦东边靠近渥太华河有一座亭子。形制颇像中国风,重檐,上檐像歇山顶,亭子侧面有点像抱厦的设计。

11.jpg


美丽的国会图书馆,出现在10加元钞票上。这座哥特式图书馆的灵感来自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国会大厦当年遭遇的火灾正是源于图书馆,但一位工作人员及时关上图书馆铁门,才使藏书免遭焚毁。

12.jpg


在河边凭栏而望,最远处那座桥对岸是国家森林公园。


13.jpg


眺望对岸的Gatineau市貌。

14.jpg
15.jpg


掩映在树木中的Basilica圣母教堂。尽管天气阴沉,却无法掩盖屋顶的熠熠闪光。

16.jpg


正在维修中的国家艺术馆,多么想进去参观呀!

17.jpg


来一张国家艺术馆与Basilica圣母教堂的合影

18.jpg


恋恋不舍地离开渥太华。等红灯时拍了街对面的一组不同姿势的天使雕塑。

19.jpg
20.jpg


总的来说我对这次短游并不满意, 部分景点留下些许遗憾,几人同行多少有些牵绊,怀念去年在悉尼任我行的日子。建议拜访渥太华的最佳时间是夏季,安排多一点时间。光是每天一家大博物馆,就要好几天。
 
让我感慨一下:熟悉的城市里没有风景。一直向往能在渥太华这个加拿大的首都生活上一段时间,费了半天劲搬到这里来,却没有好好逛逛,不知哪天又搬走了。
 
渥太华一瞥-渥太华在舌尖

自从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出,“舌尖上的**”标题已经被用滥了,那就换个用法吧。

渥太华位于安大略省与魁北克省交界,也就是英语区和法语区的交界,这座城市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美食,皆集英法两国之大成。作为移民国家的首都,渥太华拥有各国美食,英餐和法餐尤甚——虽然英餐常为人诟病。

加国历史短暂,因此具有加国特色的小吃或美食并不多。大多数美食都可追溯到其他国家。不过这个让我平均每天吃两个的Beaver Tails确实是难得的加国小吃之一。Beaver Taisl顾名思义“河狸尾巴”,因形状像河狸尾巴而得名。说白了这个小吃就是炸油饼刷上不同酱料。奥巴马同志在2009年访问加拿大时曾经来此买过河狸尾巴,可见这真算是地道的加国小吃了。当时的店员看着奥巴马突然出现在店门口,吓了一跳。

我常去的Beaver Tails连锁店位于ByWard Market,是William Street与George Street交界处。每天早晨(其实也就只有两个早晨而已)我都早早守候在这里等着店员们点亮OPEN灯——灯亮的一刹那我的眼睛也跟着亮了,拉开窗帘,推开窗户。然后要一个河狸尾巴,像小孩子一样(周围的中小学生们都没我那么馋好不好!)眼巴巴地看着店员们在里面忙碌然后递出一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河狸尾巴。而我极力按捺住心中的喜悦,抑制住眼中的渴望,小心翼翼地接过河狸尾巴,放在路边太阳伞下的小圆台上,坐在椅子上拍照,轻轻咬上一口,闭上眼睛慢慢品味,细细体会着酥脆香甜的河狸尾巴和浓郁的酱料混合在一起带来的无比满足的口感。如果这时路边正好有个艺人在表演,幸福指数就爆满了。吃完后手指上和嘴边总是不可避免地沾上酱汁。

1.jpg


第一天傍晚吃的河狸尾巴分别是肉桂白糖与巧克力香蕉口味。前者也就是原味/经典口味,我不太喜欢,河狸尾巴本身是甜的,再撒上白糖就过了,不过老外嗜甜,对他们而言也许正好。话说回来,最近我的口味也逐渐由嗜咸向嗜甜转变了。香蕉巧克力很不错,清爽的香蕉缓和了巧克力的甜腻。

因为有它垫底,晚餐直到九点从Gatineau散步回来才吃。

2.jpg


第二天早上要的是枫糖黄油味。这个也是我的爱。黄油增添了润滑如奶油的口感。

3.jpg


在Dows Lake赏郁金香时意外发现一个BeaverTails小卖亭,于是买了一个奶酪大蒜的口味来尝尝。这条河狸尾巴强烈证明了我向嗜甜口味转变。若在以前,我会更喜欢这种咸味,但现在它不是我的菜。也许融化的奶酪会让我接受。

4.jpg


第三天早上吃的可可香草味,我尝过的最甜的一个,不过还能接受。

5.jpg


巧克力榛子的口感比较淡一些,口感偏干。

6.jpg


总的来说,香蕉巧克力是我的最爱,其次是枫糖黄油和可可香草,接着是巧克力榛子,最后是奶酪大蒜。此外还有Triple Trip,浇有巧克力、花生糖(Reese&#39s pieces)和PB(不知道这是什么),价格自然也是最高的。对大部分国人而言,河狸尾巴太甜腻,因此建议与红茶搭配着吃。

第一天晚饭仍在ByWard Market的Black Tomato. 从窗边看去里面一个顾客也无,若不是网上评价颇好,我就想换一家了。服务员带我们走到里面,才发现另一个厅里坐着不少人。在吧台边坐下,慈祥可爱的调酒师老爷爷忙碌了一阵子才顾上我们,先是端来冰水,接着递上菜单。

7.jpg


本来点了三个菜,老爷爷善意提醒说有免费的餐前面包,可能量会多,建议先点两个菜,吃完再视情况要不要点第三个菜。

prosciutto glengarry celtic blue cheese rolls 意大利熏火腿与凯尔特蓝奶酪卷,看来中英文名字都不短。Glengarry是安大略省的一个奶酪牌子,生产的蓝奶酪有barely blue和celtic blue两种。这个奶酪卷蛮好吃的,成功扭转了我对蓝奶酪的印象。

8.jpg


激动地看到菜单上有法国菜功封鸭,在法语区附近就是好呀!自从几年前在豆瓣上看到功封鸭(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58823906/)就一直想做,迟迟未动手。这次可以先尝尝,回头做了之后就可以判断正宗与否了。

confit是法国一种古老的烹饪方式,是指把原料(鸭肉、鸭杂碎或者洋葱大蒜等)经过腌渍,浸泡在油里低温长时间烘烤的手法。此烹饪方法经过演化也可用于制作甜食。

Quebec duck confit 魁北克功封鸭,伴有小红莓杏子酱、烤土豆和时令蔬菜。鸭皮酥脆,但底下的鸭油十分肥腻,后来都被我剃掉了。吃了一口就萌发了回去买鸭腿来做功封菜的想法。

9.jpg


在LCBO闲逛时被问曾在学校物美超市常买后来找了很多年的德国啤酒牌子。我说这里不会有的!话音刚落,低头就看见了它…上次喝还是前年在清华东门的全聚德。不过,不是每一家LCBO都有它。

10.jpg


第二天中午驾车前往金钟道餐馆吃午饭。门面不大,食物还不错,鱼香茄子分量十足,味道非常好,光是酱汁拌饭就能吃下好几碗。茶点里的凤爪和豉汁排骨也值得推荐。光顾着吃了,没有拍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卫生间设备,最常见的感应式水龙头和烘手机自然不必说,连废纸桶的开合与自动擦洗马桶圈的马桶都是感应式的。

晚上去了传说中有枫糖浆浇三文鱼的fish market. 门外的招牌上写着“吃鱼更健康”。刚开始端来的餐前面包没有提供黄油,而是端上了一盘用各种调料加橄榄油拌在一起的酱汁。

服务员推荐了一些郁金香节的特价小吃,我们要了烤虾和蟹饼,味道确实不错。蟹饼让我想起了文蛤饼。只是最后买单时发现被忽悠了,服务员解释了多遍,但至今大家仍不明白价格是怎么算的。

11.jpg


两个蟹饼,特价3刀。

12.jpg


看到有新鲜生蚝供应,生蚝控自然要吃的,2刀一只,要了半打。我没有用中间的番茄酱,只要有柠檬就够了。写到这里看到图片,口水又流下来了。。。

13.jpg


在渥太华,有三种食物是要尝尝的:枫糖浆浇三文鱼,阿伯塔牛肉和河狸尾巴。阿伯塔牛肉所在的餐厅据说是名人政要常去之处,估计非我等人能消费之处,只好作罢。大概是烟熏过的缘故,三文鱼口感较咸,枫糖浆略微稀释了咸度。炸红薯条比炸薯条好吃——我果然变成了嗜甜者!

14.jpg


这道一虾三吃不是我点的菜。每种尝了一个,最爱中间带汤的那个。

15.jpg


这也不是我点的,大概是剑鱼BBQ,浇有小红莓胡椒salsa酱。据说还不错。

16.jpg


这家饭店给我印象最深的菜是新鲜生蚝,另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价格不低。

位于Rideau Street上的3 Brothers卖的poutine有个非常自信的名字:best poutine in town,是否名副其实不清楚。Poutine是魁北克小吃,其实就是法式薯条和奶酪块浇上浓浓的肉汁。无论是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蛮诡异的。临走前特地跑到这里,来不及吃,只好打包带走。

17.jpg


店面不大,只有一个帅哥在无聊地看手机。薯条是现炸的,为此我等了很久。

18.jpg


薯条是带皮炸的,浇上肉汁后变软,poutine好不好吃取决于肉汁。打包后就立刻离开了,行车几小时后进路边休息站吃午饭。这时poutine还残有一点热度,但奶酪已经无法融化并出现拉丝效果了。味道也是蛮诡异的,也许趁热会更好吃。

19.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