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iW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iWen

嗡阿热巴扎那得
注册
2013-07-04
消息
1,039
荣誉分数
205
声望点数
73
_c_KiNMjwBERVRjWl-IQ9qDc5-KRzWeqVlwhYTxnmGdAHK103eeDWgQljeWQONx1PpTp-YSWlrhLVA78y28aQeyWKY4GABUDyrG.jpg


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


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质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般越来越大,达到一百亿元。


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一百亿元到底有何秘诀。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


望着学生们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说出一段往事。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


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记者大惊,不信。


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一百个,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会变成五个。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


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演讲结束后,他从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报纸,正是报道李泽楷的那张,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报纸的空白处,有一行毛笔书写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这位建筑商就是台北全盛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林正家。他说,这就是一百亿的起点。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厚积薄发,气势如虹。只懂追逐利润,是常人所为;更懂分享利润,是超人所作。人生百年,不可享尽世间所有荣华;惠及百人,能够得到人间更多真爱。


人的一生给别人借过时实际是在给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你的人生路总是很宽很长……
 
朴实是最后的赢家
_r134604_0_title_left.gif





_c_F2QTm1nGx_8p1cBC8yEFkJw6AeTP0QlayFr3gTzIMh6EyjCGrEI9-9viokkvNdwEs2MeX6gP4Vyhrib-9M2D7A3rl1WYP6BS.jpg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还是喜欢跟老实人交朋友,觉得比较放心。这是否证明我也算一个老实人?物以类聚嘛。但我估计不老实的人,也是喜欢跟老实人交往。不仅放心,而且省心。谁都怵那种相互猜忌、彼此提防的社会关系。


  这么看来朴实并不是朴实者的墓志铭,反而是一张通行证。它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也就大受欢迎。老板聘员工,领导对下级,最讲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诚实的人才不会受到怀疑,也就有望得到重用。


  生活中有一种偏见,觉得老实人吃亏。尤其这个制造泡沫、追求华丽的时代,老实人不擅长忽悠、炒作、作秀,似乎很难成大气候。我倒觉得,正因为老实人不怕吃亏,老实人没啥虚荣心,才不至于吃什么大亏。朴实不仅没过时,在潮涨潮落中还是最能沉得住气的。


  我见过一位喜欢蒙事的生意人,他谈业务大多有水分,那天却说出一句真话,长叹一声:“这个时代,都是骗子骗骗子,骗子也只能骗到骗子,因为老实人已经不上当了。”即使这样,骗子最怕最恨的也是骗子,小骗子怕遇上大骗子,大骗子怕遇见更大的。我估计这个喜欢骗人的家伙刚刚被谁给骗了。


  如果说一个朴实的人受骗了,只能说明他不是真朴实。欲望和虚荣心,最容易被诱饵所迷惑,上了别人的钩。真正朴实的人,应该知道自己吃几两饭,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只相信自己的诚实劳动,因而常常选择以勤补拙。


  “诚实劳动”这个词,是我从某朋友那儿听来的。意味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血汗,也就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也许不是暴利,没法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自己心里蹋实,心里有数。我想,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积累,靠的是诚实劳动。诚实的人不仅勤劳,而且会日积月累地走向成功。


  谁说朴实的人注定是失败者,他们常常会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只是过程要漫长一些。他们要么笨鸟先飞,要么像“龟兔赛跑”寓言里的乌龟那样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终点。你问他心里慌吗?他说不慌。你问他累吗?他说不累。说实话他从来没把跑得快的兔子当成竞争对手。并不是说他瞧不起兔子,而他无意于竞争(更不会恶意竞争),无意于与别人比输赢或贫富,他只跟自己比,跟自己的昨天比,自得其乐地走自己的路。私下里恐怕觉得兔子本该跑快车道,自己跑的是慢车道。没啥可比性。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不急不躁,反而最终成为马拉松冠军。


  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要看谁笑在最后。浮夸的兔子就不一样了,看见乌龟落在后面,就得意忘形,以为可以打个盹儿。一旦看见前面跑着火车,说不定又该着急上火,慌不择路地狂追上去,没准儿还会被啥绊一下,摔伤腿脚。


  连聪明绝顶的兔子都怕朴实的乌龟,朴实的乌龟,你还有必要瞧不起自己吗?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_c_cIPoIYnrruXwo-QsUgpe8byiKTDu0wVhcpJYTsiT69_2fGPqq1F2UDVHr3WNOT5qQtjstj3Rtsd2xZ9Y1LWbkkuJwLIPN0El.png


慷慨,最讨人喜欢。若还不是“成功”的人,先做个讨人喜欢的人。小气的人,释放的常常是负能量。有个同学特小气,每次打电话,都是响一声就挂了,意思是让对方打过去。有一次,他痛心疾首地对我说:“我女朋友太败家了,一顿早饭吃了我5块5!”  

目前福州“早市界”最受欢迎的顾客,是我,因为我从不问价,也不讨价还价,且找回的零钱都不要,算是中国式小费。在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里,我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深受小贩的喜欢,他们也对我更厚道。我每天都买一大把芹菜,平常要5元左右,天冷的时候不愿下楼,有个卖菜的大姐就主动帮我从另一个卖菜的大哥那里“批发”一把,量一样多,她只肯收我两元……平时看起来很慷慨的“不要”,最后其实“要”回来得更多。


  小气是一种人格缺陷,是阻碍品格升华的最大障碍,也是没有破“我执”的表现。小气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常常自私、冷漠、封闭。大方也是生意经。大方才容易成功。格局决定成败,大气成就英雄,成大事者决不斤斤计较,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华谊老总王中军说:交朋友是第一生产力。或者说,圈子决定位置。交朋友是个技术活。这个年代,双拳难敌四手,经营好人脉也就成功了一半。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朋友圈越大,其脑部区域尺寸越大。新大脑皮层尺寸所占整个大脑的比例,随着灵长类动物社交群体增大而增大。例如,猕猴的新大脑皮层所占比例比绢毛猴大得多,后者平均只有5个社交成员,而猕猴的社交成员多达40个。


  “给予是最好的沟通”,这是泰国的一则公益广告。对恩惠最好的回馈,便是将助人之心传递。哈佛商学院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如何花钱和如何赚钱同样重要,都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穷人问神:我为何这样穷?神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穷人说: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神说: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地看着他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
 
人的朴素,源于自信


_c_30jL0bva3npoRzs9BaHkNdhDp_zqJP0i2Txnu2s8Id5WD0h3OeqSviSZpdqJLjDpGNjzucZz6k0i_4CsSKHaoTfjrAOrvXII.png


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朴素的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他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他的衣着,他的谈吐,他的表达,他的行为,都不是为了表现,都不是为了掩饰。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


人的朴素,源于自信。一个人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行事、作为,的确是需要底气、底蕴的。一个充分相信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的人,才敢于向人坦露自己的的真面目。而一个人倘若连他本人都不欣赏自己,又怎么会以他的真面目示人呢?因此,朴素者都是相信自己“天生丽质”的人。他坦荡磊落地告诉别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不掩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本色和朴素,让人看到一种优雅的自信之美。


朴素的反面,是矫饰。矫饰是百般做作,是千般遮掩。矫饰的结果,尽管可能会百般峥嵘,千般繁华,但它的底子却是虚伪。好比一张原本丑陋不堪的脸,经过精心的修饰和化妆,也许可以变得美艳动人。但知道它的底细的人,心中终是不屑。


而朴素则是真诚坦露,尽管素面朝天,却洋溢着表里如一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的美源于真实,朴素的力量源于表里如一。


外表的朴素尚不是真朴素,真朴素是心灵的朴素。


心灵朴素的人真实自然,心灵朴素的人平和宁静。心灵朴素的人,内心散淡从容。一个被过盛的欲望烧灼煎熬的人,是朴素不起来的。一个人,只有不怀非分之想,内心一派澄澈,才能安于过朴素的生活,也才能享受到宁静淡泊的日子的快乐与幸福。


人际交往中,朴素者能做真朋友。


朴素者和盘托出,朴素者坦诚相见。因此,朴素者身上总能生出一种纯天然的“亲切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朴素者不势利,不虚伪,这样的交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朴素者内心淡定从容,他们不屑于尔虞我诈,争名夺利,言必信,行必果,更值得信赖和托付。
 
这六服后悔药,你求不来

_c_QSRnLdeFmQoFyccP9p5BvwsEqlOyxJNCtklXrODnoar6RBVe6T5Crq0ATa2G0noaL032wFkjSA4DeosPESGS_ZRjSBPbjjYi.png


在明人宋熏的《古今药石》中,载有寇莱公的《六悔铭》,教人要及早觉悟悔改。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官行私曲,失时悔。”做官的,心要如秤,不能为谁而任意轻重;心要如水,不能为谁而任意倚侧。一心为民服务,不因个人的利益或喜怒而有所偏失、曲护,至于受贿、包庇、冤狱,东窗事发时,后悔就晚了。


“富不俭用,贫时悔。”凡是装门面、讲排场、骄纵挥霍的人,很快就会匮乏贫困。富时和你在一起的朋友,在你贫穷时,早已不见,谁愿代你填补往日浪费亏空的大窟窿呢?“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靠不住。


“艺不少学,过时悔。”年少学艺,事半功倍。年少时懒惰荒嬉,直到“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少年的时光真的很宝贵,年少时不知努力,等老迈时,徒留伤悲,追悔莫及。


“见事不学,用时悔。”经一事,长一智,社会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大学,逢事就留心,随时学习。储备实际经验,会使人更成熟。人只有在拒绝学习的时候,才是真的老朽了。临到用时懂得少的人,难事就多,没有不后悔的。


“醉发狂言,醒时悔”。狂饮猛拼,好像豪爽,等到醉时,胡言乱语,呕吐遍地,无理冒犯,失态献丑,醒来不胜懊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人在生病之时,都有很好的悔悟,只可惜病一好转,就全忘了。名利的计较,琐屑的操劳,不加节制,不稍安息,必须等到生病,才开始后悔。如果没有病时就想想生病之苦,许多尘心焦思,就减去了一大半。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_c_q8IvRNA65iFvkFA9d7fiW5QdYynMZRsZrppvZ9Wo2frO3A4BgcZtjX0Ac21k9TqhdbxT8ygYpiUjwLSDtSwLKlPyXoU0jtwl.png


1.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


2.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


3.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  


4.智慧人的圈子,谈论是给予,交流的是奉献,遵道而行,一切将会自然富足。


在现实生活中,您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您的成长轨迹,决定您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懒惰;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您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


●与高人为伍,您能登上巅峰。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您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您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如果您想聪明,那您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您才会更加睿智;


●如果您想优秀,那您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您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


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围的朋友决定的。


朋友越多,意味着您的价值越高,对您的事业帮助越大。


朋友是您一生不可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助,您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


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


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欣赏别人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本领


_c_en95hFxveblp3pZ0wEDfIbfrbXrIFM6GiCUZ4e6LbHNrPEE39jbqet_CYI-Lp9unP5yqX5qe8mJk-SdqllkQ9HYodxZftsHi.png




这个故事是克林顿·希拉里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的,她在中学读书时的一件往事。


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公园里散步。她发现一个老太太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那穿戴仿佛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隆冬。她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


当时爸爸的表情有些严肃,沉默了一会儿说:“希拉里,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就是欣赏别人的本领。这说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热心和友善。”


希拉里觉得爸爸太小题大做了,很不服气地问:“那你不觉得老太太穿得太多了吗?”


爸爸说:“恰恰相反,我觉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赏。她穿着羊绒大衣,围着毛皮围巾,也许是因为生病初愈,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但你仔细看,她专注地看着树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的安详、愉快。她是那么热爱鲜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我觉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动!难道你不认为她很美吗?”


希拉里认真地观察了之后,觉得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从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内心像怒放的鲜花一样。爸爸领着希拉里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鲜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加美好了!”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随后,她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饼干,一边递给了希拉里一边夸赞地说:“这孩子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希拉里说:“渴望得到欣赏,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优点和特点。当你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之日,就是你得到别人更多欣赏之时。”
 
靠阅读智脑强国的两个国家

_c_Y9sYjy3mrnfNaFUriPud6CLjIl7oOi9V5McybXYN4J2hFtCAo4Au8dq5zB1Ph5c4u1t1mZi6p2YURnZY2_rPTWBUfgpvV33U.png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入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当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时,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因而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本书的售价在20美元以上,每份报纸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入对购买图书和订阅报刊都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


“安息日”是以色列犹太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日,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现在还在下降。


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都在400件以上。一个小国,因爱读书面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一个学者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有人感叹道:“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耗在推杯换盏、打牌搓麻、欢歌劲舞等娱乐应酬中,却不愿花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好书。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20年后回访当初幸福的人,结果让人深思

_c_CiN7JrexZ1Be-HzRCEa-93ee6oCaILI3qAV9FU_j7rRZQAphTlpSYSh3_Ju7we7bn4ZiOKHpE-LEkznlrSgRllcic0QarQZy.png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二十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


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


A、非常幸福。

B、幸福。

C、一般。

D、痛苦。

E、非常痛苦。


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


而另外的71人, 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


一种是澹泊宁静的平凡人,


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


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


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抱怨是败德之行




_c_lO8tM0t-AxXDKqIOjEzH56LFlC1i7tSWiEvmgNUlS4qTcUyXd2mWorUR5Y0RUL30T-9Qdm5Vc_lNKADXP-pCk3PJ7AMg3CU0.png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爱吗?儿女对父母抱怨,父母会甘心情愿付出爱吗?下属对上司抱怨,上司会欣赏这样的人吗?过去的帝王,对于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对,臣子甚至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举如下:


  一、抱怨是丧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满怀怨恨,所谓怨天尤人,总觉得世间不公平,觉得天下人都对不起自己,这就是人生危险的讯号。因为你对社会的热情不够,对人生的际遇认识不清,对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对自己的获得有所不满,因此忿忿不平,怀忧丧志,人生从此一蹶不振。其实,这个社会必定先要有所付出,才能赢得相对的收入;你只是抱怨付出,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二、抱怨是结仇之源:抱怨绝对不能获得欢喜,你抱怨人家一分,别人回给你的可能是加倍的排斥。合伙人本来是共同打拼,但你总抱怨对方的不足,难道对方就会满意、钦佩你吗?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相同的,“怨人者,人恒怨之”,“管鲍之交”就是说鲍叔牙不介意管仲,在钱财、事业上没有半句怨言,所以两人才能相知相惜,才会有好的结果。


  三、抱怨是败德之行:人一旦有了抱怨,情绪一定非常恶劣,就借酒浇愁。有的人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因为对家庭抱怨多,他干脆不回家,整日徘徊在酒廊舞厅里;因为对公司有很多不满,他可以请假出游,甚至泄露机密,使公司受到损失。抱怨的结果,可能对方损失有限,但自己则有更大的败德之行。例如抱怨父母者,成了不孝儿女;抱怨朋友者,最后反目成仇;抱怨同事者,明争暗斗。种种败德的行为,都由于抱怨而产生,殊为可怕。


  四、抱怨是造业之因:世上很多的打斗、毁坏、嗔杀等行为,都是因为抱怨而起,所以抱怨是造业之因。一个人如果时时心存善念,纵使受了委屈,被人欺负,只要自己有修养,稍加忍耐,也就过去了。假如感到利益不均,或者为人所侵占,也不能为了虚浮的财利,造下难以弥补的冤仇、业报,最后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因此,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头,自己应该立刻有所警觉,自己要懂得回心反省。


  凡事能够将心比心,甚至“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能够存有如此善念,抱怨又由何而生呢?
 
读书,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_c_If8-HLf_ksah0iONTNsvv_XiZobEFN2qcTFe5wPIC4UkAmSzuy8KbX8JV6Sx-awS8IP0Vzsqc3bzJrPFr_EoXtcleub4QF2l.png


据资料记载,犹太人爱书,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以色列境内图书馆千余座,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仅数百万人口的以色列有上百万人办有借书证。在人均拥有图书、出版社数量上,以色列均居世界第一。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金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据说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离不开读书。


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想来怎不令人汗颜!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极快,大学毕业有40%的知识已经过时。一年不读书,80%知识需要更新;三年不读书,99%知识需要“升级”。只有养成长期阅读习惯,才能确保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保持“知识力”和对工作的新鲜感。


买书和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一段岁月乃至一生中的思想、知识与体验。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和“颜如玉”固然美好,但书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同样是滋养你性德的不竭源泉。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点书,到书中去“淘宝”,绝对是该“点赞”的美好举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