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地方14省投资规模逾15万亿 侧重基建环保民生

reine02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12-02-27
消息
9,440
荣誉分数
2,120
声望点数
273
2015年地方14省投资规模逾15万亿 侧重基建环保民生
时间:2015-02-04

一些省市正马不停蹄地预备“弹药”备战2015年。本周一,四川推出总投资近3万亿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这是今年以来第14个发布2015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省份。此前,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都公布了上万亿投资计划,安徽、宁夏、贵州、广西、新疆、云南、江苏、浙江等省份今年投资也达数千亿元。

据上证报资讯粗略统计,目前14个省份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逾15万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额。

根据各省公布的投资方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是重点。除此之外,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投资重点,不少省份大举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大投资主题:基建、环保、民生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全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4%,随后全国31省份相继公布各自地区生产总值。除了西藏以12%勉强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外,其余30省份全部未能完成各自预期目标。并且,各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扩大有效投资”成为各省稳增长的抓手。

湖南、福建是较早发布投资计划的省份。1月14日召开的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湖南省今年将推进“511”重点投资计划,总投资1万亿元。1月15日,福建省政府透露,2015年省重点项目名单已确定,共490个,总投资30435亿元。

随后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不少省份也都明确提出了今年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根据河南省发改委1月28日向河南省两会提交的报告,河南省2015年计划总投资3.57万亿,其中8000个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5万亿。而浙江省发改委向该省两会提交的报告指出,年度推进省“411”重大项目960个左右,计划投资7200亿元左右。

此外,安徽、江苏、宁夏、新疆、广西、云南、贵州、湖北等省也相继发布重点项目投资情况,计划投资规模从2000亿元至8000亿元不等。

刚步入2月份,2日召开的四川省2015年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提出,今年500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99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8亿元。

梳理各省重点项目投资目录发现,各省今年不约而同地瞄准交通、能源、农林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

20150204073509510.png


如,福建省3万亿重点投资项目就主要涉及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等领域;江苏则预计完成投资4900亿元,加大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能源输储设施、交通网络以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

西部省份对基建投资重视尤甚。广西今年重点项目投资20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84亿,占比最大,其次为民生及社会管理、生态环保;新疆计划投资3000多亿元,用于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云南今年将重点督查20项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1371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投资731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另外,西藏今年将新开工建设16个重点项目,其中交通、水电项目涵盖13个。青海则表示,今年将围绕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态等五大支撑体系,持续谋划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

产业转型升级是重头戏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进一步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地方在投资结构上也更注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投资,这也是今年重点项目投资的一大亮点。

从四川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产业类投资依然是“重头戏”,项目数达281个,占总量的56.2%。其中,围绕转型升级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4个,年度计划投资312亿元。

在浙江省今年重点项目投资中,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和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平分秋色”,两大类别投资均超过2000亿元。

湖北今年要确保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

另外,有的省份还将重点项目投资直接对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表示,今年将积极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并完成投资4600亿元。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养生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使农产品(12.41, -0.08, -0.64%)加工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业。

在北京的投资规划中,“高精尖”产业培育是重点项目投资的五大领域之一。另一大领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而从1月30日公示的2015年河北省重点项目名单来看,河北也是主打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制造业。

钱从哪里来?地方剑指PPP

目前已经出台的地方政府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超过15万亿元,这一数字已高于去年逾14万亿的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如此大规模的投入,钱从哪里来?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基调是积极财政政策,但地方政府这一块很困难,43号文之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被大大压缩,房地产行业疲软导致卖地收入锐减,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税收下降。虽说可以发地方政府债,但规模太小!”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坦言,地方财政难积极。

地方财政面临多重压力,那么要完成投资计划,钱到底从哪里来呢?不少省份将目光投向民间资本。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菁林在谈及西藏今年投资情况时表示,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到西藏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政公用设施领域、重大基础设计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建设和运营。

浙江省发改委在部署其在“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时强调,“更加重视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重视民间投资主体作用。”

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在解析该省“1万亿的投资计划钱从哪里来”时指出,资金来源重点是通过改革创新,一个是改革投资审批制度,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核心是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

对于民间资本如何进入,谢建辉认为,“PPP是一种方式,股权融资是一种方式,资产证券化也是方式,还有其他很多方式。只要觉得民间资本能够选择的合作模式或者进入模式,都可以。”(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观察者网注)

尽管吸引民间资本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各省更倾向于推广PPP模式。不久前湖南省就向社会重点推出了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583亿元,涉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
 
现在中国的两位领导人,习进平和李克强。李倚重的是吴敬琏,而习倚重的是林毅夫。

吴敬琏给出的发展道路是让市场主导调三次产业的结构,走美欧东亚过去三十年走过的“去工业化”老路。如果走这条老路,中国过去三十年10%的高速增长,将可能在十年之内降到5%的水平。 李克强希望搞市场化,经济下滑为代价而不惜。开始走以质带量来给自己找面子。这在大局上面就是错的。 太偏市场,忽视了国家对经济的提振作用。

林毅夫给出的道路是由经济外交主导,调过剩产能的出路。如果目前“一带一路”的外向型战略能够实现,估计中国会保持二十年制造业的繁荣,经济增长率可能维持在5-7%的水平。

这两条道路,无论走哪条,都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这也是近期各省调低GDP增长速度,上海甚至放弃GDP指标),走下去都会破坏邓江给中国开创的大好局面。

好在中国似乎在走第三条道路,就是由长远战略规划为主导,调整中国不合理的生态布局和产业城乡布局。引导国内的长期投资,使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这条路可以使中国至少维持三十年的高速增长,速度可能在8%-10%之间。这就要政府加大投入,投资主导。
 
第三条道路8%-10%那里来的? 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转向内需服务, 新常态 7%,
 
司法系统不健全、有效,没有有效的纠错机制,什么都搞不好。
我是希望搞好,可是不看好,习反腐2年多了,还是中纪委在唱主角,说明司法系统还没站起来。
 
有铁公鸡不等于第三条道路, 要看比例。 没有定量,不能定性。
地方政府就差当裤子,那里搞到15万亿。 8%-10%绝对搞不出来。搞出来小习会吓死


第三条道路”指的是国土改造、国内的重新组织和布局。
三峡、电网、高铁、南水北调都是“第三条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成功的例证。下一个,上“大西线”也该付诸行动了。
“大西线”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出境河流调水入黄河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