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2015年观音九本尊法会开示(更新中)

guojingli100

初级会员
注册
2014-12-01
消息
1,215
荣誉分数
110
声望点数
73
《噶当教言》讲解(一)
(原文链接:http://www.dymf.cn/Article/sskq/fhksh/guanyin/2015/2015/02/27/09391814838.html)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正月初八,是我们观音九本尊法会的第一天,我给大家讲一段噶当教言。

  藏传佛教有八大宗派,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清净传承,在各传承中都出现过无数的大成就者,他们都有殊胜的教言,但是我特别喜欢旧噶当派的格西们的教言,我觉得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修行人。他们所说的,句句都是真理,句句都是窍诀。虽然其中有很多只是一些对话记录,词句很简单,但特别趋入人心,让人感觉非常有加持力,特别殊胜。所以我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欢喜。

  善知识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所有的佛法当中,最究竟的佛法是什么呢?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法门也是无量无边,这些法门当中最最殊胜的、最最究竟的法门是什么?

  阿底峡尊者回答:最究竟之佛法是悲空双运,比如世间有一种妙药,能治一切疾病,如同痊治妙药般的佛法是悲空双运。若了知诸法空性,就能对治一切烦恼。

  这里所说的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才可以解脱烦恼;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没有办法解脱烦恼。谁都不想烦恼,谁都想解脱烦恼,要解脱烦恼,唯一的方法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要解脱烦恼,就要了知诸法的究竟实相。人为什么烦恼?就是不明真相,不懂真理。不明白什么是真相、真理,所以烦恼,所以痛苦。有钱没钱,都一样烦恼,都一样痛苦;有权没权,都一样烦恼,都一样痛苦;有家没家,都一样烦恼,一样痛苦。有钱的人也是烦恼的,也是痛苦的;没钱的人也是烦恼的,也是痛苦的。有无权力也是一样,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有的人有家,有的人没家,但是有家没家,都是烦恼的,都是痛苦的。佛第一转法轮的时候讲的是四谛,其中第一个就是苦谛。若要解脱烦恼,就要先知道苦。

  先要了知苦,首先要明白这点。在世间,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差不多的,总的来说都是烦恼的,都是痛苦的,但人都不明白。没钱的人也痛苦,总想赚钱,总希望自己发财,就羡慕有钱的人:“有钱多好啊。”觉得有钱了就没有烦恼了,不是这样的。有钱也有有钱的烦恼,有钱的人就想过一个平平淡淡的生活,就羡慕没钱的人。同样,没钱也有没钱的烦恼、痛苦。有家的人就羡慕没家的人,觉得他们多自由,多自在啊;没家的人就羡慕有家的人,觉得他们有人关心、有人照顾等等。其实他们都不明真相,都是迷茫的,都看不透,看不明白啊!只有你真正到达彼岸了,才能看清此岸;只有你真正超越了,才可能看透世间,之前你是看不透,是看不全面的。

  此处强调的是什么?此处在讲什么?就是强调证悟空性智慧的重要性,在讲证悟空性智慧的真实的意义——能断一切烦恼,可以摆脱一切痛苦。你看,学佛多重要,修行多重要啊!因为只有你学佛了,修行了,才能证悟空性,才能到达真谛。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为什么不顾一切地信佛?为什么不顾一切地修行呢?我们不是在瞎折腾,也不是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因为证悟空性的智慧是我们摆脱烦恼、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如果你没有这种智慧,你始终是烦恼的,始终是痛苦的。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什么条件,都一样,都摆脱不了痛苦,摆脱不了烦恼。

  悲空双运就是既有慈悲,也有智慧。否则,若只有慈悲却没有智慧,或只有智慧却没有慈悲,这都是不究竟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作为父母,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儿女能离苦得乐。父母对儿女有慈悲,但是没有智慧,所以解决不了问题,让儿女烦恼,让大家都烦恼,都摆脱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现在,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了,越来越恶化了,这就是没有智慧的缘故。若是有智慧的话,就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痛苦。这是个例子。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若是只有慈悲却没有智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有时候也会发一些善心,也会做一些善事,但是带来的都是烦恼,都是痛苦。

  为什么呢?“我发善心,我是好心,我做好事,怎么没有好报呢?”因为缺乏智慧,没有智慧啊!所以,智慧是最重要的。若是有智慧,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圆满了,夫妻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圆满了。

  现在夫妻关系也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恶化了。因为已经到了末法时期,所以变成这样了。什么叫末法时期?就是正知正见越来越少了,智慧越来越缺乏了。所以很难拯救啊!虽然都想拯救,但是很难!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佛法,如理如法地学修佛法,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拯救!现在很多人也在想方设法,但都是徒劳无益,没有用。若是不学修佛法,一切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拯救不了!解决不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没有别的理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缺乏智慧,就是缺乏正知正见,所以这里讲悲空双运。

  善知识仲敦巴又问阿底峡尊者:现在许多人都说自己已经证悟空性了,那为什么他们的烦恼仍旧没有减少呢?

  前文讲,若证悟空性了,一切烦恼自然息灭,证悟空性的智慧能对治一切烦恼。仲敦巴就有疑惑了,再次向阿底峡尊者请问: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证悟空性了,很多人都说自己开悟了,但是烦恼一点都没有减少啊!这是怎么回事?现在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见性,已经得到印证了,但是内心的烦恼和不良习气一点都没有减少,一点都没有转变。这是为什么?

  阿底峡尊者回答:这说明他们所谓的证悟空性都是空话!

  实际上,他们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见性,所讲的都是空话。这是大妄语,欺骗了他人,最主要的是自己耽误了自己,这是最可怕的。实际上没有见性,没有明白空性的真理,却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还说有人印证了,没有用!这叫以盲引盲,互相欺骗。

  阿底峡尊者讲:若真正证悟了空性,身口意就如同棉花被脚踩踏或粥放入酥油一般调柔。

  比喻当膨胀的棉花被挤压时,它自然就收缩;向沸腾的粥里放酥油时,它自然就平息。如同当我们证悟空性的时候,欲望、傲慢等烦恼自然息灭,再也不会膨胀,再也不会粗糙。看看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有没有调柔,就像通过比喻所讲的那样。棉花没有挤压的时候就高,一挤压就低了。

  有些人贡高傲慢,学修的时间越长,掌握的理论越多,就越傲慢。很多人学修的时间长了,掌握的理论也多了,作为老居士、老弟子,就开始傲慢了,这就是膨胀了,就是自高自大啊!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其实这种人没有任何功德。

  我们有一句法语: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不慈悲;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若是你真慈悲,就没有看不起的人,人人平等。众生是平等的,站在世间的角度来讲是平等的,站在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也是平等的。站在出世间的角度讲,都是显而无自性,平等的,万法一心,就是一个自性。站在世间的角度来讲,都在轮回,都在痛苦,都由业力的牵引而不得自由,都是一样的。

  也许有人这样想:不一样啊,我富裕,他贫穷;我高贵,他卑微。其实都是一样的。世间的这些有钱人,所谓的富翁,众生都轮流做,都做过。所谓的有名望、有荣誉、高贵的人,众生也都是轮流做,都做过,没有什么。贫穷也一样,都经历过。所以,都是平等的。在这世间里,众生都像个无头苍蝇,都一样迷茫,没有什么不同。“不一样啊,我年轻,他那么老……”年轻人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年老的人无法和自己比。其实年老的人也都年轻过,谁没有年轻过啊?也许他年轻的时候,比你还漂亮,还优秀,没有什么。总的来说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

  你有看不惯的事,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然后自己在那烦恼,这叫自寻烦恼,说明你没有智慧。我们作为密宗弟子,一切要观为清净、圆满。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圆满的,不清净的是自己的心,不圆满的是自己的心。不能总这样自寻烦恼,自找痛苦。一切观清净,观圆满,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这样活得就有意义了。有看不惯的事,就说明你没有智慧,这是真言。

  当你有看不起的人,这个时候应该自己忏悔,说明自己不够慈悲,说明自己不够善良。不慈悲就不善良了,若是你善良,还会看不起人吗?你那种分别的善良不叫善良。

  当你有看不惯的事,也要反省,是自己智慧不够,才会有这么多看不惯的事,若是有智慧,有什么呀?你能换位思考,都是通的,都是有道理的。你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肯定有很多看不惯的,肯定有很多不圆满的,这是你自己的问题,这也叫我执。以自我为中心,然后希望、要求一切围着自己转,这是不可能的。很多烦恼都是这样导致的,很多痛苦都是这样招来的,所以要学会包容,要学会理解。若能换位思考,都是通的,都是圆满的。有这种灵活圆融、随机应变,这是智慧,很重要。

  你真正见性了或开悟了,内心就不会再那么烦躁了,一切欲望、烦恼自然就会息灭。若是还有这种浮躁的心态,说明还是没有证悟空性,还是没有见性。

  有人问:我是不是见性了?我有没有开悟?若是你开悟了,见性了,还用问我吗?你自己都不知道,这还叫见性?还叫开悟?若是你开悟了,见性了,自己怎么不知道呢?若是你自己不知道,说明你还没有见性,还没有开悟,所以不用问。若是你见性了,就像哑巴吃糖块,这个时候自己最知道。

  真的有这种人,自己什么也不明白,还要给别人印证。还有的人说“我已经得到印证了”。即便有人印证你,也没用。若是你有这些征兆,就说明你见性了;若是你没有这些征兆,你还是没有见性。所以别相信这些人。

  阿底峡尊者讲:圣天尊者说,若有人如法思维,诸法的实相是否是空性呢?哪怕是对空性生起这样的疑惑,都能毁坏轮回之根。因此无颠倒地证悟空性,就如痊治妙药一般,涵盖一切佛法。

  印度的圣天尊者也说:“对空性这个真理,生起那么一刹那的疑惑(还没真正明白,只生一刹那的疑惑),也可以断除轮回之根。”他没有说“直接断除”,他说“能断除”。你对空性的真理生起一刹那的怀疑心:诸法是不是空性?诸法会不会是空性?这就是因,就这样对空性生起一刹那的疑惑,也可以断除轮回之根。轮回之根是什么?是我执。为什么说可以断除我执?若你能生起这样的疑惑,就能慢慢生起正见,生起正见了,就可以断除我执。真的,哪怕仅仅是听闻了一下佛法,听闻了空性这样的真理,也是有意义的。

  今天在座的各位当中,也有很多种,有的人信心万分具足,有的人刚有一点点信心,有的人纯粹是来凑热闹的。但是我说,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今天普遍可以种下这个善根,将来这个善根一定会成熟的,到那个时候都能够听闻佛法,都能够获得成就。在这些人里面,肯定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空性,但是这个人肯定会思维“什么叫空性?”。你看,这就有意义了。哪怕只生起那么一念,就能种下善根,将来一定能获得成就。

  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里也讲:“甚深光明大圆满,仅闻词句断有根。”仅仅闻到“大圆满”这个名字,就能断除有根。“有根”是什么?有根也是轮回的根,就是我执。仅仅闻到“大圆满”这个名字,就能断除我执。

  所以,都是有意义的。信心大,可能成就就快;信心没有那么大,可能成就就慢。但是都像已经上钩的鱼一样,早晚会钓到地面上来。

  今天主要讲的是证悟空性智慧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是证悟空性智慧的功德。讲的就是悲空双运。若真正证悟空性了,大悲心自然会生起来,因为这时候才知道众生为什么烦恼,才知道众生为什么轮回,之前还一定知道,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只有真正证悟空性了,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继而就会对这些没有证悟空性的众生生起强烈的大悲心。生起大悲心的同时,智慧就圆满了;证悟空性的同时,会生起大悲心。所以,悲空是双运的。

  现在我们也讲慈悲,慈悲真正要达到圆满,真正要达到究竟,必须要证悟空性,必须要有智慧。

  证悟空性的智慧怎样才能生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积累资粮,净除业障,最后通过对上师的信心或者上师的窍诀而明白、证悟。这主要是通过信心证悟的。还有一种是通过逻辑推理。如唯识宗、中观等,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抉择诸法的实相,抉择空性,这个主要是通过智慧而证悟空性的。若要证悟空性,只有这两种方法,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我们现在都在修加行。只要加行修好了,一定可以证悟大空性,证悟大圆满啊!现在大家还没有证悟空性,还没有证悟大圆满。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打基础,就要修加行。

  有的人说:“是否可以不修加行,直接修正行或者直接证悟大圆满?是,也有这样的人。但这是上上根基的人,是相续已经成熟的人,这种根基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见性,随时随地都会开悟。如果你还没开悟、见性,说明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还没有达到那种层次,所以你就是要修加行。

  大家修加行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加行还没有全修完,中途就有可能见性,也有这种成就的。有的人可能还要修很多遍加行,最后才能开悟,才会成就。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主要是把心态放下来,然后好好如理如法地修加行,到时候水到渠成,自然就会见性,自然就会成就。所以大家也不要着急。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噶当教言》讲解(二)
(原文链接:http://www.dymf.cn/Article/sskq/fhksh/guanyin/2015/2015/03/01/20290714848.html)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噶当教言》。

  善知识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那么,一切道法是如何涵盖在证悟空性当中的呢?”

  阿底峡尊者回答道:“一切道法都集中、包含在六度里。”

  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六度也就是六波罗蜜。

  法门无量无边,菩萨的学处浩如烟海般,但都可以集中在六波罗蜜多里,我们掌握六波罗蜜多,在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去实践六波罗蜜多,也就圆满了一切法门。

  以前讲六波罗蜜的时候,也给大家讲过怎样在生活、工作中落实六波罗蜜多,怎样去践行六度。其实我们的所做所行都可以不离六波罗蜜多,不离菩提道,若能用六度来实施的话,都是解脱的因,都是成佛的因,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让我们解脱烦恼,解脱痛苦;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让自己的福德、功德圆满。

  为什么说佛法不离世间,修行不离生活呢?就是这个意思。你要转念,你要转变心态。若是不去转念,没有转变心态,都是搞轮回的,都是造业的——造业了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

  什么叫搞轮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无论做什么都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叫恶性循环。母子关系,夫妻关系,领导和员工的关系,都越来越复杂了,这就是没有智慧,自己没有转变心态造成的,这叫搞轮回。欠债还债,又欠债又还债……这样没完没了,这个循环叫轮回。

  想摆脱轮回,想摆脱痛苦,就要修持六波罗蜜多,把六度落实到生活、工作当中去。这是唯一的方法,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方法,大家能不能重视重视,能不能落实落实?

  光在这听,没有去落实,开法会都是来求加持,或求平安之类的。但是没有重视啊!我再三强调,这是唯一的方法啊!若你不这样做,若你不这样修行,始终都摆脱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无论怎样都是烦恼的,都是痛苦的,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都不会有圆满的时候。

  放下了才圆满,随缘了才圆满。我们有一句法语:“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圆满,之前没有圆满,不会有圆满。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圆满。放下了、随缘了就是圆满。

  现在很多人也想放下,也想让自己轻松,但是看破才能放下,你看不破,能放得下吗?看不破,放不下;什么时候看破了,什么时候就放下了;什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轻松了、自在了。

  阿底峡尊者讲:如果无颠倒地了知空性。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说无颠倒地了知空性?意思是要正确地理解空性,若是对空性有不正确的理解,若对空性的理解稍微有错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曾经有一个人,参加了一个法会,在那个法会上讲的都是空性。他回到家里,抓住一只绵羊说:“没有你这个所杀,也没有我这个能杀。”然后把绵羊杀了。这多可怕呀!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说自己见性了、开悟了,说自己已经成就了,然后杀盗淫妄,什么都做,变成无恶不作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明白空性的真理。

  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要比面粉还细。”你的见解再高,取舍因果方面一定要仔细。虽然在体上讲都是空的,都没有,但相上都不是空的,都有啊!诸法的实相是什么?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是有,自性是空,但这二者是双运的。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缘起。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断恶行善啊,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讲空性。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讲空性,就没有空性。这个空性叫单空,这属于寂灭边,也是个边,是不究竟的。

  诸法自性空,缘起就仍然存在。缘起就是因缘和合,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这是不变的、永恒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有变化。缘起就是缘起,这些显现都是缘起。若没有缘起的话,不会有这些显现,显现就是缘起。

  如果你证悟空性了,却什么也看不见了,见闻觉知都没有了,那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不可能!成就不是那样的一种状态。即使你的境界再高,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这个认知还存在。所以大家一定要如理如法,一定要依教奉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你有没有见性?有没有开悟?应该用佛法来衡量,用佛的教言来作判断。什么叫作依法不依人,就是这样。这两天我讲的都是证悟空性的内容:证悟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证悟空性以后会怎样,这也是阿底峡尊者讲的,也都是佛的教言,在佛经当中都能找到,都有依据,也是非常合理的,也应该是这样的。

  “见性以后,如果没有成佛,会不会成疯子了,会不会成傻子了?”不会这样的,佛不会是疯子,佛不会是傻子。成佛了以后,会更有智慧、更自在,可以周游法界。周游法界啊!现在不是都说“周游世界”嘛,这里是“周游法界”啊!

  若想无颠倒地了知空性,一个靠信心,另一个靠智慧。通过逻辑去推理,可以抉择大空性;消业、积福,靠坚定的信心,也有开悟、证悟空性的。

  通过逻辑推理抉择空性的过程有点慢,先要明白相似的,再通过修行,最后证悟真正的。刚开始是比量见,后来通过修行才有现量见。

  第二种人是消业积福,通过自己坚定的信心而了知、证悟空性的。这种人基本上可以说是现量见,但这一点也是有辩论的,不能特别确定,但基本上是现量见,不是通过比喻了知的,而是直接就明白。

  如果想证悟空性,想见性,就要这样,没有其他的办法,没有别的渠道。

  接着,阿底峡尊者讲:能息灭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则布施度恒时存在。

  刚才讲一切道法,一切法门都可以集中在六度里。当你证悟空性时,六度怎么存在,六度怎么包含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

  当你证悟空性了,就能息灭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就是要放下对内外一切法的贪执,要放下这种心态。若是不贪执,即使有一亿人民币,也不会障碍你;若是没放下,没有断除贪执,一元钱也会成为障碍,障碍你解脱,障碍你圆满啊!

  曾经有一位老喇嘛,他生前将自己拥有的几十块银币埋在地下,自己还没有用上就死了。死了以后,他没有放下,后来投生为一条蛇,盘卷在装银币的袋子上,永不离开。你看,因为这几块银币,他没放下,所以障碍了他的解脱,障碍了他的修行。

  若是没有放下,到时候都会变成障碍。钱财也会变成障碍,儿女也会变成障碍,家人、亲朋好友也会变成障碍,都会变成障碍。若是自己能放下、不贪着,即使整个世界的财富由你一个人拥有,也不会障碍你解脱,也不会障碍你修行。因为一个成就者,他视手掌和虚空等同,黄金和牛粪无别啊!

  虚空和手掌是等同的。当时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呢?在诸法的实相当中,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如《华严经》中所讲的:一尘中有尘数刹。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无数的刹土。刹土有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刹土。在一个微尘当中有整个微尘数的刹土。你看,这就是华严的奥妙啊,也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啊!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就是在讲法,不是在搞神通啊,是在讲真理,懂吗?他为什么没有逃脱如来的手掌?即使他神通再大,也是属于世间的,而佛是属于出世间的,你在世间再厉害也无法明白佛性,你在世间再厉害也无法了知诸法的真相。

  黄金和牛粪无别。对一个成就者来说,一屋子的黄金等同于一屋子的牛粪,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讲的是成就者不会执着,不会留恋。其实,真正的福报在自己的阿赖耶当中,根本不用担心。无论是善还是恶,都在阿赖耶当中,都是可以跟随自己的,到临终的时候也是跟随自己的。留下的那些都是不属于你的,这些是因缘和合的一种显现,没有什么。

  比如说夫妻,也是暂时的一个相聚,没有什么,但现在很多人都特别执着这些。真的,缘来了,缘去了,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若你不去执着,就不会受伤害。能在一起就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就是缘聚缘散的问题。财富也是如此。你觉得都是自己的,自己挣来的,不一定,这也是暂时的。都是暂时的,也是缘来缘去,因缘到了就来了,因缘散了就走了,就是这样的道理,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麻烦。

  主要是不贪执,你的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若是你贪执,就不会圆满。若是你证悟空性了,就不贪执了;不贪执了,布施度恒时存在,布施度就圆满了。

  然后,阿底峡尊者讲:没有贪欲,就没有恶业的染污,则戒律度恒时存在;同时,也没有我执及我所执之嗔恚,则安忍度恒时存在;证悟空性必会法喜充满,则精进度恒时存在;并且,在外境中也不会散乱,则禅定度恒时存在;此时,对三轮的分别之念亦将消除,则智慧度恒时存在。

  没有贪就没有嗔,没有贪嗔就没有其他的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这样相续就不会有染污。主要是相续不染污,内心清净,戒律度就圆满了。

  若是你内心不清净,即便受的戒再多,比如受居士五戒、菩萨戒,而且受持的特别认真,戒律度也不会圆满的。内心不清净,就有染污,有染污就不清净,这样,戒律度就不能圆满。

  戒就是净,受戒以后我们内心要变得清净。这几天大家都在受八关斋戒,看看自己的内心变清净了没有?若内心变清净了,你受戒就有意义了。若是内心没有变清净,你受戒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为戒是净。若是你证悟空性了,你的内心就清净了,此时戒律度恒时存在。

  同时,也没有我执及我执的嗔恚,则安忍度恒时存在。你证悟空性了,就没有我执境及我所执,没有我执境我所执就没他执境、他所执,这样就没有嗔恚。有我和我所,才有他和他所,然后贪心、嗔心都会生起来。有贪心就有嗔心,没有贪心就没有嗔恨心。没有嗔恨心,安忍度恒时存在。不嗔恨,心里没有怨气,安忍度就圆满了。

  证悟空性了,必会法喜充满,则精进度恒时存在。你证悟空性了,处处法喜充满啊!那个时候,你就可以享受禅悦,始终是法喜充满了。为什么?因为你证悟空性了。有止而观,止观双修。止是定,观是什么?就是慧。定慧是双运的。你有证悟空性的智慧,肯定就有禅定的功德,就可以享受禅悦。此时也是明明白白嘛,心里没有任何烦恼和疑惑。处处是法喜充满,事事是快乐无比,所以“精进度恒时存在”。

  什么叫精进?有欢喜心。有这种法喜,这叫精进。你们闻法、修法有没有这种欢喜?有没有这种喜悦?若是有这种欢喜,有这种喜悦,才叫精进。若是没有这种欢喜,没有这种喜悦,还是不够精进。虽然表面上很刻苦,很努力,但还是不精进,因为你没有这种法喜啊!为什么?还是自己内心里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就没有这种喜悦;你有恭敬心,就有喜悦。恭敬心是怎么产生的?你对法的功德、法的利益能生起欢喜之心,这叫有恭敬心。有恭敬心就有喜悦,能有法喜,这叫精进。

  你念一百部经文,若是没有得到法喜,还是不精进;假如你没有念那么多,只念一句佛号或一个咒语,但是自己内心充满喜悦,这样你也是精进的。精进与否就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

  与此同时,在外境中也不会散乱。你证悟空性了,内心就不会散乱,如同被风刮的沙子,风停了,沙自然就落地了。明白了,证悟空性了,心就不会再散乱。

  尽管这个可能有一些直觉、明知,但也不是分别念,所以也不叫散乱。可能都知道,明明了了,但是这不叫分别念,这是明知,也叫觉知,都是本具的,也是原本的状态当中存在的东西,也就是不离佛性。所以你真正明白了,证悟空性了,心不会在外境上散乱,则禅定度恒时存在。

  此时对三轮的分别念亦将消除,则智慧度恒时存在。所谓的“三轮”,比如说我现在在讲法,讲法的对境——这些众生,讲法者——我自己,所讲的这个法,这叫三轮。对三轮有执着、分别,这是解脱的障碍。证悟空性了以后,你对三轮就不会有分别,不会执着,此时智慧度恒时存在。

  以布施为例。做布施的人,布施的对境,布施的东西——物质,这三者叫三轮。对三轮没有分别,不执着,就叫布施波罗蜜,则智慧度恒时存在。

  在此处讲,证悟空性了,六度都恒时存在。六度里包含了所有的佛法。所以,若证悟空性、了知空性了,就了知一切了,这才是成就的要诀,也是最究竟的法。

  仲敦巴接着问:“既然如此,一切了知中,对空性修法的了知才是唯一成佛之因吗?”

  是啊!轮回的根是我执。我们要断除我执,必须要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所以可以说这是成佛的唯一之因。

  阿底峡尊者回答:“所见所闻无不是从心中显现,一切都是从心中显现。心即觉空,了知此理,这就是见解;安住于彼当中而不散乱,保持明了,这就是修持;保持如此的境界,并积累如幻的资粮,这就是行为。现在能对此产生觉受,还能在梦中出现的话,临终就能出现,若临终能出现,中阴就能出现;若中阴能出现,定能获得成就。”

  万法抉择为心,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心的显现,心的游舞,也就是心。为什么说“心无处不在”?就是这个意思。在密宗里,为什么把心叫做“普作者”?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都是由它来造作的。

  唯识宗讲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也都是心。它是怎么变的?我们无法衡量;轮涅一切法,是怎么造作的?我们也无法说明。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已经超越了。

  心即觉空。心是空的,是空性,心也不是实有的,它也是空性。一切就是心,也就是大空性。显现上是心,但本体上是大空性,指的是大空性,所以明心才能见性。首先要明白心,要找到心,心在哪里。

  很多禅宗的大师们,给弟子传法,尤其给弟子传窍诀的时候,就问:心在哪里?同样,我们大圆满的成就者们、我们的历代祖师们给弟子们传法,尤其是传窍诀的时候,也问:“心在哪里?”让你找心。

  我们所认定的这个心不是心,是妄想,这是假的,妄是假的意思,假心不是真心。妄心不死,真心没法显现,所以要破除妄心。

  现在的科学家也研究心。他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就是假心,这个能研究得透吗?结果他也没真正找到心。首先要找到心,明心才能见性。原来万事万物本来即是心,都是心。这样心无处不在,这个时候就是见性。

  这一切都是心,但无论是心,还是一切万事万物,也是不生不灭的,它也离不开缘起缘灭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心。明心见性,不明心没法见性,明心我们才能见性。然后心即觉空,真心的自性也是空的,是大空性。这个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它也离不开缘起缘灭的真理,这就是心。所谓的“明心见性”,不明心就无法见性,明心我们才能见性。“心即觉空”,这个真心,它的自性也是空的,就是大空性。也可以说,都是心中显现;也可以说,都是大空性中的显现。二者是一个意思。这样才能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这叫做缘起论。

  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发现并宣讲了这个真理,最后通过缘起论,才说明了一切问题,才解决了一切问题。这一切现在解决不了啊!那些物理学家研究了几十年都没有解决,也没有说明白。这就是见解。

  我们现在说见、修、行,有见解才有真正的修持,才有真正的行为。

  一切法,所见所闻,都要从心中显现,心即空,心即觉空。你明白了,你了知了,这叫见解。

  “安住于彼当中而不散乱,保持明了,这就是修持。”有了见解以后,在这样的认知与觉知当中,不散乱,这叫修,保持明了,这叫修持。

  “保持如是的境界,并积累如幻的资粮,这就是行为。”积累如幻如梦般的资粮,这就是行为。

  此处是指先有见,然后有修,最后去行这个过程。尽管同样是菩萨,但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是这样,先有见,然后有修,最后去行;一地以下的菩萨就是行、修、见的过程,先有行为,然后有修持,然后才产生这样的正见。对于后者而言,这个行为,即我们在积累善根与福德等资粮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如法和不到位的地方;我们的修持也毕竟都是相似的境界,这样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到位和不究竟的地方;见解也是如此。这都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以毒攻毒,以妄治妄,只能以这种方式来修持。只有你真正见性了,明白了,才有真正的修行,才有真正的修持和行为。那时才能到位,才可以说是完全如法的修行。但这也是有过程的。

  “现在能对此产生觉受,还能在梦中出现的话,临终就能出现。”若是对这样的真理产生觉受,然后在做梦时能够出现,那么到临终的时候就能出现;到临终的时候能够出现,到中阴身的时候就能出现。若是在中阴身出现,就能获得成就。这应该是最次等的成就。最好的是在现世当中就能够成就,最次等的就在中阴身阶段成就。我们在死亡以后还要进入中阴身阶段,在中阴身当中能够出现,能够保持,那就能在中阴身当中获得成就。

  在这段对话当中,主要强调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犹如全治妙药般,即犹如一种药能治一切病,跟这种药一样的法是什么?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只有对证悟空性无颠倒地了知,没有错误地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是究竟的。

  证悟空性以后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证悟空性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这里讲得都很清楚。我们也要以这些教言和标准衡量自己,不能自作主张。

  现在很多人好高骛远,只追求高深的法,根本不重视基础。基础是最最重要的,不重视基础,成就是非常难的。现在学佛的人也不少,表面上看很多人都很精进。但是,真正获得成就、有所改变的人非常少。为什么呢?就是学修不如法,很多都变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从基础开始。所以,在弘法的十年中,我再三强调基础,这个非常重要。我要负责任。你不听,你不按照我的教导做,是你的问题。但是,我必须要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

  真的,得人身太不容易了,遇到正法更是不容易啊!所以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学修,这样我们才不会浪费光阴,才能获得成就。要不然,真的非常可怕啊!这样的机会、福报随时都会失去,随时都会离你而去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什么都不重要,修行最重要,如理如法地修行最重要。若能这样,暂时的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和功德自然就圆满了。按佛的教言,按上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行,心灵上、身体上、家庭上、工作上的一切的一切问题、烦恼都会迎刃而解,自然就会消除。

  大家相信,得人身不容易,太不容易了,闻到佛法太不容易了!今天你能到这里听闻佛法,这是你宿世修来的福报啊!这不是偶尔的一个机会啊!很多人都不了知,就是来看看,来听听,都当作是茶余饭后的事。若是这样不珍惜,成就难啊!想得到真实的利益,非常难!这也没有办法,个人吃饭个人饱,你不修行、不重视,也是你的事,我也没办法。

  学佛修行不能勉强啊,都是自己要发心去做的,自己自愿要去修的。修行的成就要靠信心,要靠自己的意乐。你的信心越大,意乐越大,成就越快,成就越大;你的信心越差,意乐越差,成就越慢。

  某些人没有什么信心,也没有什么意乐,就是来凑热闹的。有的人就是来求加持,求平安的。这些都不用求,若你对佛法生起信心了,若你真正去修持佛法了,这些都自然圆满了,身体自然就健康,家庭自然就平安。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为什么说是世间的福报?世间的福报不用求,自然会来的。看看那些大德高僧,他们所求的不是世间的名闻利养。但是,都来了,躲也躲不开,这才是修来的,自然来的才是修来的。

  希望大家明理,希望大家精进学修!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