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春分又是龙抬头

zhctwh

初级会员
注册
2014-08-11
消息
4,152
荣誉分数
223
声望点数
73
今天不要忘记修整头发哟!!!

二月二 龙抬头

2015-03-20三联生活节气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也作春龙节。

二月二前后,太阳西垂,繁星初上,自旷野上向东望,会看到东方苍龙星座的角宿一明亮地升起。这是一年之中,东方苍龙星座第一次在太阳落山之后即刻升起,所以称龙抬头。
 
春龙节


春龙节标志着春耕的开始。民间传说:东方苍龙司雨。玉帝到人间体察善恶,感叹世风日下,决定惩罚人间,命令苍龙三年不许降雨。结果庄稼旱死,民不聊生。苍龙见状心焦,自作主张降雨于人间。玉帝知道后将苍龙囚禁,封碑刻字:“苍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回云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第二年又是大旱,苍生疾苦。百姓竞相寻找 “金豆开花”的办法。在准备春播时,人们将玉米种子拿出来翻晒,突然顿悟:爆开的玉米粒,不就是金豆开花吗?玉帝这才放了苍龙。
 
自此,二月二这天,民间炒玉米(爆金花)过春龙节,祈求风调雨顺,也流传下很多与“龙”相关的习俗:二月二的饼为龙鳞饼;米饭为龙子饭;面为龙须面;猪头肉为龙头;剪头发为剃龙头;二月二的前一天,农家人就要把水打好,当天不再下井打水以免犯龙神,还要将草木灰从井边划到水缸,寓意“引龙回”……
 
东方苍龙


在太阳运行的黄道上,古人把它分成了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其中东方苍龙代表东方、春、木、青色等五行属性。

东方苍龙星宿又包括了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为龙角、亢为龙的脖子、氐为龙爪、房为龙腹、心为龙心、尾为龙尾、箕被戏称为接龙排泄物之器。如果按照十二星座重新排列,苍龙星座的角、亢、是处女座,氐是天秤座,房、心、尾、为天蝎座,箕则在人马座。

如果从二月二开始,每天傍晚都留心观察苍龙星座的龙角,就会发现,每一天都比上一天高出一点,大概每天早升起4分钟。到了夏天,整个苍龙星座在傍晚时早已挂在星空,南方朱雀星座再从东方慢慢升起。
 
找龙角


二月二前后,“龙抬头”,怎样去寻找“龙角”呢?龙角的“角”,为角宿,有两颗星,角宿一、角宿二。角宿一很亮,二月二前后太阳落山后,从正东方升起一颗很亮的星,就是角宿一。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这时候的北斗星也在东边,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随着夜幕的降临,星座从东边升起,抖柄指的地方有一个很亮的星星为大角星,但这个不是龙角,大角星旁边再一颗亮星便是龙角的角宿一了,也就是“龙抬头”。
 
┃ 龙抬头 ┃

文/朱伟 插图/王文哲

ImageUploadedByCFC 21426939954.060802.jpg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其实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抬头,是星象预示气象。“二十八宿”七星为一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东南西北各据一方,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构成“东方青龙”,角是龙角,亢是龙颈,氐是龙爪,房是龙胸,尾、箕为龙尾。“龙抬头”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真的来了。这就是东汉王充的《论衡》所说的“龙星始出”。古人说,夏夜,“青龙”七星就到了南方,到秋分节气,就“潜渊”不见了。
 
按照《尔雅》的最早命名,农历二月称“如月”,北宋邢昺的解释,“如”是“随”,按天地意志,“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随从为顺,各自为生,随而如命,便生而公平。《广雅》由此解释“如”是平均的“均”——之后,佛教的“如”即来自此,在佛教中,如就是平等不二,隋朝慧远的《大乘义章》中说:“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由此,进入“如月”的第一天,才先要过“中和节”。中和是指天地万物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目的就为体现一个“均”字。《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既然和是天下成立的准则,各居其中就是天下之根本。中为均,天地各居其位,万物各得其所,才是“中天下而立”。《荀子•王制》换一个说法:“公平者,识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公平是以认识来求平衡;“听”,《释名》释为“静”,《广韵》释为“待”,听天从命,是以随从为准绳。这就回到了“如”字的本义。
 
中和节要干什么呢?确立中和意识而步入春天。按《新唐书•李泌传》的记载,这一天,民间要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称“献生子”。要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则要进农书,以示务本。青本是东方色,彼此奉献青布口袋盛的各种种子,籽、子相通,将农耕与家丁兴旺的祝愿都献与他人,正是中和关系之寄托。青囊后来变成了医家盛医书、道家盛道书、官家盛官印的口袋。宜春酒,宜是适宜,和顺才能适宜,所以,宜春是互为告诫、叮嘱。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说,女子立春日要剪彩为燕,戴在头上,还要贴上“宜春”二字,梳为“宜春髻”,称“宜春面”。这就是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惊梦》中所唱的“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它和“宜春酒”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到唐朝,官妓聚所称“宜春院”,温庭筠诗用“宜城酒泛浮香絮,沙晴绿鸭鸣咬咬”,将“宜春酒”变成了具体的湖北宜城酒,都改变了这个词的原意。
 
“勾芒”是什么神呢?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五行》中说得明白:“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勾是勾引,芒是萌,萌是草木嫩芽,其精就是“青龙”,与“龙抬头”一个意思。

《白虎通》是一部极重要的书。它在论述勾芒时,前面还有三句话。第一句说:“少阳见于寅,寅者,演也。律中太簇。律之言率,所以率气令生也。”寅是地支第三位,十二时辰中是清晨三至五点,它对应农历正月。演的原意是水流地中,有湿润才有演化、演变。古人以十二月气象对应十二音律,正月对应太簇。太簇的意思,立春为太,太为泰,簇是丛集、簇拥,攒动。律为法,为约束,为何又是率呢?其实率本是捕鸟之网,《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我们未体会到“率性”的真义——古人认为,性其实是天赋,所以,率己就是律己。
 
第二句说:“盛于卯,卯者,茂也。律中夹钟。衰于辰,辰者,震也。律中姑洗。”卯是地支第四位,十二时辰中是早晨五至七点,对应农历二月。卯为冒,是万物冒地而出,冒为茂,物生滋茂。二月对应十二音律中的夹钟。夹钟的意思,夹是左右相峙、互为影响,钟本是盛酒之器,汇聚、遭逢发出声音,后来才成礼乐之器,再成报时之器。辰是地支第五位,十二时辰中早上七到九点,它对应农历三月。辰是震动,震动之后,是雨润后伸展的伸。到农历三月,已是晚春时节,所以是衰。三月对应十二音律中的姑洗。姑洗的意思,姑是故,洗是洗净,是鲜——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
 
第三句说:“其日甲乙。甲者,万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春之为言偆,偆动也。位在东方,其色青,其音角者,气动跃也。其帝太皞,太皞者,大起万物扰也。”甲、乙是天干第一、第二位,生养之功谓甲乙。甲是壳,孚是在信从前提下的孵,孚甲就指万物孵壳而生。乙是弯曲,是草木初生屈伸弯曲状,蕃就是繁。春为偆,偆是喜乐之貌。角又是五声之一,角对应木,位东方,所以,春天也是晨角吹响时。角触地而起,其意就要使平衡。太皞就是伏羲,太是大,皞是光耀,因光耀而万物扰乱,乱由惊造成。伏羲就是“苍精之君”——还是龙。
 
“龙抬头”与“惊蛰”节气往往是同一天。蛰是潜藏,龙抬头是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这就是惊蛰——“大起万物扰。”龙吐气为雷,雷出地奋,众物同应,是为雷同。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就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西晋左思《魏都赋》中有对“龙抬头”与“惊蛰”非常形象的描写:“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幽泉高镜是潜藏地下之水奋起,变成飞龙,倨傲地照耀为镜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