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作技巧篇)

腊八粥

灵兮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14-04-06
消息
8,521
荣誉分数
16,491
声望点数
1,323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推荐看的书目及电影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美)
《荣誉》 ──苏牧
《电影的元素》 ──波布克(美)
《电影和导演》 ──唐·利文斯顿(美)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美)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 ──悉德·菲尔德(美)
《故事》 ──罗伯特?麦基(美)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撰稿:刘一兵、苏牧等
《电影的语言》 ──马尔丹(法)

《电影的本性》 ──克拉考尔(德)
《电影的观念》 ──梭罗门(美)
《电影语言的语法》 ──阿里洪(乌拉圭)
《电影美学》 ──巴拉兹(匈)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
《电影是什么》 ──巴赞(法)
《论电影艺术》 ──林格伦(英)
《通向电影圣殿》 ──王迪、苏牧等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

《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 ──张骏祥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普多夫金(苏)
《影幕的剧作》 ──弗雷里赫(苏)
《电影剧作讲话》 ──罗姆(苏)
《电影剧本本性问题论文集》(苏)
《电影剧作家的技巧》 ──瓦依斯菲尔德(苏)
《电影的创作过程》──劳逊(美)
《戏剧和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劳逊(美)
《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 ──温斯顿(美)
《从小说到电影》 ──布鲁斯东(美)

《电影的观念》 ──雷内.克莱尔(法)
《电影剧本的结构》──新藤兼人(日)
影片拉片片目:
A:中国影片:
1.神女        2.大路       3.马路天使
4.渔光曲       5.乌鸦与麻雀    6.十字街头
7.八千里路云和月   8.一江春水向东流  9.小城之春
10.林家铺子     11.早春二月     12.我这一辈子
13.红色娘子军     14.农奴       15.祝福
16.李双双       17. 春苗      18.杜鹃山
19.我们的田野    20.邻居       21.沙鸥
22.都市里的村庄    23.一个与八个   24.黄土地
25.黑炮事件      26.红高粱      27.野山
28.盗马贼       29.本命年      30.人鬼情
31.风柜来的人     32.戏梦人生     33.悲情城市
34.暗恋桃花源    35.太阳雨      36.活着
37.秋菊打官司     38.顽主       39.霸王别姬
40.阳光灿烂的日子  41.好男好女     42.饮食男女
43.喜宴        44.重庆森林     45 童年往事
46.独立时代     47.东邪西毒     48 大话西游
49.鬼子来了     50.小武       51 、站台
52 、一 一
B:外国影片:
1.党同伐异      2.战舰波将金号     3.摩登时代
4.掏金记       5.公民凯恩       6.乱世佳人
7.魂断蓝桥      8.蝴蝶梦        9.偷自行车的人
10.罗马11时     11.罗门生        12.活着
13.四百下       14.精疲力尽       15.广岛之恋
16.野草莓       17. 正午        18.士兵之歌
1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20.后窗        21.裸岛
22.81/2       23.木屐树        24.邦尼和克莱德
25.毕业生       26.阿拉伯的劳伦斯    27.秋刀鱼的味道
28.红色沙漠      29.放大         30.普通的法西斯
31.德尔苏.乌扎拉   32.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33.巴顿将军
34.骗术大全      35.教父         36.对话
37.走出非洲      38.现代启示录      39.出租汽车司机
40.猎鹿人       41.飞越疯人院      42.老姑娘
43.美国往事      44.发条桔子       45.巴黎最后的探戈
46.愤怒的公牛     47.布拉格之恋      48.魂断威尼斯
49.暴雨将至      50.克莱默夫妇      51.巴黎最后一班地铁
52.悔悟        53.舞厅         54.阿基米德后宫茶
55.呼喊与细语     56.花边女工       57.荣誉
58.法国中尉的女人   59.莉莉.玛莲      60.樱桃的滋味
61.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62.锡鼓        63.小鞋子
64.天堂电影院     65.蜘蛛女之吻     66.开罗的紫玫瑰
67.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68.卡门        69.酋山节考
70.蓝色的女人     71.末代皇帝      72.巴比特的宴会
73.鸟人        74.性.谎言.录相带   75.死亡诗社
76.杀手李昂      77.钢琴课       78.低级小说
79.迷墙        80.白色        81.夺命双雄
82.猜火车       83.天生杀人狂     84.37度2
85.性爱宝典      86.狗脸岁月      87.毒太阳
88.情浓朱古力     89.黑暗中的舞者    90 海上钢琴师
91.我是城堡的主人   92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93.情书
 
小说写作技巧之人物篇

一切小说的基础是什么?
是人物,所有小说的核心都在于如何塑造有吸引力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这是小说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我们可以给小说下个定义,短篇小说:用散文的形式描写一个人物力图解决一个问题。长篇小说:用散文的形式描写数个人物力图解决数个问题,当然这其中的人物要有主有次,问题要有大有小。

小说像任何一切娱乐形式一样,要能吸引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小说又具有其他娱乐性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说可运用文字直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仅凭纸和笔,就可以带领读者去异乡奇境进行旅行。
但小说也有其弱点。作家不可能面对读者直接进行解释或解决读者的一切疑惑,作家必须要把他想说的一切统统写下来,并希望读者能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甚至尝到作者在小说中所描述的一切东西。
因此,作为作者,你的工作是要使读者生活在你的小说中。要使你的读者忘记他他们是坐在电脑前或是躺在床上看文字,而是使他们相信他们正生活在你想象中的世界,生活在你用笔创造出的世界中,他正在急诊室中抢救病人,他正绝望地站在海边等待黎明,他正在爬一座冰雪纷飞的山,山的那边是他的陷入险境的爱人。
总而言之,是要读者生活在你的故事中。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一个办法是,提供一个他所向往成为的人物。
让读者想象,她自己就是一个主角,挣扎于情欲和对自由的向往中,被另一个紧紧束缚着。或是因为备受伤害看不见希望,正慢慢滑向死亡的黑暗的却渴望被救赎。


作者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有两件事必须记住。
首先,小说基本上写主人公解决面临的问题的文学样式,主人公的选择必须十分小心。人物应该有独特的吸引力,并给一个难题让他去解决,从而使读者关心该人物以后的命运。小说中的主人公也称之为观点人物,故事是从他的视角讲述的,换句话说,就是主人公必须有能力承担这个故事。
选择一个主人公,他有极大的能耐,却又有明显的弱点,然后让他去解决一个难题。
比如,作者可以设想一个主角,他睿智、冷静、意志力极强,从以往的战争期间看是个卓越的军事家,但他有时会陷入迷惑,坚硬的外壳下面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心,因为追求自由而参加国家的独立战争,然后又因为自由被束缚而被迫选择离开祖国。如果让列文领导一支军队,管理国家,他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但是他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考验他的优点,而是揭露他的短处,所以他遇到了另一个主角,一个无论容貌、力量都比他强、掠夺成性的人,他夺走了这个主角的自由,不仅如此,他所经历的一切超越他忍耐的极限,这也是使他高傲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
另外,在描写人物时,不要流露出主人公自己必胜的信念,如果主人公都确信难题能解决掉,那读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故事必须要有悬念,这个悬念应该维持到故事结束。换句话说,主人公对自己的命运是无法把握的,如同走在悬崖边上,摇摇摆摆跌跌撞撞,狂风和暴雨随时都可能把其摧毁。
在具有高度写作技巧的小说中,主人公除非作出极大的牺牲,否则就不可能战胜他所面临的难题,也就是说,主人公必定有失才能有得,而读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将会失去什么。
那种镇定自若、无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说中最要不得的,他们乏味、刻板、不可信、毫无意义。
优秀的作家如同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每一篇小说应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这包括有特点的人物和适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观点。
观察一下你每天周围接触的人物,你能见到多少一成不变的模式呢?进一步了解他们每个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个性、习惯、爱好、欢乐和恐惧,每个人都面临自己各自不同的问题。他们有哪些强处和弱点,应着重描写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设想一下,哪一些问题最能暴露其弱点,然后再动笔开始写。
关于描写人物的第二个要点是,整个故事的叙述都应从主人公的观点和感觉出发,即使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写在纸上的一切都应是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这是对作者的一种限制。
主人公必须出现在每一个场景中,作者不能写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讲的故事才有真实感,并直接向读者叙述。主人公困惑,读者也会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读者也会感到痛苦,主人公胜利了,读者也会感到胜利的喜悦。换句话说,读者生活在小说中,而不只是在读电脑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纸上的铅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给读者以更大的带入感,有利于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由于“我”的视角有限,叙述的时候有时会有极大不便,不过在设置悬念上比第三人称要方便一些。当然,如果作者必须告诉读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时,最好用第三人称。
还有些人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合来写,这种方法要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要难,很容易产生视角混乱,使读者迷惑,但能克服单纯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称描写的缺点。
有一个办法可以检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现实世界,查看你所写的小说的每一页,看看主人公的五种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页中只有主人公的视觉和听觉用上了,就重写这一页,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仅能看到和听到,还要让他嗅到、尝到和接触到,这种方法是故事的叙述效果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样让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综上所述,作者所写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结合的产物。许多作家往往劝导初学者应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这确实是成功作者的经验之谈。没有一个作者会写自己从未亲身经历的东西,这实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看看我们周围的小说,恐怕没有那个是写文者的自己的经历,举架空历史小说,发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作者的亲身经历又是哪里来的呢?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们已经在作者的脑子里活了很久。在开始动手写前和写时,作者在自己的脑子中调集平时所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一点点设计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长得什么样子,脾气如何,有什么样的朋友和敌人,如何对外界作出反应,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长处和弱点是什么,家庭情况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好一部小说,有很大程度上与你平时所读书的多少、范围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决于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种“亲身经历”。但光有亲身经历还不够,作者还需要有能力激发想象力的触发,想想看如果是个热爱自由和被自己的战友背叛的人,在星际中游荡,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个强者囚禁,一层层剥去伪装,最后连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夺去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以上所述,就是写好一篇小说的关键


在一篇小说中需要描写了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面临自己的问题
请注意,主角要面临多个问题,这是小说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主要区别,而一个主角比另外一个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写作教师曾告诉上课的作者,他们可以把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设想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一种感情对另一种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对恐惧,骄傲对征服,忠诚对友谊。
但开始为小说构思人物时,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这个简单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这个显而易见的模式,那么,你就根本没有把人物构思好。小说的基本冲突,也就是小说情节得以发展的动力,是主人公内心的感情冲突。小说的一切冲突,都是从这一基本冲突发展出来的。
在主人公面临的这个内在的、心灵的问题上,作者需要给他加了一个外部的、体力和智力上的问题。
它们与主人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交织在一起,每当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互相连接在一起的问题链,也被称为是相互联结的期望链。因为,作者放在读者面前的每个问题、每个疑问都隐含着对这个问题或疑问的解决或回答,使读者期望继续读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说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疑问。
小说都应该有这样的紧急关头,作为作者,就应把小说的主人公和你的读者,放到这种紧急的关头去考验,让读者和主人公一样痛苦不堪,进退维谷,难以摆脱。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小心地向读者证明并使他们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他都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
在喜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选择,他宁愿放弃自己所珍惜的一切。尽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却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因此他得到回报,幸福最终回到他身边。
在以悲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选择非道德的解决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后面则是悲惨的命运。
在一些小说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解决了自己面对的难题,但却失去生命,这是“悲剧”的经典定义。
在小说中人物描写应注意的最后一点是,主人公必须要有变化,不管小说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不管小说怎么写,主人公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变化。
每篇小说的关键是写主人公的变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肉体和内心等方面的关键的变化,作者要写的就应该是这种变化。
 
小说写作技巧之创作篇


  基本原则
1、小说的技巧在表现上有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文字的问题,其中两大类为「报告式」与「呈现式」,报告式为「间接表现法」,呈现式为「直接表现法」
  如:
  「宫殿已造完,又要措置那些宫殿外的苍松翠伯,……。宫殿内要摆列的,锦帷绣襦,宝箪文紟………那一事不是剥民……」(随史遗文)
  这就是作者向你做报告,文字没有力,不亲切,写任何文章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彷佛在听作者的一面之词,太主观了。
  间接表现法作者重述故事,容易造成读者与书中世界隔阂。
  「梦莲的身量不高,而全身没有一处长得不匀称,在她淘气的时候像个娃娃,当她生了气,或要做正经事的时候,她很像个发育完全的小妇人,使人敬畏。小长脸,眉目清秀…………可是,不管她是怎样善变,在她的心的深处生了根的却是慈善,正直……」(老舍)
  作者用间叙述语法来介绍一个人物,评说他的外貌,议论他的个性,没有力,写的不活,像科司特说的,最坏的人物写法「平面人」,像剪纸人物,而非活拖拖整个人在读者面前活动。
  人物距离读者很远,因隔了一层障碍,这也是间接表现法最大的弊端。介绍景物,等都由作者复述,人物的关系不能自现。应该把脑中的记忆放述出来,变成实景。

  2、避免以总结式复述笔法胶带人物的感觉和行动如:
  「他第一次在课堂上看到她,就为她的美艳而顷倒,此后几个月来,她的倩影就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此类行文把真实的形象抹去,而代之以抽象厘出来的总结,读者只知道他为她顷倒,但是如何顷倒,如何美艳读者无法得知,这就是总结式。
  文字有两种特性,第一为实景,第二为虚象眼睛所及的实物,风景,人物,场景皆为实象,也是基础,具体的,传授到感觉里是实在的,呈现事物第一性的原来状态。单是实像的呈现便足够引起读者的感觉,不必再加什么「美极了」,「好听的很」这些虚的形容词。
  由事物外象而即于人心感觉也是实像,如:「心头一热」,「毛骨悚然」,「心要跳出来」都是身体感官上的实在反应。「他感到恐怖」,「他很焦虑」,「他激动起来」这些都是过滤过的文字,是由感觉再抽离出来的。
  3、 话也应该避免复述
  直接对话总比复述的间接对话来得活,但仍只占其中一个平面。当描述真实时还得加上第二层展现,如说话时的动静和神态,又从而发展至第三层展现,增添说话时对方的反应,以及周围的气氛和场景。如:「她质问丈夫昨晚凌晨三点才回来为何现在又要出去。看丈夫一心打扮不理她,便又大骂你干脆不必回来,每天晚上都出去,一定在外面有了女人…………」

  4、 创作的描述另一个方是就是「喻象」,凡创作者都必须善于利用喻象「她那些钩曲,多结,坚硬的像蟹脚一样的手指头」(莫伯桑)
  这种形容多么鲜明有力,把那些虚象性的形容词表现的淋漓尽致。
  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有脚,那么太阳也会有脚,叫做「日脚」也就是影子,头上的就叫做「日头」了。
  再举一个例:「太阳很烈,天气很热」
  「阳光辣花花的刺的睁不开眼,小狗趴在地上喘息,人们身上的汗水不断的流………」
  哪一个好呢?
  5、以他物喻本物,这两个像之间已经互动。如「以海浪比稻田」「以稻田比海浪」这就扩大了视野,将两者互动。
  「风排山倒海的侵来」「狗而发出一种被女鬼绞死般的哀嚎声」这都是以他物喻本物,可以将文字表现的更鲜明和震撼力。
  
心理描写以内心独白意识来表现意识活动,是相当「主观」的叙述方式。
  透过主角的眼睛看外象往往有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对写某一类小说很有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进入人物心里,将空间拉到最大,或缩到最小。但是运用此种方式只能让读者读到你的「脑之幕」,不流于平版沈闷很难。
  因为这样的方式很容易犯上「说故事者介入故事」的毛病,为了不犯这个毛病,必须让读者走出你的意识之流,让他们感受到故事以外的故事。
  意识活动不是纯粹抽象的,都是来自生活经验,因此必须是具体而实在的,人脑本是空白的,有外象反映才有意识可言,如同看电影逐次从脑中放映出景象,创作小说也应该如此。
  那么,请注意看这段:「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她冷静地骨立的石像似的站起来了,她开开版门,迈步在深夜中走出……走到无边的荒野………她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当中,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抖,于是发抖……。于是痉挛……。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露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鲁迅)
  这一段是内心戏,也是心里描写,那好,除了上面的文字之外你还看到什么,是否有一种超脱文字彷佛看到一幅画的感觉?这个女人在鲁迅的笔下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感觉,甚至让人好像见到一幅奇特的画,因此这是成功的。
  2、以交错的方式来倒述回忆,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关键性的场景,其次是妥善安排段落出现的次序,再来就是要有自然的过场,不可在场与场之间有太明显的切割现象,也就是隔阂太远。
  (四)叙事观点所谓叙事观点有两义,一是「由谁来叙述故事」二是「见事观点」
  此观点约分三类第一类:举凡人物出场、背景交代、人物性格、内心独白、场景变换等等都由作者一手包办第二类:作者本身懂得化身,也许化为主角,也许配角,也许是路旁的一颗树,也就是作者不按自己的身份发言,而以第二、三者的角色叙述第三类就比较复杂,作者不便化为第三者,更是不止一个的第三者,时而用狗的眼睛,时而用主角的眼睛,或者干脆是躲在暗地从没出现的人物发言。
  说明白一点也就是一、 旁知观点:故事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第一人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二、 次知观点:让故事中的一两个人物来发展情节和问题三、 全知观点:作者似乎与人物在一起,也与一切事物在一起,这可以让作者得到最大的发挥。
  不管是哪一种,下笔之前必须将整个故事作通盘考虑,看要用哪一种才能将故事发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境界,而不是漫无目标下笔,这就是很多人写到一半写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还有,同一个题材用不同的观点,你会发现写出来的味道和效果完全不一样。
  因此有几点可以在考虑时稍微注意一下:1、 塑造人物从单一观点往往会不足,入非有心无面,便是有面无心,此时需考虑用另一个角度来从新塑造2、 如要运用多重观点,那就要非常小心,除非你的功力够,否则很难成功,因为读者会搞混,如同海名威的「有与无」即是运用多层观点,可惜他失败了,就是因为看的人搞混了。


  3、 多重观点的运用不是没有成功的,有一部,那就是「红楼梦」,「有与无」和「红楼梦」的差异是在「有与无」局限在单一的「我」和「他」之间,而红楼梦人物之杂,背景之多,出面阐述故事的也不止一两个人,但是每一个都交代清楚,段落分明。
  上面说的是大方向与大格局,创作者再从中变化为小格局。
  那么,有了这些方向与格局接下来当然就是撰写了,撰写当然就需要文词,那好,文词只要认识字的都会写会用,问题是如何用的活,用的更美妙。
  「词」可分为「单词」与「复词」。
  凡单一字就能自成一词的都叫「单词」,如:啊!喔!哦!等等。
  「复词」就比较复杂了,不过大约可分为三大类,「组合式」「联合式」「结合式」
  组合式如:白猪=白色的猪,教室=教学的房屋联合式如:牛羊=牛与羊,简单=简和单都是形容结合式大都以造句方式呈现:吹牛=吹为动词牛为助词,等等。
  在上述三种方式里如何灵活运用于遣词造句中就是要讨论的重点了,也是大家写文章时所必须面对和突破的。
  就组合式而言,常常是连带着比喻来增加其灵活,如: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杜甫)
  日脚为日与脚组合再加上比拟法
  2、「太阳斜西沉没了……。一列黑齿般罗列的群峰,那彷佛是一只蹲伏在绿色云层下的怪兽……。想吞食那落山的太阳……。」(司马中原)
  将背光面的山比喻成黑齿的怪兽,这就是组合和比喻的方式
  3、「小儿小女们在海边脱的光光,在浅水的海滩跟浪舌游戏………」(孟东篱)
  浪舌,浪与舌头,再运用联想比拟,变成「像舌头一样微微卷着的浪」,如此的话不是更传神吗?
  4、「那种梦一样蒙蒙白的雨怕什么?……他随着呵呵笑起来!」(杨照)
  梦雨就是梦一样的雨,像梦一样飘忽迷蒙。
  5、 嘴如刀利,可称为「刀嘴」
  「一把刀嘴,世人落在他的口里,都别想超生!」(白先勇)
  据此类推,创作者行文挥洒便有无数的组合,这一点可一个人喜好与习惯创作。而且全凭个人的联想力去发挥。
  6、「这雨越下越老成,水点惯连做丝,河面上向出了麻瘢似的水涡…。」(钱钟)
  雨下成丝不稀奇,大家都常用,但是把河面下成麻瘢可真是联想得太好了。
  以「泪」造词除了「泪珠」「泪海」还有什么?还有「泪花」「泪河」「泪蛋」
  7、「唤起雨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周邦彦)
  8、「声如镇雷破山,泪如顷河入海」(刘义庆)
  9、「甚至将那深储在内心的泪泉从自己的目眶中流了出来」(张晓风)
  10、「泪关越是严密,心灵的绞痛越深」(亮轩)
  11、「掉过几颗泪蛋蛋,喜凤的心里清爽多了」(郑义)
  上面那些全是加上想象,但是比较上较为「现实」,因为河真的有河,花真的有花,这种比喻法一般人较容易进入,另外一种就是比较「抽象」的,意境上艰深了一点。
  12、「殷鉴不远,我浮雕在水上的梦塔……」(陈正春)
  浮雕在水上的梦塔那是什么东东?可就要多用些心参详了
  13、「人在床上辗转,因为梦的龙爪正在舞蹈………」(简媜)
  梦的龙爪正在舞蹈是做恶梦呢?还是做美梦?还是根本睡不着?
  14、「他心目中通道理想的道路是用一块一块的苦砖铺成的」(子敏)
  写成这个样子是不是比「皇天不负苦心人」的叙述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小说写作技巧之冲突篇

冲突
有一句意大利谚语说:“吃饭没酒,如同白天没有阳光。”故事没有冲突就想吃饭没有酒。

冲突构成故事,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作者可以写一篇有趣的散文,也可有些几段小说的场景和背景,但故事的本身则依赖于冲突。请想象一下: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双方的家族是世交,他们不反对两位年轻人的结合,那将会是怎样一个乏味的故事啊。

冲突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最明白无误的方式:两个人物之间的搏斗。这是西部小说的程式:戴白帽子的好人用枪打死了戴黑帽子的坏人:或者在小镇的酒吧间里,两个人拳脚相加。在这种小说里,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肉体个都是唯一的冲突形式,这种小说被称之为“西部剧”。

事实上,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电影也曾陷入这种怪圈,现在回头看看,完全是为了表现战争和胜利而表现战争和胜利。
科幻小说和惊险小说也曾经模仿过这种“西部剧”的冲突形式,当然其冲突的发生的背景更为广阔,更为复杂。以科幻小说为例,科幻作家把故事发生的舞台搬到了整个星际空间,但遗憾的是,其模式是一样的:肉体的格斗是小说冲突的主要形式。只是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不是盗贼而是可怕的异星人入侵。科幻小说中描写的也不是与印第安人打仗,而是一场星际战争。但其冲突是肉体的歌都,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决斗。

在大部分的这类小说中,没有人物性格的发展。英雄人物、坏蛋,以及其他任务,自始至终毫无变化,他们也没有内心冲突。
今天看来,这种小说幼稚的荒唐可笑,可是就是这种小说每星期都涌进编辑部成为废纸堆。所以,有必要向众多作者说明的一点是:乒乒乓乓的格斗根本不能算是冲突。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冲突呢?
对于作者,冲突是指意见、兴趣等各方面的碰撞或分歧,尤其是指由于不可调和的愿望、目的等所引起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斗争。
不可调和的愿望和目的,是真正能使小说获得生命的冲突。这不光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肉体搏斗,而是不可调和的愿望和目的之间的冲突。就想雷暴的形成是由于两种带不同电荷的云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一样,小说中的冲突也是由主要人物之间内心的冲突所形成的。

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拳打脚踢刀枪往来是最差的冲突形式,因为作者根本未作认真的思索。

在一篇好的小说中,在一篇好的小说中,冲突可在多层面上展开。冲突源于主人公内心深处,而后发展成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而且,在小说,冲突往往最终发展成为主人公与道德、社会体系或是理念的冲突。

在人物这一仗我们谈到,每一篇小说的开始,都是主人公思想深处感情上的冲突:两种感情的冲突,如自由对恐惧,爱与恨,忠诚对友谊或是责任感对贪婪。

在短篇小说中,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在小说一开始,这种冲突就折磨着主人公。长篇小说中可以用较多的篇幅来交代背景,但也应暗示主人公内心陷入不安的处境,当然不一定需要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代清楚这种出土,但应让读者很快理解到,主人公有麻烦了。
有些小说冲突围绕着主人公与另一个人物展开的,事实上大多数耽美小说就是这种模式,还有些小说冲突的范围更大一些,但不管怎样冲突必须实实在在,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顺便提一下,对手(或称之为敌手)与坏蛋有很大的不同。对新手,塑造一个坏蛋要容易得多,因为小说就需要有个坏人去做坏事。

一篇真正优秀的小说,冲突是在多层次展开的。现实主人公内心的冲突,即感情的冲突,然后,由一位对手攻击了主人公的最弱点,是内心的冲突变成了外在的冲突,并使之表现在外部的世界中。

还有些小说中,冲突的对手不是人而是自然界或是宇宙,比如死亡,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最终的结局通常都是悲剧。

正是冲突是故事展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乌托邦小说对起来令人索然无味,因为在理想美满的乌托邦社会中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作者可以写一篇快乐的游记,但你如果想让读者对你的小说爱不释手,,就必须在小说中描述冲突,而且,冲突越多越好。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推荐看的书目及电影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美)
《荣誉》 ──苏牧
《电影的元素》 ──波布克(美)
《电影和导演》 ──唐·利文斯顿(美)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美)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 ──悉德·菲尔德(美)
《故事》 ──罗伯特?麦基(美)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撰稿:刘一兵、苏牧等
《电影的语言》 ──马尔丹(法)

《电影的本性》 ──克拉考尔(德)
《电影的观念》 ──梭罗门(美)
《电影语言的语法》 ──阿里洪(乌拉圭)
《电影美学》 ──巴拉兹(匈)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
《电影是什么》 ──巴赞(法)
《论电影艺术》 ──林格伦(英)
《通向电影圣殿》 ──王迪、苏牧等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

《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 ──张骏祥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普多夫金(苏)
《影幕的剧作》 ──弗雷里赫(苏)
《电影剧作讲话》 ──罗姆(苏)
《电影剧本本性问题论文集》(苏)
《电影剧作家的技巧》 ──瓦依斯菲尔德(苏)
《电影的创作过程》──劳逊(美)
《戏剧和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劳逊(美)
《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 ──温斯顿(美)
《从小说到电影》 ──布鲁斯东(美)

《电影的观念》 ──雷内.克莱尔(法)
《电影剧本的结构》──新藤兼人(日)
影片拉片片目:
A:中国影片:
1.神女        2.大路       3.马路天使
4.渔光曲       5.乌鸦与麻雀    6.十字街头
7.八千里路云和月   8.一江春水向东流  9.小城之春
10.林家铺子     11.早春二月     12.我这一辈子
13.红色娘子军     14.农奴       15.祝福
16.李双双       17. 春苗      18.杜鹃山
19.我们的田野    20.邻居       21.沙鸥
22.都市里的村庄    23.一个与八个   24.黄土地
25.黑炮事件      26.红高粱      27.野山
28.盗马贼       29.本命年      30.人鬼情
31.风柜来的人     32.戏梦人生     33.悲情城市
34.暗恋桃花源    35.太阳雨      36.活着
37.秋菊打官司     38.顽主       39.霸王别姬
40.阳光灿烂的日子  41.好男好女     42.饮食男女
43.喜宴        44.重庆森林     45 童年往事
46.独立时代     47.东邪西毒     48 大话西游
49.鬼子来了     50.小武       51 、站台
52 、一 一
B:外国影片:
1.党同伐异      2.战舰波将金号     3.摩登时代
4.掏金记       5.公民凯恩       6.乱世佳人
7.魂断蓝桥      8.蝴蝶梦        9.偷自行车的人
10.罗马11时     11.罗门生        12.活着
13.四百下       14.精疲力尽       15.广岛之恋
16.野草莓       17. 正午        18.士兵之歌
1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20.后窗        21.裸岛
22.81/2       23.木屐树        24.邦尼和克莱德
25.毕业生       26.阿拉伯的劳伦斯    27.秋刀鱼的味道
28.红色沙漠      29.放大         30.普通的法西斯
31.德尔苏.乌扎拉   32.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33.巴顿将军
34.骗术大全      35.教父         36.对话
37.走出非洲      38.现代启示录      39.出租汽车司机
40.猎鹿人       41.飞越疯人院      42.老姑娘
43.美国往事      44.发条桔子       45.巴黎最后的探戈
46.愤怒的公牛     47.布拉格之恋      48.魂断威尼斯
49.暴雨将至      50.克莱默夫妇      51.巴黎最后一班地铁
52.悔悟        53.舞厅         54.阿基米德后宫茶
55.呼喊与细语     56.花边女工       57.荣誉
58.法国中尉的女人   59.莉莉.玛莲      60.樱桃的滋味
61.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62.锡鼓        63.小鞋子
64.天堂电影院     65.蜘蛛女之吻     66.开罗的紫玫瑰
67.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68.卡门        69.酋山节考
70.蓝色的女人     71.末代皇帝      72.巴比特的宴会
73.鸟人        74.性.谎言.录相带   75.死亡诗社
76.杀手李昂      77.钢琴课       78.低级小说
79.迷墙        80.白色        81.夺命双雄
82.猜火车       83.天生杀人狂     84.37度2
85.性爱宝典      86.狗脸岁月      87.毒太阳
88.情浓朱古力     89.黑暗中的舞者    90 海上钢琴师
91.我是城堡的主人   92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93.情书
感谢灵兮分享!这个主题太好了。 正是我苛求读到的。 慢慢细读。 :zhichi: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推荐看的书目及电影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美)
《荣誉》 ──苏牧
《电影的元素》 ──波布克(美)
《电影和导演》 ──唐·利文斯顿(美)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美)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 ──悉德·菲尔德(美)
《故事》 ──罗伯特?麦基(美)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撰稿:刘一兵、苏牧等
《电影的语言》 ──马尔丹(法)

《电影的本性》 ──克拉考尔(德)
《电影的观念》 ──梭罗门(美)
《电影语言的语法》 ──阿里洪(乌拉圭)
《电影美学》 ──巴拉兹(匈)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
《电影是什么》 ──巴赞(法)
《论电影艺术》 ──林格伦(英)
《通向电影圣殿》 ──王迪、苏牧等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

《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 ──张骏祥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普多夫金(苏)
《影幕的剧作》 ──弗雷里赫(苏)
《电影剧作讲话》 ──罗姆(苏)
《电影剧本本性问题论文集》(苏)
《电影剧作家的技巧》 ──瓦依斯菲尔德(苏)
《电影的创作过程》──劳逊(美)
《戏剧和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劳逊(美)
《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 ──温斯顿(美)
《从小说到电影》 ──布鲁斯东(美)

《电影的观念》 ──雷内.克莱尔(法)
《电影剧本的结构》──新藤兼人(日)
影片拉片片目:
A:中国影片:
1.神女        2.大路       3.马路天使
4.渔光曲       5.乌鸦与麻雀    6.十字街头
7.八千里路云和月   8.一江春水向东流  9.小城之春
10.林家铺子     11.早春二月     12.我这一辈子
13.红色娘子军     14.农奴       15.祝福
16.李双双       17. 春苗      18.杜鹃山
19.我们的田野    20.邻居       21.沙鸥
22.都市里的村庄    23.一个与八个   24.黄土地
25.黑炮事件      26.红高粱      27.野山
28.盗马贼       29.本命年      30.人鬼情
31.风柜来的人     32.戏梦人生     33.悲情城市
34.暗恋桃花源    35.太阳雨      36.活着
37.秋菊打官司     38.顽主       39.霸王别姬
40.阳光灿烂的日子  41.好男好女     42.饮食男女
43.喜宴        44.重庆森林     45 童年往事
46.独立时代     47.东邪西毒     48 大话西游
49.鬼子来了     50.小武       51 、站台
52 、一 一
B:外国影片:
1.党同伐异      2.战舰波将金号     3.摩登时代
4.掏金记       5.公民凯恩       6.乱世佳人
7.魂断蓝桥      8.蝴蝶梦        9.偷自行车的人
10.罗马11时     11.罗门生        12.活着
13.四百下       14.精疲力尽       15.广岛之恋
16.野草莓       17. 正午        18.士兵之歌
1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20.后窗        21.裸岛
22.81/2       23.木屐树        24.邦尼和克莱德
25.毕业生       26.阿拉伯的劳伦斯    27.秋刀鱼的味道
28.红色沙漠      29.放大         30.普通的法西斯
31.德尔苏.乌扎拉   32.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33.巴顿将军
34.骗术大全      35.教父         36.对话
37.走出非洲      38.现代启示录      39.出租汽车司机
40.猎鹿人       41.飞越疯人院      42.老姑娘
43.美国往事      44.发条桔子       45.巴黎最后的探戈
46.愤怒的公牛     47.布拉格之恋      48.魂断威尼斯
49.暴雨将至      50.克莱默夫妇      51.巴黎最后一班地铁
52.悔悟        53.舞厅         54.阿基米德后宫茶
55.呼喊与细语     56.花边女工       57.荣誉
58.法国中尉的女人   59.莉莉.玛莲      60.樱桃的滋味
61.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62.锡鼓        63.小鞋子
64.天堂电影院     65.蜘蛛女之吻     66.开罗的紫玫瑰
67.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68.卡门        69.酋山节考
70.蓝色的女人     71.末代皇帝      72.巴比特的宴会
73.鸟人        74.性.谎言.录相带   75.死亡诗社
76.杀手李昂      77.钢琴课       78.低级小说
79.迷墙        80.白色        81.夺命双雄
82.猜火车       83.天生杀人狂     84.37度2
85.性爱宝典      86.狗脸岁月      87.毒太阳
88.情浓朱古力     89.黑暗中的舞者    90 海上钢琴师
91.我是城堡的主人   92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93.情书

不考电影学院,但这个LIST很丰富,是个非常好的参考!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推荐看的书目及电影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梯(美)
《荣誉》 ──苏牧
《电影的元素》 ──波布克(美)
《电影和导演》 ──唐·利文斯顿(美)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美)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 ──悉德·菲尔德(美)
《故事》 ──罗伯特?麦基(美)
《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撰稿:刘一兵、苏牧等
《电影的语言》 ──马尔丹(法)

《电影的本性》 ──克拉考尔(德)
《电影的观念》 ──梭罗门(美)
《电影语言的语法》 ──阿里洪(乌拉圭)
《电影美学》 ──巴拉兹(匈)
《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
《电影是什么》 ──巴赞(法)
《论电影艺术》 ──林格伦(英)
《通向电影圣殿》 ──王迪、苏牧等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夏衍

《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 ──张骏祥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普多夫金(苏)
《影幕的剧作》 ──弗雷里赫(苏)
《电影剧作讲话》 ──罗姆(苏)
《电影剧本本性问题论文集》(苏)
《电影剧作家的技巧》 ──瓦依斯菲尔德(苏)
《电影的创作过程》──劳逊(美)
《戏剧和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劳逊(美)
《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 ──温斯顿(美)
《从小说到电影》 ──布鲁斯东(美)

《电影的观念》 ──雷内.克莱尔(法)
《电影剧本的结构》──新藤兼人(日)
影片拉片片目:
A:中国影片:
1.神女        2.大路       3.马路天使
4.渔光曲       5.乌鸦与麻雀    6.十字街头
7.八千里路云和月   8.一江春水向东流  9.小城之春
10.林家铺子     11.早春二月     12.我这一辈子
13.红色娘子军     14.农奴       15.祝福
16.李双双       17. 春苗      18.杜鹃山
19.我们的田野    20.邻居       21.沙鸥
22.都市里的村庄    23.一个与八个   24.黄土地
25.黑炮事件      26.红高粱      27.野山
28.盗马贼       29.本命年      30.人鬼情
31.风柜来的人     32.戏梦人生     33.悲情城市
34.暗恋桃花源    35.太阳雨      36.活着
37.秋菊打官司     38.顽主       39.霸王别姬
40.阳光灿烂的日子  41.好男好女     42.饮食男女
43.喜宴        44.重庆森林     45 童年往事
46.独立时代     47.东邪西毒     48 大话西游
49.鬼子来了     50.小武       51 、站台
52 、一 一
B:外国影片:
1.党同伐异      2.战舰波将金号     3.摩登时代
4.掏金记       5.公民凯恩       6.乱世佳人
7.魂断蓝桥      8.蝴蝶梦        9.偷自行车的人
10.罗马11时     11.罗门生        12.活着
13.四百下       14.精疲力尽       15.广岛之恋
16.野草莓       17. 正午        18.士兵之歌
1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20.后窗        21.裸岛
22.81/2       23.木屐树        24.邦尼和克莱德
25.毕业生       26.阿拉伯的劳伦斯    27.秋刀鱼的味道
28.红色沙漠      29.放大         30.普通的法西斯
31.德尔苏.乌扎拉   32.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33.巴顿将军
34.骗术大全      35.教父         36.对话
37.走出非洲      38.现代启示录      39.出租汽车司机
40.猎鹿人       41.飞越疯人院      42.老姑娘
43.美国往事      44.发条桔子       45.巴黎最后的探戈
46.愤怒的公牛     47.布拉格之恋      48.魂断威尼斯
49.暴雨将至      50.克莱默夫妇      51.巴黎最后一班地铁
52.悔悟        53.舞厅         54.阿基米德后宫茶
55.呼喊与细语     56.花边女工       57.荣誉
58.法国中尉的女人   59.莉莉.玛莲      60.樱桃的滋味
61.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62.锡鼓        63.小鞋子
64.天堂电影院     65.蜘蛛女之吻     66.开罗的紫玫瑰
67.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68.卡门        69.酋山节考
70.蓝色的女人     71.末代皇帝      72.巴比特的宴会
73.鸟人        74.性.谎言.录相带   75.死亡诗社
76.杀手李昂      77.钢琴课       78.低级小说
79.迷墙        80.白色        81.夺命双雄
82.猜火车       83.天生杀人狂     84.37度2
85.性爱宝典      86.狗脸岁月      87.毒太阳
88.情浓朱古力     89.黑暗中的舞者    90 海上钢琴师
91.我是城堡的主人   92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93.情书
廊桥遗梦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原来从来不相信,理论研究能帮人成为作家。不过,最近北美那个获短片小说奖的女性,让我修订了这个想法。她以理工科对出身,参加了短期的小说写作班,然后,获得了大奖。时间顺序上看,是那个辅导班管用了。
 
原来从来不相信,理论研究能帮人成为作家。不过,最近北美那个获短片小说奖的女性,让我修订了这个想法。她以理工科对出身,参加了短期的小说写作班,然后,获得了大奖。时间顺序上看,是那个辅导班管用了。
我也不相信理论研究能让人成为作家,辅导班最多可以帮助提高一下写作技能,如此而已。如果她获奖是因为辅导班管用,为什么辅导班的老师反而没有写出一篇获奖的短文呢?一个作者能写出好的获奖的文章一定有很多的综合因素,这和文科生,理科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很多医生转行写小说都写的很好,比如鲁迅,比如渡边淳一.....艺术的技巧可以教,但是灵感创意都没有地方去学,第一流的艺术家都是博采众长,无师自通的。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