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军事变革大扫描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进入21世纪,新军事变革掀起的巨大浪潮,使战争形态进入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新的变化引人注目。如果说,20世纪末战争出现“攻防界限淡化” 、“前后方界限淡化”和“作战层次界限淡化”等特征,是机械化战争进入高级阶段的高度立体性和快速流动性所决定的,那么,进入21世纪初,在高技术战争日趋成熟并迈入信息化战争的初级阶段后,战争形态还将发生一系列更为深刻的 “界限”变化。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6周年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6周年。在这光荣的日子里,我们谨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和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军队离退休干部、转业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烈军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礼!

  人民军队走过的76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战、赤诚奉献的76年,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76年。76年来,我军之所以历经艰险所向无敌,千锤百炼愈益强大,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军队的建设与改革,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世纪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力图夺取新世纪的战略主动权。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在每一次大的军事变革中,顺应变革潮流的军队,才能够乘势而上,甚至后来居上;否则,就会被变革的潮流所抛弃。如何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实现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民解放军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军队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落实到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 重要讲话,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队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始终保持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按照先进性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军队党的建设,努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强化军魂意识,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听党的话、跟党走,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江主席的指挥,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为军队建设确立的奋斗目标,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认真借鉴外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道路;按照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推进我军的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军事训练以及保障方式的创新发展,构建我军的新型军事体系;充分发挥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不断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军队建设和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科技强军,努力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培养,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大兴学习之风,在全军部队形成一个学习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努力使官兵综合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弄潮儿向涛头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将给我军各个领域带来深刻变化,也必然对我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凝聚在“三个代表”旗帜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强烈的忧患意识、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开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局面!
 
全球军事大调整扫描:美国全面提升军力应对威胁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安全形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军事战略,并对传统防务政策进行变革,全球军事力量部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美国:全面提升军力应对威胁

  达巍

"9・11"以来,本土安全成为美国军方最首要的目标。但是由于威胁来源的不确定,美国已经不能从威胁来源出发确定美国的军事学说,因此美国防务力量的规划从"基于威胁"转向了"基于能力"。也就是说,过去美国是通过消灭敌人或者威慑敌人来达成自己的安全,现在由于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因此美国企图通过使自己变得无懈可击来达成安全。


B52-b

  为了完成军事思想的转变,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顶着国防部内军人反对,逐渐展开了对美国军队的改革:在总战略上,正式放弃"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的军事构想,把重点放在"以同时迅速击败两个侵略国的能力为支撑点的对四个至关重要的战区的威慑上,同时保留进行一场大规模反击以占领一个侵略国的首都并改变其政权的选择"。在军队建设的目标上,一是保护美国本土和海外基地;二是在远距离的战区投送和维持军事力量;三是使美国的敌人没有藏身之处,"无论他们逃到天涯海角,无论是躲在高山上或幽深的山洞里,无论乘坐速度有多么快的交通工具,都会最终被我们擒获";四是防止美国的信息网络遭受攻击;五是使用信息技术把美国军队的各个兵种联系起来,使它们能够进行联合作战;六是保持美国不受阻碍地进入太空,使美国的太空能力免受攻击。

  为此,美国将2003年的军费预算提高10%,增加到35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伊拉克战争期间追加的开支。此外,美国国防部调整了投资的对象。在未来5年里,美国将把用于防御本土和海外基地的投资增加47%;用于"剥夺敌人的藏身之处"的项目投资增加157%;用于"确保向险恶地区远距离投送军事力量的能力"的项目投资增加21%;用于提升信息技术的项目的投资将增加157%;用于"攻击敌人的信息网络和保护自己的信息网络"的项目投资增加28%;用于增强美国的太空能力的项目投资增加145%。

  在核战略方面,2002年3月,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被披露,表明美国已经出台新的核战略。其核心内容是降低核门槛,放弃"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提高核武器的"可用性",使核武器成为美国未来战争中可以使用的选择之一。美国列出中国、俄罗斯等7个可能的核打击对象,并宣称要作好准备在台湾海峡等热点地区使用核武器。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又开始调整海外驻军。在欧洲,参加伊拉克战争的部分美军将不回到过去在德国的基地,而是转往东欧的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美军在德国的基地将大大缩小。在中东,美军将长期驻留伊拉克,同时减少其在沙特和土耳其的驻军。在东北亚,美军将驻韩美军后撤,避免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后成为朝鲜手中的"人质",同时加强在日本、关岛等地的军力,筹组东北亚司令部。美国认为,目前没有必要在中欧继续维持以机械化地面部队为核心的庞大军队。美军的关注重点转向中东、高加索、中亚、东北亚、非洲等地区;另一方面美国面临的世界各地的小规模威胁增多,美国希望增加其基地数量,缩小基地规模,更分散地部署军队,将军队从海外的固定驻地转向由前方中心、临时设施和海上基地组成的系统,以应对分散的威胁。美国的目标是缩小海外驻军规模,建立一支更机动灵活、更利于调动的部队。

  美国提出的新"三位一体"军事战略,由"被削减后的进攻性核力量、先进的常规武器能力和一系列新型防御系统"组成。进攻性核力量和先进的常规武器保证美国可以对从大国、"流氓国家"到恐怖组织的一系列目标实施打击;新型防御系统则保证美国免受各种威胁来源的进攻。

  正如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美军在阿富汗使用了从最先进的武器如激光制导武器到老"古董"如已有40年历史的、但配备了现代电子技术的B-52轰炸机,再到最原始的作战方法单枪匹马的战士。这就是美国军事改革的最新走势:全面提升美国军队能力,应对一切多种不确定的威胁。
 
全球军事大调整扫描:俄罗斯"现实遏制"核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安全形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军事战略,并对传统防务政策进行变革,全球军事力量部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俄罗斯:实行"现实遏制"核战略

李冬

  普京就任俄总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开始重新评估自身军事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2000年1月和4月,普京先后签署的《国家安全构想》和《军事学说》,为新世纪俄军事改革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在外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直接干预行动不断升级,最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俄罗斯的海外利益和安全受到挑战。而内部现实威胁主要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及其所进行的恐怖活动,尤其是近年来车臣非法武装的分裂活动更是直接威胁着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罗斯6H-30 30mm轻型榴弹发射器

  为此,普京提出俄军事安全战略的目标是凭借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威胁,巩固传统势力范围,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确保经济不受影响。

  普京奉行"国家强大首先要有强有力的军队作保证"的方针,提出了较为务实的军事改革思想。其目标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机动快速灵活、善于完成国防任务并能制止任何武装冲突的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基于此,俄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继续裁军,减员消肿;调整军种结构,优化指挥体制;积极推行军队的职业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现行的义务兵役制;加强常备部队建设。

  21世纪初俄将奉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其实质就是"核遏制"战略或"加强核遏制"战略。普京首次将"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作为条文颁布,正式提出了"核遏制"战略,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原则,以"核还击-迎击"为主要作战样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核还击",以提高核战略的主动性和适应范围。

  首先,提高战略核力量的威慑和打击能力。在强化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主要是加快生产和部署有很强突防和摧毁能力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到2010年其装备总数将超过100枚,可基本实现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换装。而在这一时期美反导系统对新型战略导弹的拦截能力只为7-10枚,这样就可保障俄对美仍有足够的核威慑能力。在增强海基核力量方面,目前已开始建造新一代战略导弹潜艇,预计到2010年,俄可能拥有约1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其次,增强战略核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2001年,俄战略火箭兵新组建了一支1.3万人的值班部队,可通过40余条通信线路对所属部队实施24小时的监控,大大提高了现役战略导弹的安全性和战备程度。同时,2010年前战略导弹部队将全面装备新型计算机,届时其作战指挥系统的效率可提高20%。

  第三,促美共同削减战略核力量。俄凭目前的经济条件根本无力维持数量庞大的核武库,按照"质量"和"合理足够"的核武发展原则,进一步核裁军势在必行。但俄又不愿就此失去核大国的地位,为在一定程度上与美保持核均势,普京积极促美共同核裁军。2002年5月24日,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规定俄美两国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将核弹头数量削减到1700-2200枚。

  在综合国力衰退、常规力量无法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相抗衡的情况下,俄将核武器作为维护大国地位、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国军事安全、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的有效因素,同时也是维持与美低水平战略平衡、遏制北约东扩的主要盾牌。
 
全球军事大调整扫描:日本向军事大国速跑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安全形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军事战略,并对传统防务政策进行变革,全球军事力量部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日本:急不可奈地向军事大国速跑



  近年来,日本的防卫战略不仅带有明显的进攻色彩,而且大力发展进攻性武器装备。当前,日本的军事实力早已超出自身防卫的需要,堪称亚洲之最、世界之强。


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

  持续不振的日本经济不但没有影响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进程,事实表明,当前日本迈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比以往更大、更快。
日本现行宪法又被称为"和平宪法",其第9条明确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然而,在美国的怂恿下,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近年军费开支连过50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军事支出大国。日本拥有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4艘宙斯盾驱逐舰具有先进的搜集情报能力和反击导弹能力,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60艘、西班牙拥有1艘,陆上自卫队的人数甚至超过了英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总和。

  今年6月6日,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被称为"有事三法案"的《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和《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改案》,日本事实上拥有了"集体自卫权"。至此,日本"有事三法案"已经通过了全部的立法程序,并很快生效。日本媒体评论说,"有事法制"的通过将是日本"走向军事大国化的第一步"。小泉则称其是"日本政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7月4日,日众院通过"关于在伊拉克实施人道及重建援助活动的特别措施法案",为自卫队?伊"参与重建"开了绿灯。该法将于7月下旬参院通过后正式生效,10月向伊派遣一支约千人的自卫队部队,为仍在伊战斗的美英军队提供饮水、燃料以及武器、弹药等物资运输支援。这也将是日本自1992年向海外派遣自卫队以来,自卫队首次在联合国维和活动框架外被派往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地区执行任务。日本官房长官7月10日上午在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会上表示,日本应该考虑立法,永久性允许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给多国部队提供支持或参加"国际和平合作"。这是日政府第一次公开表示要制定一条将向海外派兵永久性合法化的法律。

  正如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同官房长官福田会谈时指出:"20多年来,我一直密切注意日本的动向。有时日本迈出的步子很小,但绝对没有后退。日积月累,就会产生重大的变化。"事实上,如今日本"和平宪法"的许多内容已名存实亡,修宪只是时间问题。日本对"和平宪法"的违背乃至最终抛弃,将为日本明目张胆地走向世界军事大国扫清障碍。

  "专守防卫"既是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的基本精神,又是日本战后防卫战略所奉行的基本方针。但是,随着日本向军事大国迈进,"专守防卫"方针已经形同虚设。去年11月,日本借反恐之名,曾两次派遣现代化战舰为美军"小鹰号"航母护航,开创了日本不仅在平时、而且在战时频繁向海外派兵的先例。今年6月5日,由美、日、泰、新加坡、韩、印度和北约参加的多边空战演习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日本派出275名航空自卫队员、6架F-15战斗机以及1架E-767空中预警机和3架C-130运输机参加了这次演习。这是继"9・11"事件后日本自卫队跨出国门以来,航空自卫队首次跨出国门派出作战飞机参与演习。

  日本防卫厅最近决定,在今年下半年修改《防卫计划大纲》时,将把应付"紧急事态"作为日本防卫战略的重中之重。这表明,日本自卫队防卫体制已经实现了由"国土防卫型"向"地区干预型"的战略转变,与美英军队平起平坐,最终成为太平洋地区的英国。近几年来,日本在防卫态势上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使防卫战略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今年6月,日本政府批准了一项与美合建一个PAC-3型"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打算从美国全面引进导弹防御系统,并将其配备在目前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上。近年来,日本的防卫战略不仅带有明显的进攻色彩,而且大力发展进攻性武器装备。当前,日本的军事实力早已超出自身防卫的需要,堪称亚洲之最、世界之强。日本还加紧研制和装备空中加油机、侦察卫星和轻型航空母舰。目前,日本自卫队拥有的武器装备具有明显的进攻性质。在完成2001-2005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后,日军所拥有的武器装备将具有全球攻防能力。日本计划为海上自卫队购买可搭载直升飞机的"航空母舰型"的护卫舰,并更新有关舰艇,明年的预算总额达8300-9200亿日圆,与今年相比上升10%-20%,是7年来的首次增长。今年5月20日,小泉纯在参议院有事法制特别委员会上答辩时宣称,日本的自卫队"实际上就是军队"。(完)
 
球军事大调整扫描:印度积极推行新军事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安全形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军事战略,并对传统防务政策进行变革,全球军事力量部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印度:积极推行新军事战略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国,印度素怀大国之志。早在独立前,尼赫鲁就在其所著《印度的发现》中写道:"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尼赫鲁的这一思想便成了印度独立后争当世界大国的国家战略基础。当前,具有浓厚印度教色彩的印度人民党政府追求大国和强国地位的心态更显迫切。为加快推进大国战略,印正积极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实施军队改革,全面加强国防建设。


“烈火-2”导弹

  据《印度国防年鉴》登载,印三军目前总兵力为117.3万人,是南亚地区其他各国兵力总和的两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排行"老四"。其中陆军兵力98万人,编成5个军区,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能力和突击作战能力;海军5.3万人,编成2个舰队,具有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空军14万人,具有纵深打击、战略机动和综合防空能力。

  进入新世纪后,印度及时推出了新军事战略理论,其核心是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强调主动出击,准备打"有限战争",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2002年1月24日正式宣布,印已将打"有限战争"作为今后的主要作战形式。在新军事战略指导下,印正在国防体制、武器装备和核打击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

  首先,印军决定改革长期实行的三军分立体制,其中心环节是建立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指挥系统-"国防参谋部"。作为"国防参谋部"的过渡机构,印军已设立"联合国防参谋部",并将三军的情报、采购等部门进行合并,置于其统一领导下。此外,印还于今年初设立了核指挥系统,该系统由政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战略部队司令部组成,其中战略部队司令部归属联合国防参谋部。随着指挥体制改革的深化,印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正在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进攻性军事战略要求更多、更先进的进攻性武器装备。近年来,印军进一步加大改善武器装备步伐,并将此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据《印度教徒报》报道,2003-2004财政年度,印国防预算为136亿美元,其中用于装备采购的资金达45亿美元,较上年度增加约40%。目前,印陆军装备有各型主战坦克3400余辆、装甲车1350辆、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5000余门;海军装备有主要舰艇94艘,其中航母1艘、常规潜艇19艘、驱逐舰7艘、护卫舰37艘;空军装备有包括米格-29、美洲虎、幻影-2000和苏-30等在内的各型战机近1000架。

  第三,为加强战略威慑和远程打击能力,印度一直在努力发展核导武器,加速建设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据报道,在运载工具方面,主要通过"大地"和"烈火"两种型号导弹的研制以及幻影-2000和苏-30两种战轰机的装备,印已形成陆基和空基短、中程核投掷能力。同时,印在加紧研制核潜艇,并在加速发展远程和洲际核投掷能力。此外,印政府还出台了新的核政策,一方面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又坚持拥有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有权在遭受核生化攻击时进行核报复。

  第四,印军认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印军十分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中,陆军将加强"精干和高效的技术型部队"建设;海军将努力提高部队的信息战和电子战能力,重点加强2支航母编队的建设,适当增加驱逐舰和潜艇数量;空军将积极发展"航空航天部队",力争尽快将高科技作战飞机占战机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0%。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以印度教为基础的印度人民党政府笃信实力主义,将发展军事实力特别是核导能力视为迈向世界大国的捷径。因此,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印度国防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完)
 
全球军事大调整扫描:欧盟独立防务得到新发展





法国战斗机



  "欧盟独立防务"是欧盟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内,形成实施"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所需要达到的一种能力。其实质为欧盟不依赖美国和北约,运用自己的军事力量,独立地进行"军事救援、预防冲突、维持和平与处理危机"。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三大支柱之一,欧盟"共同防务"的首次提出是在1998年12月3日至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法国圣马洛联合发表《欧洲防务合作宣言》,呼吁欧盟"逐步发展出一项共同防务政策"。可以说,从制定框架到迄今,数年来欧盟独立防务能力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领域也仅限于维和、救援等。2003年3月,欧盟派遣400人的维和部队接管北约在马其顿的维和任务,并已计划组建一支人数更多的部队,将于2004年年中进驻波黑,接替北约军队执行在那里的维和任务。2003年6月初,欧盟决定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由法国领导的联合国在刚果(金)东部的维和行动。虽然参与这一行动的欧盟成员国只有法国、英国、瑞典和比利时4国,但欧盟作为整体参与欧洲之外的独立军事行动尚属首次,而且这也是欧盟不使用北约军事资源的一次"独立"行动。被视为是欧盟加快独立防务建设而采取的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步骤。

  但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总是在困难与危机中不断前进,独立防务也是如此,欧盟每面临一次重大的国际危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独立防务的发展。正是由于科索沃战争凸显欧盟军事实力软弱才导致了1998年英国人在圣马洛会议上组建欧洲军团的提议;而此次伊拉克危机的爆发,欧美分歧加大,欧洲对美影响力明显下降,更刺激了欧洲主要国家加快独立防务进程的步伐。

  2003年4月29日,比利时、法国、德国和卢森堡四国举行首脑会议,提出了加强欧洲防务能力的一揽子措施,其中包括成立欧洲防务联盟和设立欧洲联合部队行动指挥中心。2003年5月19日,欧盟国防部长布鲁塞尔会议发表了"里程碑式声明",称欧盟已有能力组建一支6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可随时投入全方位的维和行动。声明说:"欧盟已拥有执行系列军事行动的能力,尤其是在人道救援、维和及武装调停等方面。"但承认:"在当前形势下,各国所能提供给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后勤支持相当有限,尤其缺乏空中运输机、空中加油机、精确制导武器及生化武器防护设备等"。因此,该部队的快速行动能力是"有限和受约束的",其处理"激烈冲突"或多起冲突的能力仍亟待提高。

  当前,欧盟主要国家,尤其是英国与法、德之间在建立欧盟独立防务的理念上尚存分歧,特别是在处理欧盟独立防务与北约关系方面;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欧洲经济疲软的同时,要各成员国拿出更多钱来搞军事,对于享受了50余年"和平红利"的欧洲民众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欧盟在政治、经济一体化取得成功进展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的发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未来的欧盟才能获得与之政治、经济身份相符的国际地位,而发展独立防务无疑是壮大欧盟的有力后盾,在这种战略前景的驱动下,欧盟独立防务将继续不断向前发展。 (完)
 
国海外军事基地分布  


从战略的角度看,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分布可划分为3个战略区、14个基地群。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  美国在这些地区的驻军较多,海外基地也相对集中。美国设在这些地区的基地约占其海外基地总数的53%,共有5个基地群,呈两线梯次配置。第一线由中欧基地群(由设在德国、比利时、荷兰的基地与设施组成)、南欧基地群(由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与设施组成)和中东、北非基地群组成,以中欧基地群为主体,负责扼守欧洲的心脏地带;第二线由英国、冰岛基地群和伊比利亚半岛基地群组成,负责增援中、北欧地区作战和实施战略核攻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斯图加特陆军基地(美驻欧空军司令部及北约中欧盟军司令部驻地)和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军基地(美第6舰队司令部联络官和北约南欧司令部驻地)。  

--亚太和印度洋地区  这一地区对美国有重要战略价值,故其在这一地区的海外基地数量仅次于欧洲,约占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2.7%,共有7个基地群。这些基地大体呈三线配置:第一线由阿拉斯加、东北亚、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4个基地群组成,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第二线由关岛和澳大利亚、新西兰2个基地群组成,是第一线基地的依托和重要的海空运输中转基地,也是重要的监视侦察基地;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既是支援亚太地区作战的后方,又是美国本土防御的前哨。在这些基地中,较为主要的是:设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阿拉斯加空军司令部驻地),设在日本的横须贺、冲绳海军基地,设在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城基地,设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海军基地,设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帕拉海军基地等。  

--北美和拉美地区  这一地区是美国的后院,设置了2个基地群。其中格陵兰、加拿大基地群主要担负战略预警和增援任务;巴拿马、加勒比海基地群则构成美国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也是控制加勒比海地区的桥头堡。根据美国与巴拿马两国达成的协定,美国驻巴拿马的军队于1999年底以前从巴拿马全部撤走。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领土面积952.9202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土937.2614万平方千米),人口2.73亿。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351万亿美元,1999年国防预算为2706亿美元。

  美国是一个以全球利益为国家利益的国家,冷战结束以来,一直以建立由它主宰的世界安全新秩序为国家战略目标。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全军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国防部领导和指挥全军,紧急情况下可越级指挥。战略核力量不论何时都由总统指挥控制。
  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防务决策咨询机构。国防部是总统领导与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关。作战指挥系统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及隶属于它的各联合司令部、特种司令部。参联会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也是总统和国防部长向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发布作战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防部是总统的军政部门,而参联会是总统的军令部门。

  目前美军编有9大联合司令部,即欧洲总部、太平洋总部、联合部队司令部、南方总部、中央总部、航天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也可根据总统指示将其它联合或特种司令部的部队临时划归处于紧急情况的联合司令部指挥。

  美军从1973年开始实行志愿兵役制度。

  军队节日:
   武装力量节,5月第3个星期六。
   美国陆军节,4月6日。
   美国海军节,10月27日。
   美国空军节,9月第2个星期六。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多次裁减军队数量。按照《1999年财年国防报告》要求,1999年财年美军总员额将为139.58万人,军队结构为:

  陆军:军部4个,现役师10个,装甲骑兵团2个;国民警卫队师8个,加强独立旅15个,独立旅3个。
  海军:航空母舰11艘,舰载机联队10个,两栖戒备大队12个,攻击潜艇57艘,水面作战舰只106艘;后备队航母1艘,舰载机联队1个,水面作战舰只10艘。
  空军:战斗机连队12.6个,轰炸机186架;后备队战斗机联队7.6个,防空中队6个。
  陆战队:陆战远征部队3支,师3个,飞行联队3个,部队勤务支援大队3个;后备队师1个、飞行联队1个、部队勤务支援大队1个。
  战略核部队:洲际弹道导弹550枚(弹头2000枚),潜射弹道导弹432枚(弹头3456枚),弹道导弹潜艇18艘,战略轰炸机115架。

  
  武装力量
  
  现役部队总兵力为140.16万人。

陆军

  美国陆军兵力47.94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导弹营、3个独立步兵营和1个空降特种部队。

主要装备:
  主战坦克M-60A3、M-1A1和M-1A2型等共7836辆;
装甲侦察车Tpz-1“狐”113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20辆;
装甲输送车M-113型17800辆;
各类火炮5680门,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840门,自行炮2601门。
反坦克导弹:“陶”和“龙”式,共33357具;
高炮329门,其中20毫米“火神”式118门;
防空导弹:“复仇者”式767部,“爱国者”式485部;
各种用途飞机269架;
  无人驾驶飞机7架;
  直升机约4990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489架;
  各型地面监视雷达312部,其中机载38部;
两栖舰艇58艘。

海军

  美国海军兵力为38.06万人(不包括海军陆战队)。编有5个舰队,即第2舰队(大西洋)、第3舰队(太平洋)、第5舰队(波斯湾、红海)、第6舰队(地中海)、第7舰队(西太平洋)。还设有海军运输司令部。

主要装备:

  潜艇86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攻击潜艇66艘、其他用途2艘;

主要水面舰只138艘,其中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29艘、驱逐舰57艘、护卫舰40艘;其中每艘航母配备一舰载机联队,每个联队一般配备3个F/A-18战斗攻击机中队、1个F-14战斗机中队、1个S-3B和EP-3反潜飞机中队、1个SH-60反潜直升机中队、1个EA-6B电子战飞机中队、1个E-2C预警机中队和1个C-2支援飞机中队。

另有扫雷舰艇25艘、两栖舰43艘、支援及杂务舰船99艘(其中补给舰39艘)。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123艘,可调用商船303艘。

海军航空兵兵力为6.32万人,装备飞机2732架,其中作战飞机1598架;直升机1361架,其中反潜直升机321架、攻击直升机180架。

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为17.13万人。编有3个陆战队师、3个勤务支援大队、1个安全保密部队营、1个警卫营。

  主要装备:主战坦克(M1A1)403辆、轻装甲车735辆、两栖装甲车1322辆、牵引火炮954门、反坦克导弹2373具、火箭筒2959具,迫击炮600门。航空兵兵力有3.65万人,编有3个联队,装备各型飞机约520架,其中直升机约500架。

空军

  美国空军兵力为37.03万人,编有空中作战司令部和空中机动司令部。空中作战司令部辖5个航空队(其中1个为洲际弹道导弹航空队)、23个飞行联队;空中机动司令部辖2个航空队、13个飞行联队。

主要装备:
  远程轰炸机206架,其中B-52H型93架、B-2A型19架、B-1B型94架;
侦察机61架,其中U-2R/S型31架、SR-71型7架;
空中预警/指挥机48架,其中E-3B/C型32架、EC-135型12架,E-4B型4架;
战术飞机2398架,其中F-15型707架、F-16型1237架、F-4E14架、EF-111A型37架、F-117型53架、A-10A型232架、OA-10A型134架、EC-18型先进测距飞机4架、E-8C型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4架;
  执行“开放天空”、特种作战和气象侦察等任务飞机205架;
运输机990架;
加油机608架;
教练机1381架;
直升机226架。

战略核力量

  由美国战略司令部管辖,实力计在海、空军内。

  主要装备有:
  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中(“俄亥俄”级SSBN-734型10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D-5导弹,SSBN-726型8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C-4导弹);陆基洲际导弹,共680枚,其中“民兵”Ⅲ型590枚,MX“和平卫士”型50枚;战略轰炸机206架。

海岸警卫队

  4.2万人,其中文职0.6万人。根据美国法律,是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有由运输部维持和使用。主要武器装备:各类舰艇175艘,其中近海巡逻艇78艘、近岸巡逻艇86艘、破冰船10艘、训练舰1艘、飞机4架、直升机161架。

特种作战部队

  兵力2.85万人,实力计在各军种。陆军特种作战部队1.55万人,编5个大队(每个含3个营),1个别动队步兵团(含3个营),1个航空兵团,1个心理作战大队(含5个营),1个民事营(含5个连),1个通信营和1个支援营。海军特种作战部队0.4万人,编有1个指挥部,1个作战中心,3个大队,6支部队,6个“海豹队”,2个“海豹”输送车队,2个特种舟艇中队。空军特种作战部队0.9万人,编有1个司令部,1个联队,14个中队。

文职人员

  76.98万人。按雇佣部门计算,陆军雇佣24.52万人,海军(含陆战队)雇佣21.51万人,空军雇佣17.82万人,国防部雇佣13.12万人。

后备役人员

  135万余人(不含第3类后备役人员即退役后备役人员)。其中陆军后备队46.11万人,海军后备队22.03万人,陆战队后备队9.78万人,空军后备队7.01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36.40万人,空军国民警卫队10.97万人;待编后备役人员2.76万人(陆军1100人、海军1.27万人、陆战队850人、空军1.29万人)。

部署

  驻美国本土大陆部队120万人(包括舰艇部队)。

  驻欧洲地区10万余人,分别驻在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希腊、荷兰、挪威等国,以及部署于地中海的舰艇上,其中驻德国5.76万人、意大利2.63万人、英国1.05万人、土耳其0.24万人,地中海1.4万人(全部为海军人员)。

  驻亚太地区14万余人。其中驻日本3.92万人,韩国3.62万人,新加坡140人,阿拉斯加1.6万人,夏威夷4.57万人,关岛0.66万人,迪戈加西亚900人。

  驻西亚―北非地区2万余人,分别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卡塔尔和巴林等国。其中,驻沙特阿拉伯0.32万人,科威特0.22万人。常驻波斯湾及其附近海域的第5舰队,一般为1个航母战斗群。

  驻美洲地区1万余人,其中驻巴拿马3400人,古巴关塔那摩基地1400人,海地189人,洪都拉斯720人,加拿大208人,百幕大800人。

军事基地

  截止至1998年2月,美军在国内拥有军事设施969个,其中陆军184个、海军164个、海军陆战队27个、空军96个,其余为国防部及后备役部队的设施。海外军事设施203个,编布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陆军102个、海军32个、海军陆战队9个、空军50个,其余为国防部和联合勤务设施。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面积1707.54万平方千米,人口1.466万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1000亿美元,1998年国防预算340亿美元。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领导和指挥机制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兼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对联邦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实施全面领导,他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长对武装力量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联邦武装力量事实直接领导。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对武装力量进行作战指挥,对武装力量各军种的指挥通过各军种司令部进行。
  
  俄罗斯武装力量现役部队编制人数为120万人,实有115.9万人(含20万名国防部人员及其直属部队)。

  战略火箭军

(2000年俄罗斯军队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原俄罗斯“第一军种”---战略火箭军被撤消,原有兵力被并入空军等部队。这是今年国际军事界最重大的事情之一。由于资料还不能及时更新,所以这些方面的资料还是按照改革前的为准。)

  战略火箭军于1959年12月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成立,是俄罗斯五大军种中最新和最小的军种,但也是最重要的军种。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首脑为总司令,下属5个火箭集团军、12-21个火箭师、3个大面积的火箭靶场以及大量的科研结构和教学单位。

  战略火箭军的结构为:火箭集团军--火箭师--火箭团。

  战略火箭军既是作战部门又是行政管理机构。根据所装备的不同的火箭类型,一个火箭团团可能编有1-10部发射架,作战兵力250-400人。战略火箭团是俄军中规模最小的团一级单位。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拥有17万人(与军事航天力量和防空军导弹空间防御部队合并后)。编有5个火箭集团军。

  洲际导弹:820枚(包括部署在乌克兰领土上的洲际导弹),其中SS-18(PC-20)型180枚,SS-19(PC-18)型188枚(其中20枚在乌克兰),SS-24(PC-22)型92枚,SS-25(PC-12M)型360枚。

陆军

  俄罗斯陆军拥有42万人。编有7个军区,5个集团军司令部,6个军司令部,37个师(坦克师6个、摩步师19个、空降师5个、机枪炮兵师4个、炮兵师3个),约32个炮兵旅/团,4个大口径炮兵旅,3个空降旅,1个独立坦克旅,11个独立摩步旅,8个特种部队旅,13个战役战术导弹旅,9个反坦克旅,21个地空导弹旅,12个战斗直升机团,7个空降突击运输直升机团,7个直升机训练团,以及其他部队。

  主战坦克:5531辆,其中T-90型2辆、T-80U/UD/UM型3178辆、T-72L/M型2028辆、T-64A/B型189辆、T-62型97辆、T-54/-55型37辆,另外在乌拉尔山以东还储存坦克1.1万辆。

  轻型坦克:200辆、其中PT-76型2辆。

  装甲侦察车:BPДM-2型约2000辆。

  步兵战车:6594辆,其中BMП-1型1613辆 、BMП-2型3232辆,BMП-3型97辆,BMД-1/-2/-3型1187辆,BPM型565辆。

   装甲输送车:3245辆,其中BTP-60П/-70/-80型2018辆、BTP-Д型483辆,MT-ЛВ型744辆。

  牵引炮:1956门(其中,122毫米887门,152毫米1068门)。

  自行炮:2573门(其中122毫米592门,152毫米1948门,203毫米33门)。

  直射曲射两用炮:120毫米333门。

  火箭炮:869门(122毫米355门,220毫米409门,300毫米105门)。

  迫击炮:268门,其中120毫米249门,240毫米19门。

  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园点”、“飞毛腿”、“蛙”、“月亮”约200部。

  反坦克导弹:AT-2、AT-3、AT-4、AT-5、AT-6、AT-7、AT-9、AT-10型若干具。

  反坦克炮:57、85、100毫米若干门。

  高射炮:23、37、57、85、100、130毫米若干门。

  地空导弹:SA-4型500部、SA-6型400部、SA-8型400部、SA-9型200部、SA-11型250部、SA-12A型100部、SA-13型350部、SA-15型100部、SA-19型若干部,SA-7、SA-14、SA-16、SA-18型肩射地空导弹若干部。

  各型直升机:约2300架,其中米-24型战斗直升机1000架,卡-50型战斗直升机15架。

空军

  俄罗斯空军拥有21万人。编有战略航空兵、远程航空兵、前线航空兵、防空航空兵和军事运输航空兵。

  战略航空兵约3000人,编有1个集团军,装备战略轰炸机66架(部分在乌克兰),其中图-95H6型28架,图-95H16型32架、图-160型6架。

  远程航空兵编有3个师。装备中程轰炸机图-22M-3型125架;加油机伊尔-78型20架、教练机70架。

  前线航空兵编有5个集团军,装备歼击轰炸机约725架:苏-24型475架、苏-25型250架;歼击机约415架;米格-29型315架、苏-27型100架; 侦察机约200架:米格-25型40架、苏-24型160架;电子战直升机米-8型60架;教练机180架;AA-8、AA-10、AA-11型空空导弹若干枚;AS-7、AS-10、AS-11、AS-12、AS-13、AS-14、AS-16、AS-17、AS-18型空地导弹若干枚。

  防空航空兵编有3个防空集团军和4个独立防空军。装备防空截击机约800架,其中米格-23型100架、米格-31型425架,苏-27型275架;装备预警飞机伊尔-76型20架;教练机365架;空对空导弹:AA-8、AA-9、AA-10、AA-11型若干枚。地对空导弹:SA-2导弹发射架50部、SA-5导弹发射架200部、SA-10导弹发射架1900部。

  军事运输航空兵指挥部编有3个师和一些独立团,装备伊尔-76、安-12、安-22、安-124运输机约340架;图-134型、图-154型、安-12型、安-72型、伊尔-18型、伊尔-62型运输机约250架。

  5艘空军航空训练学校,装备教练机1225架:L-39型900架,L-410/图-134型250架,米格-29/苏-22/苏-27型共75架。

  反弹道导弹:100枚,其中SH-11型36枚、SH-08型64枚。

海军


  俄罗斯海军拥有18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及海岸防御部队),编有4个舰队按实力排列,它们是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

  海军战略核力量约1.3万人,装备弹道导弹潜艇26艘,携载弹道导弹412枚,其中,“台风”级4艘,携载弹道导弹80枚;DⅣ级7艘,携载弹道导弹112枚;DⅢ级10艘,携载弹道导弹160枚;DⅠ级5艘,携载弹道导弹84枚。

  攻击潜艇:71艘,其中,“奥斯卡”级10艘、Y级4艘、“阿库拉”级10艘、“赛拉”级3艘、V-Ⅲ级12艘、“基洛”级17艘,T级5艘、F级1艘、其它潜艇9艘。

  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级1艘。

  巡洋舰:10艘,其中,“基洛夫”级4艘、“光荣”级3艘、“卡拉”级2艘、“肯达”级1艘。

  驱逐舰:22艘,其中“现代”级11艘、“勇敢”级8艘、 “勇敢”Ⅱ级1艘、“卡辛”级2艘。

  护卫舰:13艘,其中“克里瓦克”级12艘、N级1艘。

  导弹快艇:55艘,其中“塔兰图尔”级25艘、“纳努契卡”级21艘、 “迪嘎什”级2艘、“黄蜂”级3艘、“玛特卡”级4艘。

  鱼雷艇:15艘。

  巡逻舰:12艘。

  水雷战舰艇:106艘。

  登陆舰艇:27艘。

  支援辅助舰船:约480艘。

  海军航空兵约3.5万人,编有1个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和4个舰队航空兵。装备329架作战飞机和387架战斗直升机。

  轰炸机约71架(图-22M型71架),歼击轰炸机114架(苏-24型75架、苏-25型9架、苏-27型架30架),反潜飞机98架(图-142型9架、伊尔-38型35架、别-12型54架),反潜直升机242架(米-14型70架、卡-25型53架、卡-27型119架),侦察/电子战飞机55架(其中图-95型14架、图-22型8架、苏-24型24架具有作战能力),战斗直升机70架(卡-25型20架、卡-29型25架、米-14型25架),运输机120架,运输直升机120架。

  空地导弹:AS-4、AS-7、AS-10、AS-11、AS-12、AS-13、AS-14型若干枚。

  海军陆战队约7500人。编有1个独立师、2个独立旅、1个独立团、3个舰队特种作战旅。装备T-55/-64/-72/-80型坦克160辆,BPДM-2型装甲侦察车60辆,装甲输送车约1500辆,各型火炮389门,反坦克导弹72具,高炮60门,防空导弹320部。

  海岸防御部队约5000人,编有1个岸防师、1个岸防旅、1个炮兵团、2个防空导弹团。装备T-64主战坦克350辆、步兵战车450辆、型装甲输送车280辆、各型火炮364门。

★预备役部队
  
  近5年服过现役者约240万人。

★准军事部队
   
  约54.3万人。其中边防军20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1700辆、火炮90门、各型飞机86架、各型直升机200余架;内卫部队约23.7万人,装备步兵战车1700辆、火炮20门;联邦警卫部队2.5万人;联邦保密部队约9000人;联邦通信和情报信息部队约5.4万人。

★驻外兵力

  驻亚美尼亚4100人,有1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74辆、步兵战车17辆、装甲输送车148辆、火炮84门,防空部队驻有1个米格-23歼击机大队;

  驻格鲁吉亚9200人,有3个军事基地,装备主战坦克140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173门,另有118辆装甲战车和若干火炮驻在阿布哈兹,空军和防空部队装备SA-6型防空导弹60部、运输机35架和若干米-8直升机;

  驻塔吉克斯坦约8200人,1个摩步师,装备主战坦克190辆、装甲战车303辆、火炮180门;

  驻摩尔多瓦约2500人,装备主战坦克120辆、装甲战车130辆、火炮130门。

  驻格鲁吉亚/阿布哈兹约1500人,一个空降团、2个摩步营;

  驻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约500人,1个摩步营;

  驻摩尔多瓦/德涅斯特1个摩步营;

  驻越南约700人。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驻波黑1500人、安哥拉136人、克罗地亚31人、马其顿4人、格鲁吉亚3人、伊拉克/科威特11人、中东4人、西撒哈拉25人。
 
日本



  日本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6189亿人。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40789亿美元,1997年国防预算4.948万亿日元。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国宪法和有关国际条约都明文规定: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低水平。日本自卫队实际是一支没有正规军名分的军队,但其实力却相当可观。它的三军规模在远东地区排名居末,可是由于部队员额中的士官比例占70%,加上配备有先进的装备,综合潜在战斗力反而优于邻近的韩国和朝鲜。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是国防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和自卫队的最高统帅,对自卫队行使最高指挥监督权。内阁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机构。安全保障会议是国防问题的最高审议机构;防卫厅是在内阁总理大臣直接领导下处理国防事务的行政机关。防卫厅长官通过各自卫队参谋长对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实施领导和指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协助防卫厅长官对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进行统一协调。

  日本实行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上等兵以下实行任期制:陆上自卫队为2年(专业技术兵为3年),海上和航空自卫队为3年。

  日本自卫队节11月1日。

  日本武装力量编制定员27.2358万人(含参谋长联席会议1392人),实有兵员24.264万人(含参谋长联席会议1356人)。

陆上自卫队

  截止至1998年3月底,日本陆上自卫队编制定员17.8007万人,实有兵员15.1836万人。编成5个军区、11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步兵旅、2个混成旅、1个空降旅、1个炮兵旅、5个工兵旅、8个防空导弹群。

  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坦克1160辆,其中90式100辆、74式870辆、61式190辆;

  装甲车辆约1000辆,其中89式步兵战车50辆,60式砚甲运兵车400辆、73式砚甲运兵车300辆、87式砚甲侦察车80辆、82式指挥通信?200辆;

  各型压制火炮约3000门,其中M4A1型105mm榴弹炮214门、FH-70型155mm榴弹炮402门、M2型155mm加农炮30门、M2型203mm榴弹炮12门、74式105mm自行榴弹炮20门、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201门、M110A2型203mm自行榴弹炮90门、81mm和107mm迫击炮1900门、75式130mm火箭炮120门、67式30型战术火箭;

  防空武器:防空导弹发射具约800具,其中改良霍克200枚、毒刺肩射防空导弹343枚、81式近程防空导弹64枚、88式地对空导弹发射架30具、M20地空导弹发射架80具;防空高炮130门,包括L-90式35mm双管高炮、M15A1式37mm自行高炮、M42式40mm双管自行高炮、87式35mm自行高炮;

  反坦克武器:64式反坦克导弹220枚、79式反坦克导弹160门、87式反坦克导弹98枚、84mm和106mm无后座力炮约3300门;

  陆军航空兵拥有各型飞机493架,其中AH-1S攻击直升机84架、运输直升机共186架(20架KV-107、31架CH-47J、85架UH-1H、48架UH-1J、2架UH-JA)、侦察直升机196架(135架OH-6J、47架OH-6D、11架TH-55、3架AS332L)、LR-1定翼机16架;

海上自卫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定员4.5752万人,实有兵员4.3842万人,编成1个自卫舰队、1个护卫舰队、1个航空集团、1个潜艇舰队、5个地方队。截止至1998年3月底,共装备各型作战舰艇152艘,总吨位36.4万吨。

潜艇16艘:春潮级6艘、夕潮级10艘;

驱逐舰近40艘:金刚级4艘、村雨级4艘、朝雾级8艘、初雪级12艘、旗风级2艘、白根级2艘、立风级3艘、高月级4艘;

护卫舰20艘:阿武隈6艘、夕张级2艘、石狩级1艘、筑后级11艘;

大隅级两栖运输舰1艘;

水雷战舰艇32余艘。

航空自卫队


  日本航空自卫队编制定员4.7207万人,实有兵员4.5606万人。编有1个航空总队、3个航空方面队、1个航空混成团、6个战斗航空团、6个防空导弹群、1个航空支援集团、1个航空教育集团、2个训练航空团、3个飞行教育团、1个航空开发实验集团。截止至1998年7月底,共装备各型作战飞机464架。

  其中F-15J、F-4EJ、F-1、F-2A/B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共363架;

  运输机90架,主要有C-130H、YS-11运输机,CH-47运输直升机等;

  教练机主要有T-1初级教练机36架、T-2高级教练机48、T-3初级教练机36架、T-4中级教练机126架;

  预警、侦察、电子干扰、救护飞机约75架、主要有E-2C预警机,RF-4E/EJ战术侦察机(26架),EC-1电子干扰机,YS-11E(L)等。

  防空导弹部队:编有6个防空导弹群,辖24个导弹队,装备引进美国技术生产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120部。19个基地防空队,装备81式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34套,“毒刺”和91式单兵防空导弹发射器400余具,20毫米“密集阵”高射炮300余门。

  雷达警戒部队:由28个警戒群和12个机动警戒队组成。

文职人员:2.4927万人。

预备役部队:一般预备役4.79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4.6万人、海上自卫队1100人、航空自卫队800人,快速反应预备役1373人(陆上自卫队)。

外国驻军:美国在日本的驻军约3.91万人,其中陆军约1800人、海军约6700人、海军陆战队约1.66万人、空军约1.44万人。
 
印度




印度共和国,领土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0亿,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422亿美元,1998年国防预算为99亿美元。

  印度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实现印度“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从而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

  印度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武装部队实施领导。现行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国防咨询机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国防生产与供应委员会、国防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等。1998年新设国家安全顾问,由总理首席秘书担任。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印度海、陆、空三军统一作战指挥权平时直属内阁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协同国防部行使,战时通常由主要军种参谋长实施统一指挥。

  印度实行募兵制,服役年限:兵17年,军士21~28年,低级委任军官(海、空军准尉)26~33年。

  印度军队节日:武装部队节12月7日,陆军节1月15日,海军节12月4日,空军节10月8日。


印度武装力量现役部队总兵力为117.5万人

  陆军

  印度陆军兵力为98万人,编有5个军区、11个军部、35个师(3个装甲师、4个平原步兵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及15个独立旅(7个装甲旅、5个步兵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1个“普里特维”地地导弹团、4个防空旅和3个工兵旅。上述部队包括59个坦克团、355个步兵营、190个炮兵团(营)、2个地空导弹大队、15个地空导弹团。陆军航空兵编有14个直升机中队(其中6个反坦克中队、8个观察机中队)。

  主战坦克:3414辆,其中T-55型约700辆、T-72型约1500辆、“常胜者”1200辆、“阿琼”式约14辆。
  步兵战斗车:БМП-1型350辆,БМП-2型1000辆。
  装甲输送车:OT-62/64型157辆。
  牵引火炮:4175门(估计有600门库存)。其中75毫米1115门,105毫米约1350门,122毫米约550门,130毫米750门,155毫米410门。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门,130毫米100门。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门。
  迫击炮:120毫米500门,160毫米700门。
  无座力炮:57毫米500门,106毫米1000门。
  高炮:约2400门。
  地地导弹:普里维特若干。
  地空导弹:萨姆-6型180枚、萨姆-7型620枚、萨姆-8B型50枚、萨姆-9型400枚、萨姆-3型45枚、萨姆-16型500枚。
  直升机:199架。
  反坦克导弹:“米兰”式等若干具。


  海军

  印度海军兵力为5.5万人(含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编有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司令部和东、西2支舰队。另编有潜艇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南)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驻果阿)。

  装备各型舰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潜艇19艘、驱逐舰6艘、护卫舰18艘、巡逻与海岸舰艇49艘、扫雷艇20艘、两栖登陆舰艇10艘、各种支援舰船28艘。

  海军航空兵:5000人,装备67架作战飞机、83架武装直升机。

  海军陆战队:编有1个团(含3个大队),约1200人。


  空军

  印度空军兵力为14万人。装备作战飞机772架、直升机170架(含武装直升机32架)。

  编有17个攻击战斗机中队(装备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战飞机),20个战斗机中队(装备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苏-30MKI型作战飞机),
  3个攻击直升机中队(装备32架米-24型直升机),
  2个侦察机中队(装备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侦察机),
  12个运输机中队(装备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尔-76型运输机),
  11个运输直升机中队(装备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机),
  1个要员专机中队(装备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运输机),
  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击机、4架HS-748型电子战飞机、6架伊尔-78型加油机、6架电子侦察机、4架海上侦察与测量机、约400架各型教练机和22架教练直升机。
  印空军还编有38个萨姆导弹中队,装备萨姆-2、萨姆-3、萨姆-5和萨姆-10型导弹若干枚。


准军事部队

  兵力约109万人,其中:
  海岸警备队6000人,隶属国防部,装备有52艘各类舰艇和30余架飞机;
  国家安全卫队7400人,隶属内阁秘书处;
  特别保安部队3000人;
  中央后备警察部队16.53万人,隶属内政部;
  邦武装警察40万人(包括24个营的印度后备警察);
  边境保安部队18.5万人,约有150个营;
  阿萨姆步枪队5.25万人,隶属内政部;
  特种边境部队9000人,隶属内阁秘书处;
  中央工业保安部队8.86万人,隶属内政部;
  国防安全警卫队3.1万人,隶属国防部;
  铁路保安部队7万人。

  后备力量

  印度自称为第1线预备役和第2线防务力量,共有240余万人。第1线预备役由印度海陆空三军退役官兵组成,现有兵力约50万人。第2线防务力量主要是民间军事组织,现有实力约190万人。

  驻外兵力

  1997~1998年派驻安哥拉151人,其中有5名军事观察员;在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派驻5名军事观察员;在非洲塞拉利昂派驻6名军事观察员;在西撒哈拉派驻10名军事观察员。
 
俄罗斯十大撒手锏对付美国军队



  据俄媒体报道,在4、5月份俄军的一系列演习中,俄军很多次是把美国当做假想敌,演习中针对美军的各种“撒手锏”相继亮相。
  




SS―N―22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箱

  一、“双胞胎”反舰导弹。目前,美海军具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航母编队,经常采取演习方式对俄罗斯实施军事威慑。为了对抗美航母编队,俄罗斯一方面不断改进现有航空母舰,提高其性能;另一方面抓紧研制破美航母编队的“克星”。一是“宝石”反舰导弹。它是第四代超音速反舰导弹,其性能远远优于美军装备的反舰导弹,可用于对各种复杂目标进行打击,特别是攻击敌方的航母编队。该导弹主要特点是能在飞行中自动调整飞行高度,避免过早暴露目标。二是5月中旬俄海军在印度洋举行的军事演习中,试射了新型的SS―N―22超音速反舰导弹,据俄专家介绍,TMD(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根本就拦不住这种导弹。目前,俄罗斯生产了约700枚这种导弹,装备了3种水面舰艇,其中包括“现代”级驱逐舰。

  二、“白杨―M”战略导弹。“白杨―M”导弹射程达l万公里,能穿透任何形式的反导弹系统。它可用一枚导弹装三四个弹头。目前,俄军已有两个“白杨一M”导弹团。4月份,俄战略导弹部队又成功发射了两枚“白杨一M”洲际弹道导弹,都准确击中了目标。

  三、对付美国防空系统的“神秘”导弹。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一种神秘的新式巡航导弹,这种导弹装备战略轰炸机“图―95MS”和“图―160”,射程5000公里,具有超低空飞行能力,很难被探测到。该导弹还具有电子对抗措施干扰敌方雷达的功能。5月中旬,俄远程航空兵在演习中发射了该种导弹,并准确命中了“目标”。

  四、“卡”系列武装直升机。“卡”系列武装直升机属高性能昼夜作战型武装直升机,能对空中目标和地面坦克发起攻击。如卡一50“黑鲨”直升机装备了K―37―800弹射救生系统,保证飞行员在任何高度和速度下逃生,这在世界直升机制造史上还属首次。“黑鲨”直升机可根据任务需要,携带重达2吨的各种武器弹药。机身两侧最多可挂12枚“旋风”激光制导超音速反坦克导弹,可攻击8公里外的坦克,穿透厚度为900毫米的装甲。机上还装配

  了一个2A42型30毫米机炮,可全方位射击,射程最大为4公里。1996年初,俄罗斯研制出最新型的卡一52战斗直升机,这种被称为“短吻鳄”的双座直升机,能全天候作战,且夜战能力大大提高。

  五、俄罗斯空降部队。在车臣战争中,俄空降部队表现神勇。美国人在评价俄军的表现时说,俄军只有空降兵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强大。俄罗斯空降兵一直是一个独立兵种,属于国家总统―――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的战略预备队。目前,俄空降兵编有4个空降师和1个空降旅,约有4万人。近来,俄空降兵参加了海军在近海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演习。

  六、S―400“凯旋”防空系统。这是一种具有防空和反导能力的防空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充分利用了俄罗斯无线电、雷达、火箭、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在速度、精度方面,S―400均优于美国的“爱国者―3”防空导弹系统。俄有关专家认为,S―400射程远,在400千米范围内能发现并摧毁世界上的一切空中攻击目标;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可使用多种型号导弹。

  七、俄罗斯“闪电”导弹快艇。在俄海军的一系列演习中,总能看到“闪电”导弹快艇快速攻击水面战斗舰艇、掩护步兵登陆的场景。“闪电”艇长56.9米、艇宽13米,满载排水量550吨。“闪电”具备极佳的适航性,可在8级海情下正常巡航。艇上不仅装备了4枚“蚊子”超音速反舰导弹,还配备了12枚便携式“针”式防空导弹,能灵活地在近海和深海进行各种战斗。

  八、对付美国陆军数字化装备的俄陆军新型坦克T―95。它重约50吨,长、宽与T―72、T―80、T―90型坦克相仿,但内部结构不同。它的炮塔明显缩小,在战场上便于隐蔽。T―95采用135毫米滑膛炮,而西方大口径坦克炮最大也才120毫米。

  九、俄罗斯战区反导系统。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更成熟。俄先后研制成功“道尔―M1”、“安泰―2500”、S―300和S―400等导弹系统,它们都具备很强的战区反导能力。“道尔―Ml”是一种智能化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它大量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同时跟踪识别48个空中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的危险程度把它们“排好队”,并向其中两个最危险的目标开火。

  十、俄海军新式反鱼雷武器系统。在5月的演习中,俄海军还试射了一种名为“蟒蛇―1M”的火箭式反鱼雷武器系统,据称该系统一次齐射的命中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水下火力射程达3公里,水下600米以内的各种目标均在该系统打击范围内。当“蟒蛇―1M”攻击敌鱼雷时,它所携带的多种火箭武器一同发射,在鱼雷的前进弹道上形成一个“弹幕”,从而拦截住鱼雷。此外,“蟒蛇―1M”还可以用来攻击水雷、深水炸弹和敌军潜水员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