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3-05-21
- 消息
- 1,466
- 荣誉分数
- 124
- 声望点数
- 178
吴哥窟的最初印象是在《古墓丽影》这部电影中,塔布笼寺(Ta Prohm)是取景地之一,而后朋友的一张吴哥窟日出明信片,鬼使神差的让我踏上了这段旅程。五月,正是凤凰花开满树的季节,让城市和乡村灿烂如火。我坐在TUTU车上,用近乎贪婪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的一切,生怕拉下某一个重要的环节。我站在吴哥古城的废墟上,想象着它曾经拥有的辉煌壮丽和如今的断壁残垣,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吴哥的美,在心中,在面朝一面佛的微笑间,落在久去的神龛里,你无法言语的秘密,其实就在你的面前。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雨水、光照的侵蚀,它的面部表情越来越淡忘了,只剩下浅浅的微笑。它在笑什么?是看破了世间的匆忙,还是领悟到了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是浅浅的微笑着。在无解的时候,我们顺其自然。
吴哥窟的窟并非我们惯性理解的“石窟”,在12世纪建造的时候,它的名字刻在寺庙正门的门框上,后来命名为“Angkor Wat"。而“Angkor"读作”吴哥“,意译为”圣洁的城“,“Wat"读作”窟“,意译为”寺庙“。吴哥窟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如圣洁的城市般的寺庙
巴芳寺的正殿威严壮观,而到达正殿之前经过的引道,会使你感叹之余往往忽略了其他。引道高约3、4米左右,笔直而修长,走在上面,肃然安静。正殿曾金字塔形,五层建筑,典型印度的山形神殿。巴芳寺,一座让我冥想静定的石头之城。
吴哥窟基本上是垒石建筑,大部分建材是砂岩方砖,红土则用于外墙和隐闭的结构。吴哥窟中常用的另一种建材是红土石。象台以石砌,高2、3米,朝外的部分雕刻成大象的形状,故曰”象台“。实际上,只雕刻大象头部的形状,头上戴宝冠,象鼻低垂,象牙向外突出。结构不仅有观赏性,也有一定的结构功能。象台的后面即是皇宫,可见,象台又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柬长达20年的内战,使整个建筑群的修缮计划被弃置,满地的石头,看起来如此的荒凉,而原有的资料编号以及相关人员的消失,使这里的工作又一次落入了糟糕的状态。文明需要延续,相信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吴哥的辉煌再一次曾现在世人面前。
世界各国开展的遗迹修缮工作。
女王宫,(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称班迭斯雷寺,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女王宫的浮雕是这里的精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广义的吴哥窟是指吴哥古迹群,位于暹粒市区北部约6公里处,曾是古高棉王国的首都。整个建筑群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吴哥寺,也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柬埔寨吴哥文化的代表。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日出东方,五座莲花佛塔映照在寺外的水塘中,眼前的景象惊艳了世间的万物。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巴肯寺。坐在寺院残缺的石头上,望着落日余晖映照下的雕塑体,成了一道道的剪影,安静的守在那里,倾听着历史的声音,那一刻,时间是静止的。
巴肯山并不高,大约70米左右的高度。山顶寺院塔台为五层结构,一层一层周长逐渐缩小。最高的中央寺塔依旧屹立在这里,看着日出日落。这里会根据人流来调节登中央塔台。
短暂的几天时间里,我被这里的一切所感动。吴哥遗迹的震撼一直停留在脑海里,那空旷的寺院里,传来久远的声音,在历史的长廊里回响。一千年以后,在某个瞬间,一个人走来,在我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城市,他发现了什么?在遗迹废墟里寻找着什么?他会有我此时此刻的感受吗?如我惊讶吴哥之美的瞬间与永恒!
吴哥
我还会再来看你
看你的今生与来世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雨水、光照的侵蚀,它的面部表情越来越淡忘了,只剩下浅浅的微笑。它在笑什么?是看破了世间的匆忙,还是领悟到了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是浅浅的微笑着。在无解的时候,我们顺其自然。
吴哥窟的窟并非我们惯性理解的“石窟”,在12世纪建造的时候,它的名字刻在寺庙正门的门框上,后来命名为“Angkor Wat"。而“Angkor"读作”吴哥“,意译为”圣洁的城“,“Wat"读作”窟“,意译为”寺庙“。吴哥窟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如圣洁的城市般的寺庙
巴芳寺的正殿威严壮观,而到达正殿之前经过的引道,会使你感叹之余往往忽略了其他。引道高约3、4米左右,笔直而修长,走在上面,肃然安静。正殿曾金字塔形,五层建筑,典型印度的山形神殿。巴芳寺,一座让我冥想静定的石头之城。
吴哥窟基本上是垒石建筑,大部分建材是砂岩方砖,红土则用于外墙和隐闭的结构。吴哥窟中常用的另一种建材是红土石。象台以石砌,高2、3米,朝外的部分雕刻成大象的形状,故曰”象台“。实际上,只雕刻大象头部的形状,头上戴宝冠,象鼻低垂,象牙向外突出。结构不仅有观赏性,也有一定的结构功能。象台的后面即是皇宫,可见,象台又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柬长达20年的内战,使整个建筑群的修缮计划被弃置,满地的石头,看起来如此的荒凉,而原有的资料编号以及相关人员的消失,使这里的工作又一次落入了糟糕的状态。文明需要延续,相信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吴哥的辉煌再一次曾现在世人面前。
世界各国开展的遗迹修缮工作。
女王宫,(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又称班迭斯雷寺,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女王宫的浮雕是这里的精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广义的吴哥窟是指吴哥古迹群,位于暹粒市区北部约6公里处,曾是古高棉王国的首都。整个建筑群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吴哥寺,也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柬埔寨吴哥文化的代表。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日出东方,五座莲花佛塔映照在寺外的水塘中,眼前的景象惊艳了世间的万物。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巴肯寺。坐在寺院残缺的石头上,望着落日余晖映照下的雕塑体,成了一道道的剪影,安静的守在那里,倾听着历史的声音,那一刻,时间是静止的。
巴肯山并不高,大约70米左右的高度。山顶寺院塔台为五层结构,一层一层周长逐渐缩小。最高的中央寺塔依旧屹立在这里,看着日出日落。这里会根据人流来调节登中央塔台。
短暂的几天时间里,我被这里的一切所感动。吴哥遗迹的震撼一直停留在脑海里,那空旷的寺院里,传来久远的声音,在历史的长廊里回响。一千年以后,在某个瞬间,一个人走来,在我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城市,他发现了什么?在遗迹废墟里寻找着什么?他会有我此时此刻的感受吗?如我惊讶吴哥之美的瞬间与永恒!
吴哥
我还会再来看你
看你的今生与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