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大美成均馆&入夜溜上平壤街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Sain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Saint

知名会员
注册
2003-05-21
消息
1,466
荣誉分数
124
声望点数
178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jpeg


 去往开城三八线是我在朝鲜的第3天,在朝鲜的旅游其实和韩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三八线,当初堆积了无数人生命,最后维持下来的军事分界线,很可能你从北方向南眺望,发现那边向北张望的游客,也是来自中国。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jpeg


  板门店、三八线与JSA共同警备区

  三八线这也许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了——严格意义上来讲,朝鲜战争并未结束,只是在“停战”状态,而三八线就是双方的停火界线。

  最初的三八线是二战结束后,美苏控制的南北朝鲜的界线——北纬38度线。这与现在的三八线的状态只能说大体一致。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北朝鲜几乎把南朝鲜和美军赶下了海,但是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北方又被迅速击败,差点就要被赶到鸭绿江边,而这时中国出兵了。最后双方的分界,基本还是划在了最初的三八线上。

  有人说,这条248公里长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半岛,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但这条线却是朝鲜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乃至今天朝鲜半岛战争阴云始终挥之不散的明证,三八线及其周边的JSA共同警备区,至今仍是全世界最为敏感的军事区域,各种地雷路障数不胜数,几十年来南北方的摩擦也始终不断。

  从平壤出发,我们差不多要4个小时才能到达这个敏感的地带,而紧张的气氛从距板门店几十公里外就开始了,我们要经过4道岗哨才能到达板门店区域,而到了这里,所有的游客都必须下车,换乘另外的专门车辆。我们的小金导游甚至陪同的那位安全部人员在这里也不似乎不管事了,所有的讲解和“保卫”任务都由配着手枪戴着钢盔或大檐帽的人民军军人来担任,而且我还看到,朝鲜导游和陪同都必须把自己的证件交给板门店的军人,直到我们返回时才能领回。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4.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5.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6.jpeg


  我们的第一站是板门店,参观这里的停战协议签字大厅。

  据说板门店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里附近有个用木板临时搭成的酒馆和小杂货铺,当然今天这里是看不到当年的小店了,木结构中式风格的签字大厅很空旷,据说有1000多平方米,陈列着当初参战双方签字时用的旗帜、用具以及签字文本,桌上都铺着绿色台呢。讲解员是位年轻瘦削的人民军少尉,他用字正腔圆正气凛然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签字的场景,包括“联合国军”打着白旗来谈判的细节,充满着胜利者的自豪。不过,从同样意气风发的朝鲜翻译的口中,我没有发现他提到志愿军,也没有说联合国军的代表在一次“上当”后,就不再打着白旗来谈判了。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7.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8.jpeg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实地参观三八线——那条不过10多厘米高,30厘米宽的水泥槛,毫不起眼,但却让朝鲜半岛南北分离几十年。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9.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0.jpeg


  严格来说,JSA(JOINT SECURITY AREA)共同警备区才是我们脚下这块土地的名字。所谓共同警备区,是指以军事分界线为中心,方圆约为800米的圆形地带,由“联合国军”与朝鲜军队共同把守,双方都只携带自卫武器(我看到这里的人民军军人基本都只携带手枪),但摩擦从来没有停止过,从1976年著名的砍树之战和朝鲜的渗透地道,南北双方一直在较劲,韩国女星李英爱也曾拍摄过同名电影,反映共同警备区的紧张氛围。而我们也时刻感受到了这种紧张,从签字大厅坐车到三八线旁边的大楼,道路非常窄,到处都牵着铁丝网,巨大的正方体水泥墩半悬在路的边上——据说一旦开战,这些水泥墩能立马被放倒,堵塞道路,成为路障,类似二战后期德军反坦克使用的“龙牙”反坦克桩。

  人民军少尉领着我们来到了紧邻着三八线的大楼楼上的观景平台上,韩国就在我们对面不过百来米的地方,对面也是一栋类似的观察大楼。中间有7座房子,三蓝四白,据说蓝色房子由韩国建造,白色的房子则由朝鲜修建,中间一道仅有10公分高30公分宽的水泥槛穿过了这7座房子——这道水泥槛就是传说中三八线。

  我们并没有下到楼下,贴近观察那条不过10多厘米高,30厘米宽的水泥槛,也没有看见咫尺之遥的韩国那面有游客。当我们在平台参观时,几名朝鲜士兵走到了三八线上警戒。而随同的朝鲜士兵也时刻跟着我们的脚步,一前一后,保证所有的人都在集体行动。这是战争的停火区域,不能随意走动,我们的活动范围很受限制。极目远眺,我看到了对面韩国有根巨长的旗杆上飘扬着太极旗——据说这有100米高。好吧,这并不是最高的,朝鲜这边还有根更高的,足足有160米,光旗的长度就达30米,号称世界第一。南北双方在三八线上像小孩子一样玩了一把“比高高”游戏。

  开城

  从气氛紧张的三八线参观完毕后我们到开城吃午餐。开城是朝鲜著名的古都,公元919年,王建推翻后高句丽即位,建立高丽。次年(920年),把首都从铁原迁回开城,并改开城为开州。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开城一度属于南韩,而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则被北朝鲜并入——这也被视为北方在朝鲜战争中的重大收获之一(如果仅从土地面积来看,朝鲜战争结束后北朝鲜比战前实际损失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开城现在在朝鲜也算是大城市,2003年,朝鲜政府发布,开城直辖市成为了开城特级市,除了板门郡以外的开丰郡及长团郡脱离开城并入黄海北道,而开城特级市与板门郡则合组成新设置的开城工业地区。著名的开城工业园区也可以被视为朝韩关系的晴雨表,它的开工和关闭直接代表着朝韩关系的缓和与紧张。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1.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2.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3.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4.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5.jpeg


  尽管是高丽古都,现在也是朝鲜的一座重要城市,并被称之为朝鲜及东亚地区的新兴轻工业中心,但是我们看到的开城市区却丝毫没有现代化的气氛,它更像是一座中国北方四线的小县城——满地的银杏叶,道路倒是宽阔但车辆很少,路上的行人也不多,穿着打扮也明显不如平壤时兴,比较老旧。周围的建筑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老式楼房的式样,在路边,我还看到了同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打蜂窝煤的场景。

  午餐我们品尝了著名的高丽铜碗宴和开城人参鸡——据说这是高丽国王的饮食标准(这国王吃得也不咋地啊),味道还可以,比我在韩国吃的还要好一些。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6.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7.jpeg


  PS:开城也是朝鲜最重要的人参产地,亦是高丽人参当中的最高级。这里的高丽人参由高到低被分为“天、地、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单支人参的重量有高下区分。一般而言,“天”字号中等水平的人参在这里要卖到700人民币一盒,价格不菲。

  开城成均馆,结婚的朝鲜夫妻

  这是我这次朝鲜之行看到的最美的地方。在朝鲜深秋的阳光下,已经有一千多年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满树满地都是金灿灿的银杏叶,美得让人流连忘返,以至于我们团的朝鲜小金导游都兴奋地拿出手机来拍照,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成均馆。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8.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19.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0.jpeg


  成均馆是朝鲜古代高丽时期的最高学府,其前身是建于公元992年的国子监,是朝鲜最早的大学。成均馆位于高丽的首都开城,在今天的朝鲜境内。而韩国的成均馆大学只不过是借用了成均馆的名字以示继承其文化传统之意。成均馆的名字很有深意,所谓“成”是指“成人才之未就”,所谓“均”是指“均风俗之不齐”。作为古代朝鲜最早的大学,设有国字学、大学、诗文学、律学、书学、算学等6个学科,还有宿舍,总占地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现在朝鲜把这里改为了高丽博物馆。参观完板门店三八线之后,旅游团队都会到这里参观。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1.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2.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3.jpeg


  成均馆的建筑特点也是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的,内院的核心建筑是大成殿,很明显祭祀的对象是孔子,中国作为天朝上国对于朝鲜半岛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大成殿和内院的东西厢房被布置成了展室,展出高丽时期的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4.jpeg


  在成均馆里,我们遇到好几对来举行结婚仪式的朝鲜新婚夫妇,连小金导游都在说:“今天是个适合结婚的好日子吧?”对于这几对新人来说,在和煦温暖的阳光,古朴的建筑群和满地的金黄落叶之中结为连理应该是让人高兴的事,而我们这群外国游客也得以见识下朝鲜的婚礼习俗。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5.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6.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7.jpeg


  和国内大多洋派的结婚穿西洋婚纱不同,朝鲜的结婚仪式还是非常传统的,新娘一律都是穿的喜庆的朝鲜民族服饰,而新郎则穿西服、中山装或者是军装。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时至今日仍然是个非常男权的社会,在这里男人们是很幸福的,因为结婚不会遭遇丈母娘盘问“有没有房子”(国家分配),“有没有车”(汽车就不用说,有辆自行车足矣),“有没有钱”(婚礼费用女方全包,并且女方还要给男方的亲戚准备厚礼,男方相当于是躺着等结婚收礼物……),国家公务人员和人民军军官是最受朝鲜女青年青睐的群体。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8.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29.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0.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1.jpeg


  据小金导游说,朝鲜的女孩子们仍然相当保守,家庭里母亲们都严格管束着自己的孩子——就像中国古代那些严厉的妈妈约束自己的女儿一样。夜不归宿是不可想象的,年轻人在街头接吻的事也非常少见。“不过手牵手一起走是允许的。”小金导游说。

  另一个有意思的风俗是朝鲜结婚的伴娘都是找结过婚的女子,要是是生养过儿子的那就更好了,这显然和中国的习惯截然不同。
 
  世界最深——朝鲜地铁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2.jpeg


  从开城回到平壤已经是黄昏时分了,我们直接开车来到了平壤地铁站,我们将感受一下这条据说世界上埋藏最深的地铁线。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3.jpeg


  朝鲜首都平壤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始建于1966年,是在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参观了北京正在建设中的地下铁路系统后,回到平壤发起修建的。

  在中国、前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支援下,平壤建成了世界最深的地铁系统,最深处达地下200米,平均深度亦达100米,某些山区路段更深入150米,因此除了交通运输外,地铁系统还有防空洞的功能,是特别为可能发生的战争所考虑设计的。

  从地铁线入口到达地铁站台需要经过一条长长的扶梯,足足跨越了100多米的深度,想想看,这好比是你坐着扶梯从30多层楼直接下到地面,想想就头晕。除了重庆菜园坝的皇冠大扶梯之外,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扶梯,光是从地面到达站台就花了好几分钟。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4.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5.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6.jpeg


  朝鲜地铁内的光照明显不足,正是朝鲜下班的时候,扶梯上上下下人不少,但是在昏暗的光线下都看不清人脸,扶梯每隔一段就能看到一个大喇叭,不间断地放着革命歌曲。

  好不容易到达站台了,才发现其实地铁站的装修还是满豪华的。镶嵌著丰富多彩的壁画描绘朝鲜的革命事件,站台中部挂着巨型的水晶吊灯,还有几排报栏。

  和国内的地铁列车相比,朝鲜红绿相间的列车明显老旧了——无论是式样还是品相上。我们这一团的人都在同一个车厢,貌似搭乘的是荣光车站至复兴车站的路段——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朝鲜对外展示的“样板路段”。

  车厢内和站台一样光线不足——只有一半车厢有照明,而另一半在列车进入隧道后就完全隐没在黑暗中,朝鲜人都挤在车厢的一头,不和我们混在一起。列车运行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噪声却是不小。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7.jpeg


  在平壤地铁出站口等待旅游车的空当,我们正巧遇上了朝鲜下班的“晚高峰”。从我观察到的情况,这些大部分是在机关上班的平壤人生活状况还是不错的,并不是传说中骨瘦如柴的模样,穿着也很得体。而“平壤美人”更是名不虚传,有位穿着丝袜和紫红色大衣的朝鲜MM脸蛋和身材都非常漂亮,在朝鲜大概也算是位“时尚潮人”,和她同行的几位穿着也都时新,和我们在开城看到的情况截然不同,看得出在平壤作为首都,确实是朝鲜人集体向往的地方。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8.jpeg


  以大闻名的朝鲜凯旋门

  在朝鲜友谊商店旁边,平壤牡丹峰山脚下的凯旋广场上就是著名的朝鲜凯旋门——和巴黎的凯旋门造型相仿,而体积是更胜一筹。高60米,宽52.5米,整座建筑用1.05万多块精雕细琢的高级花岗石砌成,规模宏大,于1982年建成,门柱正面镌刻着白头山、《金日成将军之歌》和金日成投身革命到凯旋回国的年代“1925”、“1945”金色字样。门柱边缘有70块金达莱花纹浮雕石板,标志着金日成同志的70寿辰。南北两侧壁面上还有朝鲜人民遵循金日成教诲为祖国建设积极奋斗的浮雕群像。拱门是朝鲜传统的城门形式,高27米,宽18米,可同时开行几辆汽车。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39.jpeg


  在供电不足的朝鲜,和其他标志金日成伟大功绩的纪念碑一样,凯旋门也是灯火通明,这也让它成为了平壤暗夜里耀眼的地标性建筑,也许朝鲜人的意愿,是想让这代表领袖功绩的象征物永远如此夺人眼球。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40.jpeg


  晚餐我们吃的是朝鲜火锅,看着和呷哺呷哺有点类似,每人一个小锅自己烫蔬菜和一些肉,量不大,得配上餐前发的那个面包才能吃饱,不过味道还不错。据说这道火锅是朝鲜家中临时遇到客人来拜访,而又没有专门备菜的情况女主人普遍的应对之道。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41.jpeg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42.jpeg


  惊心动魄,溜上平壤街头

  这大概是整个朝鲜之行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段,在马上要离开朝鲜的前夜,我和同屋的哥们儿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决心溜出酒店,脱离监视去平壤街头瞧瞧——去看看这里的老百姓,到底是在过怎样的生活。

  包是肯定不能带了,我把小数码相机揣在了怀里。我们都穿着深色的羽绒服,我们想了想,只要不说话,在夜色中倒是和一般的朝鲜人区别不大。下了电梯,我们四处张望了下,没有看到这几天一直寸步不离的安全部人员,我们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出了酒店大门,服务员没有拦我们,大概他以为我们只是去酒店门口的江边看看。

  OK,第一步成功,我们迅速隐没在了黑暗中。

  说“隐没”其实一点都没有错,从羊角岛饭店出来很快就没有路灯了,我们只能借助酒店装饰的霓虹灯光隐隐地分辨道路,七拐八绕之后我们终于走上了大同江大桥,桥上总算有路灯了。

  这时我们才发现这座朝鲜市中心的跨江大桥已经很老旧了,人行道很窄,而且四处都有能看见地面上的裂纹。行人和车辆都很少,骑着自行车载着妻子回家的朝鲜男人沉默地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桥上很安静。远处灯火通明的羊角岛饭店非常显眼,圆圆的月亮悬挂在酒店高大的塔楼旁,映照在宽阔的大同江上。

  黑暗,缺少电力的痛苦即使在平壤也是如此得明显。走过大桥,我们迅速又陷入了深深得夜色中,不多的出门的朝鲜人都打着手电筒——这就是朝鲜首都的核心地带。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43.jpeg


  我们向着火车站慢慢走着,这里的行人慢慢多了起来,路边也有小商贩卖东西,但都是晚上才出来,白天是见不到的。一个老婆婆把鸡塞在了布袋子里,两个中年妇女在卖柿子,她们都躲在最黑的角落里,看到有人经过就招呼两声,一副随时准备逃跑的模样——就像国内那些时刻提防着城管的小贩,但是我敢肯定,她们所遭受的精神压力肯定比中国国内的同行要大得多。

  合法的贩售点是一个类似国内报刊亭一样的小棚子,下班的朝鲜人喜欢在这里买上一杯喝的,每一个小卖点门口都排着队,我看到最受欢迎的是一种散装的,用大概200ml容量的小玻璃杯贩售的可口可乐。

  在火车站附近,我的心情骤然紧张了起来,几天前刚到平壤时那种陷入电影画面的感觉又出现了——站前广场灯火通明,喇叭里雄浑的革命歌曲响彻云霄。军车一辆一辆地把荷枪实弹的人民军士兵拉到了车站,准备进入车站。其他的旅客也很多,一个背着冲锋枪的女兵正在跟家人敬礼告别,到处都是穿着制服的人——警察、车站工作人民、士兵,都挎着明晃晃的冲锋枪和手枪。我甚至看到有士兵甚至围坐在车站旁边公园的角落里烫着朝鲜火锅??无处不在的巡逻队四处出没,而我们两个是瞎晃悠的外国人,怀里还揣着相机,尽管从来没敢掏出来过??

  
mp16077883_1432272827960_44.jpeg


  不敢再往下想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天前朝鲜导游“不许拍士兵”的厉声警告,之前也曾看到过朝鲜士兵在金刚山打死韩国游客的新闻??我赶紧拉着同屋的哥们儿往回走了,要是等会儿被巡逻队盯上就麻烦了。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我们两个沉默地在大街上踱步,只有在四周无人的时候才开口交谈——害怕我们的中文引起拥有高度革命觉悟的朝鲜人民群众的怀疑。在又经过大桥的时候,一个朝鲜男人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晃到了我们面前,突然嘟囔了一句朝鲜话,我们都吓了一跳,以为我们暴露了,没敢搭理赶快离开。过了一会儿,我看他又骑到了下一个行人边上,嘟囔了两句后从自行车前筐的包里掏出了2包烟——原来他是一个烟贩,想必刚才是在向我们兜售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