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7位女高官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资料:中国有3位女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顾秀莲、乌云其木格);1位女性副总理(吴仪);2位女性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郝建秀);1位女性国务委员(陈至立)。

  七位女高官简历如下:

3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何鲁丽简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女,汉族,1934年6月生,山东菏泽人,民革成员,1957年参加工作,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

  1952年至1957年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57年至1984年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医院住院医师,北京市第二医院主治医师、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4年至1988年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1988年至1993年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主委。1993年至1996年北京市副市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主委,全国妇联副主席。1996年至199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主委,全国妇联副主席。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增选为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顾秀莲简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女,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通人,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1953年至1954年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学习。1954年至1958年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二处科员。1958年至1961年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机械系学习。1961年至1964年甘肃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机修厂生产技术科技术员、团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1964年至1969年纺织工业部科技情报所技术员,在青岛纺织机械厂、上海纺织机械厂参加"四清"工作,任组长,纺织工业部业务组抓生产,兼任党支部委员。1969年至1973年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工作,国家计委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3年至1982年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至1989年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 兼省体改委主任。1989年至1998年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至2002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在职学习)。2002年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乌云其木格简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女,蒙古族,1942年12月生,辽宁北票人,196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8月参加工作,区委党校大学学历。

  1958年至1960年内蒙古科学技术专科学校学习。1960年至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校师资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64年至1968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党校教员。1968年至1979年《包头日报》社编辑、编辑组副组长、编辑室副主任。1979年至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经委办公室干事。1980年至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干事、副主任(副处级)。1983年至1984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4年至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至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至199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4年至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2000年至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代主席。2001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至2003年4月)。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1位副总理
  吴仪简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

  女,汉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1956年至1962年西北工学院国防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学习。1962年至1965年兰州炼油厂车间技术员、政治部办公室干事。1965年至1967年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生产处技术员。1967年至1983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1983年至1988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1988年至1991年北京市副市长。1991年至1993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3年至1997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1997年至1998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至2002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4月23日兼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4月26日兼任卫生部部长。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
  刘延东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

  女,汉族,1945年11月生,江苏南通人,196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3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1964年至1970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学习、年级政治辅导员。1970年至1972年河北省唐山开平化工厂工人、技术员、车间负责人。1972年至1978年北京化工实验厂工人、党委宣传科干事、车间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78年至1980年北京化工实验厂党委副书记。1980年至1981年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1981年至1982年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1982年至1991年3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主席。1991年3月至9月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全国青联主席(1991年12月卸任)。1991年9月至1995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在职学习,获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1994年9月至1998年12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职学习,获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2001年至200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正部长级),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2002年任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郝建秀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

  女,汉族,1935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参加工作,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棉织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49年至1954年青岛国棉六厂工人。1954年至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速成中学学习。1958年至1962年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棉织专业学习。1962年至1965年青岛国棉六厂工程师室技术员。1965年至1977年青岛国棉八厂副厂长、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青岛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市总工会主任,山东省总工会副主任、省妇联主任、省委常委。1977年至1981年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全国妇联副主席。1981年至1982年纺织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至1987年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处书记。1987年至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1998年至2001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2001年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

1位国务委员
  陈至立简历


  国务委员。

  女,汉族,1942年11月生,福建仙游人,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介质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

  1959年至1964年复旦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学习。1964年至196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介质物理专业研究生(其间:1965年8月至1967年1月参加"四清"工作队)。1968年至1970年解放军六四0九部队丹阳湖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至198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80年至19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1982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党委副书记。1984年至1988年上海市科技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1988年至1989年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89年至199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1991年至1997年上海市委副书记。1997年至1998年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1998年至2003年3月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2001年9月至11月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2003年3月任国务委员。

  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中国有3位女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顾秀莲、乌云其木格);1位女性副总理(吴仪);2位女性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郝建秀);1位女性国务委员(陈至立)。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级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56人;全国396个市(地、州、盟)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647人,2813个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中有女干部4353人。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263人,其中女院士78人,占总数的6.2%。2001年在高校担任副教授以上的女教师为69907人,占高校副教授以上教师总数的29.64%。
●据了解, 早在一年之前我国的女性业主和法人已接近2000万人,而在由女性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中,只有1.5%出现亏损,其余均为赢利企业。
 
黄紫玉女士:北京紫玉山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恒丰集团主席,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谢丽华女士: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杂志创办人兼主编,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农家女杂志创办人兼主编、文化发展中心秘书长。
在畅谈成功女性的有关话题时,两位嘉宾妙语连珠,本期视点特别以嘉宾语录的形式来梳理成功女性的相关话题。
 
什么样的女性才算是成功女性
谢丽华: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可能一般的人这一辈子没有发现自己的潜能,成功女性就是起码90%以上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所有的智慧、经历、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女性。
黄紫玉: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个人的历程,我个人的感觉,我没有认为我是成功的,也没对成功多加考虑。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大家很认同的,她走过的历程是大家可以借鉴、学习的,应该算是成功女性。
 
成功女性需要具备的十点要素
谢丽华:成功人士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有两个桨,信念和毅力应该是成功人的双桨,这是最主要的。我采访过很多成功女性,我自己也有一个做事情的原则,做一件事情成功一件事情,虽然不算是成功的人生,起码这一件事情是成功的。我自己归纳了一下,成功女性需要具备的十点要素:
信念: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对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明确的信念,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就像航船根本没有方向一样,这是首要的。
心态: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人说活就活一个心情,心态很重要,如果总有负面的东西影响着你,或者你的心态是不健康的,或者消极和被动的,很难成功,一般积极的心态,碰到什么问题都想得开,会有一种解决、战胜的心态。
行动:要有踏实的行动,一切成功的人士,做大事一定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不会做小事的人做不了大事。很多人的想法都非常宏观。每个人成功的背后,就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做出来的。
学习:要善于思考不断学习,总有一些新东西摆在你面前。现在最时髦的一句话叫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条件。一定要跟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的东西。
超越:成功不是打败别人,而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很难。你要把自己以往的很多东西丢掉,要建立一种新的规则,在规则下受到约束。现在我正经历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对我来讲也是比较痛苦的。
形象:要有一个很好的自我形象,这不是在于相貌,相貌也很重要,但是更好的是令人愉快的一个自我形象,李素丽是一个售票员,但是你什么时候见到她,她衣冠都非常整齐,总是笑容可掬,让你感觉她是非常自信的人,而且非常令人尊重的一个人。
沟通:要会沟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合作:要有合作精神,任何地方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干不成事情的,一定要学会合作,这种合作对中国人来讲是比较难的。因为人家形容我们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是一条虫。
精力:要有一个很好的、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如果什么都具备了,可是你病倒了,精力根本不够,也很难成功。
勇气:不要怕失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往往是碰到了失败以后,很多人起不来了。要承受失败,哪儿失败了,哪儿爬起来的,再往前走。
 
成功没有伟大的开始
黄紫玉:成功没有伟大的开始。我从基础的商业原则开始,我遵守诚信,这是我在从商路上最大的心得。从商过程中,我都会考虑到最大的承受能力和利润的预期目的,考虑结束以后,就一心一意做,从来不想我是否吃亏了,赚便宜了,转换成一种责任,对人的承诺,我受益匪浅。
黄紫玉:我总结了一个原则,没有智慧成不了商人,“奸”应该解释成智慧,但是没有诚信成不了大商人,诚信重要了。这个社会的历程大家都可以看到,所有国际上的大公司,五百强公司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他们的产品和信用大家都认可。
谢丽华:重要的是智慧的头脑,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我做农村妇女的发展事业,见过很多学历并不高的女性,但是照样可以成功。学历不高是受到历史条件、家庭条件和各种因素的约束,没有拿到高学历和高文凭,但是她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她具备了其他方面的必要因素。
黄紫玉:我认定了,有好的邻居,必须自己是一个好邻居,这就给我一个启示:要求别人有跟你好好相处,你必须和别人好好相处。人要走向成功一定要有亲和力、亲善力,要有非常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
黄紫玉:以前家里也经常跟我说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坏人也知道谁是好人”。首先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这个标准是很要紧的,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不正常的做法,你也用不好的做法来对待他。
 
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
黄紫玉:心里要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我们的责任、目标、任务,想好了,就不会觉得很委屈,不会想好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积极地工作。
黄紫玉:有些时候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维,还要想到别人要我们怎么配合,我们尽量去做,这样少走很多弯路,心理平衡就会愉快地工作,就会想出很多方法,觉得这是我的职责。不是停留在抱怨、懊恼之中,要是积极向上的态度。
黄紫玉:事业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碰到小风浪,大挫折都是有的,在商业上我叫做成本代价,当做成本,消化掉。还有一个事情,人家对你的态度不是因为你对他的态度,是他自身产生的态度,你用什么方法改变他?说服他?让他理解你?这是你首要要做的事情。
谢丽华:人心都是肉长的,其实每个人都有特别软弱和脆弱的地方,但是你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释放方式。有时候不是一种信念和信仰就可以克服的,也可能找最好的朋友去倾斜。
 
成功女性的事业与家庭
谢丽华:我发现能够驾驭商场,能够驾驭自己事业的人也能够驾驭自己的感情,也可以驾驭自己的家庭生活,这也是一种智慧。
黄紫玉:婚姻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只能跟事业挂钩,有一个忠诚程度,沟通程度,还有幸福程度。现在有一些误导,认为老婆比老公能干,会让老公背很大的包袱,这对成功女性不太公平。其实,有一个忠诚而优秀的老婆大家都是羡慕的。别人的话不重要,不要自己产生无聊的障碍。这是封建社会给男性遗留下来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改变会改变的,欧美社会就不会这么敏感。
谢丽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要认识到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首先是人,才是男人和女人,在人的层面上的需求,追求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应该是同等的。
谢丽华:现在的社会已经给女性铺垫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我们能够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你的人生是另一个境界。
 
暴力•恶俗•就业 代表剖析阻碍女性发展三道“坎”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 暴力・恶俗・就业――妇代会代表剖析阻碍女性发展的三道“坎”
     婚前甜蜜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婚后变成让女人鼻青脸肿的“老拳”?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什么女性往往成为被冷落的对象?……社会转型期女性事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国人的深思。黑暴力、恶俗潮、就业难……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妇女九大,不少代表认为,这是当前我国妇女事业发展面临的三道“坎”。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推动妇女事业新跨越,就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破解这三大难题。

  黑暴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家庭暴力又在“咬”人!32岁的“白衣天使”、沈阳市沈河区政协委员孙洪,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沈阳市沈河区抗击非典优秀工作人员。可就是这样一位能干的妻子,近日竟因劝阻丈夫不良行为惨遭丈夫毒打,险被掐死。

  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国各级妇联接到的有关家庭暴力的投诉近3万件(次),比2001年上升近30%,知识分子家庭中发生家庭暴力的情况日趋严重。

  “家庭暴力是造成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跟踪家庭暴力案件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吟兰代表说,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男人靠体力的优势殴打女人是不自信的表现。可以说,对家庭成员实施的肉体、精神和性暴力,都会严重伤害婚姻双方的情感,加速婚姻的死亡。”来自上海的姚蔚代表剖析道。

  面对家庭暴力,是选择默不做声?还是积极抗争?北京一位法官在其承办的一起民事案件中,发现女当事人几年前被丈夫踢断7根肋骨却没有报案。如今,软弱并没有换来家庭的平安,施暴的丈夫最后仍然提出了分手。夏吟兰代表认为,受害者针对家庭暴力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主动寻求社会的支持,通过找单位、妇联、工会、派出所投诉或诉诸法律,以消除家庭暴力。

  恶俗潮:隐性的性别歧视

  一些媒体的约稿,让圈内一位知名体育摄影记者苦恼不己。因为经常拍摄一些女子啦啦队的照片,一些报纸总是暗示来点“带劲”的,“露得越多的越好,稿酬不是问题。”

  谈起身边针对女性的恶俗文化,代表们感慨不已:一些报纸、刊物的标题、照片,喜欢以暴露女性隐私为卖点。一幅电脑鼠标的广告,最醒目的竟然是女性裸露的身体。

  宋鱼水代表认为,由于长期封建文化的影响,男性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女性当花瓶看。媒体上出现的这股恶俗化倾向,绝对不是对女性的审美,而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是隐性的性别歧视。

  著名女性问题专家李银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知识女性并没感觉到外在形式上的不平等,但还是能感到有一种心理层面的、微妙的不平等。大众媒介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女性花瓶化、商品化,说明在我们这个社会,歧视女性的观念和意识仍然根深蒂固。
 
 走出社会文化恶俗潮的误区,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女性美。

  从事家政服务业的朱跃红代表认为,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比如选美,在我国刚开始争议很多,认为是对女性的歧视。但我认为,选美更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美。这不仅仅是身体的美,还有心灵的美、文化的美。这种美,是女性的精华。”朱跃红说,“即使在西方,主流媒体也是很严肃地对待女性的,很少恶意、庸俗地谈论女性、歧视女性。”

  美,是女人的权利。曾在国外学习、工作4年的姚蔚代表认为,女性有张扬美、展示美的自由,只要不违法,不侵犯他人的人格权。“更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在时装表演的舞台上,我更爱看女模特的表演。她们展示的是迷人的色彩、优美的曲线、缤纷的感觉,是动人心魄的女性之美。”

  就业难:女性的心头之“痛”

  不久前的一则新闻曾引起广泛讨论:一个省会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单位竟公然提出:女性应聘的条件是,保证5到10年内不怀孕生子。

  “对女性就业后一定期间内不得怀孕的要求,完全是违法的,即使签订了协议,从法律上讲也是无效的。”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肖丽华代表指出,虽然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但必须合乎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无权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史静寰代表看来,尽管目前我国法律对女性劳动权益有了较为全面的保护,但缺乏相应罚则。“这就对现实中出现的就业性别歧视,无法起到有力的遏制。”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代表列出的一组数据令人深思:近年来,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末,全国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减少1477.7万。此外,近一半的下岗女工认为,重新寻找工作时往往会受到年龄、性别的歧视。

  对那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女大学生来说,就业同样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雪代表列举的数字,形象地说明了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处境:全校今年本专科毕业生中,未能落实单位的学生中,近7成是女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女性的就业,就没有女性的自立,更谈不上女性的发展。代表们呼吁,要切切实实地采取措施,从政策、法规、社会舆论等多个层面,为女性发展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这是妇女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性别比失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问题成为了各界妇女代表关注的焦点。“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贵玉不无忧虑地说。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新生婴儿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即新生婴儿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16.86:100。海南省是中国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5.64,而其他国家的正常值大约在105到107之间。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规定禁止采用超声波手段和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婴儿性别进行选择。然而,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不少私人医生还在偷偷地为孕妇提供胎儿性别鉴定,一次费用可高达1000元。

  “这种事情查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孕妇是出于自愿的,她们不会告诉我们实情。”出席妇女九大的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镇长张淑芳告诉记者。河北省今年5月份的调查显示,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现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几千年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的思想仍在左右着不少中国人的生育观,尤其在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很多人生了女孩就扔到民政部门设的孤儿院,县级孤儿院经常会在门口发现弃婴,”潘贵玉说,外国人从中国领养的孩子中有99%是女孩,因为弃婴大都是女孩,而被遗弃的男孩一般都是有残疾的。

  潘贵玉透露,目前中国10岁以下的人口中,男孩比女孩多好几百万,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增加。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显示,中国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在以每年0.6岁的速度递增。“这最终有可能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海南省妇联主席王琼珠说,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是人们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国政府已经在土地法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权益,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后要到男方生活的传统,很多农村妇女无法分得本来就不多的土地。目前,在中国农村,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男孩的家庭就面临着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独女户父母面临着老年赡养的难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措施力图扭转这一趋势。(完)
衡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口问题
 
专家建议:男女平等应有量化指标


男女是否平等,要让数据来说话。”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代表建议,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能光有一个空洞的概念泛泛而谈,而要有一系列的基本指标来衡量。

  在谭琳看来,衡量我们国家男女平等现状如何、妇女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起码要看三个最基本的指标:一是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女性比例,二是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女性比例,三是各级人大代表的女性比例。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不仅以经济发展为目标,而且包含社会进步特别是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谭琳因此提出,应将性别平等的核心指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体系,这样男女平等才会有一个具体的实现目标。

  “女性就业率下降,男女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决策层中女性比例偏低……同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样,男女两性发展中的差距同样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谭琳强调,没有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对于男女平等如何量化,谭琳进一步指出,除设立几个核心指标外,还可以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反映人口发展和人口生活质量的指标以分性别的方式列出,并确定达标值。

  谭琳表示,目前在我国的有关统计数据中,不少基础数据是分性别统计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的人文指标具有分性别反映的基础。同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最权威、最综合的评价工作,其指标以分性别方式分析并反映,不仅可以促进国家性别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政府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体现。(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