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急起直追大变革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8月23日消息:据香港文汇报记者杨帆发自北京报道,关注中国时局的人们不难觉察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军队的新变革正在积极推进。那么,世界新军事变革到底给中国军队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路向是什么?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军界的两位将军级专家: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库桂生少将、军事科学院外军部高级研究员王保存少将。

分析世界新军事变革,就不得不提及几个月前的伊拉克战争。军事科学院外军部高级研究员王保存少将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度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


它代表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方向,既体现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新成果,也标志着新军事变革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以前的几场高技术战争相比,伊拉克战争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其主要表现:指挥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武器装备实时攻击目标的能力更强;使用的信息化弹药比例更高。


「伊战」体现变革最新成果

王保存少将表示,伊拉克战争表明,要不落后挨打,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要有强大的国防,就必须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必须进行新军事变革。

虽然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但这场战争所反映出的世界军事变革正在加速的新趋势,正在不断激励着中国军界奋发有为。事实上,中国决策层始终密切关注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演进和趋向。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积极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中国军队适应当代科技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五月召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强调中国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这位长期从事外军特别是美军问题研究的专家指出,我军要尽快赶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就必须走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同时并举的道路,决不能等到机械化建设走到尽头才启动信息化建设。在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应注意两点:一是在开始时以机械化建设为主,信息化建设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缩小机械化建设的范围,最后过渡到以信息化建设为主;二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表现在装备建设上就是,在强化武器装备火力和机动力的同时,重点加大其信息技术含量,提高其打击精度、可控性和与其它武器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


王保存少将认为,进行军队信息化建设,要把着眼点放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特别是「信息能」的作用上。这就要求: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大力开发信息化武器系统,特别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在军事组织体制建设上,要以「有利于信息流快速流动和利用」为目标,改革领导指挥体制和部队编制,减少指挥层次,按作战任务混编各军兵种力量,建立适于打高技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兵力结构。在军事教育训练上,要突出「信息战」演练,开设信息战和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更多的信息战人才和深谙计算器系统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军官。


建立三军一体化大系统

「系统集成」既是贯穿于新军事变革的一条主线,也是信息时代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王保存少将表示,我军进行现代化或信息化建设,应该树立「系统集成」的思想。把全军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建设,把我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把各种作战职能和所有作战单元,建设成一个一体化的大系统。


他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军应重点发展武器装备体系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以尽快达到信息化装备的「临界质量」。微观信息系统是武器系统自身配备的、主要用于提供目标位置信息的军事信息系统。宏观信息系统是武器系统之外、对武器系统起控制作用的、主要用于提供指挥信息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或C4I系统。我军的武器装备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在这两个方面。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要认真研究和汲取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信息化装备方面的经验教训,争取事半功倍,少走弯路。首先,要同步发展武器装备体系的微观信息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使用共同的软件,使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与主战武器系统互连互通。第二,在发展全军性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时,一定要搞好总体设计。第三,要特别注重发展预警探测系统和目标数据库的建设,使我军获得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信息能力。

实验室中进行「虚拟实践」

王保存少将认为,今后在军队建设特别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应采用在作战实验室中进行的「虚拟实践」,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需要。他建议,我军应该建立适当数量的作战模拟实验室,大量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逼真的战场环境,进行战法论证、武器性能试验、部队编制检验、人员培训和部队训练等。有了这些实验室,加上各种类型的演习,我们就可以对未来的台海战争进行「预实践」,模拟对台综合火力打击、封锁作战和渡海登岛作战等各种战场环境,并在这些环境中检验和完善我们的作战预案和战法,试验和改进新研制的武器装备,训练指挥员和部队,从而快速提高我军作战能力。


新变革 四项表现 五点启示

库桂生少将指出,世界新军事变革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军事理论创新。俄军事专家斯利普琴科提出了「非接触战争」理论,有的军事专家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理论、「信息化战争」理论、「太空战」理论等等。

其次是战争形态演变。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正在转化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的性能发生质的飞跃,使传统部队变成数字化部队,使军事力量系统集成,使组织指挥自动化、实时化。

第三是技术装备发展。军事技术革命在探测、通信等领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探测距离和探测范围已经增大了几倍、几十倍,并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武器装备也已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具有不同杀伤机理的新概念武器将不断出世。例如次声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激光武器、气象武器等,往往具有亚核武器的破坏效果。


第四是编制体制调整。改变过去军、师、旅、团、营层层指挥的树状模式,建立精干高效、灵活机动、网络式的体制和编成。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上述发展趋势,给我军五点启示:1,更新观念是先导;2,系统集成是核心;3,组织转型是保障;4,人才培养是关键;5,体现特色是根本。


收缩摊子 优化结构

在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军队组织形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保障。此间著名军事研究专家、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库桂生少将指出,军队组织形式的转变,既是军事技术发展、武器装备改进的必然要求,又是发挥武器装备性能、实施新的战略战术的保障。


在新军事变革的驱使下,军队组织结构不断发生着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变化。军队组织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军队总体规模的缩减和结构的优化;其次表现在部队编成的模块化和一体化。指挥员可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抽调不同的模块组编成一体化的作战部队;第三是指挥体制网络化、实时化,在不同的建制单位之间建立数字化通信联络,实现网络化指挥、实时指挥;第四是保障体制综合化、信息化。


装备「硬件」重视「软件」

他认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在重视武器装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组织体制等「软件」建设。要下决心「收缩摊子」,切实改变上层机构庞杂、作战部队力量相对不足、后勤摊子点多面广的结构性矛盾。

这位在中国军队理论界颇有建树的少将认为,中国的军事变革,既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一般规律,又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中国的民族特点。


中国军事变革四大特点

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要吸取自孙子以来的军事文化遗产,要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要适应中国现存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财政状况,要考虑中国军队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现状等等。因此,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在战略目标上具有有限性的特点。中国进行新军事变革,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而不是搞盲目的军备竞赛;在实现步骤上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考虑到中国经济技术基础较弱的实际情况,分阶段逐步实现目标;在建设模式上具有跨越式的特点。利用后发优势,可以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在较高的起点上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设道路上具有自主性特点,即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之路,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局部跃升。


库桂生少将表示,世界新军事变革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未来20年的战略机遇期,利用好军用和民用两种资源,运用好外军和我军两套经验,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目标。


王保存少将简介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次参加我军重大军事理论和现实课题研究,完成研究报告20多份,参与翻译军事专著20多部,撰写或主编军事专著22部。


他曾应邀就世界新军事革命和信息化战争问题,到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美国空军军事学院、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讲学,引起美国军界很大反响。其《世界新军事革命》等著作备受海内外关注。


库桂生少将简介

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次参与我国和我军重大军事理论和现实课题研究。


发表研究文章上百篇,发表军事理论著作20多部,其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经济学概论》、《军费论》等著作在军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著作成为相关领域的奠基之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