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iW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觉囊派两大特色,他空见与时轮金刚。藏传佛教除格鲁认为二时了义,其他都认为三时了义,其中尤其以觉囊派坚定坚持这一点不妥协,所以也被排挤到边缘。近些年有复兴迹象,但真正能把他空见讲清楚的并不多。
 
他空见就是他空见,非要加上中观两个字,就是一种不自信啊。其实包括很多觉囊派大德,自己都非要在他空见前面加中观,我看完全没必要。大大方方说他空,没有任何问题,他空属于三时是超越二时的,二时是不了义,这个是佛在《解深密经》中做的判教。
正确跟一样不是一回事儿。初时二时三时都是佛说,都是正确的,但毕竟还有区别,彻底了义的佛的本怀是说三时。
二时重点在对凡夫讲,对凡夫来说,一无真实即是真实,因为凡夫距离见道位还远着呢。但三时是对什么人说呢,三时是对加行位菩萨说,马上要证道登地的菩萨,佛才说真实、说二无我所显是不空。
他空,空的是错误认识,是本来没有而凡夫以为有的,而本来有的那个“自”是不空的,只有彻底空了应该空的“他”,才能显示真正不空的“自”,但这个不空的“自”绝对不是凡夫境界所显。二时对真实采用的是遮诠,空性,真实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是对凡夫说。三时是超越二时。
二时用二谛诠表,还得对凡夫有所妥协。而三时首先就是对凡夫境界的彻底的否定,否定到让你起怀疑,不怀疑就不是凡夫,这也是为什么三时那么难以传承下来,无论在汉地还是藏地。
 
其实大中观的说法也是不得已向中观妥协,非要用中观这个词。
关于二谛值得讨论的地方很多了。
世俗谛跟胜义谛的关系,是不是等量齐观?还是另有理解角度?
中观始祖龙树在提到世俗谛的时候,梵文原文并没有把世俗谛抬高到那么高,龙树仅仅是说不依于言说不能诠表胜义谛,这个暂且不展开。
那么暂且按照目前公认的二谛是两条,怎么理解二谛?
二谛其实是一种模式,是佛首先承认凡夫认可的某个道理,然后在这个道理上进一步阐发。
例如,如果凡夫认为实有是真实,这个就可以当作世俗谛,那么什么是胜义谛呢?缘起就是胜义谛。实有、缘起就是一对儿。
如果凡夫承认缘起,这个当作世俗谛呢?那么自性空就是胜义谛,缘起、性空是一对儿。
后面还可以继续这样让凡夫不断提高。但这个基础是承认了凡夫的某个境界,毕竟是妥协了,不了义。
 
他空见,即是如来藏。一转法轮讲的就是四圣谛,所谓圣谛,其所能领悟的对象就已经不是凡夫了。何况二转法轮的空性乎?

看来觉囊大德都不如你,我也就闭嘴了。真是个疯狂的世界!
依法不依人,学佛当然要较真。
大德的话也是因为符合真理才去信,不经自己思考辨别就相信,肯定不是佛陀鼓励的哦。
佛把自己一生说法分为三个时段,这个次序是逐步加深的。三个时段都在说无我,但说的是不是彻底还是有区别的。
关于教理的讨论,还是依法不依人,保持开放心态吧。
毕竟佛教是讲正信,讲智慧。
偶尔上来谈谈一点学佛心得,如果不契机,就此打住了。
 
你基本是一派胡言,让我想起来前一阵子要和龙树菩萨较劲的疯子。不再搭理你。
是不是胡言别扣帽子吗。
我可一片好心,没想跟谁较劲。
你贴的东西不少,但属于自己心得的有几分?
人云亦云容易,真下功夫琢磨是不容易的。
学佛不能学的自我封闭了,跟自己过去听的看的不一样就是胡说,怎么进步?
难得看到学觉囊的,其实觉囊在艰难发展非常不容易,要为正确理解他空见做些事情。
觉囊复兴首先就是破除佛教内部对觉囊他空见的误解。
建阳乐住给《如来藏与他空见》做的序言是目前我见到觉囊派自己用汉语谈的最好的文章,赞叹啊。
有机会贴上来一起学习学习。
 
找个师傅好好学学吧,佛也说过,一切功德都来自善知识。
那是当然,我这点心得都是跟我的如佛一样的老师学来的,没有他们我屁也不懂啊。
此生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死也值得了。此处略去吹捧老师的若干文字及表达感激涕零文字一堆。
善知识首先是知识,然后还得是善,不是随便拉个人就是啊。
不过说到底,善知识就算在眼前,我们认不认得出,还得自己长点眼睛才行啊。
 
哦,你家师尊是哪位啊,该传个名啊。

敢对龙树菩萨和47代觉囊法王直呼其名,能评价47代觉囊法王的文章的人,他的师傅该是何等的高人啊。:tx:不会是萧平实吧

其实,看人水平高低不光看他敢吹啥:tx::tx:

我怀疑你是一边吹一边放狗来着,给你说了个他空见是如来藏,你就狗来建阳活佛的信息了
先说你不要猜了,我老师估计慢慢你就听说了,萧不是。
依法不依人是释迦佛的教导,我对自己的老师也是保持开放,不管谁说,有道理就听,不急着下结论,慢慢对比着琢磨,互相印证。
我亲近建阳法王就是在藏哇寺他家里几个月前的事情,他当面讲的东西我有录音何必跟你吹嘘。
觉囊里面汉语讲最好的是他,觉囊生存和复兴的难处也是他说的,信不信由你。

当然好不容易看到有人谈论觉囊,有些激动,说话直接了当了一些,引起不必要误解,以为我是吹嘘自己多牛逼。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深感轮回痛苦想出离的凡夫一个,哪有吹嘘的资本。
但学佛是艰难的求真之路,这个佛教版面充斥附佛外道相似佛法,如果你我有缘相应,应多讨论正法,如果不能相应,最好相安无事,不必给人看吵架笑话,好吧。
 
说一下吧, 你师父是谁呀。这个版面里有几个附佛外道,我已经给整怕了:tx:
我亲近过不少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我从心里真正建立正信的是跟韩镜清韩老,还有现在在大陆弘扬正法势头正起的于晓非于老师,我当年没在韩老那里弄明白的道理,都是在于老师这里弄明白的。
附佛外道太猖獗,我们这些正信佛弟子不能视而不见啊,咱们做点工作,把判断佛教标准的三法印好好贴出来。
谁知道哪天他们就明白过来了呢。:)
 
我亲近过不少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我从心里真正建立正信的是跟韩镜清韩老,还有现在在大陆弘扬正法势头正起的于晓非于老师,我当年没在韩老那里弄明白的道理,都是在于老师这里弄明白的。
附佛外道太猖獗,我们这些正信佛弟子不能视而不见啊,咱们做点工作,把判断佛教标准的三法印好好贴出来。
谁知道哪天他们就明白过来了呢。:)
【韩镜清(1912--2003)】1912年生人,在北京四中读书时,就倾心佛法,皈依三宝,皈依师是常惺法师。当时北大与北京的三时学会、南京的支那内学院等,都是佛教研究重镇。他醉心于佛法的广博精深,立志以此作为一生的追求。为此他决定报考北大哲学系。1932年他考入北大之后,在汤用彤、周叔迦等佛学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了梵藏文等,存愿于将玄奘法师未能尽译的唯识经论继续翻译过来,完善汉典中的唯识理论体系。为此他精心准备,认真刻苦地学修佛法,尤其对于唯识经典,更是认真校勘,精研细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韩老于1977年元月要求病退,在家闭门不出,专心继续青年时代就开始的对《成唯识论述记》校勘注释,用了十年时间积累资料对照研究,又用五年整理成文,于1992年完成了约380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对前人的唯识研究成果作了一次疏理和完善。此后便全力转入藏文大藏中《慈氏五颂》及其重要释论的汉译,不完全统计已翻译出60多部,约260多万字,配合玄奘法师所译的百卷《瑜伽师地论》等,基本上实现了把完整的慈氏学体系译成汉文的夙愿。韩镜清老师于2003年1月17日下午3∶44分舍报往生,享年92岁
唯识宗的前辈:zhichi:
 
于晓非先生

治学经历
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天体物理学专业。
1982年8月5日在浙江省普陀山普济寺了空法师处受三皈依,法名根培。
1982年以来曾先后师从贾题韬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韩镜清先生和任杰先生,并受教于清定上师、净慧大和尚和徐梵澄先生、金克木先生。
在近三十年学佛历程中,于晓非先生深入经藏,潜心修持,对佛教的历史渊源、法脉沿革等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坚持每日定课念佛持咒修行,感应颇多。
90年代,为了追本溯源,更深刻地理解佛陀的不共教法,于先生又专程去北京大学东语系进修学习了巴利文梵文,并于每日修习瑜伽

社会活动
于教授学优行粹,90年代以来,组织了大量弘法利生的活动,为海内外佛子所同钦。
于教授智慧深广、学识渊博 ,是九华山佛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国学课程特聘教授,他常为寺院僧众、高校师生、政商精英讲授《佛学概论》与《金刚经》,并因其大度、热情的为人,独具风格的演讲,取喻精辟、深邃、幽默而又有着特别的激情与活力,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敬重
 
仲巴仁波切开示 -----谜一般的香巴拉净土

“香格里拉”是古代天竺国的梵语,意为和平、安乐,在藏语中叫“香巴拉”,“香巴拉”是世人日夜向往和追寻的“世外桃源”,是“北方的极乐世界”。

香巴拉国的地势为圆形,四周雪山环绕,状如八瓣莲花盛开,花叶之间河水周匝。南边有马拉亚森林,东方有涅错湖,西方有白莲湖,其中心首府是迦拉波城。

传说香巴拉国的首领是金刚手恰那多杰的化身,从绕登·加贝智巴(妙吉祥称)算起共有二十五代国王,他们掌管着九百六十万个域帮组成的幸福王国。

这里没有贫穷,也没有困苦;没有疾病,也没有死亡;没有嫉恨与仇杀,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这里鲜花常开,湖水常绿,甜蜜的果实总挂在枝头,这里遍地是黄金,满山是宝石。在香巴拉人的寿命以千年来计算,想活多少年,就可以活多少年。

人们会问“德瓦坚”也是藏传佛教理想的殊胜境界,“香巴拉”和“德瓦坚”有什么不同?在佛经中记载“德瓦坚”离我们很远,要修到“德瓦坚”,要轮回好几辈,只有死后修成菩萨,才能进入此界。而“香巴拉”则不同,她就在我们雪山冰峰附近的某个神秘地方,只要密宗瑜伽功夫到了家,此生此世就可以游览一番。

在西藏有很多关于“香巴拉”的传说,有的传说在布达拉宫的地下有通往香巴拉国的秘密入口;有的传说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后的晒经墙下有一处神门,凡是想去香巴拉的人们,必须在扎什伦布寺后的晒经墙下有一处神门,凡是想去香巴拉的人们,必须在扎什伦布寺领取“路条”;还有的传说班禅喇嘛到过香巴拉国,因为历代班禅大师大多是解说时轮教义的大师,又是无量光佛的化身,而无量光佛又是“香巴拉”的座主。尤其是六世班禅罗桑巴丹益西经常向僧众讲授《香巴拉净上誓愿》,他还撰写了《香巴拉道路指南》,也许这就是传说他到过香巴拉国的原因。去香巴拉国的“路条”由班禅大师驻锡的寺院签发,甚至大师本人授予,一路上当然通行无阻了。

在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西侧的齐美措吉颇章内,有一幅很大的壁画,成百上千的人神在画面上搏杀,这就是“香巴拉大战图”。佛经预言,释迦牟尼时代经历若干千年后,世界将陷入一片混乱,地球上将出现一种极矮小的人,却像蝗虫一样贪婪,他们不满足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财富,不断的向香巴拉发起挑战。在六世班禅大师所著的《香巴拉净上誓愿》中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场面,香巴拉国的最后一位国王绕登·扎宝库罗坚,他将于24世纪初,打开通向地球的所有神门,率领神马九万、神象四十万和无数士兵与矮人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决战。同时,威猛雄武的帝释王、梵天等诸神也打败了爱好战争、与天为敌的阿修罗(非天),最后战争结束,世界正式进入了弥勒佛时代,也就是人们常念道的“强巴”佛时代。那时候人类重新变得高大、修美、聪慧、正直,整个地球上的生活在香巴拉一样欢乐美好、繁荣昌盛、安祥和平。

关于“香巴拉”的各种经书、佛画以及神话、传说和故事,像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世人不断攀越雪域的冰山雪岭,寻找着这片神秘而陌生的世界。

让我们共发去“香巴拉”的宏愿,祈祷人们梦想成真,也请人家伴随歌曲《香巴拉并不遥远》的旋律,同唱一首歌,赞颂人间仙境,愿有情众生早日身临其境: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她向往。

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

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

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香巴拉并不遥远,她就是我们的家乡!


仲巴呼图克图

二00二年四月四日

随喜。里面有些错别字和重复句子是不是修改一下?
 
藏传佛教简介
2013年06月03日 17:00 新浪佛学 堪布慈诚罗珠《慧灯之光》

 ......

  五、释疑

  1、有些人认为,藏地之所以有那么多教派,是彼此争权夺利的结果。

  事实肯定不是这样。这纯粹是对藏传佛教根本不了解,完全凭自己的臆测胡乱猜忌的表现。

  其实,正是有了这些教派,藏传佛教才形成了从小乘一切有部到金刚乘大圆满,全方位解释佛法的独到特点。
在前前的教派之上,形成后后的教派,并在前者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其他修法,针对不同众生宣说相应的解脱法门,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个教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各教派自己创新的,而是由各个教派的创始人从佛法的精华中提炼出来的,每一个特点都是针对某些众生的根机而存在的,实可谓相得益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意乐的众生都获得解脱。

  要知道,如此系统完整的教法,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前弘期,佛教显密各宗的盛况,这在佛陀住世当时的印度也没有形成过。

  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莲花生大师等成就者是真正的佛陀。他们不仅保存了大量印度的佛经,还保存了很多其他地方的佛经,并迎请了来自不同刹土的佛经,因此,藏传佛教的超胜之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由于许多人不了解藏传佛教宣讲的方式与方法,很多汉地出家人虽然很精通显宗,却从未学过密法,故而产生一些误会也是很自然的事。想当年,在梁武帝时期,达摩祖师刚刚将禅宗带到中国时,也引发了很多激烈的争论,因为禅宗讲的道理很深奥,和大家以前了解的佛法不一样,他们一时还不太适应,所以有人认为禅宗不是佛法,包括国王都持如此看法。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深入,大家也逐渐体认到禅宗是非常殊胜的佛法,如今,在整个佛教界中,没有一个真正的高僧大德会批判禅宗。

  很多新生事物的诞生,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每一个比较深广的修法或见解刚刚弘传之时,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藏传佛教的密宗也不例外。

  非但是禅宗、密宗,大小乘之间也发生过类似的争论。在大乘佛法传扬开来以前,小乘修行人一直认为,佛法的全部内容,就是小乘的三藏十二部,除此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佛法,对这些论典以外的所有内容,都十分排斥。当大乘佛法开始弘扬的时候,在印度当地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正因为如此,所以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第一品的全部内容,就是给小乘修行人讲大乘佛法是正道,大乘佛法是佛法的。事到如今,已经基本上没有人可以从整体上推翻大乘佛法,批判大乘佛法了。

  藏传佛教的经典,以前基本上没有被译成其他文字,最初只有藏文。到了二十世纪,才逐渐开始被翻译成中文、英文等文字,所以很多人对藏传佛教缺乏系统的了解,或者是道听途说,或者是翻了一、两本密宗的书,既没有听闻,也没有修证,就自以为是地说什么:藏传佛教不是正法……这是藏传佛教被误解的原因之一。

  噶举派和觉囊派一些比较保守的老上师们,又比较排斥过度的闻思,不太赞成在寺庙里办佛学院。他们认为,无论闻思也好,辩论也罢,时常在文字上打转是浪费时间,不会证悟佛法真正的密意,故而特别强调实修的重要性。他们的想法没有错,是可以理解的,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得到上师的诀窍,即使没有太广的闻思,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从整体来讲,不闻思肯定不行,长此以往,佛法会越来越没有人懂,最后连修行也不知如何下手,弘扬教法当然就更谈不上了。

  比如说:汉传佛教拥有诸多经论,却不太重视闻思。净土宗就只念阿弥陀佛,不强调闻思;禅宗不立文字,一个人在寂静处打坐,很少给众人传法,即使传的话,也只有少数听者。这样一代代传下去,也不鼓励深广的闻思……毫无疑问,汉地出家人里面肯定有很多佛菩萨的化身,不过,真正能够精通龙树菩萨的论典、中观、唯识、藏传五部大论的人有多少就很难说了。

  相反的,另有一些人尽管广闻博学,却不能脚踏实地修学,唯增长知见稠林罢了,对了生脱死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学佛不能走极端。

  2、有些门外汉会觉得,藏传佛教错综复杂,各个教派之间,都在互相否定,互相辩论,似乎难以达成一个共识。

  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对藏传佛教的各种见解和修法应该算是比较了解的了。在我看来,尽管每一个教派之间,存在着细节上的一些差别,但从本质上讲,彼此的修法与关键的见解完全一致,这一点各大教派皆如是说。不可否认,宁玛派内部的确有一些不共的观点,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内部亦然,然而,这只是一些专门研究佛教的学者个人观点的不同罢了,并不表示藏传佛教内部有矛盾。

  否定、辩论、争论这种方式是需要的,通过辩论和争论,藏传佛教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求同存异的观念如同过滤一般,能使教证、理证,教义、修法逐步趋于完善。假如没有异议,思想会停滞不前,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辩论,才使藏传佛教能将佛陀的密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我们都知道,从阿底峡尊者时代、萨迦班智达时代、宗喀巴大师时代到后来的麦彭仁波切时代,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思想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完整。所谓的发展,不是他们创新了佛没有发现的新事物,而是通过佛经,通过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论典,将超胜的精华挖掘出来,积累了大量解释佛经的经验,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理。

  我们不能将教派之争误解为世俗间的争名夺利,它纯粹是一种佛教教义上的发展方式。除了一些细节上的争论,各大教派之间是互不相违、圆融一体的。

  3、另外还有一些误解要适当地解释一下,也许对有些人会有所帮助。

  以前我去新加坡传法,那里有一个佛教中心的负责人,表面看来也在学密法,实际上对佛理还是不太明白。

  有一天,他不太高兴地对我说,他们的佛堂里有一张金刚瑜伽母的佛像,戴了一串人头项链。他说:“为什么人都死了,还要把他们的头骨挂在脖子上呢?”

  其实,这是目前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也意味着很多人都不懂佛像的内在含义。

  再比如:密宗的所有愤怒金刚看起来都非常凶猛,背后还燃烧着熊熊烈火。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冒这么大的火,你们知道吗?其实它不是火,它代表着佛的智慧。

  还有,许多佛像的手里拿着天灵盖,里面盛着鲜血,有些人看到后会疑虑,为什么要拿天灵盖,为什么不喝甘露、不喝水而要喝血呢?你们知不知道血代表什么意思?血有内、外、密三种不同的意义:外的血是指众生的血;内的血是指众生的贪心;密的血是指心的本性空性。

  为什么要把血喝了呢?实际上是指吃掉众生的贪心,也就是断除众生的贪心。

  血和贪心有什么关系呢?密宗讲得很清楚,气脉明点的结构和人体结构有一定关系。比如:人的脂肪就和贪、嗔、痴中的痴有密切关系,人长胖以后就爱打瞌睡,越睡就越胖,越胖就越痴。同样,血与贪心又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红色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其源头,与贪心的存在有关。任何一个红色的物体,包括有情与无情,都和贪心有关。喝天灵盖里的血,实际上表示断除人的贪心!贪心断除以后,就推翻了整个轮回,这也是显宗、密宗的共同目标。

  密宗的很多方法,从外表看起来显得比较野蛮,这是因为众生的“我执”非常野蛮,要推翻这种野蛮的我执,就要用一个更野蛮的方法才行,否则,想用温柔的方式来断除我执,就比较费事。如果方法不当,做得再多也是枉然。方法超胜的密宗,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释尊住世期间,人的内心比较清净,烦恼也鲜少,因而用一个比较保守的方法,即可轻而易举地推翻烦恼。如今正处末法时代,众生烦恼越来越粗大,人心越来越混乱,行为越来越野蛮。要想断除我执、推翻烦恼,不使用更野蛮的方法能成吗?就像对付一个很凶猛的鬼或恶魔,虽然善良的人要调服它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倘若有一个显现上更加凶猛的魔去驯服它,便会手到擒来。

  大家了解以后就会知道,密宗里有很多现代人所说的科学方法,只不过外表看起来很野蛮,其实唯有这样,快速而彻底地根除烦恼。比如对治贪心,显宗修不净观如果收效甚微,就只能修空性,这样虽然有作用,却来得很慢。密宗使用另外一套独特的方法,则有如神助,速度非常快。

  在基、道、果当中,修持显宗和密宗所达到的果,也即最终二者要达到的目标——成佛,是毫无差别、完全一致的,但具体的过程、方法的确不一样。这些道理,是佛经里讲的,不是我杜撰出来的,因此没有什么不可信的。

  早期的密宗非常讲究保密。之所以要保密,不是因为密宗有什么问题。密宗不会有什么问题,它是非常正确、殊胜的修法,然而,它用的某些方法,却是普通人看不惯的,所以很多不了解的人会有误会甚至邪见。一旦产生邪见,就会有罪过。密宗的上师们不愿看到这种结果,因此才要求保密。

  可是,目前密宗的保密工作却没有抓好——除了一些具体的修法和诀窍仍隐藏在成就的上师们心里,其他的书籍、佛像已经公开了。以前密宗的有些佛像根本不能打开,每个唐卡上面都覆盖一块布。若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唐卡,没有灌过顶或非修行人永远不能打开。但如今没法保密了,碰都不能碰的唐卡,居然在市场上公然出售。更有甚者,有些冒牌上师竟然声称自己掌握着真正的密法。其实,如果他真正精通密法,也不会随便乱传;不懂的人因为没有掌握诀窍,实际上也传不了什么,因此也谈不上有多大的危害。

  作为密乘弟子,你们的确有必要了解这些情况。对待密宗的佛像,不能简单地根据外表来胡乱猜测。实际上,每个佛像的任何一个具体细节,都有内、外、密三种意义。就像刚才说的天灵盖里面的血,通过这种表相,可以挖掘出整个修法,以及整个佛教的慈悲和智慧的总集,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地评价任何一个佛教的修法或教派,这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非常重要的原则!

  4、提起藏传佛教,很多其他的佛教徒会想到吃肉的问题。以前我也解释过了,并不是藏传佛教要求这样做,而是环境所逼迫的。

  藏传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宁玛派的大圆满,然而,在大圆满里面也反反复复强调过,即使以密宗会供的形式,都不能随随便便享用酒肉,更何况其他借口呢?

  除了宁玛派以外的其他教派,比如格鲁派的密宗修法,其最高境界是时轮金刚,但时轮金刚也特别强调肉食的过患和素食的功德。

  其实,藏传佛教也不是所有人都吃荤,很多真正有修证的高僧大德,比如:在一百五十年前示现即身虹光成就的典范——班玛登得尊者,就是著名的素食者。还有很多大圆满的上师和成就者,也是吃素的。这方面噶举派做得比较好,噶举派的很多道场,以及宁玛派的部分道场也在吃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藏地的修行人还是吃肉。为什么呢?交通不方便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地理环境,以前青藏高原根本没有现在的温棚种菜技术,高原牧区也不生长蔬菜,包括大米,也只有极少数地区可以种植,蔬菜、水果几乎很难见到。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要完全杜绝荤食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会吃三净肉,但绝不吃其他的肉。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藏地修行人坚持吃素,这实在让人敬佩之至!在这一点上,虽然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和居士吃素的传统非常令人钦佩,但相比而言,在汉地吃素要容易得多。

  不过,现今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争取发生一些普遍性的改变。目前交通便捷,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蔬菜,有些地方也可以自己种。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吃素,即使汉传佛教,也无法全盘做到,但至少僧众、僧团不会集体吃荤,这样就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剩下的,就是私人的事情了。

  5、大家要清楚,某些藏地僧人的行为不如法,既不能代表佛教,不能代表某个教派,更不能代表整个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有没有问题,要看其教义的本质,要看其修法与见解是否存在问题。任何一个稍微对藏传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藏传佛教本身,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不仅如此,而且,像藏传佛教这样具次第性的,系统、完整的修法,在全世界几乎没有,关于这一点,只要深入地了解了藏传佛教,不用我说大家都会体会到的。

  我相信,经过藏传佛教内部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以及藏汉佛教相互之间进一步增进了解,将来应该不会有佛教学者或修行人对藏传佛教的教理、修持、行为,提出批判或错误解读了。

  6、有些人会有疑问,既然藏传佛教每一个派别都如此殊胜,那是不是所有的藏传佛教都需要学呢?

  当然不是,选择哪一个教派都可以,确定以后一门深入地修学,都可以成就。当然,即使不学其他教派的法,也绝对不能贬低其他教派,这个问题一定要理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自从藏传佛教传入汉地以后,学习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人都有,然而,其中有少部分居士,却一味抬高自己的教派而贬斥其他的教派,上师与上师,弟子与弟子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极其严重的错误!

  上面我也讲过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教义以及最终修法都是一致的,并没有任何矛盾,因此,学藏传佛教的居士之间更不应该有任何不团结的表现,万万不能执著这样的派别之争。

  因为我们是修学、弘扬藏传佛教的,对某些人提出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解释,以解开他们心中的谜团,并使其懂得一些简单的道理,也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希望通过上述介绍,一方面,能解决某些对藏传佛教不太了解或者有误解的人的少部分问题。另一方面,对学习藏传佛教的人来说,也可以增强信心,这对自相续的成熟也大有助益。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