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委员北大校长许智宏 :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正在此间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委员在回应“北大学生开肉店事件”时说,大学生应该改变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

  陆步轩,1985年以陕西省长安县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陆步轩在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等企业工作,企业倒闭后,他先后搞过装修,开过小商店。2000年,陆步轩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汽车站附近开起了肉店。今年7月26日,陕西媒体以“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为题报道了此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是在25日讨论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报告中关于就业问题时提及这一新闻事件的。

  许智宏委员说,尽管我们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毕业后学以致用,但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毕业后都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何况评价一个工作的好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的哈佛大学既希望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各方面的领袖,但同时也鼓励学生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到社区工作。我们都说行行出状元,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姜颖委员也以此事为例,呼吁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姜颖认为,从国家的角度讲,应该使大学毕业生学有所用,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大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他不一定要做所谓的“高级工作”,他卖肉是完全正常的。不能说他卖肉就不正常,就必须重新给他找一个工作,他的事业可能正是从这里起步。

  王梅祥委员说,到美国加州或者纽约去看看,中国出去的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开餐馆的、跑单帮的、做小买卖的比比皆是。我们的大学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研究生也是这样。现在就业完全是市场导向,所以,大家不要奇怪大学生培养出来后去干第三产业的工作。
 
许智宏把北大搞得乱七八糟,学生好像书呆子。

现在的北大,已经不具有竞争实力!
 
买个肉还埋怨,好好买他的肉吧!
 
北大学子不再操刀卖肉 将与一校友合办食品公司


  中新网8月27日电 8月26日下午,雨,华商报记者前往西安市长安区“眼镜肉店”采访。不过,记者看到,一天的生意已早早结束,店里不见“北大才子”陆步轩的身影。他正在附近一家酒店与自己的校友――将来的合作伙伴孙毓光先生畅谈未来,进行着一个“大计划”。

  我希望自己再“冷静”一些

  从北京大学毕业14年,历经生活坎坷、操刀卖肉已4年,38岁的陆步轩没有想到平静的生活会在7月被彻底打破。随着本报7月24日对他的独家报道被全国媒体转载后,陆步轩突然成了新闻人物。众多单位向他“抛来绣球”,愿为他提供新职位。但陆步轩显然没在众多的机会面前眼花缭乱,一段时间来,他拒绝采访,希望自己能“冷静”些,对今后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成为媒体聚焦的人物后,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何去何从。”如今的陆步轩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此前,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表示愿为陆提供重返校园的机会,希望他能从行政工作开始,最终登上大学讲台。这曾让陆步轩非常心动,不过现在他可能要对这个选择再多一些考虑。

  要与校友注册“北大仁”公司

  在该报报道后不久,陆步轩突然接到了北大校友、美国特思公司副总经理孙毓光先生的电话,表示愿与他商谈合作事宜。随即孙先生赶到西安,因为同是北大人,他们谈得非常投机,特思公司有意与陆步轩合作,先注册公司,并将陆步轩的肉店开往全国。昨日,陆步轩和孙先生透露了他们的计划。据了解,根据特思公司设计,已邀请到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为陆步轩造像,并将用这个像去注册商标,还将注册一个初步命名为“北大仁”的“食业”公司,一方面发展以肉类为主的食品公司,另外还要特许加盟,争取在几年内让全国遍布陆步轩的加盟肉店。

  对有人抢注“眼镜肉店”积极应对

  据报道,日前西安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已着手抢注“眼镜肉店”,甚至陆步轩的名字也成了被抢注的对象。对此,陆步轩表示“感到不舒服”。他说:“从目前的环境以及舆论来看,我的名字和眼镜肉店是在这个特殊时段才知名的,我欢迎他们来合作,但他们连我的名字都抢注显然有投机心理。”事实上,早在此前,陆步轩已经着手准备材料,委托有关商标事务所进行注册。他表示,如果国家商标局受理了对方的抢注并公示的话,他肯定会提出异议。
 
开店时,陆步轩给肉店取了个名字叫“眼镜”。这个名字很有讲究,可以说是一种营销策略。因为按常理,卖肉是粗活,往往由五大三粗的“镇关西”来干,可陆步轩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取名“眼镜”,自然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反差,也自然会吸引顾客。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文弱书生操起了切肉刀。经过陆步轩的努力,“眼镜肉店”越来越有名气,除了价格公道、质量保证外,陆步轩鼻梁上一副厚厚的眼镜也把他和别的肉贩区分开来。虽然陆步轩的肉店地理位置并不好,而且肉价还要比人家贵上几毛钱,但大家还是情愿多走两步上他这儿来。即使天热买得少了,“眼镜肉店”一天也要卖出四五百斤肉。

  “北大才子卖肉”,确实是件新奇的事。到了2003年夏天,发现了这个新闻热点的媒体予以了客观报道。一经公之于众,便激起了舆论的每一根神经。很快,各报刊、各网站、以及社会各界予以了广泛传播,接连后续报道,并且进行激烈的反响争论。媒体、网站的推波助澜使得陆步轩一夜成名惊天下。

  陆步轩登报了,出名了,“求贤若渴”的单位也数以百计蜂拥而至,纷纷向陆步轩抛出了绣球,但这些并无特别痒人之处。重要的是,一些眼界敏锐的人看中了“眼镜肉店”以及陆步轩的商业价值。因为,“眼镜肉店”和陆步轩在被媒体、网络的炒作下,已经迅速具有了一笔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如果开发得当,这笔无形资产就会转化成大把的钞票。

  率先与陆步轩进行洽谈合作的是美国“特思”集团。该集团董事长、美籍华人周斌通过互联网获悉陆步轩及其“眼镜肉店”后,便有意进行投资,以帮助陆步轩将“眼镜肉店”发展成为连锁经营店。陆步轩已经接到周斌在香港开会期间打来的电话,两人进行了初步商讨。不久,受周斌委托的同为北大校友的孙先生便前来西安与陆步轩进一步洽谈。孙先生坦言:该集团看中的是被国内媒体爆炒的“眼镜肉店”这一品牌。目前已拟出方案,只待进行细化。据孙先生透露,该方案的核心是将“眼镜肉店”实现连锁经营。根据该方案,合作初期将在西安开设“样板店”,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

  长期为养家糊口而徘徊不前的陆步轩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当街卖肉、以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举动竟然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反响,那个当初经过一番琢磨而产生的、颇有见地的“眼镜肉店”竟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这个“北大才子卖肉”现象折射出一个经商秘笈,就是“新”与“奇”造就财富。“新”才能引起人们注意,“奇”才能引起人们重视。陆步轩当街卖肉,在当初,可能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但他作为北大毕业生的身分,且在当今民众对超级名牌大学异常迷信和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凭崇拜”的背景下,确实是一件“新”与“奇”之举。因此,当陆步轩街头卖肉的消息公布后,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不应该是这样啊。”这个不平常的举动,早晚会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而一旦引起强烈反响,就注定会超常地抬高“眼镜肉店”和陆步轩的身价。陆步轩的幸运是件偶然事情,但在偶然中透出一种必然:只要在“新”与“奇”上下功夫,就会创造奇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