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涉打死游客旅社女董事被捕 珠宝店很神秘(组图)

peterz365

知名会员
注册
2011-09-20
消息
4,819
荣誉分数
900
声望点数
173
香港涉打死游客旅社女董事被捕 珠宝店很神秘(组图)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于 2015-10-24 08:52: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3157 次)

  “内地游客在港被殴打致死”事件调查再升级,香港九龙城警区重案组昨晚再拘捕一名涉案女子,是天马国际(香港)旅游有限公司董事。
  据香港成报网报道,香港旅游业议会(相当于行业协会,以下简称“香港旅议会”)在调查期间发现,天马国际旅行社涉嫌与内地无牌旅行社交易并提交虚假文件,前往香港北角警署报案。警方经初步调查后,于10月23日晚以涉嫌行使虚假文书罪名拘捕一名42岁林姓女子,并在行动中带走一台电脑及一批文件做进一步调查。

  澎湃新闻报道称,被捕女子系天马国际旅行社董事林端虹。目前该案由香港九龙城警区重案组跟进调查,其同时正在负责内地游客死亡案调查。

20151024160807212.gif

涉事旅行社女董事林端虹( 蒙头者)
  涉事旅行社涉嫌制造虚假文件

  10月22日,香港旅议会总干事董耀中接受媒体群访时透露,天马国际在出事旅行团抵港前向旅议会提交的“团队确认书”显示,组团方为深圳深旅国际旅行社。

  但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经查证后称,深圳深旅国际旅行社否认有交团给天马国际接待。

  董耀中表示,香港旅议会已就天马国际涉嫌违规掌握一定证据,并向其去信警告,限其14日内回复予以解释。旅议会正核实有关文件,一旦确定涉及制造虚假文件,就会交给警方跟进。若证实违规,不排除会借此吊销其牌照。

  由于事件有出入,旅议会前日(22号)已报警,昨再向警方补充更多资料。

  据悉,内地当局亦已展开调查,深圳旅游局连日在深圳扫荡低价内地团,部分经营深圳集散团的旅行社未有开门营业。

  公司注册处资料,天马国际(香港)旅游有限公司股东为李先营,他持有另一间旅行社“先盈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地址同为红磡鹤园街恒丰工业中心。消息指,天马国际在深圳设有办事处,亦在广东省有多个收客点,专门将各地交到深圳的内地客拼团,但由于深圳办事处没有经营港澳团的牌照,遂交由一间内地持牌旅行社登记,再一条龙交到香港的天马国际接待。



20151024161911763.JPG
  
天马国际旅行社位于红磡鹤园街
20151024161911193.jpg
  
警员在旅行社搜出文件带回调查
  至于深旅国际不认涉及其中,是否被天马国际借用其名义,由有关当局调查。而先盈国际旅游和天马国际亦在旅议会有违规记录,先盈国际在2012年接待深旅国际一个内地团,亦因购物不足,部分团友不满被安排住宾馆而睡马路抗议。

  香港警方相信仍有一至两名操内地口音的人在逃,已按照既定机制,透过广东省公安厅追查涉案人。

  涉事旅行社董事疑为内地商人“持牌”

  澎湃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天马国际成立于2012年9月,实际由内地商人李先营全资持股,由持香港身份证的林端虹任唯一董事。李先营同时还经营另一家香港旅行社先盈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盈国际”)。

  查询香港旅议会导游名册确认,天马国际董事林端虹为香港本地持牌导游,导游证号TG04282,明年12月31日过期。

  林端虹目前还兼任飞马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该公司9月8日刚刚在港注册成立。

  2002年4月,福建省公安厅发布的一份《单程赴港澳定居名单公告》中,也有一位现年42岁、名叫林端虹的泉州籍女子。其申请香港单程证的类别为 “香港夫妻团聚”。该公告显示,其结婚与分居时间均为1997年3月13日。

  而李先营经营的先盈国际,也曾在泉州开设香港先盈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泉州办事处)。

  值得注意的是,先盈国际的董事罗祥也是拥有香港身份证的持牌导游。他除了担任先盈国际的董事外,还兼任大运旅游有限公司、扬颐旅游有限公司、香江国际(香港)旅行社有限公司和香江邮轮有限公司董事。

  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在香港成立旅行社门槛很低,只要50万港币注册资本(随后可以抽走)、一个单独的门面作注册地址,还有一位有经验的香港人做董事。因此,近年来有不少内地人通过人情或金钱关系,招揽香港人替他们做旅行社“持牌人”,业内对此已司空见惯。

  香港(内地入境团)导游总工会主席谢北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据其所知,目前大概有十几位内地老板在香港成立旅行社接待内地入境团。“他们每人手上都有至少两三个旅行社牌照,即使其中一个因为违规被旅议会取消会籍或吊销牌照,也不影响继续接团经营。”

  “他们控制的公司总数很少,但市场占有率每个季度平均有六成以上,旺季时更是达到七八成,剩下大量香港本地旅行社苟延残喘。”谢北拱称,这些内地老板中,有的人自己在内地还有组团社,同时在港经营珠宝店等,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不断压低整个行业的团费标准,几乎榨干香港本地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对香港旅游行业生态产生极坏影响。

  一位香港旅游业知情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包括天马国际在内的很多旅行社,虽然在香港注册,但主要人员其实都在深圳办公,在香港只租用很小一间门面作为注册地址。此次案件中被控“误杀”的内地领队刘洋也是天马国际的一员,平时就住在深圳,只有带团时来港。  

20151024164940773.jpg
  
涉事女导游领队邓海燕,有媒体报道其为另一领队刘洋前妻
  已有与“冒牌旅行社”合作前科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同样为李先营经营的先盈国际旅行社,2012年某次被内地游客投诉后,曾向媒体自辩,强调旅行社“只与深圳市深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存在合作关系。”

  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香港旅行社与内地无牌旅行社合作的现象确实存在。“内地成立旅行社门槛高,很多无牌旅行社会选择挂靠有牌旅行社,像触角一样,收集了散客团交给他们经营。深圳还有很多派单宣传、假冒知名有牌旅行社的,收了团交钱给有牌旅行社拿到团队过境名单表,也可以过关,再交 由香港本地旅行社接待。”

  姚思荣称,香港旅游业议会在行程前收到旅行社提交的“团队确认书”,只做备份,未来接到投诉才会审核惩处,因此更多有赖行业自律。

  2012 年10月14日,天涯网友“SophiaZhong1989”发帖称,2012年1月7日,其报名参加了“国旅(深圳)国际旅行社”的港澳五日游,合同约定全程绝无强制购物、无强制自费项目。但该旅行社在没有与团员协商告知的情况下擅自将团员转给了先盈国际旅行社的纯购物团。

  该网友发现,组团的“国旅(深圳)国际旅行社”并没有特许经营出境游资质,但广告上却打出了“国家指定出境游组团社”的许可证编号“L-GD-G100006”。

  澎湃新闻记者网上检索发现,有大量以“国旅(深圳)国际旅行社”为名的山寨网站,均号称自己是“深圳国旅唯一官方网站”,网站所列出的许可证号则多是“L-GD-CJ00067”。

  这两个许可证编号在国家旅游局2009年公布的979家《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名单》中都不存在。真正有组团资质的“中国国旅(深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其许可证号为“L-GD-GJ00254”。

  据香港旅议会消息透露,天马国际近月牵涉多宗投诉,旅议会稍后会一并调查,确保公正。

  而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3月,先盈国际亦曾因严重违反高达五项规定,遭旅议会规条委员会扣罚10分(2年内扣30满分会被暂停会籍)。

  近年来,该公司还不断被曝光推出赠送“港澳游免费券”等活动,实质上正是香港旅议会三令五申要打击的“零团费”游。

  香港案发珠宝店背后集团:所有环节都有身影

  除了涉事旅行社外,涉事珠宝店D2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其背景也引发了人们的质疑。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涉事珠宝店D2背后隐藏着一家“通吃”低价旅行产业链的集团——蒂亚集团。从旅行社到珠宝店再到酒店入住,蒂亚集团出现在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关节;从低价组团到强制消费再到威胁游客,港澳台已有多家媒体对此报道。殴人致死的真相如何有待香港警方公布最终调查结果,而蒂亚集团神秘的面纱已经开始被掀开。  

20151024161352571.jpg
  
涉事珠宝店
  据悉,D2珠宝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商业帝国——蒂亚集团。该集团旗下拥有D2、蒂亚钻等多家珠宝店和酒店,在广东中山市有珠宝加工厂,公司业务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还发现,蒂亚集团在深圳疑似有旅行社业务,这意味着从珠宝加工到珠宝销售,再到旅行、住宿,公司通吃产业链。

  “神秘”的珠宝店

  10月21日,蒂亚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公司掌舵人名为钟伟棠,他被描述为“一名资深的珠宝专家”、“在珠宝首饰贸易及制造行业拥有超过30年经验”的人。

  在蒂亚集团官网,D2Jewelery珠宝店赫然在列。记者通过蒂亚集团官网和D2Jewelery官网的信息印证了后者为前者旗下公司,D2Jewelery成立于2009年3月,前身叫金伞有限公司。董事为自然人钟伟棠以及法人团体妙欣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介绍,至2014年,集团已有18个零售店经营、3个维修中心、两个代表办事处及3幢酒店,业务横跨中国、新加坡、瑞士和加拿大。

  官网还称,为了提高成本效益和生产效率,集团在中国中山市自建的生产工厂占地超过1500平方米,自行设计及生产各类金银首饰。不过,记者于22日再次登录时,蒂亚集团官网已无法打开。

  一位有近5年珠宝从业经历的人士表示,她不认识钟伟棠这个人,但是听说过蒂亚集团,“对他们了解不多。”调查发现,蒂亚集团旗下门店早在2012年就被台湾有关监管部门曝光过。记者在曝光的新闻稿中发现,蒂亚集团旗下的御品轩有限公司、捷达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时捷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台湾有关监管部门指出,这些公司制作不实财务报表,违反相关规定。为捍卫旅客来台购物的消费安全,该部门审议撤销相关公司旅行购物保障资格。

  而香港有记者2013年在台湾调查发现,上述蒂亚集团三个品牌店铺当时仍在经营,同样专做内地旅行团生意,违规收取人民币 (6.3488, 0.0000, 0.00%)及靠捆绑式宰客,手法与香港店铺相似。香港记者在台湾另一家属于蒂亚集团的店铺“天使朱古力”同样发现,众多游客被带来此地购物。

  “神秘”的旅行社

  记者调查发现,蒂亚集团除了有珠宝零售、加工以及酒店业务外,还可能涉足旅行社业务。

  在某知名招聘网站,深圳市鹏城天下旅行社有限公司发布过企划文案一职的招聘信息。其中在企业介绍一栏里,该公司被表述为“是香港蒂亚集团独资由国家旅游局批准成立的地接社”,同时还是“集团业务向内地延伸的窗口”。

  不过,工商资料显示,深圳鹏城天下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由自然人独资,法定代表人张磊,注册资本30万元人民币,其住所显示为2015年2月11日由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深南东路深港花园7C变更为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嘉宾路20号爵士大厦06A1。

  10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鹏程天下注册地址发现,地址所在的公司并不是深圳鹏程天下旅行社或蒂亚集团,而是深圳建南国际旅行社爵士分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是建南国际旅行社员工,并未听说有深圳鹏城天下旅行社或蒂亚集团在此办公。

  不过,酒店大堂的一位服务人员指着“建南国际旅行社爵士分公司”的招牌向记者表示,确有蒂亚集团和深圳鹏城天下旅行社曾在此办公过,“当时前台的招牌还显示着是‘蒂亚集团’,鹏城天下旅行社也是在里面一起办公,不知道何时换了”。该服务人员的话得到附近不少工作人员的证实。但对蒂亚集团以及鹏城天下何时搬走以及搬到哪里,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

  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深圳鹏城天下旅行社在多个招聘网站投放了招聘信息。

  颇为蹊跷的是,鹏城天下的招聘信息上留有一位名叫“李琼”女子的联系电话,记者拨打该手机表示希望能够咨询鹏城天下旅行社有关报团香港、澳门出境游的事宜,对方在询问了一些信息后表示要通过加记者QQ后方能详聊,随后挂断电话。不过,记者并没如约等到对方加QQ,当再次拨通其手机时,对方表示未曾接到记者电话,也不是记者口中的鹏城天下旅行社,更非“李琼”本人。

  在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上,记者查到该旅行社公司留有的QQ邮箱,通过QQ搜索查找发现该QQ显示名称为“Devin(张磊)蒂亚集团”,个人签名和“说说”均为有关港澳低价游的宣传广告,但该QQ无法添加为好友。
 
不是说死于心脏病么。
 
这句有意思,“ 珠宝店很神秘” ,,,,

杀人不见血,够黑的,,,
 
这句有意思,“ 珠宝店很神秘” ,,,,

杀人不见血,够黑的,,,
其实这种事基本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导游是哪来的,那公司是哪里人开的。。。。。
 
http://www.pic365.net/FengHuangZhiDao/2015-10/72539.html
第632期 凤凰知道 151022:香港旅游业是怎样“作死”的?

【导语】

近日,黑龙江游客随旅行团参加港澳游时,与人发生争执而惨遭围攻,命丧香港的事件轰动全国,据悉,事件的发生与旅行团强制购物有关。就在受害者尸骨未寒之际,昨天下午,一个北京旅行团在香港又遭遇强制购物,被关在珠宝店数小时。

这两起事件都与大陆人熟知的“零团费”所引发的强迫购物密不可分。频发的恶劣事件开始影响到香港旅游业,有内地网友立誓永远不来香港。而十一黄金周期间,香港各区零售消费额则比去年下滑了30-40%,中心区铺位租金纷纷大跌。

其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零团费游香港”所引发的冲突从未停止。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旅行团之所以还能存在,一方面是迎合了游客“贪便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与香港旅游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管脱不了干系。

● 为什么会出现“零团费游香港”?

“零团费”,其实是参加旅行团的游客以极低的价格缴纳团费,内地组团的旅行社不出接待费就把旅行团交给香港的接待旅行社,对于香港的旅行社来说,这些团就是“零团费”。甚至还有“负团费”,即内地负责组团的旅行社反过来要求香港的接待旅行社支付接团费给他们。那么香港的旅行社和导游怎么赚钱,毫无疑问就是购物。

其实,备受指责的“零团费”、“负团费”的玩儿法,最早就是出现在香港。香港公务员@渊流青年在微博上说:“是香港旅游业界在上世纪80年代初玩东南亚团的时候开创的崭(zai)新(ke)手法。”而在大陆,这种模式最开始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泰国游,随后波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这种玩儿法也造就了“新马泰”成为当时出境游的标志。不过,恶劣的旅游体验使得这种模式很难在“新马泰”旅游上持续下去。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香港旅游市场极其低迷。此时大陆部分城市开放港澳自由行,一些旅行社也打出低价来招揽顾客,“零团费”再一次涌现出来。而在当时,很多大陆人去香港就是为了购物,一些旅行社在组团时就高举“购物团”的旗帜。

● “零团费”带来的冲突愈演愈烈

事实上,在大规模的“零团费游香港”出现之前,2002年人民网就曾曝光过“零团费游香港”的内幕。不过,在那篇新闻中,旅行社还只是与一些商店联手“宰客”,导游靠吃游客购物的回扣牟利,并未出现强制购物,甚至是肢体冲突。标志性事件出现在2006年,一个青海旅行团因为拒绝购物而被导游遗弃街头,当时这一新闻震惊香港市民和传媒,香港立法会也宣布对此高调跟进,要求政府提交改善建议根治乱象。

然而,接下来几年,“强制购物”现象并未好转,引发的冲突却愈演愈烈。2010年5月,在一场与导游的争执中,65岁的内地前乒乓球国手陈佑铭心脏病发猝死,事后揭发,带团的女导游冒充他人身份带团。而猝死的原因,疑不堪被迫购物与导游争执、引发心脏病有关。

同样是2010年,一个名为“阿珍”的女导游恶言威吓旅客购物,短片遭曝光后令香港旅业“丑事”传千里。女导游在视频中对游客,以“没饭吃”、“没酒店住”等恐吓性话语要胁和辱骂不购物的旅客,更怒斥:“我给你吃给你住,但是你们不付出,你这辈子不还,下辈子还是要还出来!”

到了2011年8月,一名香港女导游,因有女团员不满强制购物而起冲突,并殴打内地游客被捕。警方以“袭击致造成实际身体伤害”罪拘捕女导游。
而在今年,因为游客拒绝强制购物而引发的冲突案件,至少已有两起,并出现了游客被殴致死这样的悲剧。

● “零团费”暴露了香港旅游业的扭曲现状

2013年内地《旅游法》出台后,“零团费”的现象曾经一度得到遏制,然后到了今年又死灰复燃。香港导游总工会理事长黄嘉毅曾表示,虽然今年内只有10%左右的内地游客通过旅行团来到香港,但是这一群体中90%的人都是采用“零团费”乃至“负团费”的方式运作。许多旅行社在团费方面都有“两本账”,向上级机构提供的资料中,团费为数千元,但事实上团费可能仅有数百元甚至无团费。旅客不用花钱来港旅游,被要求购物是意料之中,因此顾客如果拒绝购物,旅行团常常采取激烈的手段。

至于手段为什么越来越激烈,这与香港旅游业扭曲的现状和导游所处的地位密不可分。香港立法会议员谢伟俊曾对媒体说:“2003年时,香港的旅行社只有80多家,但到今天,已经发展到100多家。而低价团费中活跃的,约有四五十多家,当中不少是大陆人开的,他们部分是办‘一条龙’的购物团,即从旅行社和购物商店,都是同一个老板。”

而游客的消费状况直接与导游的生存相关。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导游还有固定底薪,游客不是必须给导游小费;到了90年代初,香港一家大型旅行社率先规定,要求游客必须给导游小费,同时减少导游的底薪;而2000年之后,导游不仅没有底薪,还要垫付大笔钱作为团费支出。“零团费”的导游正是如此,而“负团费”的导游甚至还要支付“买团”的费用,即支付大陆旅行社接团费,再加上垫付费用,这一切都要从游客购物产生的佣金中出。但导游所占的佣金在比例上并不算多,黄嘉毅曾说:“佣金分配视乎产品而定,服装及电器最少,导游可分得营业额的1~3%,手表可分得3~5%,珠宝可分得5~7%。”所以,导游为了“回本、赚钱”,要通过各种手段“逼迫”游客买买买。

● 香港旅游业“自己人管自己人”,难免睁只眼闭只眼

“零团费”、“负团费”强迫游客购物的现象这么严重,香港就真的没有人来管这事儿吗?

这要先从香港旅游业的监管模式上说起,准确地说,香港旅游业目前实行的是“议会自律监管为主的双层监管模式”,其主要监管部门是“香港旅游业议会”,类似于旅游业的行业协会。这个议会也并非摆设,2006年青海旅行团遭遗弃事件发生后,旅游业议会实施退款保证、记分制、导游指引、宣传计划等等,加强了对旅客的保障。

然而,为什么这些措施没有阻止旅游乱象的蔓延?有网友打开香港旅游业议会相关页面发现:旅游业议会有近7000名注册导游,目前只有1名被撤销资格;旅行社违规个案仅仅在网站上刊登一个月,满一月撤下;所谓“登记店铺”记分,只有寥寥数家被扣分,而且没有一次是因为“强迫购物”,没有一家被吊销过资格。比如网友@渊流青年就在一篇评论中写道:“此次闹出这次事件的是蒂亚集团旗下的珠宝店,而这个集团的老板在台湾就是因为旗下的店铺经营手法有问题而被台湾的观光局列入黑名单内。然而在香港,经营手法如出一辙的店铺却逍遥法外。”

而且,香港旅游业议会甚至认为,产生乱象的责任不在香港,而在内地:“试问假如内地的组团社不以过低的团费招徕旅客,然后又不付接待费给香港的接待社,这个问题又怎会出现?”有媒体人反驳说:“如果觉得内地团不给接待费,香港本地旅行社大可不接生意,又何必硬接过来坑旅客的钱?”
另一位香港网友@金光灿烂百爪鱼 谈到了香港政府在监督旅游业时遭遇的“体制问题”:“看到有人问香港立法会的功能组别是个啥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物体。在美国国会的话,这类人其实算做说客,但在美国,说客是坐外围的,但香港的这个功能组别就坐内围,而他们代表的也不是选举选民,而是他们自己的业界。比方说,如果你是由旅游业选出来的,是一定不会做阻碍自己业界的傻事。”
香港政府在2013年就声称,在2015年成立旅游业监管局,以取代没有执法权力的旅游业议会。然而,2015年即将过去,旅游业监管局仍然不见其踪。

● 别只抱怨游客“不成熟”,香港旅游业必须反思

“零团费”强迫购物的事情频频出现后,网络上总会出现这样一种声音:贪小便宜吃大亏,按市场价走就不会有这种麻烦。这种说法有部分道理,一些游客贪图便宜,报了这样的旅行团;也有游客不了解市场,比如香港和台湾出境游刚刚兴起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等到游客成熟之后,“零团费”就很少见了。

现实是,有一些花钱不少的游客同样会遭遇强制购物,退一万步,难道花钱少就该挨打吗?频出的强制购物事件,暴露的是香港旅游业的扭曲现状和香港政府放任的监督。反过来想如果香港旅游业的状况很健康,政府的监督也十分到位,“零团费”和“负团费”的玩儿法很难有生存空间。这一点,香港旅游业必须反思。
 
贪零团费的便宜,不值得同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