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过客
至尊VIP
- 注册
- 2003-06-07
- 消息
- 5,902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0
●什么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想一想毛泽东同志称赞大白菜上了头条;什么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想一想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对改进文风的要求
大洋网讯 “电视宣传要更多地展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电视镜头要更多地对准群众,电视报道要更多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电视节目要更多地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搜索:新闻-网页)26日下午考察中央电视台时提出来的。这四个“更多”,不仅是电视宣传工作的指针,也是新闻报道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这些“更多”当中,多展示新成就、多报道群众、多反映群众意愿,都离不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反过来说,能不能创造出“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关系到展示新成就、报道群众、反映群众意愿的深度、广度和综合质量,不可等闲视之。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是党报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有充分阐述。那么,什么样的“内容”群众喜闻乐见?首先当然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这让人想起毛泽东同志曾经表扬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大白菜。当年,冬储白菜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报纸上也有反映,但是像人民日报这样在最重要的版面位置上突出报道还不多,所以毛泽东同志读到这篇报道后,说是报纸有看头了。同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也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之需的过程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会越来越广泛,不能及时满足这种发展着的需求,就说不上是做到了喜闻乐见。这里,还要重视树立一个观念,就是党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及时、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往往办法不多,如何通过反映群众呼声促进中心工作常常缺少创新。眼前就有现成的例子。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已在收尾,而贫困生入学难的消息也不断传来。其实,国家对救助贫困生早有政策,“好政策”与
“入学难”就是不照面,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得不及时、不充分。至于什么“形式”群众喜闻乐见,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早有精辟论述。其中,特别强调要改进文风,新闻报道要简洁明快,不能尽是长篇大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形式离不开好内容。如果报纸、电视上的报道不是“更多地对准群众”,不切实改进对领导活动、对会议的报道,想改进文风也难。
“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理论的障碍,但是有实践的难点
。攻克这个难点,在于牢固树立四个“更多”的观念,在于加强学习以提高思想水平的业务能力,在于通过深入采访、调查以熟悉民情,在于勤思考、多钻研。当然,内容和形式是不是“喜闻乐见”,要读者认同,力戒书生清谈式的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相关链接:
哈尔滨市动手克服蔬菜供应的困难 采取就近生产就近供应的根本办法
“就近生产,就近供应”,这是城市蔬菜供应的根本办法。哈尔滨市蔬菜供应的历史情况和老农的经验,证明这个办法就在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的北方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过去,哈尔滨市在夏、秋两季可以生产三、四十种蔬菜,秋菜收获后,可以保存到来年的春末,接上新菜上市。所以过去并没有发生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但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展,蔬菜供应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个城市的人口1953年为一百零五万,1956年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这期间,郊区蔬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虽有所增加,但与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比较是不相适应的。特别是供作冬、春两季消费的秋菜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很多,仅大白菜和大萝卜两种即由1954年的七千一百公顷,减少为1956年的四千五百公顷。因此冬春两季不得不从远地大量调来蔬菜。去年从外地调进的蔬菜,占全市全年供应量的28%;所花费用一百六十五万元,占当地蔬菜公司全部开支80%以上,并因此赔了三十多万元,占全部资金一半多。而蔬菜供应并没有缓和下来,价格涨 ) 得很凶,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生活。
造成哈尔滨市蔬菜供应情况紧张的原因固然很多,如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市郊基本建设的扩大,占用菜地过多等,但主要是经营蔬菜的方针不明确。这个城市的蔬菜的货源主要是依靠外地调进解决,而不是积极指导和扶助当地生产。甚至所采取的某些措施还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如季节差价定的过小,甚或常年一个价。结果,农民和消费者都不再贮藏蔬菜。蔬菜在收获季节集中上市,造成“菜贱伤农”,挫 今日焦点:
・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家庭与事业问题困惑中国女性
・ 对布莱恩特强暴案原告发出死亡恐吓 一男子被捕
・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困惑与彷徨 政策密集出台
广 告
伤了农业社和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为了彻底改善蔬菜供应的情况,中共哈尔滨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最近作出决定,把蔬菜生产放在郊区生产的首要地位,要求大路菜在今年内做到自产自足,冬、春季的黄瓜、西红柿等细菜争取大约在三年内自给。根据市民的吃菜水平并加上40%―50%的预防灾害的安全系数,把今年的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为二万六千公顷,比1956年增加了四千多公顷。由于当地每年至少有六个多月不能生长蔬菜,还准备组织农业社、农民和有条件的集体伙食单位和市民尽量储存冬菜。连蔬菜公司储存的在内,初步计划今冬明春的半年中,全市每人每天平均可以吃到0.613斤菜(去年春季每人只吃到0.343斤)。
今年全市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很多,市的有关部门决定从各方面大力扶助菜农,如给予技术指导,签订预购合同,帮助克服种子、肥料、木材、资金等困难。经计算,所需贷款连同预购秋菜的订金,只相当去年由外地调运蔬菜所花费用和赔损款的二分之一。同时,还同各方面协商制订合理的季节购销价格
大洋网讯 “电视宣传要更多地展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电视镜头要更多地对准群众,电视报道要更多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愿,电视节目要更多地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搜索:新闻-网页)26日下午考察中央电视台时提出来的。这四个“更多”,不仅是电视宣传工作的指针,也是新闻报道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这些“更多”当中,多展示新成就、多报道群众、多反映群众意愿,都离不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反过来说,能不能创造出“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关系到展示新成就、报道群众、反映群众意愿的深度、广度和综合质量,不可等闲视之。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是党报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有充分阐述。那么,什么样的“内容”群众喜闻乐见?首先当然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这让人想起毛泽东同志曾经表扬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大白菜。当年,冬储白菜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报纸上也有反映,但是像人民日报这样在最重要的版面位置上突出报道还不多,所以毛泽东同志读到这篇报道后,说是报纸有看头了。同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也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之需的过程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会越来越广泛,不能及时满足这种发展着的需求,就说不上是做到了喜闻乐见。这里,还要重视树立一个观念,就是党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及时、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往往办法不多,如何通过反映群众呼声促进中心工作常常缺少创新。眼前就有现成的例子。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已在收尾,而贫困生入学难的消息也不断传来。其实,国家对救助贫困生早有政策,“好政策”与
“入学难”就是不照面,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得不及时、不充分。至于什么“形式”群众喜闻乐见,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早有精辟论述。其中,特别强调要改进文风,新闻报道要简洁明快,不能尽是长篇大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形式离不开好内容。如果报纸、电视上的报道不是“更多地对准群众”,不切实改进对领导活动、对会议的报道,想改进文风也难。
“创造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理论的障碍,但是有实践的难点
。攻克这个难点,在于牢固树立四个“更多”的观念,在于加强学习以提高思想水平的业务能力,在于通过深入采访、调查以熟悉民情,在于勤思考、多钻研。当然,内容和形式是不是“喜闻乐见”,要读者认同,力戒书生清谈式的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相关链接:
哈尔滨市动手克服蔬菜供应的困难 采取就近生产就近供应的根本办法
“就近生产,就近供应”,这是城市蔬菜供应的根本办法。哈尔滨市蔬菜供应的历史情况和老农的经验,证明这个办法就在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的北方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过去,哈尔滨市在夏、秋两季可以生产三、四十种蔬菜,秋菜收获后,可以保存到来年的春末,接上新菜上市。所以过去并没有发生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但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展,蔬菜供应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个城市的人口1953年为一百零五万,1956年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这期间,郊区蔬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虽有所增加,但与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比较是不相适应的。特别是供作冬、春两季消费的秋菜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很多,仅大白菜和大萝卜两种即由1954年的七千一百公顷,减少为1956年的四千五百公顷。因此冬春两季不得不从远地大量调来蔬菜。去年从外地调进的蔬菜,占全市全年供应量的28%;所花费用一百六十五万元,占当地蔬菜公司全部开支80%以上,并因此赔了三十多万元,占全部资金一半多。而蔬菜供应并没有缓和下来,价格涨 ) 得很凶,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生活。
造成哈尔滨市蔬菜供应情况紧张的原因固然很多,如城市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市郊基本建设的扩大,占用菜地过多等,但主要是经营蔬菜的方针不明确。这个城市的蔬菜的货源主要是依靠外地调进解决,而不是积极指导和扶助当地生产。甚至所采取的某些措施还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如季节差价定的过小,甚或常年一个价。结果,农民和消费者都不再贮藏蔬菜。蔬菜在收获季节集中上市,造成“菜贱伤农”,挫 今日焦点:
・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家庭与事业问题困惑中国女性
・ 对布莱恩特强暴案原告发出死亡恐吓 一男子被捕
・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困惑与彷徨 政策密集出台
广 告
伤了农业社和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为了彻底改善蔬菜供应的情况,中共哈尔滨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最近作出决定,把蔬菜生产放在郊区生产的首要地位,要求大路菜在今年内做到自产自足,冬、春季的黄瓜、西红柿等细菜争取大约在三年内自给。根据市民的吃菜水平并加上40%―50%的预防灾害的安全系数,把今年的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为二万六千公顷,比1956年增加了四千多公顷。由于当地每年至少有六个多月不能生长蔬菜,还准备组织农业社、农民和有条件的集体伙食单位和市民尽量储存冬菜。连蔬菜公司储存的在内,初步计划今冬明春的半年中,全市每人每天平均可以吃到0.613斤菜(去年春季每人只吃到0.343斤)。
今年全市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很多,市的有关部门决定从各方面大力扶助菜农,如给予技术指导,签订预购合同,帮助克服种子、肥料、木材、资金等困难。经计算,所需贷款连同预购秋菜的订金,只相当去年由外地调运蔬菜所花费用和赔损款的二分之一。同时,还同各方面协商制订合理的季节购销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