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者对话”系列——达真堪布仁波切问题开示(连载)

guojingli100

初级会员
注册
2014-12-01
消息
1,215
荣誉分数
110
声望点数
73
“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31-欢喜是因为磁场的改变吗?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与上师、堪布和出家师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种很舒服、欢喜的心态,有很美好的感受。有人说这是因为上师和出家师们修行的境界高而改变了磁场。是这样的吗?

  达真堪布仁波切:佛法中讲“加持”,这可以说是“加持”,也可以说是自己这种善根的感应。既可能有他们的加持,也可能有自己善根的力量和感应,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磁场。


若是自己没有善根,他们再有加持,再有境界,也没有用。有这样一个公案:三个人同时去见一位国王,但是所看到的都不一样。这位国王是菩萨的转世。三个人中,有位善根比较好的人,他感受到的是一尊菩萨;第二个人看到的就是一位英明的国王、君主;第三个人却看到了一位不好的国王。这三个人所看到的都不一样,还是跟各自的善根有一定的关系的。

来源:达真堪布仁波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wlwi.html

QQ图片20151116131953上师.jpg

 
不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达真堪布仁波切


我们被人恭敬了,心里就欢喜;被人轻蔑了,心里就失落。其实这都没有什么。恭敬、赞叹,不恭敬、诽谤,又能如何?若是你有功德,别人再诽谤也没有用;若是你没有功德,别人再赞叹也没有用。

 其实不要在意这些,因为这都是不可靠的。身边的人都是依自己的想法,凭自己的心情对我们进行评价的。他心情好了就赞叹,心情不好了就诽谤;自己觉得好了就赞叹,觉得不好了就诽谤。你对他好一点,他就高兴了,就会赞叹你如何好;明天你稍微不如他愿,他就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了。

 这都仅仅是依他自己的感觉、想法去评价而已,并不是依事实真相。赞叹你,有什么可高兴的?诽谤你,有什么可伤心的?都是变化的。他今天高兴了就开始赞叹你,明天不高兴了又开始诽谤你。他今天不高兴了诽谤你了,别在意,过几天他高兴了就会赞叹你的,也别执著!

 你们现在就是太在意这些、执著这些,尤其是对别人的看法、态度。要求自己“得做好”,怕别人议论。议论就议论,有什么?有赞叹的,就有诽谤的;有诽谤的,就有赞叹的。不可能人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人人都诽谤你。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赞叹、满意,这是谁都做不到的。所以,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活得自在一点,洒脱一点!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来源:达真堪布仁波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wmaa.html
 
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34-拿了出家师给的饮料有过错吗?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一位出家师为了感谢我,曾非常热情地给我买了一瓶饮料。我知道僧人的财物都是施主供养的,如果我拿了饮料,会不会有过错?


  达真堪布仁波切:这应该没事吧。他就想给你啊,而且就一瓶饮料也不多,你为了让他欢喜而去接受,也没事。

来源达真堪布仁波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wma9.html
利益福报.jpg
 
6402.webp.jpg

学佛是否应该经常朝拜?----达真堪布仁波切

有些学佛人特别热衷于朝拜,甚至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道场,然后就开始评价“这个道场清净,那个道场不清净……”

 佛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你明白了之后要多去思维、尽量去做。比如,因果是怎样不虚的,轮回是怎么痛苦的……通过思维这些内容,才会知道什么是苦,轮回为什么苦,为什么要解脱,为什么要修行,这时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跑道场、到处朝拜也不是不行,但是相比之下,不是很重要。

 朝拜也是如此。如果你能这样忆念也行:印度的某某地,西藏的某某处,都是圣地,是人间净土,那里有佛亲自加持过的佛像,有佛亲自传法的地方……你这样忆念,还能生起一点信心。若是你真正到那个地方看了,心里就会想:“这跟我家的佛像也没什么差别啊,这里跟我们那里也没什么差别啊……”今天见见这个飞来佛像,明天又去朝拜朝拜那个圣地……次数多了以后,就开始厌烦了,开始退失信心了。这样的朝拜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为了放松,偶尔去旅游,去朝拜一下也可以,但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有些人一有时间、一有条件就要跑。攒钱,攒假期……钱攒够了,时间攒够了,就跑了。其实,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和条件精进地闻思修,多闻,多思维,多观修、禅修,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方法,这样才可以真正解脱啊!

 虽然我们都是凡夫,有一些烦恼习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学佛人,不能盲目。如果你是为了解脱、成佛,那么接下来就要明白怎样才能解脱、成佛,把这个弄清楚,然后去做一些能解脱、成佛的事,去修一些与解脱、成佛有关的法。否则,口头上说“要解脱,要成佛”,但实际做的却是与之相违背的事,这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所以,大家最好稳重一点,把这颗心放下来,别总是漂浮不定、犹豫不决。只有这样,才能见到佛,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佛的加持,或者称之为“磁场”。你内心稳重了、放下了才会有加持,否则不会有的。心那么乱,总是漂浮不定,不会得到这种加持,也不会有这种“磁场”。若是自己心不清净,到哪里都见不到佛;若是自己心清净,当下就能见到佛。

来源达真堪布仁波切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wmbe.html
 
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33-选择自杀是命中注定吗?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自杀,是否是他命中注定,即他的因果就注定他这个时候该死,还是他违背了自己轮回的定数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达真堪布仁波切:佛法中讲“三尽”,寿命尽了,业力尽了,福报尽了,这叫三尽。若寿、福、业三者都尽了,就得死了,谁也没有办法把你留在世间。即使是长寿佛亲自降临,也没有办法将你留在世间。

若不是三尽,都是可以解决的。你说的是自杀的情况,这属于横死。大部分而言,横死应该都是业力的感召,可能跟冤亲债主有关系,是一些鬼神的感召。若是正常死亡,一般情况下,若寿命尽了,就要死了,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禅定的能力等,将福报转为生命;还可以做祈福,通过其他人的能力,把福报转成寿命。如果寿命尽了,而业还没有尽,这样还不能死。若业尽了,而寿命没有尽,也不能死。若是业和生命都尽了,就要死了,但是也可以将福报转成寿命。这三者可以转换。比如,若他不想活这么长时间了,就可以通过祈福等方式,将寿命转成福报。

来源:达真堪布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wm8i.html



 
伤害了你的心才是真正的伤害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

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有一天,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人无因无缘地,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夺走了你所有的财产;这个时候,要做到不嗔恨,甚至把自己过去世中、未来世中、现在世中所积累的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他。


  他人仅仅为了一己私欲,平白无故地、无因无缘地把你的财产都骗走了,把你所有的财产都抢走了,从世俗的角度来观察、思维这是很难忍受的一件事。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能嗔恨、不能报复。


  嗔恨是害自己,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间接伤害自己的相续。身体毁坏了,相续也毁坏了,这是害上加害!如果你不生气,不嗔恨,他就伤害不到你,他只是夺走了你的财产,可没有夺走你的心;他只是损害了你的财产,但是没有损害你的心!伤害了你的心,那才是真正的伤害;剥夺了你心的宁静,那才是真正的剥夺,这时你应该穿上安忍的铠甲,好好地保护自己,这样他就伤害不到你了。其实,他这种行为,在现世看来是无因无缘的,但是站在前世与因果的角度来看,是你过去世中欠他的,现在他来讨债了,我们应该还给他。


  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了,瞬间的生气就会减少寿命,若是不生气,不嗔恨,你会很长寿、很健康。若是你生气、嗔恨,将来要感受同样的果报,而且还不能了债。若是报复,又跟他接上了恶缘,那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也是个小轮回。


  当你真正从内心里忍辱了,安忍了,就是说你能真正发出自轻他重的菩提心时,才能了这个缘、还这个债,这个小轮回就结束了。否则,这个轮回没有结束的时候,还会互相欠,互相还,互相讨债还债,没有尽头。


  你现在学佛了,应该懂得结束轮回,不但不动心,不生气、不嗔恨、不与他结恶缘,相反与他结善缘,利用这个机缘,又积累了善根与福德,这叫转为道用。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可以转为道用。我们有一句法语:“在顺境中积福,在逆境中消业。”享受福报可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要跟佛学,享受福报的同时,再积累福报。有灾难、有痛苦是好事,利用这个机缘,再去积累善根,消除往昔所造下的恶业,这就是“在逆境中消业”,不是痛苦而是消业。被骗走了、抢走了、夺走了,应该回向,“这是我欠他的,现在还他了!”然后发愿把自己在三世中所积累的善根都回向给他,愿他因此而得到利益、获得幸福,早日离苦得乐。这样,你跟他就不是结恶缘,而是结善缘了,将来就能帮助他,度化他,再也不相互伤害了,这是了缘了债。利用一切机会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生死。若是不能了生死之苦,就无法了一切痛苦,有生死就有一切痛苦。


  自轻他重。自他平等只有一个偈诵,自他交换也只有一个偈诵,而自轻他重的偈诵多,说明自轻他重非常重要。我们经常是“自重他轻”,现在学佛了,修学大乘佛法了,应该看轻自己,看重他人;对自己的名誉看得轻,把他人的名誉看得重。有一句法语:“处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别人放在最高处。”这也是一种解脱成就的方法。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侯,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不要总是去抢去争。抢来抢去,争来争去,现在应该到头了吧!



——摘自达真堪布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