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段点评健康界南航事件报道(ZT)

goodluckhome

新手上路
注册
2015-09-01
消息
23
荣誉分数
3
声望点数
13
《看“南航事件”牵出哪些急救大鱼》

想出名想疯了吧,这么触目惊心的题目。我看原作者第一篇文章显然矛头指向南航,现在怎么“转舵”了。


2015-11-27马晓蓓健康界

哟,健康界,感觉好像是替我们医生说话的平台。看了这篇文章,断定不是,是个“搅屎棍”而已。


乘坐飞机突发急腹症,疼痛难忍;飞机落地后舱门却迟迟不打开;急救人员和机组人员相互推诿由谁来抬患者下飞机;急救车不按制度转诊,舍近求远;医生无法确诊疾病,还怀疑患者吸毒;上述事情都发生在同一人身上,你会不会觉得小编是在写小说?

在煽情,在玩记者的技术。


很严肃地告诉各位看官,这么戏剧性的故事就发生在小编的一位同行身上。微博名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张先生,用笔杆子还原整个经过,从南航到首都机场,从首都机场医院到北京999急救,层层追问到底谁该为他“0.8米的肠子”负责。

看来你不是医生,承认自己是记者同行。我明确告诉你:除了他自己,谁对他的“花花肠子”都不负责。


谁来抬我下飞机?

11月9日张先生乘坐南航飞机飞往北京,在飞机上突发腹内疝和急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可在飞机落地后50多分钟,飞机舱门却迟迟打不开,随后上机的救护车医生和空乘人员又因谁该把他抬下飞机起了争执。

在飞机上只知道是“腹痛”而已,不知道最终发展为“腹内疝和急性肠梗阻”,不要张冠李戴或误导没有医学背景的读者。


张先生回忆当时双方“激烈”的推诿,“急救车说,你们空姐特勤应该给抬下飞机,空姐特勤说,你们现成的担架为什么不带上来。急救车说,你们这个旋梯特别滑,摔着了算谁的,应该找升降机。空姐特勤说,升降机至少半小时后才能来。”

她们为病人如何更好的下飞机而争论几句,不就是在解决问题吗?而你内心黑暗的想是“推诿”。那么,我问你:一个女医生和一个小护士怎么才能把一个大男人弄下来?让空姐帮忙不可以?


最后,怒了的张先生只能勉强勾着腰,“像大猩猩一样”从梯子上“爬下去”。

你勾着腰爬一个,我看看。


我到底是什么病?

机场救护车将张先生送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下称“首都机场医院”),在医院急诊做了B超、验血、腹平片等检查。

必要的检查,完全正确的处理。


当时医生表示,张先生各方面指标都很正常,“腹部有积液这个,有可能是消化道穿孔,但是我们不确定,说不清什么原因,要不我给你转上级朝阳医院或者协和吧。”

第一家医院处理得当,没任何错误。


急救车,给我送到哪儿?

张先生原本以为救护车会将他送到北京协和医院或朝阳医院,但是急救人员别有深意的一段话,竟成了他下一站转折。“我给你送999急救中心,朝阳跟协和你挂不上号。”

急救人说的没错呀,不信你试试去。


貌似哪里不太对......999急救中心位于昌平清河,离首都机场医院大约25公里。而由首都机场医院到朝阳医院或协和医院,最近距离分别在22公里、27公里。

你自己开车去一次,那个医院能先到达,再说话。


“舍近求远”的救护车,拉着疼到昏迷边缘的张先生来到了999急救中心。

这叫舍近求远,回家重新读一下小学。


我真没有吸毒!

到达999急救中心后,张先生重新做了一遍检查,包括“CT片、B超、腹平片、验血、验尿、量血压、开塞露、胃管、心脏监护和输液等等”,基本排除了胰腺炎,阑尾炎和胃穿孔等迹象。但是张先生仍然存在“持续的一点气息不给留的剧痛”。

这些处理完全正确。


此时,“主任再次来会诊,告诉医生给我上胃管,问了我一句话,你有吸毒史么?”张先生表示没有。

问吸毒史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你是女的,还问月经史呢,是不是记者更受不了了?如果再问婚育史,你怎么看?如果还问你爹妈呢,会不会“暴怒”。


上了胃管之后,张先生的病情并没有改观,反而是濒临昏迷。他只得拔下胃管大喊一声,“医生们救救我!”经医生再次检查后,仍没有新的诊疗方案,反倒是医生的一句话,令张先生哭了。“你的指标都正常,我问你句明白话,你到底是不是想吸毒吧?我们这里来想吸毒的比你疼的厉害!”

上胃管正确,你到人民医院是不是又给插上了?请正面回答。回家你再学一下什么叫“昏迷”,这个词你用了好几次了,没一次用对的。作为一个医学平台,我觉得太丢人。


看到这里,小编真是替张先生感到心塞,疼得死去活来还要蒙受不白之冤。好在他尚有“自救”意识,致电微博大V@烧伤超人阿宝和@白衣山猫,高喊:“请救我一命!”

我现在对这俩医生也心寒,为何不出来“走两步”呢。


0.8米的小肠被切除

张先生被转诊到“生死速递”的最后一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最终确诊为腹内疝,也称之为急性消化道肠梗阻。

最终怎么确诊的,你知道吗?打开肚子,直视之下确诊的。这时,就连你这个“庸医”也能确诊,明白吗?


最终历经手术4个小时,张先生被切除小肠0.8米。前后历经15个小时的生死就医就此结束,但事件背后的诸多疑点仍在持续曝光与发酵。

层层追问下的各方回应


中国南方航空

南航负责人三次登门拜访张先生,除致歉以外,表示将启动调查,查清事情经过,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个人认为南航有问题,道歉应该。


南航全球分公司集中观看警示宣传片,并承诺全面进一步细化公司的流程制度,人性化的处理紧急事务。提出补偿,被张先生婉拒。

婉拒干嘛?不敢接?


首都机场急救中心

通过中国民用航空网,向张先生表达歉意。表示将认真调查其中问题,总结教训。

不懂他们为何道歉?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

该院副院长致电张先生,表达了歉意,并且梳理了他“在医院的实际花费,应为不足一千”。

院方负责人上门探望张先生,当面鞠躬致歉并提出赔偿,同样被婉拒。

这里得多说两句:人家病人也没告你们,甚至还说你们不错。你们诊断清楚、交代明确、也没多收费,你们为何道歉,完全搞不懂。难道道歉也“随大溜”争先恐后?我草,还主动鞠躬提出赔偿,人家还不给面子婉拒了。丢人不丢人,怎么这么贱???


北京市卫计委

@首都健康回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已经开展调查。

关于999急救中心的问题,建议张先生向其上级管理机关北京市红十字会联系。

还是卫计委牛逼,该谁解决谁解决,不搭理丫的。


北京市红十字会

张先生致电北京市红十字会,接线员建议其写信“寄给他们后等答复”。

并称“领导都在开会,暂时不敢给领导打电话或发短信,下午两点后会尽量汇报给领导”。

红会呀,不提了。


另据新浪《新闻极客》采访,999急救中心宣传负责人王蕊表示:他们一直都在调查,还需要上报他们的上级部门北京市红十字会和北京市卫计委,目前尚未得出结论。“等到结果出来,我们会给公众一个答复”。

本来很正常的一个接诊,没啥错。我建议直接回答:根据我国急救现状,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不能令你满意,请其他渠道反映。(我相信这么回答,红会的威望会慢慢挽回)


小编“辣”评:等不起

此次事件的持续发酵,有赖于当事人是位记者,他用笔杆子逐个环节层层拷问。但如果是普通百姓遭遇此事,还能牵出这些急救问题么?

这叫耍“笔杆子”,应该再“回炉”学学如何采访报道。


先说南航,危机公关做的全面到位,堪为后续一众急救机构的楷模。然而,“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的公关辞令总有让听众腻味的一天。

他有错,他当然到位。医院有错时,更到位。你最清楚,不是经常白住医院吗,不给钱。而且一赔偿,就天价。你觉得那个更到位?(哦,写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为何南航给钱不要,非要医院急救中心的,因为这小子知道:医院习惯“花钱买消停”而且“出手阔绰”。)


再说那些被“牵连”的急救机构。“就近、就急、就能力”早就是公认的院前急救转运法则。张先生却声称用生命“玩”出了一个“潜规则”。南航事件背后究竟有没有急救“灰色利益链”?北京市的卫生行政部门欠公众一个答案。

你还懂“就近、就急、就能力”,告诉你吧:好好在999急救中心观察,时间到了,一样挨一刀了事。这样一个常规手术,任何2级及以上医院都做的相当不错。


公众不希望,这又是一场没有结果,不了了之的“饭后闲谈”,因为这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公众也不希望,这又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结果的调查,因为生命有时“等不起”。

你这么混淆视听,哗众取宠,继续败坏医患关系,你还要什么结果?你说说?我看,给你俩“大嘴巴”合适。
 
最后编辑:
那么,我问你:一个女医生和一个小护士怎么才能把一个大男人弄下来?让空姐帮忙不可以?

救护车上,只有“一个女医生和一个小护士”?这是什么救护车?加拿大的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100%地负责搬运病人,不会要求非专业人员帮忙。

别的,实在看不下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