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虫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2-01-19
- 消息
- 1,447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148
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不过还是认懂几个句、看得懂一些英文,还好不是个文盲,也很坦然地接受世界银行把我们国家列入中下等收入国家之列,虽然走在国际上没法象美国子民那样趾高气扬,但好歹总算有个祖国,也不羞于当一名中国的公民,尽管这个国家还只是个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但平时也不会觉得“发展中国家”的名称就有多难听,毕竟,跟英美日德法现实的差距是明显摆在那儿的,技不如人,因此在争名排位应有自知之名。
由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支持的专家日前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的研究报告却令人惊诧不已,这些专家学者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作出我国已是初等发达国家的结论。我略一浏览了有关“我国是初等发达国家结论”的相关文章,尽管不知道他们这些专家学者是怎样算出那些现代化指数的,不过还是充满了困惑、丝毫没有一点荣为“初等发达国家子民”的惊喜。
中国有一句俗话,“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创造了许多理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这些理论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也普为广大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认同。比如说吧,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有GDP,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有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贫富悬殊水平的有基尼系数,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有各国发表的得到国际公认的科学论文数量,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有这个国家的文盲人口比例和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象这样类似的指数多不胜举,而且很直观,也很容易比较,用这些指数把中国和美英等国进行比较,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
跟据实际情况,中国的水平也就是在中下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还只是个人均收入在百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这是客观事实,可是为什么这些专家学者要将我们国家定为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呢?
且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听了你的解释,我们才知道“初等发达国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初等发达国家”上面还有大量“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命名?这很容易产生歧义,让人感觉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命名为“较不发达国家”?
何:很难听,很难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命名它。这个名字要在政策上、老百姓心里产生一种正面的效应。
我们不知道些人创造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到底正确不正确,也不知道他们计算现代化指数的原理是什么,但是令人反胃的是,这些学者竟然也学起那些迂腐文人的那一套玩起了文字把戏。什么叫做“很难听”,既然是学者,就应该实事求是,学者做学问是要提供给社会政府最严谨的客观资料,是马就是马,是鹿就是鹿,不能一点儿含糊,至于难听不难听、会不会在政策上老百姓心里产生一种正面效应,那是宣传部门的事,学者也没必要为此操心。
总体而言,我国还是个不发达国家,这普遍为国人所认可,作为学者,更没必要去创造什么“初等发达国家”的怪异新名词,把我们这些认识水平不算高的国民的思想引入歧视,让我们飘飘然起来。相信我们的政府部门所需要掌握的是我国现代化状况的准确的水平状况,而不是要浪费那么多心思去揣摩理解《报告》的文字把戏,如果那些学者只是想制造点噱头立个名目搞所谓的课题项目,那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公币,还不如改行去当个迂腐的文人罢了。
最后,还是奉劝那些学者,是马就是马,是鹿就是鹿,别把马说成鹿了,学者还是老老实实做学问吧。
(网友:王英杰)
由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支持的专家日前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的研究报告却令人惊诧不已,这些专家学者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作出我国已是初等发达国家的结论。我略一浏览了有关“我国是初等发达国家结论”的相关文章,尽管不知道他们这些专家学者是怎样算出那些现代化指数的,不过还是充满了困惑、丝毫没有一点荣为“初等发达国家子民”的惊喜。
中国有一句俗话,“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创造了许多理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这些理论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也普为广大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认同。比如说吧,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有GDP,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有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贫富悬殊水平的有基尼系数,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有各国发表的得到国际公认的科学论文数量,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有这个国家的文盲人口比例和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象这样类似的指数多不胜举,而且很直观,也很容易比较,用这些指数把中国和美英等国进行比较,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
跟据实际情况,中国的水平也就是在中下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还只是个人均收入在百名左右的发展中国家,这是客观事实,可是为什么这些专家学者要将我们国家定为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呢?
且看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听了你的解释,我们才知道“初等发达国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初等发达国家”上面还有大量“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命名?这很容易产生歧义,让人感觉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命名为“较不发达国家”?
何:很难听,很难听。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命名它。这个名字要在政策上、老百姓心里产生一种正面的效应。
我们不知道些人创造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到底正确不正确,也不知道他们计算现代化指数的原理是什么,但是令人反胃的是,这些学者竟然也学起那些迂腐文人的那一套玩起了文字把戏。什么叫做“很难听”,既然是学者,就应该实事求是,学者做学问是要提供给社会政府最严谨的客观资料,是马就是马,是鹿就是鹿,不能一点儿含糊,至于难听不难听、会不会在政策上老百姓心里产生一种正面效应,那是宣传部门的事,学者也没必要为此操心。
总体而言,我国还是个不发达国家,这普遍为国人所认可,作为学者,更没必要去创造什么“初等发达国家”的怪异新名词,把我们这些认识水平不算高的国民的思想引入歧视,让我们飘飘然起来。相信我们的政府部门所需要掌握的是我国现代化状况的准确的水平状况,而不是要浪费那么多心思去揣摩理解《报告》的文字把戏,如果那些学者只是想制造点噱头立个名目搞所谓的课题项目,那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公币,还不如改行去当个迂腐的文人罢了。
最后,还是奉劝那些学者,是马就是马,是鹿就是鹿,别把马说成鹿了,学者还是老老实实做学问吧。
(网友:王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