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凶手当民警”与“状元变屠夫”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当年作为陕西长安县高考状元的陆步轩,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专业极不对口的县柴油机械配件厂。虽然他想调入政府机关从事比较擅长的工作,但屡次努力都未成功,几经波折,只好在长安县摆摊卖肉,成了“屠夫状元”。

  陆步轩的故事经媒体披露后,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不少人把责任归罪于他个人的不思进取,认为人才发挥才干的舞台早已搭就,既然他机关挤不进去,下海又没成大款,那只能说明,他天生就是个卖肉的料。

  这种观点所隐含的意思是,现在社会的用人环境已基本合理甚至无可指责。的确,如果我们的用人机制、市场体制真的已经完善到是人才就有用武之地,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步,“陆步轩们”也真的就不该有什么抱怨,人们也不必为北大毕业生卖肉而惊诧了。

  然而,近日媒体披露的发生在陕西潼关县的一条新闻,却为状元为何变成“屠夫”添加了一个对比鲜明、令人震惊的注脚。

  潼关县离长安县不远。那里的一个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名叫杜武奇的农民,1990年曾伤人致死,后畏罪潜逃。不料几年后,他却通过公安局长的关系,经组织部长签字同意,摇身一变成了警察,而且身份是“公务员”,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干部”或者叫“当官的”。他本是个初中生,到了组织部门的文件上,就成了高中,进了公安局的花名册,又变成大专生了。最奇的是,他那年仅14岁、正上初中的儿子,也通过“干部调动”成了公安民警,还晋升为三级警司。而且这位至今还在西安上高中的小杜,学历在履历表上已是大专了,户口本上又变成了大学。这两名警察从来不曾上过班,却照样每月领着国家的工资,直到去年11月案发!

  就在相距不远的的地方,一个是真正名牌大学毕业的高考状元,只因被分进企业,就欲当公务员而不得,最终当了屠夫;一个是杀人凶手,只因有金钱开路,却能打通层层关节,摇身一变成为必须具有一定文化水准且须考试才能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而且不用上班就能拿钱。两相比较,何其荒唐!怎不令人心痛!对大学毕业生在西部卖肉,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或靠自身努力或靠某种机遇而算是成功者的人士,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二三四五地品评一番。但是在事实面前,一切说教都显得苍白,一切指责都显失公道。

  事实表明,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谁都无法否定,那就是机制的无序和游戏规则的缺失。鱼目混珠,鱼龙相杂,在这种环境中,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凭什么评判?按某些人的标准,杜武奇绝对是个人才,杀人可以不必抵罪,搞金矿(凭其杀人史可以揣测他经营的主要手段是什么)成为暴发户,文化水平低却能迈过对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无法逾越的国家干部的门槛,甚至把在初中念书的孩子,也堂而皇之地送进了国家干部的队伍。如果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对国家、对社会,幸耶悲耶?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事实,反而要苛求知识分子成为“全能选手”,是耶非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出现了一种倾向:只要知识分子混得不好,我们就强调他们缺乏社会活动能力;只要大学毕业生不好分配,我们就号召他们要适应社会。但是他们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呢?阿谀奉承、金钱铺路?他们该适应怎样的社会呢?关系先行、官位可鬻?的确,面对市场经济,知识分子、各类人才都面临着改变、适应、提高的课题,但是面对这种“凶手当民警”与“状元变屠夫”的反差,难道我们没有必要先检讨一下我们的用人机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吗?

  古语有言,奸者进,则贤者退。如果各地各部门尤其是人才本就很缺乏的西部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快建立起科学、民主、透明的用人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反而使杜武奇这样的“人才”处处得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堪忧,西部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