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缘生人

缘灭
注册
2012-11-19
消息
244
荣誉分数
37
声望点数
38
《说苑·辨物》中的一段记载孔子回答学生子贡问话,用“不说”两个字笼统概括,从而闪烁着他的睿智光芒。这段记载是——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

  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

  孔子回答:“我若说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贤孙会过分厚葬死者而妨碍生者的生活;若我说死者无知,又恐怕不肖子孙丢弃遗体不予安葬,败坏了道德。所以,我既不能说有知也不能说无知。”

  孔子之所以“不说”,是因为他考虑得周全,他不仅要照顾到有与无、真与假,还要照顾到好与坏、情与理,他不仅要做出事实判断,还要做出价值判断,所以他不肯满足于一般性的事实陈述,还要考虑事实陈述之后可能引发的各种各样接踵而至的后果。

  作为圣人,孔子当然不能说谎——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会有流弊。可是,若说出了全部的真相而使人们丧失了敬畏之心,那也是很可怕的。所以,权衡再三,孔子选择了用“不说”来阐述蕴藏的玄机,从而过渡到“沉默”中蛰伏,搁置鬼神问题的讨论。

  孔子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的“不说”是一种高境界。他一方面让人不要迷信鬼神,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事人”上,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保持必要的敬畏之心,不要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索达吉堪布:高僧大德为什么不“大显神通”度化众生?

对佛教不了解的“修行人”,非常执著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圣尊等神通。常听有人吹嘘“某人又开天眼了”、“某人又见到观音菩萨了”……不少人为追求这些而学佛,却不知这不但达不到解脱的目的,反而很有可能会走火入魔。

  常有人问:佛教大德为何不以神通度化众生?

  《长阿含经》中就有现成的答案,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世间的特异功能、杂技、魔术,都能显示许多难以置信的现象。随着科学日益发达,上天入地早已不是神话,所谓的神通若仅限于此,除了盗名欺世,又有何用呢?

  从前,仲敦巴格西与四位瑜伽士前往热振。一天,已到骄阳当头,应当食用午餐时,他们的食物却一无所剩。

  一行人饥饿难耐,正商量如何应对之际,衮巴瓦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将会吃到从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带来的食物。”当他话音刚落,一位施主便携带着丰盛的斋食即时而至,他们终于得以饱餐一顿。

  仲敦巴格西向来喜欢隐藏功德,对衮巴瓦示现神通极为不满,声色俱厉地训斥道:“衮巴瓦,你不要妄自尊大!”

  可见,若无特殊必要,高僧大德除了开显佛理引导众生外,一般不会轻易显示神通。

  现在有些修行人,整天神神叨叨,到处炫耀自己的梦境、验相或感应,看到一点东西、听到一点声音,就自以为得、沾沾自喜。其实这些并不重要。倘若你通过修行,自私自利的心减少了,利益众生的心增上了,这才是最高级的神通!

  也有些修行人一听到某某大德有“神通”,就成了追星族。这些追神通的人,往往有急功近利、猎奇显异、求财求名的心态。这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愚昧无知,容易受到迷惑和欺骗。

  其实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神秘事物,在佛法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学习佛经论典,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这方面的知识与智慧,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如果一味追求神通,不培养道德品质,不追求大智慧,还不如转生成饿鬼和动物,因为饿鬼也有很大的神通,鸟鱼蛇虫也能空行、潜水、遁地,它们都比人厉害。米拉日巴尊者说过:“具有神通有何益,空行饿鬼亦有此。”

  即便有了神通,贪嗔痴却等同于普通人,这样造的恶业比平常更严重。只有通过修行调伏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解脱;否则,开发出再多的特异功能,人世间也只能变成一个怪力乱神的世界。

  追求神通,就像追求物质一样,会使人们盲目跟随,从而丧失最宝贵的心性和灵性。

  藏地大德乔美仁波切曾说:“末法时代,最大的神通是能守持清净的戒律。”神通再大也抵不过业力,所以,不要去追求虚妄的东西与狂妄自大的能力,而应发展美好的心灵和解脱的智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