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

戒尘

“一聲佛號一聲心”
注册
2015-01-20
消息
170
荣誉分数
140
声望点数
53
末学感恩各位菩萨对师父上人的关注。 特节选部分老法师墨宝, 以供养大众, 大家同沾法喜, 共沐佛恩。
顶礼师父上人!
部分照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1da77f01013ccz.html

images


墨宝:
A01-001.jpg

六和念佛堂
住如來家修六和敬
一者見和同解
二者戒和同修
三者身和同住
四者口和無諍
五者意和同悅
六者利和同均
釋淨空敬書

墨宝:
A01-002.jpg

言色常和
洒心易行

墨宝:
A01-003.jpg

印順仁者受持
恆順眾生 隨喜功德
釋淨空敬贈

墨宝:
A01-004.jpg

遠離眾惡 擇其善者 勤而行之 愛欲榮華 不可常保 皆當別離 無可樂者 當勤精進 生安樂國 智慧明達 功德殊勝 勿得隨心所欲 虧負經戒 在人後也
無量壽經三十三品

墨宝:
A01-005.jpg

敬於佛者 是為大善 實當念佛 截斷狐疑 拔諸愛欲 杜眾惡源 遊步三界 無所罣礙 開示正道 度未度者 十方人民 憂苦不絕 宜自決斷 洗除心垢 言行忠信 表裏相應
大經三十四品

墨宝:
A01-006.jpg

若有眾生 於此經典 受持讀誦 為人演說 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 於無上道 終不退轉
恭錄大乘無量壽經四十四品金句

墨宝:
A01-007.jpg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 吉凶禍福 競各作之 心無遠慮 迷於財色 哀哉可傷 先人不善 不識道德 無有語者 殊無怪也 死生之趣 善惡之道 都不之信 謂無有是
無量壽經三十三品

墨宝:
A01-008.jpg

一心為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建設仁者
淨空

墨宝:
A01-011.jpg

第二覺知 多慾為苦 生死疲勞 從貪慾起 少慾無為 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 心無厭足 惟得多求 增長罪惡 菩薩不爾 常念知足 安貧守道 惟慧是業

墨宝:
A01-009.jpg

華嚴經云 法性徧在一切處 一切眾生及國土 三世悉在無有餘 亦無形象而可得 知一切諸法 即是一念自性 名入佛知見
淨空

墨宝:
A01-012.jpg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墨宝:
A01-010.jpg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墨宝:
A01-013.jpg

第六覺知 貧苦多怨 橫結惡緣 菩薩布施 等念怨親 不念舊惡 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 五欲過患 雖為俗人 不染世樂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 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 梵行高遠

墨宝:
A01-014.jpg

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墨宝:
A01-015.jpg

菩薩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
淨空恭錄十善業道經

墨宝:
A01-016.jpg

清涼新疏云統唯一真法界謂總該萬有即是一心然心融萬有便成理事等四種法界此心不為積習所牽方有悟入耳
 
最后编辑:
墨宝:
A01-017.jpg

佛言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曰一切法從心想生故心性虛空法界一如根身國土眾生不二應作如是觀是曰正觀


墨宝:
A01-018.jpg

冥一如於無心 即萬動而恆寂 海湛真智 光含性空 星羅法身 影落心水 圓音非扣而長演 果海離念而心傳 萬行忘照而齊修 漸頓無礙而雙入 遇三毒而三德圓入一塵而一心淨

墨宝:
A01-021.jpg

菩薩常念廣學多聞 增長智慧 成就辯才 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淨空 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A01-019.jpg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淨空 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A01-022.jpg

復還生死 度脫眾生 以前八事 開導一切 令諸眾生 覺生死苦 捨離五欲 修心聖道 若佛弟子 誦此八事 於念念中 滅無量罪 進趣菩提速登正覺 永斷生死 常住快樂  
淨空恭書 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A01-020.jpg

菩薩布施 等念怨親 不念舊惡 不憎惡人 不染世樂 慈悲一切 
淨空 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A01-023.jpg

志願出家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淨空 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A01-024.jpg

觀身(色)不淨 自他身一切色法不淨 觀受(受)是苦 內外三受若順若違總是三苦八苦 觀心(想行)無常 心想不住本性流動念念無常 觀法(識)無我 善惡無記 我能行求不可得 此四是智慧看破也

墨宝:
A01-025.jpg

大哉真界 萬法資始 包空有而絕相 入言象而無跡 妙有得之而不有 真空得之而不空 生滅得之而真常 緣起得之而交映 
淨空

墨宝:
A01-026.jpg

華嚴經云 法性徧在一切處 一切眾生及國土 三世悉在無有餘 亦無形象而可得 故知一切諸法即是自己一念自性所現 斯人則入佛知見 
淨空

墨宝:
A01-027.jpg

觀經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

墨宝:
A01-031.jpg

大佛頂經第一清淨明晦章句
佛言若諸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 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應驚覺耳。
空時年七十有七

墨宝:
A01-028.jpg

一心為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
淨空

墨宝:
A01-032.jpg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夢裏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七

墨宝:
A01-029.jpg


印祖曰 學道之人 念念不忘此字 則道業自成


墨宝:
A01-033.jpg

如來藏中性色真空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七

墨宝:
A01-030.jpg

維摩經弟子品曰 三世之法 新新生滅 更不相待也 一切法生滅不住 如幻如電 諸法不可得 乃至一念不住 諸法實相如是如是
淨空時年八十有二

墨宝:
A01-034.jpg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身心不動於一毛端 徧能含受十方國土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七

墨宝:
A01-035.jpg

清淨本然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 迷悟生死了不可得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七

墨宝:
A01-036.jpg

如來名號大意令眾生達自根本無明本唯如來根本大智 令諸眾生頓識本故 頓作佛故 又隨眾生根所樂示現 為佛為天為神為仙為主 遍法界眾生界無處無時不在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八
 
最后编辑:
墨宝:
A01-037.jpg

金剛般若經曰 復次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讀誦此經 若為人輕賤 是人先世罪業 應墮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 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淨空時年七十有八

墨宝:
A01-038.jpg

維摩經弟子品曰 三世之法 新新生滅 更不相待也 一切法生滅不住 如幻如電 諸法不可得 乃至一念不住 諸法實相如是如是
淨空時年八十有二

墨宝:
A01-041.jpg

惠生仁者受持
佛言菩薩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為佛弟子應當信受奉行
淨空時年七四

墨宝:
A01-039.jpg

非真看破不能放下妄想執著 放下妄想執著即是無住 非真放下妄想執著不能見諸法實相 見諸法實相即是生心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二日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淨空

墨宝:
A01-042.jpg

廬江慶復禪寺
梵網經曰 不做國賊不謗國主 瓔珞經曰 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此是世尊垂示大戒為佛弟子應當信受奉行為人演說
淨空時年七十四

墨宝:
A01-040.jpg

發廣度心大悲也 觀法如化大智也 悲智具足 福慧雙修 真心不現 全由妄障 妄不除盡而曰安住如如之真 依然是妄想 所以古德云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大慈大悲能除貪瞋 度眾生而實無所度 不著有也 雖無所度 度之不息 不著空也 具此妙慧 癡毒亦除矣
一九九九年十月吉日
釋淨空

墨宝:
A01-043.jpg

文殊師利菩薩告善財童子言 善男子 汝今發心求菩薩道 為欲成就一切智智 應當勤求真善知識 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 見善知識勿生厭足 於善知識所有教誨 當念隨順 不應違逆 於善知識 善巧方便 但應恭敬 勿見過失
清涼大師曰善知識設實有過 尚忘非取法 至聖堯舜 其猶病諸 自除如來 孰能無過 以人廢道 翻是自欺 況權實多端 生熟難測
妙音居士共勉
淨空時年七五

墨宝:
A01-044.jpg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無量壽經 依教奉行 勸進行者
癸酉元日 淨空

墨宝:
A01-045.jpg

觀經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墨宝:
A01-046.jpg

智首菩薩總問果德
文殊菩薩答以十段百句為因 故云永無失等者
一者不隨於貪故清淨無染
二者不隨於瞋故不害
三者不隨於癡故智為先導所作稱真
四者不隨於慢故不可毀
五者不隨於疑故不退轉恆修勝行
六者不隨惡見故不壞敗
淨行品精義
一、三業無過超勝獨尊
二、不恚害故常為饒益
三、無餘惑故不可譏毀十王敬護
四、惡緣不可壞故得佛十力
五、修行不退轉故滿菩薩行
六、遠離諸相如如不動成涅槃因
七、德行殊勝於法善巧
八、由體淨如虛空故成具道緣
九、涉境無染堪傳法器
十、由智先導成就眾慧
釋淨空學時年八十
今日華嚴講至一千五百集三千小時

墨宝:
A01-047.jpg

佛子梵網經曰 不做國賊不謗國主 瓔珞經曰 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此是如來重戒 應知應當堅持不犯 國之意引申則團體 主謂團體領導人 在一家則家長是也 此意不可不知也

墨宝:
A01-048.jpg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頂禮

墨宝:
A01-049.jpg

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又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又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楞嚴云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是佛陀只是教人轉惡為善 轉迷為悟 轉禍為福 轉災凶為吉祥 轉煩惱為菩提 轉生死為涅槃 轉凡成聖 回歸自性本來是佛

墨宝:
A01-051.jpg

論云百年易盡 五福難常 命川流而電逝業地久而天長是應驚警者也
淨空書

墨宝:
A01-050.jpg

經云此土眾生識劇猿猴心遍六塵無由暫息 但以境緣非一觸目起貪亂想 安心三昧何容可得 自非捨緣託靜相續注心直指西方簡餘九域 是以一身一心一回向一處一境界一相續一歸依一正念 是名想成得正受此世後生隨心解脫也

墨宝:
A01-052.jpg

菩薩六度 一.布施 二.持戒 三.忍辱 四.精進 五.禪定 六.般若
佛教四攝 一.布施 二.愛語 三.利行 四.同事

墨宝:
A01-053.jpg

菩薩有一法 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言善法者 謂人天身 聲聞菩提 獨覺菩提 無上菩提 皆依此法為根本而得成就 此法即是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此十善能令一切皆圓滿

墨宝:
A01-054.jpg

七聖財(出世法財也)
淨名經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聞六捨七慧
末曾有經一信二進三戒四慚愧五聞六捨七定慧
 
最后编辑:
墨宝:
A01-055.jpg

十方諸佛同告阿難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 唯汝六根 更非他物 故應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淨空五月三十日

墨宝:
A01-056.jpg

十方諸佛同告阿難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唯汝六根 更非他物 是以六根爲能念 以果佛為所念 念彼果德不生疲厭 眼常瞻佛相 耳聞佛教 鼻觸佛香 舌稱佛號 身常禮佛 意緣佛法六根所注無非佛境 如是相繼 無間無雜以此因行決定往生見佛
淨空

墨宝:
A01-057.jpg

娑婆苦界雜惡同居 八苦相燒動成違返詐親合笑 六賊常隨三惡火坑 臨臨欲入若不舉足 以救迷業 繫之牢何由得免爲斯義故 十方諸佛同勸有情念佛求生淨土

墨宝:
A01-058.jpg

善事於佛養護一切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 隨意自在所行無碍 演說種種無乖諍法 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永離煩惱心無所染
淨空學

墨宝:
A01-061.jpg

菩薩有一法 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言善法者 謂人天身 聲聞菩提 獨覺菩提 無上菩提 皆依此法為根本而得成就 此法即是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此十善能令一切皆圓滿

墨宝:
A01-059.jpg

是時眾中多有菩薩 業障深重諸根闇鈍 善法微少好於憒鬧 談說世事耽樂睡眠 多諸戲論廣營眾務 種種貪著為所不應 妄失正念修習邪慧 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以上大病若不痛改 所修法門皆不成就
釋淨空

墨宝:
A01-062.jpg

經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又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又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楞嚴云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是佛陀只是教人轉惡為善 轉迷為悟 轉禍為福 轉災凶為吉祥 轉煩惱為菩提 轉生死為涅槃 轉凡成聖 回歸自性本來是佛

墨宝:
A01-060.jpg

生無自性 無生亦無自性 悟則生滅皆無生 迷則無生皆生滅 所以離此別無 是乃一體而異名也 諸佛悟之眾生迷之 唯迷悟之有間 故凡聖而迥異

墨宝:
A01-063.jpg

佛言菩薩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為佛弟子應當信受奉行
淨空時年七四

墨宝:
A01-064.jpg

放下憤怒貪慾怨恨傲慢妒忌恐懼焦慮自尊自大 學習愛心寬恕耐心體諒明理善良安祥喜悅愛好和平非暴力 此是人道必修功課 學習成績優良則升天
淨空時年八十

墨宝:
A01-065.jpg

信我自性本自清淨 本不生滅 本自具足 本無動搖 能生萬法

墨宝:
A01-066.jpg

見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無諍 意和同悅 利和同均
淨空時年八十有一

墨宝:
A01-067.jpg

南無阿彌陀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墨宝:
A01-068.jpg

佛言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於一切法心無所礙 隨眾生住恆不捨離 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一切幻願皆得具足 於一切法無不自在
淨空

墨宝:
A01-071.jpg

眾生起行 口常稱佛 佛即聞之 身常禮敬佛 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 佛即知之 眾生憶念佛者 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眾生願見佛 佛即應念現在目前
一九九三年二月恭錄四帖疏

墨宝:
A01-069.jpg

妙性圓明 真源湛寂 本無迷悟 安有凡聖 一念才興 空華亂起 迷輪不息 妄念不休 當知悟止一心
淨空時年八十有一

墨宝:
A01-072.jpg

一真法界 佛自窮證知物等有 欲令物悟義分心境 境為所證 心為能證 心則諸佛證之以為法身 境則諸佛證之以為淨土 是二皆所證 智為能證 所證之境即大方廣 能證之心即佛華嚴經中 昭明顯著 若凡若聖若因若果 能觀之心所觀之境 無不畢備耳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恭錄華嚴大疏
釋淨空學

墨宝:
A01-070.jpg

自餘眾行 雖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 全非比校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 眾生起行 口常稱佛 佛即聞之 身常禮敬佛 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 佛即知之 眾生憶念佛者 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眾生願見佛 佛即應念現在目前
一九九三年二月恭錄四帖疏

墨宝:
A01-073.jpg

知恩報恩(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一、教依
1.總依淨宗五經一論
2.專依無量壽經夏會集本
 佛說阿彌陀經蕅益要解
 普賢行願品清涼疏鈔
3.淨宗祖師語錄 印光大師文鈔
二、理依
1.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2.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3.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惠以真實之利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
4.以真誠清淨平等正常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之行.破除一切妄想執著
5.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決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三、行依
1.觀經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2.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3.三無漏學.起心動念.遠離三毒惡惱.必與清淨(戒)平等(定)正覺(慧)相應
4.菩薩六度.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5.普賢十願.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一禮敬諸佛 二稱讚如來 三廣修供養 四懺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 六請轉法輪 七請佛住世 八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 十普皆回向.學習菩薩.修此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四、果求
1.實踐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莊嚴眾行.軌範具足
2.効法華嚴五三善友.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之好模範
3.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共存共榮
4.安定社會.崇德興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樂利幸福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
5.深信因果.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共諸上善同會彌陀一乘願海
以上四綱要謹貢獻給首屆淨宗聯誼會諸上善人參考指教
釋淨空敬獻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墨宝:
A01-074.jpg

世間人民 父子兄弟 夫婦親屬 當相敬愛 無相憎嫉 有無相通 無得貪惜 言色常和 莫相違戾 所作如犯 則自悔過 奉持經戒 如貧得寶 改往修來 洒心易行 自然感降 所願輒得
恭錄大乘無量壽經
釋淨空時年七十三

墨宝:
A01-075.jpg

華嚴明六位進修 不離體用 不壞方便 其智彌高 其行彌下 逐根行滿故名進修 隨力堪能安立諸位 隨位知行令不迷因果 此六位法門 乃三世諸佛修行成道之成式
末后舉善財一人經歷諸位一生頓證令大心 凡夫見賢思齊直下承當依法修證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恭錄纂要 淨空

墨宝:
A01-076.jpg

賢護等十六正士一切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具足無量行願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遊步十方 行權方便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於諸眾生 視若自己
不計眾苦 少欲知足
常懷慈忍 和顏愛語
善護口業 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 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 清淨無染
觀法如化 三昧常寂
種福修善求生淨剎
一九九九年二月恭錄無量壽經金句
釋淨空恭書

墨宝:
A01-077.jpg

佛言為人師者 黜之以理 教之以道 己所不行 勿施於人 弘崇禮律 不使怨訟 為人弟子 當孝順於善師 慎莫舉惡意向師 惡意向師 是惡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無異 天所不覆 地所不載 末世惡人 不忠不孝 無有仁義 但念他惡 不自止惡 嫉賢妬善 厚財賤道 死墮三惡趣中
恭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金句
淨空學時年七十四
 
墨宝:

9ufCGzbDmvQsG_mrzjRkumLWpj9VMSOJqSFeaspRnRkY70Mu4aMdrBStEPuaTEWdT_9RwIBgIsQSGXM6XYN5lh2oJnIFA5r0ND3A57-7dMVP06Fg7eLLpcx89Zcm-xQt0WWyY6lv


佛言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 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恭錄佛說十善業道經金句

淨空學時年七四


墨宝:

VOAJDFUOrCS34BYfsAWwkJ-4i0Nq8GfScIGwbYRhg0CNKXQhAKgHqcTj5se01pzRHeMjA45WZ6X09K5BPFGlMbP35PwpQBkNi3zbHJdaJ0Ac0raPHMGDqmrplaz_U2RzBDwAhtLq


佛言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 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古晉佛教居士林供養

淨空恭錄十善業道經

公元二千年七月吉日


墨宝:

bBTYDv6jynxhyOJ3d3i88RbkJiLLbrutF7GAC9Pr21jCJ0II6pR7-dJgFmPGK1kjIL-XqEj2mamToqWOY3NRumc9GBAaoAyH55-c7VAjrUcP3-YbAxnmjbSaFPKD5TyfNQH00BNC


入道多門 要不出二種 一者理入 謂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 同一真性 俱為客塵煩惱所覆 不能顯了 若捨妄歸真 則凡聖等一與理冥符 而無分別 寂然無為 名曰理入

行入有四

一、報冤行 凡修道之人 若受冤苦之時 當念我從往昔劫中 捨本逐末 流浪諸有 多起怨憎 違害無限 今雖無犯 是我宿殃惡業之果熟 甘心忍受都無冤訴 此心生時 與理相應 是體冤進道 名報冤行

二、隨緣行 眾生無我 皆緣業轉 苦樂齊受 若受勝報榮譽之事 皆是過去宿因之所感 緣盡還無 何喜之有 得失隨緣 心不增減 八風不動 冥順於道 謂之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 世人長迷 處處貪求 智者悟真 安心無為 萬法皆空 無所希求 順道而行 是真無求者

四、稱法行 性淨之理 名之為法 法體無慳貪 順之而行檀 乃至法體明朗 而無痴闇 順之而行 般若如是稱法而行六度 名為稱法行

恭錄金剛三昧經達摩所說二入

釋淨空時年七四


墨宝:

rYZxhrnHS9jwnW4sVa0TsIif7tOb6_Hnk0sk-jqrDtTOX4pJrbvV5k2k8QMhKebGNHpSQJ5Lv2t2LTHCN4BJdteU36bTxSXCNkcDNR_RnEXEhMqlLVge9_yC_uNQqjj0WvvWTkQC


佛言十善業道乃至能令一切佛法皆得圓滿 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譬如一切城邑聚落 皆依大地而得安住 一切藥草卉木叢林 亦皆依地而得生長 此十善道亦復如是 一切人天依之而立 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 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是故應當歡喜信受奉行

釋淨空學

公元二千年二月十五日


墨宝:

ibR_KqVq47qRjJ6fMte3ozKbMPQEMxPjzo1YuoKefDGNum1Gf-iqsMIiqK3JRpF2vAx57K4_1iikrJOx7XWUyV6RkaKsKbFqpq26dLxguYiEfB9j07TeHmJMmg6pu1iGWhE_LOZw


入道多門 要不出二種 一者理入 謂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 同一真性 為客塵煩惱所覆 不能顯了 若捨妄歸真 則凡聖等一與理冥符 而無分別 寂然無為 名曰理入

行入有四

一、報冤行 凡修道之人 若受冤苦之時 當念我從往昔劫中 捨本逐末 流浪諸有 多起怨憎 違害無限 今雖無犯 是我宿殃惡業之果熟 甘心忍受都無冤訴 此心生時 與理相應 是體冤進道 名報冤行

二、隨緣行 眾生無我 皆緣業轉 苦樂齊受 若受勝報榮譽之事 皆是過去宿因之所感 緣盡還無 何喜之有 得失隨緣 心不增減 八風不動 冥順於道 謂之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 世人長迷 處處貪求 智者悟真 安心無為 萬法皆空 無所希求 順道而行 是真無求者

四、稱法行 性淨之理 名之為法 法體無慳貪 順之而行檀 乃至法體明朗 而無痴闇 順之而行 般若如是稱法而行六度 名為稱法行

恭錄金剛三昧經達摩所說二入

釋淨空時年七四


墨宝:

gU13ycs-yqio_WAYaUI6kVHeKjuwQknH5Woqg2RfgiEpwh_l8-AtvFiV9HgWzdiIdy6PPZGZ7-TwveAknzuUfZpyhv9IxG3qBFd0g44EKqwXhr9Dlgl-dEYSswvSS3gJ-uxwh8uC


學教悟心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俱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若捨妄歸真 則凡聖等一 與理冥符而無分別 寂然無為 是曰理入 行入有四 一曰報冤行 體冤進道 二曰隨緣行 三曰無所求行 四曰稱法行 性淨之理為法 法體無貪痴順之行檀名為法行

錄自金剛三昧經理行二入

釋淨空學時年七四


墨宝:

zGul8sU0R9QqwHjVaj3TdaWfD452kTVh5kTaBBL1c-7rSY7h3mzS-vMo_GM6yLjcjqXkgwLceQ_ZW4-RLh5SiUR3bjqE-cE_RADI85gcj9FPrWID9p2SozoVUXzWZwWVCF5HYDJO


持地論 菩薩十種大願

一者願一切種供養供養無量諸佛

二者願護持一切諸佛正法

三者願通達一切諸佛正法

四者願生兜率天乃至般涅槃

五者願行菩薩一切種正行

六者願成熟一切眾生

七者願一切世界悉能化現

八者願一切菩薩一心方便以大乘度

九者願一切正行方便無礙

十者願成無上正覺

淨空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tx8ZvsRJ6yoUUXibeToI7YH9Fpa_mrgKk2hbLPqEniuE4q4TtIAUe4Cn33nDFM59wFo50e9eIQ8pvClPLlpnwadNQxNvKD6GvbhFPim-LvHyecy7LJiVrZlAW847mZG6aOnjAhL7


菩薩於未來事生十大願 持地論

一者以清淨心常願供養一切諸佛

二者受持守護諸佛正法

三者勸請諸佛轉未曾有法

四者順行菩薩正行

五者一切器界具足成熟

六者一切世界悉能現化

七者自淨佛土

八者一切菩薩同一方便以大乘化

九者利益眾生一切不空

十者一切世界得阿耨菩提作一切佛事

淨空時年七十有六


墨宝:

6XWnBv7Di7OvBgKLn6ti2osY9Ma1fhIXVmVSSJaCYekMp-2-kfpxX2oxn-MDKjpxYZOKByR6WSH8FjsLhJdGv0cL0Giz7YBn_FzeJCJJamIwwiiOMUKE5S7Ueg-zKGasDbNx0dyT


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 捨離一切執著 成就無量功德 無量壽經文

淨空敬書七八年六月


墨宝:

c_oiDsuwyZNbezungaQ7smBJq8f8gOKr140Z3U8sfHnkqn-nTyMws7YWOhBSv46C2zIMFtMiE8Uh6Tu3WQjR4QBSKx304yKrhe_pvPJC5wAMWpGhX3VjhHyTRgBVXFRnuwuCuzV4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 於三界中平等勤修 究竟一乘至於彼岸 無量壽經經文

淨空七八年六月


墨宝:

kgrqudEGIcVzXQZVluAbdF2dWzkKVAhJkR__ZfGYzgWC4yYJIsd9icKRPL4VulmIfezFgTy4FKZU29J0OuDLoNxZQxxGPwiW2JXW-NeO8nvC0deZtnM45XsSb_4NcfPD5gDyMqaV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樂摘人非最足傷乎性命 

陳希夷先生句 淨空書


墨宝:

佛所行處 國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 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 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 各得其所

佛所行處是謂佛陀教育流行之所在 其功德利益如經所說真實不虛也

釋淨空時年八十恭錄大乘無量壽經


墨宝:

Qm3PPQPEo0KdpR4fOF9I2Fs1CD3A-U350zI7JYwM3vD8HWm09CSt_8247Ni1F62ecGGg8825lUiLLtGSVLaLgG1eiVnw0xXUb00P-8crf5Cfc8kZ7CGbTwESAK6nCrjpjzpnZtxG


華嚴圓頓經王 普賢法界宗主 十願導歸極樂 便是玄極微自 若更別扣祖關 都是奴僕婢使 果然奇特丈夫 卓信心作心是 念念相應不差 豈肯水中渴死 瞬息旋轉萬流 一句彌陀到底

靈峯


墨宝:

PcpYnOtYruhO1EHLOjtOHKl5mhflEBQGERtIyw8e4CATpu9dAp9uR-MSSQ5fnM7ysgqKHPfNTjgWw_AfwfUf0_tnxxgL_WC4L49ZdwXBFZdkJPbFuYjg3AwoB6jsgEqrLeR_IXt0


經云 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 乃至獲得一念淨心 發一念心念於彼佛 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 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一心三輩 修學諸大乘有成就者 第十九願 回向 第十八願 念佛 回向西方彌陀淨土 必定得生

大乘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釋淨空時年八十於香江

公元二00六年四月吉日


墨宝:

Zgsp1h0sNjWtFPLrLeJjE623ZHGJAhHB2BqPp3kXt11NT5RY0c_AJ7dUT3d4fTq4_RSwlSwR4U215eE5GyxMN6EnGS8R5l3gGBniy4YVpz2PtV_iuveP1txCW_nJhbNoxoPurWLE


知足天長行第七句

勇健力天王得開示一切佛正覺境界解脫門

金剛妙光天王得堅固一切眾生菩提心令不可壞解脫門


墨宝:

LTGcOlyFk4jENJSHSJp-pzMZnB3MiNWlSLHHBvzyvsYcQkqi7GLgwlFyJh9VBN2NuwRO1e-n4XGevZgZJYq3Idd9kaacdKuA7dvJSwta4TTPV9NNUZDgWo2wPslyLLe7ooydIyiS


佛言菩薩有一法 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


墨宝:

F4RfPKis6YjUiLjQtFmFxWlFfwwB2jdMEmw2wVInRNgkaiswe4THdX-2K1VFrU4XfCpnRva00Fz7Odioq4D_ZbWrf_I8TFGsc25h2BbEGeTSWtIjbREy2hrUC6koJW_I8vSbYZmh


華嚴十種自在

一 命自在 住壽無礙

二 心自在 入三昧無礙

三 財自在 資生無礙

四 業自在 現業無礙

五 生自在 受生自在

六 願自在 欲樂無礙

七 解脫自在 勝解無礙

八 神力自在 如意無礙

九 智自在 智慧無礙

十 法自在 說法無礙

菩薩得此十法 教化調伏諸眾生等 得大自在也
 
墨宝:

-KJbfasZxVBPaMaijDG3cjNuMIRjyJ6MUBhF_2soRqVeb18oa4W5cAQlMAaY9x0nitxTjUu8qBxjY19Alb-Tbxnro5cR6Tru7eOA3JX9v9ud2DqEUICjGjNFE7HOdWgKRVjlDZ-a


金剛般若云 一切法得成於忍




墨宝:

HzAvqel7_V0A2zTGgpvr7tD7WWdfl8SCShxwG9I4eQdOLcZHPblxfsR0RiaoWd7-fHCEh6ryG_CVUmAvOi-eDi-8VZOuaXvUl0WYARKSIdY2GywEeKGP6FmAfOfA5S0PcM3tRHHQ


淨修捷要 一名五念簡課

淨 宗一法 易行難信 非探教海 莫窺津涯 雖華嚴以十願為歸 天親以五念為門 而末法淺學未易遽入也 必須熟讀大經方能略明綱要 然而今之修淨業者 大率僅持小本 於小本僅持秦譯 能持唐譯且誦大經者 殊不易睹 此其所以號稱習淨者多 而具深信切願者少 信願未深而欲得真實受用 不亦難乎?

庚辰之歲 病中發願 敬集經文 副以祖意 作為簡課 俾授初機 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 括讚觀願向於一禮之際 妄想不易乘隙 而正念自得現前 需時既少 收效良多


墨宝:

m7SR_V58Gipe69lNswWwQBcxBYik_oLzzF_VQHKu7eZDN6hON1Qe_Mx9g-f0Cea8Cl0xxAzuRtZv5XdO8IMTCVfTmB-VJGprs8SZJzKDvOM2lFZ2plyZbSEIFKjgcI7VQvbtSCUu


佛言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墨宝:

Bil9wG2HE5EoLKCJiRaCIxjz56Oem2QeXH88gmqv8qUEVfXZ0hDo_zSBRTzaDjydFKyuM54pd7zZIbfaszRTn0HxE5tpmIkmw3o6qd2zXQxc2chP3l4muIk_Cq1bVReRs-YNl3GL


乘 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告韋提希 汝今知不此三種業 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願與淨宗學會同修共勉之


墨宝:

9U6Ym_nhcNoFkFYpNA3rcgQHu4B5wW0k6AF38PgfBf0b-2Vvqlm4zGojlx6zZfdq9NVD70DpXcBv76SC1ObjiKkFWlzQOknFHQU-kAKLV1ONECR4XIPwMJ5vstl5MZDU5UIsIseO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告韋提希 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願與淨宗學會同修共勉之


墨宝:

01gMH6DtD0gHCY-0jjr6--75WY4Ud8cQLHLB8bAcLsRm1IzitbpakmTKc811g8Te8OAqCYGK1Br43VCen34gV2PbOgwDV-8OQ_1s-paVq2VvjbhD3gjmAMFgze3scvXlNbqdAAHn


彌陀經云 聞是經受持者 及聞諸佛名者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空敬題


墨宝:

0oh4HqKFBeyEuC7hTDGml94b2a_hs0KItOWAFU3riZa8ktEFnycvVYcijmALq8PEyxqIhoOU4Jdq-ZvMm-fOeU1udfZi6fokVhqqGV68LuYhLxOsOSWfdTitHamedeTc7FrxgdYq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無量壽經 淨空學 八月十二日


墨宝:

QQ3LEkQmOCghmtim0Oz8gJn5lvvXQbUkU5s7B5xOIapLTwYrPTw6_kPqVF1VTj2YPsbHmrUsE2z0_8IqHDibr6m5h5KWRmrxLVAo-voP8gFpiQbayOTX-ZlIGUbzSIr2xWwrBzzo


末劫修行 少成多殆 慎勿師心 硬作主宰 觀色察言 如臨如在 謙恭牧己 毋思露彩 但省我非 不念人罪 八喻銘心 恆觀法海 虛矯未除 真味斯餒

靈峯大師法語


墨宝:

S4Gq9Slx0lXARZBsw7iorkewq0RAzJaaEc9810IZKCk7lRMU9NHabbPwkAwXiBrnRRDD022Lf2-uXDThrI-meE7oTV6ThSqG4tBEpW-4btivYz7rdIDRAh1Z455FgrjUh-pvPt6P


十無盡藏

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聞六施七慧八念九持十辯(華嚴經第二十卷)

此功德林菩薩為諸菩薩說欲令普入一切佛法之門 以其各能含攝無盡法海故皆名無盡藏也


墨宝:

LiGcENeD35dgN2Ksntc32uXZmWIGpsZSG3Qq4LwdjrnBhoZm87p-O79-9_48_3BiJRIL4UbsbJJO4vu91Rqbtn2ZiOqQzAv-kIGiXBL6So6zxayFp4BThO3doki5e83MPRLcydRu


魏斯傳達神靈的信息說生命是無止境的 人絕不會死 實際也沒有出生 只是在不同的肉體和空間度過永無休止 人在一生中有不好的習氣嗜好如貪婪好色必須克服 否則來生更嚴重 債務也一樣 前生未還清 來生還的更多 你下一生的遭遇完全是你自己造就的

節錄自前世今生


墨宝:

VAvjJ3IsUGWGZ9hG3EdjKwUO96Y5pzZG7qB2GrBiUWYp1OaJc1Wr7spB2VINA3b3Amj02dGV-M1U2Pog0-VLbHIfsEB7F6V2qD9FU0ZPrj1WoJzqGrBOIwepmoFeLypdgWlgaBwF


普為出資及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回向偈曰

願此功德 回向有情 消除業障 增崇福祉 家門清吉 身心安寧 生入聖域 沒往西方 先亡祖妣 歷劫怨親 俱蒙佛慈 獲本妙心 兵戈永息 禮讓興行 人民安樂 世界和平 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 法界眾生 同證菩提


墨宝:

zYpDCxvDU2ndY1ywaT2zyidVXbKC-gJusXVJn5bNg2pYYe8cGFqLNNY1QVDplVBQClXkhPidBLdTvQYomZ2eNg1v9fgdB8U72L1B1rloYnMxilon9xcBDqnL6XRi6wWsmDazJPiV


觀經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墨宝:

WqSe0Y2xlSfqj_Vedg0nFyzh7Kad_MIDSthgu6qXW0Tuw-ZQz-cVSGdsacxAdc2HZ4eV6RPwHF4qWW21SfKJqBVPUz5pzk7gkI8uDzz4Thh7w4vL4OLNugYf-8L1KnC8ZMXiPR3y


六和敬 見和同解 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 口和無諍 意和同悅 利和同均

四攝: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墨宝:

WwVTpWUwKpsvOzGoJwFvc1ChL6zZOyrYieTHTl-pwOl-ICd5D81MF1sQ6sDkc0AyOhX0jci8-LhWizpup_cP9Ehmw1ulW2MhvYrM0m3JnKKSiuMgIrBOdBfHKXY6bGZySqUMKayg


大乘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貧得寶品

佛所行處 國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 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 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 各得其所

釋淨空恭書


墨宝:

OOmskoMFOOkNaYrBO5DXutwyGXLxXN-qT_IyGMiaH-8Vv9PH1ZyRnCzkLj59v2BjDVLs9qCEnLWyoKGi44xLbDgoF5YJWLK1nY85wI2WcfzUcRkXqu9z_uRQIEsXXEqA1nwQe4a_


佛所行處 國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 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 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 各得其所

右錄無量壽經 佛化殊勝善利一節經文 佛所行處謂佛陀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推行之所在必獲如是之利

淨空恭書


墨宝:

wnuff9CeF5WiLCkMdQAnPAgho7higw4hRrK5Jjc6poEbauOkGdhT5QWlkiMmk9srgweGfxUsrdqtaZbHhjfqqiobpzMU_abhTkl4gMEZdp6AzUbM-4jk0POd_Lx7YkhiK1qj3UdF


佛 所行處 國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 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 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 各得 其所 世間人民 父子兄弟 夫婦親屬 當相敬愛 無相憎嫉 有無相通 無得貪惜 言色常和 莫相違戾 所作如犯 則自悔過 奉持經戒 如貧得寶 改往修來  洒心易行 自然感降 所願輒得 

千禧共祈禱 恭錄大乘無量壽經文句

納丹總統伉儷 惠覽

釋淨空敬獻


墨宝:

73oBFCUet4Cthj0s6RiF6GffT6dUUdmMraMMRpphLNjH_9kqRWblBOLEwDoh5pSXw44OKBHEeW1NdlBk286inwI-jkIWJcKTAM-44yqJMa39eg35S3w1GQdI3A8IR9p8gZ5razdb


佛所行處 國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 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 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 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 各得其所

恭錄大乘無量壽經金句

九華山佛學院建院十周年紀念

釋淨空敬賀 時年七十三


墨宝:

FHBf1XTp4ivbTM9ZP1EGst9iEK74UIODZaOBuM26GElWNbVstGY-Ll1rC6P6QyrzCbAVTN1x4urEfyzCd89jYbRnFGf6j07S7uAKUIoUut71gSj9qVLH4aqUDOi1gRmx9X-RKDt2


大經曰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之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淨空時年八十有一


墨宝:

yfCdT-W-J6GVeVB_C6oei-Z2HGB48OrCLOL-4XcwGInvQDBNz8C2qXziOqaLAwRXbo-C1yfLhzn1z0VSGjsy_kEpsKCnZoiLXL6XgVt7WKXLG6_R5B-WKGSomscdB9H_U02Kdt99


無量壽會歸依法名說

世尊於大經中曰有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于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是故眾等今日緣熟至心歸依住無量壽皆宜號曰妙音如佛所記耳

傳授三歸證明阿闍黎釋淨空敬書


墨宝:

佛言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

恭錄佛說十善業道經 與諸同學共勉

淨空學時年七十有五


墨宝:

zLvI4SV-h94bkxJ_tpYM_GtQJgOCdmP7vwYDcMbMzb1pvv8lRjEEOZ9SP7AES8VE7CFpiEKqcC4MnuDNKBX080wlbMGXH_yr5v--RDO8kxNSCQkwpjhpFFC1ySSAGZ1Eu4xALY_e


住如來家 修六和敬

一者見和同解 二者戒和同修 三者身和同住 四者口和無諍 五者意和同悅 六者利和同均

釋淨空敬書


墨宝:

nXnswZrOUe3Vc7GynpHXD-tV0WAf4JyxkKH0Ht1R2OCJyspJuHThYe2905NRp9Q8SRqlGBywO5EzY6Iu8jx5J-8iYhh_UoLTGoxvRSO_ZXAuSV4sX4Hb20L7GAmYvUT_GPiL05rK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三、依義不依語

四、依智不依識

五、以戒為師 以苦為師

淨空時年八十有二


墨宝:

7BJyg_3zK7vmSmD1-9C2f_0yNRDVMhf4TNsY5J2waXzpAlJtZsPnpUX4w8PTmy1ArR7QSYXqEmeJYIefkWuHYkdBNVko1z3gb8goT-Q0kBlE1mVdScweURSACZnv6_1NPxHR4SUl


不生不滅 不常不斷 不一不異 不來不出 此八不中道 三論至極之宗旨 反之則為生滅斷常 一異去來 八迷八計耳

空時年八十有二


墨宝:

W4Ouel1wswDaQetJPVUhXMHYN1cpxMU_72J2DTPu5Qs8vBiXz7ekWxy5Gt9oi8CuJEpHvlJVIaG5SFAvH7QKkDJ82Rh8uKLJfYUTy396Jh-e0NfGP4PvBqH9NMIQZVG0wE2vaV7f


橫出三界少人知 易修易往勿狐疑 塵垢未除求解脫 一心信願念彌陀 臨終正念分明去 三朝七日預知時 既生淨土常聞法 何愁不得悟心機

慈照宗主偈


墨宝:

0MuI_yBoJ2iyIjV3h5EO06Sf0LuX_mqXPi2OZ6VO4-QmQh5-DCBiGA8ks9kk829tUjJmyN3eV6wlPKr8pqZbDa-YCTmaEjUcRZVeQ4x9drbAWd5kkHGbvfQx5DhBJF6cv6t10ZIE


維摩經弟子品曰 三世之法 新新生滅 更不相待也 一切法生滅不住 如幻如電 諸法不可得 乃至一念不住

淨空時年八十有二
 
阿弥陀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