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过客
至尊VIP
- 注册
- 2003-06-07
- 消息
- 5,902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0
在“文凭至上”的德国,博士就意味着学识、地位、收入高人一等。那些取得博士学位的人,不仅名片上印着博士头衔,就连自家门牌上都不忘了加上博士二字。然而时过境迁,虽然仍有许多硕士排着长队争着去念博士,但很多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却甘愿自贬身价“冒充硕士”找低薪工作。这究竟为了啥?
我的德国朋友迪克在德国著名学府亚琛工业大学度过了整整9年,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博士学位。然而,毕业就失业,迪克寄出去的求职申请书,收到的多是婉言谢绝的拒绝信。让他不解的是,尽管在仅有的几次面试中他表现优异,但还是名落孙山。难道,德国的博士的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吗?
其实不然。了解一下德国关于博士的政策,可能就得到了一半答案。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取得博士学位的职员,每月最低收入不能低于5000欧元,而且公司必须为其配备至少一名秘书或助手,工作满3年还应聘为终身职员并需为其配备一辆公车。所以,德国公司不聘博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很多公司因为经费问题,对博士是招得起养不起。二是担心花了大价钱请来的博士徒有虚名,胜任不了工作,结果弄个“请佛容易送佛难”的结局。三是担心那些本事过大的博士好高骛远,一有机会就跳槽,使企业承受巨大的人力风险。综合以上因素,企业更愿意选择学历低一点的毕业生,“细水长流”,自己培养。结果害得迪克这样的博士不得不隐瞒实身份,自贬身价才能找到工作。
据德国联邦劳工局对今年上半年职业招工市场统计作出的估计,在去年2.4万名德国博士毕业生中,至少有1000人对自己的文凭作了“手脚”。
市场在人才选择上的急功近利,可以说表现得残酷而淋漓尽致。国家对博士的保护和对知识的尊重反而使博士陷入一种无人敢聘的境地。不过,在企业眼里,对人才的尊重总是与效益连在一起的,拒绝博士不等于不尊重博士,只是拒绝为博士文凭“埋单”而已。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为博士规定最低待遇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博士也许该考虑改变一下形象。德国著名职业问题研究专家麦森教授对德国200多家企业调查后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博士有个共同“毛病”―――“kopflastig”,中文意思就是“头部超载”,这个词本是用来形容飞机头部过重的。更有甚者,把博士与“脱离实际”、“有些麻烦”联系在一起,这对于多年寒窗苦读的博士生来说,确实有些令人心寒。但一个“举重若轻”的博士也许更能显示他的实力。▲
我的德国朋友迪克在德国著名学府亚琛工业大学度过了整整9年,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博士学位。然而,毕业就失业,迪克寄出去的求职申请书,收到的多是婉言谢绝的拒绝信。让他不解的是,尽管在仅有的几次面试中他表现优异,但还是名落孙山。难道,德国的博士的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吗?
其实不然。了解一下德国关于博士的政策,可能就得到了一半答案。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取得博士学位的职员,每月最低收入不能低于5000欧元,而且公司必须为其配备至少一名秘书或助手,工作满3年还应聘为终身职员并需为其配备一辆公车。所以,德国公司不聘博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很多公司因为经费问题,对博士是招得起养不起。二是担心花了大价钱请来的博士徒有虚名,胜任不了工作,结果弄个“请佛容易送佛难”的结局。三是担心那些本事过大的博士好高骛远,一有机会就跳槽,使企业承受巨大的人力风险。综合以上因素,企业更愿意选择学历低一点的毕业生,“细水长流”,自己培养。结果害得迪克这样的博士不得不隐瞒实身份,自贬身价才能找到工作。
据德国联邦劳工局对今年上半年职业招工市场统计作出的估计,在去年2.4万名德国博士毕业生中,至少有1000人对自己的文凭作了“手脚”。
市场在人才选择上的急功近利,可以说表现得残酷而淋漓尽致。国家对博士的保护和对知识的尊重反而使博士陷入一种无人敢聘的境地。不过,在企业眼里,对人才的尊重总是与效益连在一起的,拒绝博士不等于不尊重博士,只是拒绝为博士文凭“埋单”而已。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为博士规定最低待遇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博士也许该考虑改变一下形象。德国著名职业问题研究专家麦森教授对德国200多家企业调查后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博士有个共同“毛病”―――“kopflastig”,中文意思就是“头部超载”,这个词本是用来形容飞机头部过重的。更有甚者,把博士与“脱离实际”、“有些麻烦”联系在一起,这对于多年寒窗苦读的博士生来说,确实有些令人心寒。但一个“举重若轻”的博士也许更能显示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