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总、水利部通报:26省份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cc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cc

难得糊涂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3-04-13
消息
239,689
荣誉分数
37,565
声望点数
1,393
国家防总、水利部通报:26省份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
2016年07月03日 17:00: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张雪花)记者今天从国家防总、水利部防汛抗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国家防办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表示,预计今年主汛期全国降水总体偏多,主要多雨区位于江南、江淮、黄淮、西南、东北等地,长江、松花江、淮河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性较高,登陆台风个数偏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并深入内陆。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莲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7月3日—5日将全线超警;太湖水位5日前后将接近保证水位4.65米并继续缓涨;淮河中游干流润河集站5日前后将达25.30米的警戒水位,7日前后上游干流王家坝站可能出现28.50米左右的洪峰,超过警戒水位1.0米左右。防汛形势严峻。

据悉,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降雨区域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15个省(区、市),大于100毫米、50毫米的雨区面积分别达29万和69万平方公里。受强降雨影响,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有9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8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受前期高水位叠加影响,长江、淮河和太湖水位快速上涨, 7月1日长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三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3日3时,长江下游干流大通站水位超警,长江第2号洪水形成。3日8时,太湖水位涨至4.61米,高于警戒水位0.81米;江苏无锡、坊前等11站超历史,其中大运河苏州站2日10时最高水位超保0.60米,列1977年以来第一位。

张家团表示,我国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为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有关地区加密会商部署和督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库提前预泄22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按照30000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有效控制长江今年1号洪水,最大削峰率40%,降低下游水位1.5-2米。下一步,国家防总将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从降雨和洪水的最恶劣组合着手,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的发展变化,滚动分析预报,强化会商研判和应急值守,科学精细调度防洪工程,不断完善防汛抗洪的各项措施。
 
我国南方再遭大面积暴雨袭击导致部分列车停运 湖北受灾严重
2016年07月02日 23:01:42 来源: 新华社

129110410_14675146195841n.jpg

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升高,7月2日21时,长江汉口水文站水位达到26.99米,超过设防水位,接近警戒水位。白沙洲为长江武汉段的一个沙洲,历史上有“白沙洲,汉之首”的说法。白沙洲长约1.5公里,宽为200米,岛上盛产芦苇与蔬菜。图为7月2日航拍的武汉白沙洲,大部分被长江江水淹没,只剩下树梢。新华网 闵任之摄

129110410_14675146311021n.jpg

图为7月2日武汉白沙洲,大部分被长江江水淹没,只剩下树梢。新华网 闵任之摄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我国南方2日再遭大面积暴雨袭击,导致部分列车停运。湖北省受灾严重,5年来首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武汉约1.9万用户停电。

  武汉降下特大暴雨 湖北5年来首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湖北多地遭遇暴雨,受灾严重。江城武汉降下特大暴雨,多处遭遇严重渍水。

  从1日开始,武汉市区普降暴雨,其中江夏区雨量达263毫米。武汉市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城区共有45处路段车辆无法通行,前往武汉天河机场的通道因积水受阻,机场启动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禁止所有社会车辆通行,联动公交大巴摆渡机场往返乘客;武汉轮渡、汽渡全线停航。

  降雨量最大的武汉江夏区一企业院墙突然垮塌,导致8名上班员工被埋遇难;举水河发生较大险情6处,新洲区23个村庄被淹。截至2日下午,举水河溃口事件已导致3人失踪、1人死亡,690户1786间房屋倒损。

  记者2日从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获悉,截至下午4时许,累计造成1条110千伏线路、7条10千伏线路、235个供电低压台区、约1.9万户用户停电。

  6月30日以来湖北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造成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431.83万人受灾,死亡16人,失踪6人。省气象局因此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由三级提升为二级,这是该省气象部门5年来首次启动二级响应;省防汛办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日8时,该省有1762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据武汉中心气象台预报,7月1日到4日,除十堰以外,湖北大部地区仍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累计雨量将达100至300毫米。目前,湖北省各级气象部门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

  暴雨导致列车停运、山体滑坡

  除了湖北受灾严重外,南方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因暴雨受到严重影响。

  记者2日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了解到,由于连续降雨,太湖及河网水位快速上涨。1日8时太湖水位达到4.35米,位列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

  受大面积暴雨影响,京九、京广、川黔铁路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水害,不少旅客列车晚点;南铁停运管内7月2日始发的7趟旅客列车。

  河堤滑坡、塘坝滑坡、大面积山体滑坡、高速公路滑坡、城市内涝……伴随新一轮强降雨的来袭,张家界、常德等地成为洪涝灾害的重灾区。

  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1日以来,湘西、湘北地区出现大到暴雨,258个乡镇出现暴雨,64个乡镇出现大暴雨。常德市区2日上午开始局部内涝,部分城区交通陷入瘫痪状态,11.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750人。

  西南特大暴雨势头不减

  与此同时,西南地区也频遭暴雨袭击。7月1日8时至2日8时,贵州5乡镇出现2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暴雨5县72乡镇出现暴雨。强降雨导致大方、榕江等16县(区)64223人受灾,23人死亡,10人受伤,3人失联。

  另据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县委办公室2日通报,1日晚至2日,景东县内普降暴雨,并引发泥石流等灾害,当地迅速开展抢险救灾。
 
长江上游1号洪峰来袭 中下游堤防能否锁江安澜?
2016年07月03日 12:03:5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7月3日新媒体专电 题:长江上游1号洪峰来袭 中下游堤防能否锁江安澜?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熊金超 黄艳 李思远

  受长江上游持续强降雨影响,刚刚进入主汛期的长江上游已然形成流量超过每秒50000立方米的洪峰,这给面临多重严峻防汛形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历经1998年流域性大洪水后,经过全面建设的长江中下游堤防能否锁江安澜,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长江1号洪峰来袭,流域防汛面临哪些挑战?

  每年的6、7、8月,是长江主汛期。今年入汛偏早的长江,受持续不断的强降雨模式的影响,7月1日14时,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出现入库洪峰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形成长江2016年1号洪峰。

  为确保三峡水库足够的防洪库容,早在4月下旬,三峡水库启动消落调度,即加大洪水泄流量。国家防总的通报显示,至1日14时,三峡水库水位148.34米,出库流量达到了每秒31100立方米,对1号洪峰进行拦蓄。

  而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却正在迎来入梅以后的第四次强降雨过程,雨势进一步加大。

  2日6时38分,继合肥市气象部门1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之后,武汉气象台也发布了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两地的部分地区都将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

  入汛时间早,底水过高,入梅延后,支流水量偏多,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等,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汛面临的多重挑战。

  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3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先后发生16次较强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已有43条河流65站出现过超警洪水,部分河流和站点多次超警,最大超警幅度在3米以上。

  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两成,来水较近30年均值偏多。

  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宜昌站来水偏多近八成,汉口站偏多近三成,大通站偏多近一成,洞庭湖城陵矶站偏多近两成,鄱阳湖湖口站与1998年同期相当。

  长江中下游干流平均水位较历史同期偏高:城陵矶、汉口、湖口、大通站与近30年同期均值相比,偏高1.86-2.48米。与1998年同期均值相比,偏高0.15-1.5米;与1954年同期相比,偏高0.97-2.77米。

  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偏高1.13至2.18米。

  巨额投资加固长江干堤,都用在了哪儿?

  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雨情汛情新闻发布会,湖北省防办专职副主任袁俊光向媒体通报,长江上游出现今年第1号洪峰,三峡入库流量达5万立方米每秒,经三峡调蓄后,出库流量维持在3.1万立方米每秒左右,预计未来5天,长江中下游干流大部江段水位继续上涨,监利以下江段全线超设防,监利至城陵矶江段水位将接近警戒,汉口站水位将达到26.5米左右、超设防1.5米。

  设防水位是指在汛期江水漫滩或到堤脚时的水位。当洪水到达这一级高度时,标志着这一地区堤防开始出险。

  1998年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

  长江委防办主任陈敏介绍说,1998年底,国家全面启动加固长江干堤工程。到2003年,跨越鄂、赣、湘、皖四省的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

  在此期间,国家用于治理开发长江的中央投资高达684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8年以前中央投资的5倍多,占全国中央水利投资的比例达到38%。

  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启动后,国家又开展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

  “隐蔽工程”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共28个项目,总投资64.9396亿元,共涉及堤防长度1935公里,河势控制项目涉及河段长630公里。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记者在荆江大堤、武汉龙王亩等重点险工险段看到,这里的堤防普遍得到了加宽、加厚,高程也比过去增高了2-3米,过去那种靠土堤挡水现象已成为历史。堤防的挡水面全部披上了用钢筋水泥铸就了一层“硬甲”。

  在长江汉口江段,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汉口分局局长刘少安指着已经种满花草的长江干堤斜坡说,这是加固中间堤防的护坡。在宽约5米的堤身中间,约有两米的厚度就是防渗墙。

  刘少安说:“现在的堤防可以稳稳将达到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的洪水挡在河道内。”

  1998年以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湖南的湘江、资水、沅水、澧水,江西的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以及汉江、岷江、嘉陵江等支流也相继得到了治理。

  规模空前的投资建设,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今年长江防洪可以高枕无忧吗?

  6月28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说,造成近期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是自2014年9月开始、于2016年5月结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据监测,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共持续21个月,峰值强度为2.9摄氏度,海温距平累积值为30.2摄氏度。其持续时间之长、峰值强度之高、海温累积距平之大,均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之最。

  7月1日18时30分,中国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应急响应。

  连日来,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湖南等长江流域省份,根据各地的《防汛应急预案》相继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与1998年相比,随着指挥体系建设、防汛预案设置等,长江防汛科学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陈敏说:“上世纪90年代没有规范的应急预案,而现在,从国家层面到流域、再到沿江各省市县,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如果出现状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可及时精准应对。”

  长江流域的防汛应急预案显示,按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范围,将防汛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次为Ⅳ(蓝色)、Ⅲ(黄色)、Ⅱ(橙色)、Ⅰ(红色),并对各应急预案启动的气候条件做出明确界定。

  进入汛期后,各级防指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同时,江河发生洪水时,雨情、水情应在30分钟内报到防汛指挥部,重要站点的水情应在20分钟内报到防汛指挥部,及时、准确地为防汛的调度与决策提供依据。

  记者在长江防总指挥部看到,长江流域所有的水雨情监测都实现了自动化,依靠现代化的监测站点和设备,自动报汛。

  “现在,20分钟以内,全流域所有报汛站点的信息可汇集到长江防总,30分钟以内可报至国家防总。事实上,很多信息10分钟之内就到了。”长江委防办副主任陈桂亚说,基本可以通过电子系统,实时监测数据。

  气象水文预报预测技术的大幅提升,提升了预报精度、准度。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少军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全面提升。一个明显的感受是,现在的天气预报比20年前准了很多。”

  “基本可以安澜。”陈桂亚说,长江防汛体系今非昔比,如果发生19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中下游蓄滞洪区基本无须启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长江的防洪工作可高枕无忧。”陈桂亚介绍说,2012年汛后,长江中下游河道部分迎流顶冲且地质条件较差的河段集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河道崩岸险情。

  他说,今年长江中下游出现45处崩岸险情、长度近22千米,也可能对今年度汛造成意外影响。

  长江一些支流堤防、民垸,至今普遍没有进行标准建设。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说,中小河流应对超标准洪水能力普遍偏弱。在前期持续降雨的影响下,湖泊水库河流的底水已经较高,调蓄能力减弱,未来还可能出现的超警洪水将给我们构成巨大考验。
 
还好吧, 总理去了武汉, 雨已经停了。
 
地铁被灌水了,怎么办呢?地下停车场被灌水了,车会怎么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