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氏金融隆重推出-2016菲菲戏剧苑-节目介绍系列之十二及十三

菲菲戏剧苑

知名会员
注册
2009-02-13
消息
232
荣誉分数
3
声望点数
178
咸氏金融隆重推出-2016菲菲戏剧苑
节目介绍系列之十二: 真诚传播 用情演绎
黄越联唱《十八相送》沪剧《甲午海战-祭海》豫剧《戏比天大》

姚菲菲女士在传承越剧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向其他姐妹剧种的大师们虚心请教,积极吸收姐妹剧种的艺术精华,并把它们灵活娴熟地运用到自己的表演当中。从行当而言,尝遍了花旦、正旦、老旦、刀马旦并反串过巾生、官生、武生、文武生、穷生。从跨越的年代看,由春秋战国、至清装及现代戏,均曾涉足。所演剧目,有喜剧、悲剧、正剧、文戏、武戏、传统、新编和现代。所演人物,有威武、懦弱、多情、善良和忠义。所有二元对立的特质,都在她一人身上调和了、融合了。下面介绍的便是姚菲菲精心编排的一组创新节目。在黄越联唱《十八相送》中,她一人唱俩角色,梁山伯用黄梅调,祝英台则用越剧;沪剧《甲午海战-祭海》,是新编历史剧,唱腔是老旦手法;豫剧《戏比天大》则是时代剧《常香玉》中的主题曲。

黄越联唱《十八相送》:

“十八相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传说中的一个美丽场景。按照传说,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正好十八里路,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十八相送》也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第三场的经典唱段,大致情节是:山伯送英台返家,一路上,英台欲许终身于山伯,她借物抒情,暗示心态,无奈山伯憨厚,不解其意,英台只得托言家有九妹,嘱其及早邀媒下聘。

姚菲菲是菲菲戏剧苑的创办人,从小就跟随母亲生活在剧团说戏、唱戏、演戏的环境中。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艺术熏陶,“唱越剧,演花旦”,成为她年幼时执着的梦想。菲菲虽出身世家,但学戏时绝没一点“小姐”的脾气,她对着镜子唱戏,夜半三更研戏,无怨无悔,从不懈怠。正如初学书法需要描红,初学绘画需要临摹一样,学越剧也绕不开小心翼翼地研习各流派的演唱风格。典雅质朴的“袁派”、圆润甜糯的“尹派”、宽厚稳重的“范派”、华彩跌宕 的“徐派”、润腔婉转的“傅派”、自然流畅的“王派”都是她刻苦学习的课目,从研习这些纯正的流派唱腔中,她吮吸到艺术的养料。 “十年磨一剑”,不管天赋所成,还是苦修而得,如今的她,在戏剧的艺海中,已如鱼得水,长袖起舞,既可工花旦,又可反串小生。在“十八相送”中她唱祝英台时,将以越剧“傅派”的唱腔演绎这侠骨氤氲、柔肠百回的华章。而唱梁山伯时则改用黄梅戏中的平词唱腔。平词是黄梅戏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与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黄梅戏平词曲调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朴实欢畅,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把个傻傻憨憨的梁山伯演绎得惟妙惟肖。她的表演富于激情,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善用强烈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表演上既有越剧诗意甚浓、柔美潇洒的一面,又有黄梅戏质朴细致、真实活泼的特点。“九妹”的情真意切,梁兄的真诚笑容,已然让她一人演绎的传神至极。





沪剧《甲午海战-祭海》:

时光匆匆,整整两甲子过去,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仍然牵引中国人的无尽殇思。戏剧舞台上多有作品来表现那场战争的海战,它们当中尤以1962年上海人民沪剧团的《甲午海战》最具代表性。沪剧《甲午海战》保持了电影、话剧《甲午风云》的精华,在全力打造英雄邓世昌的同时,发挥沪剧特长,塑造了一位可歌可泣的群众代表----金堂妈。是她用发自深心的呐喊,控诉了日寇逆天暴行,是她用壮举,用热血,表达了人民大众壮怀激烈、抗敌卫国的坚强决心!

沪剧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沪剧的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沪剧创作出了包括改编成《沙家浜》的沪剧《芦荡火种》和《甲午海战》在内的一批经典剧目。作为唯一一个独属于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是上海文化的一张名片。抑扬顿挫的乡音里,轻柔婉转的曲调间,延续着浦江两岸的人间烟火气。而沪剧的传承,离不 开几代表演艺术家的坚持与贡献。他们如同一条条支流,汇入沪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流过光辉岁月,也趟过艰难历程。从丁是娥、石筱英、邵滨孙、韩玉敏,到马莉莉、陈瑜、茅善玉,一代代沪剧人薪火相传,守住了上海文化的这颗“芦荡火种”。

姚菲菲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从小虽学唱越剧,在耳濡目染中也曾学唱过沪剧,自小就受到上海沪剧界著名大导演-金林老先生的指导並得到金林导演的赞赏,她尤其对沪剧大师级的代表人物丁是娥的唱法颇有研习。丁是娥从京剧传统曲牌“流水”中获得灵感,创造了全新的沪剧板式“快流水”、“反十字调”等曲调,形成了婉转优美、绮丽多姿的“丁派”唱腔艺术,对沪剧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甲午海战—祭海》就是丁派的经典唱段。姚菲菲在“十八相送”的曲终后,将为渥京的戏迷们演唱这段经典。

幕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画像、惊涛拍岸的大海、硝烟弥漫的海战、冲向日舰吉野的致远舰以及一群海战中即将慷慨赴死的大清水兵们的画面,……以极具现代视听冲击力的呈现方式把观众的思绪带回到了122年 前。沪剧素来重唱,姚菲菲扮演的金堂妈嗓音圆润、音域宽广,唱腔倚丽婉转,曲折多变,擅长抒发人物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当唱到“盼你们”这三个字时,能一口气拖十板,表现金堂妈怀念亲人悲痛欲绝的心境,那真是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吴侬软语壮阳刚,撼人心魄反思图”,希望这将是姚菲菲版的金堂妈留给渥京戏迷们的深刻印象。

豫剧《戏比天大》:

一生义举动天地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一曲《祭海》唱罢,接下来姚菲菲将和Forever Young Dance Group合作,演绎豫剧《戏比天大》(亦称《你家在哪里》)。这个节目将是姚菲菲把古典戏剧与民族舞蹈相糅合的一次创新尝试。

《戏比天大》是现代豫剧《常香玉》的主题唱段。叙说了豫剧大师常香玉为戏而生,为戏而终的精彩人生,展开大师的心灵絮语,揭示大师的情感世界。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调,俗名“靠山吼”,20世纪50年代经中国文化部门认定和民众认可,始称“豫剧”。豫剧约诞生于清代中期,在三百年中,依托中原大地的丰厚文化底蕴,吸收借鉴各剧种艺术之长,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已成为中国流行分布地区最广、演职人员最多、艺术水准最高、接受群体最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豫剧以唱见长,其唱腔的整体风格为:慷慨悲歌、粗犷豪放,大体上可以用“入悲入泣”来形容,其张正义、斥奸人、表冤屈、诉衷情,往往或昂扬迸发,或怒不可遏,如骤然出鞘之剑;或哀不能堪,或低徊悲切,如声声抽咽之丝。让听者观者心中极大震动,艺术感染力极强。这种唱腔,音量大、幅度大、力度强,热烈红火,激昂、悲壮、健康、自信,有时甚至以呐喊为主,故又名“靠山吼”,迥然不同于昆曲、越剧等南方戏的优游舒缓、莺歌燕语。豫剧唱腔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派别纷呈、风格迥异,特别是现代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遍布全中国。其中影响较大、流传较 广、印象较深、最受群众喜爱的当首推常香玉的唱腔艺术。“常派” 创立了豫剧演唱的新方法——采用混声唱法(即真假声混合唱法)。其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戏比天大》就是“常派”的经典唱段之一。

姚菲菲在学唱豫剧时,根据自身嗓音条件音域宽广且能真假嗓结合的特点,首选了常派的演唱艺术进行了认真的研习和探索。《戏比天大》就是近年来她学唱豫剧的成果之一。演唱时她字正腔圆,运气酣畅。用慷慨之情、悲切之思,叙述了大师爱国、爱民、爱艺的高尚情怀和“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崇高精神。与她合作的Forever Young Dance Group创编了舞蹈《戏比天大》,届时将和姚菲菲同台献艺。该舞蹈从黄河水黄土地的角度着眼,设置了一个中原大地黄土高坡的背景,以大师的视角解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对战争的切肤之痛和颠沛之苦、对人民的感激化成一些不朽的唱腔,……历历在目的往事画面仿佛一首时而豪放时而婉约的散文诗,化为舞蹈动作则成就了潇洒的“执扇”、妙曼的“旋步”、闲婉的“翘袖”、艳美的“折腰”、荡气回肠的“腾踏”……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语汇、虚实相生的舞蹈时空、“戏比天大”的主旋律、美丽俊俏的演员阵容将呈现一场令人震撼的视觉盛宴,与姚菲菲如泣的心语相得益彰,扣人心弦。



节目介绍系列之十三:现代舞《床前明月光》

在 9 月 24 日菲菲戏剧苑主办的戏剧晚会上,渥太华Forever Young Dance Group将特别精心排练为观众献上极具时代感的最新作品:现代舞《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舞蹈《床前明月光》正是由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改编而来的。它生动地展现了古朴而动感的中国风情,一 把把翩跹的粉色舞扇,将古代女子的柔美与现代的激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乡愁,还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的一种情感、一种思维、一 种生活方式。它将给观众带来穿越时空般的梦幻感受。它的美,在于快速的旋转、敏捷的跳跃和平移的舞步;它的美, 在于耳熟能详的古诗、委婉动听的歌声和现代激情的旋律。美丽优雅的舞者们满怀幸福和微笑舞向更美好的明天!
 
最后编辑:
看介绍,期待、期待、期望之心迫不及待!
 
后退
顶部